(共46张PPT)
第10课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课时目标
02
把握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重点)
03
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难点)
01
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重点)
导 入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杜甫
刘禹锡
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间“陋室”是谁的吗?
他们的居所如此简陋却并不影响我们学习和赞扬他们的诗文,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精神伟大。杜甫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刘禹锡高洁傲岸的情操、安贫乐道的情怀令人敬仰。
所以,精神小屋与物质小屋相比,哪个更胜一筹?
那么,如何修建自己的精神小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毕淑敏的议论性散文《精神的三间小屋》寻找答案吧!
精神小屋
知人论世
【一】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后随父母迁居北京。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地区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1987年发表处女作小说《昆仑殇》。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短篇小说集《白杨木鼻子》,散文随笔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婚姻鞋》等。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
走近作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居住条件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家”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身体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宽敞,可人们是不是也该想到“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需要拓宽。正如书中所说,“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是应该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精神的三间小屋》是2013年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散文。
探寻背景
基础梳理
【二】
(1)广袤( )
(2)宽宥( )
(3)游弋( )
(4)惊骇( )
(5)濡养( )
(6)麾下( )
(7)坍塌( )
(8)窗棂( )
(9)轻觑( )
(10)驰骋( )
mào
(11)赘生物( )
(12)间不容发( )
(13)灰jìn( )
(14)困è( )
(15)要jué( )
(16)嘟nanɡ( )
(17)自惭形huì( )
(18)抽丝剥jiǎn( )
(19)jiū( )占鹊巢
(20)相得益zhānɡ( )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yòu
yì
hài
rú
huī
tān
línɡ
zhuì
jiān
烬
厄
诀
囔
秽
茧
qù
chěnɡ
鸠
彰
间不容发( )
间隙( )
jiān
jiàn
(21)间
积攒( )
攒动( )
zǎn
cuán
(22)攒
抽丝剥茧( )
剥皮( )
bō
bāo
(23)剥
菌子( )
细菌( )
jùn
jūn
(24)菌
( )亮
liáo( )绕
liào( )望
嘹
缭
瞭
(25)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广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宽宥:____________
(3)游弋:____________
(4)轻觑:____________
(5)濡养:______
(6)麾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坍塌:____________
(8)窗棂:________
(9)矗立:____________
(10)自惭形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阔,广阔。广,从东到西的长度。袤,从南到北的长度。
宽恕,原谅。
在水中游动。
滋养。
将旗之下,文中指手下、手中。
倒塌,崩塌。
高耸地立着。
轻视,小看。
窗格子。
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11)间不容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形销骨立:__________________
(13)鸠占鹊巢: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李代桃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相得益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比喻强占他人的居所。
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彰,显著。
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3.辨析词语。
词语 俯拾即是 比比皆是
同 都用来形容多。
异 “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只用于物,不用于人。 “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很多。既用于物,也用于人。
例 ①从学校教育到文化景观,三苏元素在眉山 。 ②植物园里叫不上名字的花 。
俯拾即是
比比皆是
初读感知
【三】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注意:
1.读准字音。
2.把握整体,厘清层次。
1.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作者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阐述,表达了三间小屋象征着个人精神的栖息地,每个人都应努力、真诚地修筑好自己的精神空间的观点。
2.1~6段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1~6段通过引用名言、俗语和类比的方式,层层深入,引发读者思考,引出对“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论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初读思考
3.文章开头让你联想到雨果的哪条名言?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法国·雨果
【四】
走进小屋:理解内涵,把握观点
1.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
通读课文第7—18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第一间小屋 盛放内容
理想状态
实现方法
修建理由
第一间小屋 盛放内容
理想状态
实现方法
修建理由
走进第一间小屋
爱和恨
光明温暖
爱比恨多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希望永恒在前。
第二间小屋 盛放内容
理想状态
实现方法
修建理由
走进第二间小屋
事业
坚固优雅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事业在生命中占据很大比重,对我们生活的质量影响很大。适合的事业要靠自我寻找,而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也需要过程
第三间小屋 盛放内容
理想状态
实现方法
修建理由
走进第三间小屋
如果没有自我,没有独立的思考,精神就会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精神小屋就会倒塌
自我
独特安稳
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
2.这三间小屋的内涵是什么?这三间小屋有什么关系,可以调换顺序吗?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即安放精神世界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侧重人之常情,是精神世界最普遍、最基础性的情感。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即规划职业生涯,指向的是个体精神的纯粹和充沛,从精神的层次来看,这比第一间小屋的喜怒哀乐之情,有了较大提高。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即要有独立自主的思想,指向自我精神的健全、独立,这又是一个提升。
这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作者是按照层层深入的逻辑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所以不可以调换顺序。
【五】
鉴赏小屋:品味语言,分析论证
