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 刘公岛历史悠久,扼守京津门户,横踞海上,形成天然屏障,是扼守东陲海疆的军事重地。这里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清政府北洋水师的诞生地,也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古战场,著名的黄海海战就发生于此。因此,刘公岛素有“不沉的战舰”之称。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七艘,共二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五艘,共一万七千多吨。然而,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对大清帝国的战争。它怎敢打“师傅”?1、背景:(1)世界形势: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1、背景:(1)世界形势: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2)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日本乃万国之本”,“开拓万里之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御笔信》明治天皇的御笔信
说明了什么问题?亚洲中国满蒙朝鲜台湾日本 世界日本“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材料1: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
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材料1反映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持什么态度?(3)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1、背景:(2)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材料2: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4)清政府:腐败懦弱 材料2日本所需的战争“中日冲突” 是什么?(5)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根本原因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签订《马关条约》不宣而战弃城逃走避战自保临阵脱逃献船投敌自主学习 甲午中日战争哪一年爆发?经过如何?2、经过: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1、背景:1894.7.251894.9.151895.2.21894.9.17黄海海战丰岛平壤旅顺威海卫1894.11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是什么支撑他们的血肉之躯坚持奋战?北洋水师的浴血奋战对民族国家的道义、责任感 黄海之战中日战况简表战争回顾:满纸心酸泪邓世昌之死原来是那么的悲壮:“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此日漫挥天下雨,
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所题挽联 被日本掳去的镇远305mm主炮炮弹,至今仍陈列在日本,用以羞辱中国人。战争回顾:满纸心酸泪 1894年11月,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攻陷旅顺,对市内居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尸体,估计超过二万人遇害。据<旅大史话>记载:尸体抬了一个月才抬完。两万多尸体,堆成尸山,日本人用火,烧了十几天才烧完,将骨灰埋在白玉山东麓。 日本血洗旅顺 大屠杀的目睹者英国人阿伦在《旅顺落难记》一书中,记录了日军大屠杀的种种惨状。他写道:十来个日本兵捉了许多逃难的人,有的砍下一只手,有的割下一只耳,有的剁下一只脚,有的砍下一个头,我所见的,无论男女老少,没有饶过一个。所过街道,死尸堆积有几尺高,那男女老幼死得奇形怪状,没有相同的。在一个钱铺里,看见地板上铺满了死尸。当中男的也有,女的也有,小孩也有,也有开膛破肚的,也有斩做两段的。那柜台旁边还有一个大钉子钉着一个几个月的小孩,地板上的血,足有三寸厚,死尸重重叠叠堆了起来,零零落落的手到处都是。 1896年11月,日军撤出旅顺后,清朝派来接收旅顺的官员顾元勋在此树立了第一块碑石,亲书“万忠墓”三个大字,以示祭奠。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3.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VS慈禧:哪管国家兴亡 , 生日非过不可。“万寿无疆 普天同庆;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 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中国为何败?内因:落后封建制度(根本);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未能充分动员民众;外因:日本制度先进,且蓄谋已久;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割三地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二亿加重了人民负担,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开四口使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设工厂 探究学习: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分析《马关条约》与以前的条约有何不同?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⑵不同:①经济:商品输出为主②政治:直接割地⑴危害:资本输出为主瓜分中国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
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义的发展。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4、影响: ◆对中国:①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②国际地位一落千丈④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就有六十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不仅原来较好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 ③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⑤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4、影响: ◆对日本: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花费:6097万日元。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攫得赔款:5836万日元。1894—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增到8895家,公司股本总额24500万日元增至92100万日元。①获得巨大政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向外扩张的野心。 ◆对远东:列强在远东矛盾加剧,争夺为主。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1、原因:根本—列强要瓜分中国
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材料1: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材料2: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1、请结合材料一思考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2、义和团提出的口号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价?官府在教案中袒护外国人。1、原因:根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矛盾激化。直接:中国人民与外国教会势力矛盾激化。2、口号:扶清灭洋评价:①体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②但有盲目排外性,且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3、清政府的态度:镇压——招抚——镇压4、作用: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义和团运动义和团团民“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2、时间、参加国:1900年 夏,英、俄、德、 法、 美、日、意、奥八国 3、经过:1、原因:根本—列强要瓜分中国
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排一排:请把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主要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廊坊阻击战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清军、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天津激战慈禧太后挟光绪仓皇出逃①②④⑤③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2、时间、参加国:3、经过:1、原因:根本—列强要瓜分中国
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4、结果:战败签约1900年夏,英、俄、德、
法、美、日、意、奥八国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辛丑条约》签订图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就是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与各国列强签约时的情景。①赔款4.5亿
②划使馆界
③拆炮驻兵
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内 容影 响加重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腹地置于列强控制下便于镇压反帝运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辛丑条约》
标志着中国完全
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清朝完全成为
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嘿嘿,你们的地盘,我做主 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制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该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
----英国外交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演说5、影响:⑴对中国:完全沦为;两大矛盾合流⑵对帝侵华的影响:
侵华方式由政治瓜分变为“以华制华”政策。2、时间、参加国:3、经过:1、原因:4、结果: 画面中那个身带血迹、瘦弱并颤抖着的人代表的是当时受尽欺凌的中国人。他正被众多不平等条约扎得像个木乃伊。表明帝国主义者凭借多个不平等条约残酷剥削中国人。 沉思二:为什么列强会在1840年后不断地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列强为什么以中国为侵略目标? 沉思一:造成近代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历史的沉思中国的落后和列强的侵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弱。落后就要挨打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概况比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改革后保留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地大物博,市场广阔扩军备战,积极准备对外扩张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事实力落后就要挨打 上面连环图显示日本对朝鲜的侵略过程,你知道其中反映的史实吗?看图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