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2 19:2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996年,国家实施“种子工程”,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出台《种子法》等多项配套法规,累计投资近63亿元,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库39个。我国种子生产能力由640万吨提高到800万吨。“种子工程”的实施反映了( )
A.国家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B.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D.国家立法治理食品安全问题
2.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出口的第一项农业科研成果被转让给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并率先在印度等国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 )
A.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C.说明睦邻政策得到了深化 D.表明中国已成为科技强国
3.观察如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1981—1986年中国农业机械数量变化图(部分)
A.农业机械已在全国广泛使用 B.农作物生产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C.农村改革推动劳作方式变化 D.大型农场成为了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4.19世纪,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富商乔安雷纳家族拥有1600万公顷富饶的土地;在巴西,2000户大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土地面积比意大利、荷兰、比利时、丹麦四国面积的总和还大;1856年,墨西哥天主教会拥有全国地产的一半;其他拉美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这种土地制度( )
A.表明天主教会保持传统影响力 B.说明拉美民主革命的任务依然艰巨
C.移植了宗主国的近代生产方式 D.推动了拉美农业的机械化和产业化
5.阅读如表,下列项中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全国水稻良种推广概况表(1941-1946年)
年份 推广面积 (市亩) 栽培总面积 (市亩) 推广面积占总面积% 增产量 (市担)
1941 2320917 190916000 1.22 1141715
1942 3704603 206462000 1.79 1866617
1943 5496911 176506000 3.11 2755147
1944* 3270188 102388000 3.19 1646234
1945 5047681 197395000 2.56 2101032
1946 8054550 260310000 3.09 3729824
合计或平均 27894850 2.49 13240569
A.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取得了新突破
B.1944年数据下降可能受战事影响
C.我国开始建立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D.良种推广得益于农业自动化技术的提高
6.截至2020年,我国果品产量达28692.4万吨,产值近2万亿。但是,我国每年有20%以上的果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0亿人民币。这说明( )
A.缩短生产地与消费地距离的必然性 B.立体交通体系多样化是时代需要
C.发展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具有必要性 D.急需加大食品保鲜防腐剂的使用
7.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小明同学根据下表信息拟定了下列四个主题,其中最恰当的是( )
农业1.0阶段 是指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和自然条件。在这个阶段,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农业2.0阶段 是指20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的工业化农业生产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
农业3.0阶段 是在20世纪末期提出的,其特点是资源循环利用和生物技术应用,强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4.0阶段 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其特点是高度智能化、精准化生产。
A.农业机械化与食品供应保障 B.人工智能助推智慧农业发展
C.科技革命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D.生物科技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8.“渔光一体”模式是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在水面上架设光伏电池板,在水面下养殖鱼虾的模式,达到养殖和发电的并行发展。与传统水产养殖相比,这种模式的突出优势是( )
A.彻底解决了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B.有利于实现产业叠加和资源共享
C.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水产品质量 D.解决了当前困扰我国的雾霾问题
9.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并获得成功,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奠定基础。他提出的杂交水稻育种发展战略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路线,成为世界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指导思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这反映了( )
A.改革开放使中国农业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B.中国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
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
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已逐渐落后于中国
10.20世纪60年代,美国玉米开始使用单交种,亩产量由原来的400斤增加到750斤。1977年,美国已拥有拖拉机438万台,联合收割机122万台,农用卡车318万辆。48个州逐渐形成了10多个农业专业化地区,如玉米带、棉花区、小麦区等。这反映出美国( )
A.国内粮食安全和优势地位得到保障 B.农业生产由传统开始向现代过渡
C.机械通风储粮技术已获得广泛应用 D.科技进步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11.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连续第6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九连增”。中国谷物、肉类、花生、水果等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上述现象反映了( )
A.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提高 B.中国成功解决了粮食基本自给问题
C.政府保障粮食安全卓有成效 D.中国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重大贡献
12.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中国的粮食储备量已经达到了全球粮食储量的50%以上,对国际四大粮商集团的经营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这表明( )
A.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B.国际垄断组织垄断粮食生产