1.课文在说理过程中运用了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品味下列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运用比喻论证,将人一生经历过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比作“古老乐器”,生动形象地说明爱和恨都会在小屋中留下历史的印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金戈铁马之夜”指的是某个能够触动心灵的特殊时刻,“铮铮作响”指的是引发思考和共鸣。这几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人们的爱和恨藏在心底深处,可能会在某个特定的情景下情不自禁地爆发出来。
人一生经历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古老乐器
(1)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把“爱比恨多”的小屋比作“金色池塘”,表现其美好,又将“爱比恨多”和“恨比爱多”的小屋的不同情状进行对比,前者“光明温暖”,后者“凄风苦雨,愁云惨雾”,这样很自然地让读者接受了“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的观点。
(2)
恨比爱多
爱比恨多
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运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将事业与爱好相符或不相符的两种情况进行对比,阐述了对待事业的心态对精神空间的影响,并把从事不喜欢的工作时的心态比作“穿着淋湿的衬衣”,形象地表现了面对不喜欢的工作时的难受心情。
(3)
事业与爱好相符合
事业与爱好不相符
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运用比喻论证,“鸠占鹊巢”指金钱、地位等取代了事业的位置,形象地告诉我们要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然后身心愉悦地去工作,轻视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这样事业才能滋养我们的精神。
(4)
鸠占鹊巢
金钱、地位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高速公路”与“羊肠小道”、“集装箱”和“储藏盒”的比喻、对比,形象地论证了多数人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的现象。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收到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有的人渐渐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把他人的观点当作自己的观点,以为众人追求的就是自己想要的。于是外在的信息、别人的思想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缺乏思考和思想的人。
(5)
高速公路
羊肠小道
集装箱
储藏盒
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以鸭子的“无家”“漂游”以及对唯一的小船的依赖,表现出父子俩此时的孤独、恐惧和无依的心理。
(6)
钥匙
发展思想
2.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构建了精神的三间小屋,品析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第一间精神小屋存放的内容,形象具体,使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第一间精神小屋的内涵。
(1)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爱比恨多”的小屋比作“有红色的鲤鱼游弋”的“金色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温暖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光明温暖的“爱比恨多”的精神空间的喜爱和向往。
(2)
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挟持”“麾下”等词,赋予“精神”这一抽象概念以人的情态,既形象生动,又新颖独特,表明了事业对人的精神的持久、广泛的干预作用。
(3)
3.结合全文,谈谈我们该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空间。
①爱一切真善美的人、事、物,使希望永恒在前。
②有足够的定力去寻找、规划“相宜的事业”,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相得益彰的局面。
③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保持独立的思想,张扬个性,完善自我。
【六】
试建小屋:众说纷纭,构建小屋
作者在另一篇文章《十八岁以后》里也写过“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别是:
第一间,学会尊重他人。
第二间,学会换位思考。
第三间,做一个大度的人。
可见,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为自己的精神修建的小屋是不同的。
诸如宽容、理想、希望、坚强、友爱、谦逊、勇敢、勤劳、善良、正义、无私、豁达、开朗、感恩、奉献、亲情等等……
遵循原则: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
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
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
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如果让你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你会放什么呢?
作者在文中指出:“精神的小屋也定须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爱一行,干一行”和“干一行,爱一行”,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理由。
我不同意“爱一行,干一行”的观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才能保持激情,发挥最大的潜力。很多人迫于现实选择了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结果不能坚持下去,不得不另寻工作,从头开始。因此,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才是明智的。
我同意“干一行,爱一行”的观点。态度决定成败。在目前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大家选择职业的机会并不多,而且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不如端正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对这份工作的兴趣。
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让我们重视起自身的精神大厦的建设问题,如何让自己的心灵空间更宽敞、更健康、更美观、更结实? 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你的启示。
苏联学者利哈乔夫告诉我们,想要让情感的小屋光明温暖,必须学会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学会去爱这个世界。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告诉我们,想让事业的小屋坚固优雅,一定要敬业与乐业。只有敬业与乐业,才能让事业与人生缤纷和谐、相得益彰。
法国作家雨果告诉我们,想要让自我的小屋独特安稳,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坚持正义和良知,不屈从于权贵。
理清结构
精神的三间小屋
爱和恨——打扫—— 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撑起精神
世界的大厦
事业——自我寻找—— 选择自己适合和爱好的事业
自身——思考—— 拥有独立的思想
(庄严、真诚的小屋)
(努力向上的小屋)
1.下列词语中加红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襟怀(jīn) 宽宥(yòu) 麾下(huī) 自惭形秽(suì)
B.云霓(ní) 广袤(mào) 轻觑(qù) 间不容发(jiān)
C.坍塌(tān) 困厄(è) 濡养(rú) 抽丝剥茧(bāo)
D.游弋(yè) 驰骋(chěng) 灰烬(jìn) 李代桃僵(jiāng)
√
A项自惭形秽(huì);C项抽丝剥茧(bō);D项游弋(yì)。
当堂检测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毕淑敏,著有《毕淑敏文集》、小说《红处方》等畅销书。
B.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类型称为“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C.“精神小屋”“雄伟壮丽”“良师益友”的短语类型相同。
D.“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这一比喻句,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使要阐述的道理形象、可感。
√
C项“精神小屋”是偏正短语,“雄伟壮丽”“良师益友”是并列短语。
人类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