C.国际粮食组织注重食品安全 D.经济全球化影响到粮食贸易
13.“渔光一体”创造性地将光伏新能源发电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真正实现“鱼、电、环保”三丰收的崭新发展模式, 达到养殖和发电的并行发展。根据材料可知,这种模式的突出优势是(  )
A.彻底解决了能源短缺问题 B.进一步提高了水产品质量
C.实现产业叠加和资源共享 D.成功解决我国的雾霾问题
14.19世纪初,英国普遍存在白面包掺明矾、用铜染绿蔬菜、用红丹给干酪上色等食物掺假现象。1848年,英国布拉德福自治镇还发生了一起致200人死亡的药糖中毒事件。19世纪60年代,英国才颁布第一部反食品掺假法案。这反映了( )
A.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B.英国法制建设落后
C.英国环境污染严重 D.英国工业革命推进
15.全球饥饿指数是由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于每年10月14日发布的,反映当年各发展中国家中相对于总人口的营养不良率、未满5周岁儿童的低体重率、死亡率等综合指数。下图是2023年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饥饿指数,据此图可知( )
A.食品安全关系到发展中国家国计民生 B.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技术有待提高
C.国际社会对全球饥饿问题关注度不足 D.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任重道远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二年(1724年)全国耕地面积达890647.524亩,前所未有。清代前期农业生产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南方水稻产量一般亩产“大约共三石(一石约180斤)为常耳”。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有不少地方专门或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如乾隆年间,植棉专业区的江苏松江、太仓、通州和海门厅所属各县“每村庄知务木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花者,则有十之七八”。粮食大量向经济作物区运销。例如,乾隆中期后苏州产丝区的粮食,常年由江西、湖北、安徽供应,每年计数百万石,天津粮食则由东北地区供应,乾隆年间,由东北运粮到天津的船只达数百艘,山东的临清县产棉区,粮食由河南供应,广东珠江三角洲缺粮,主要靠广西、湖南供应。
——摘编自黄启臣《清代前期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短缺、温饱问题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粮食功能主要是食物,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粮食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人们的饮食需求向温饱型转变,单一的粮食型食物结构开始向多样化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粮食功能除满足基本吃饱需求外,各种粮食加工制品日益丰富。
——摘编自王永春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变动规律研究及趋势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前期农业的新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粮食生产与加工出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认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农业机械化得到飞速发展,农业企业化经营成为农业发展的风向标,农业公司纷纷成立,部分甚至采用联营或合并的模式,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在1920~1940年期间,美国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率从23.1%提高到了93%,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自60年代开始,就始终保持在60%以上,政府对农业机器化的扶持更是成为其推进城市化的重要政策性工具。对于日本来说,其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0%,因此只能通过加大化肥农药施用量和改良种子,与此同时,日本还启动了国际化种业竞争战略,一方面运用自己的技术经验和其他国家的培育优势来丰富本国的优质种源,另一方面加强种业国际合作和探索海外育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我国农业科技飞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但未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与非农劳动生产率的趋同。由于大多数农民工在第一次转移过程中保留了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农村集体土地权利,因此其选择返乡后如果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话,将会造成劳动力再次被附着在土地上,从而出现“过密化”问题,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全部农业经营人员中,接受过高中或中专以上教育的人员仅占8.3%,年龄55岁及以上的农户更是占到了33.6%,不仅决定了对农户进行人力投资的成本较高,而且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于是传统的小规模、原始化的经营模式对国家农业科技及产业化发展产生一定制约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生阳《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西方镜鉴与中国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并说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困境。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认为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应采取的发展策略。
参考答案:
1.A
2.B
3.C
4.D
5.B
6.C
7.C
8.B
9.C
10.D
11.C
12.D
13.C
14.D
15.D
16.(1)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专门经济作为产区大量出现;粮食大量向经济作物区运销
(2)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确立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使我国粮食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人们的饮食需求向温饱型转变,单一的粮食型食物结构开始向多样化发展。
(3)农业是国民经济根本粮食供应是否充足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粮食的功能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转移。
17.(1)特点:规模大;注重经营模式创新;生产效率高;受高新科技影响大;农业现代化道路与城市化发展密切结合。(任答两点即可)影响:促进了城市化发展水平提高;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生活方式变革;加强了城乡经济联系;更好地应对粮食安全问题。(任答两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现实困境:二元户籍制度与乡村产业发展不充分限制了农业劳动力转移;低教育程度决定了农业技术推广存在困难;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深远。(任答两点即可)发展策略: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政府扶持力度;加紧培养农业人才。(任答两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