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A B A D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A D B A B B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B A C A B D D 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特点:形成三角贸易;西欧起着主导作用;国家给予大力支持;大西洋沿岸各国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商路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现了不合理的国际分工。(6分,任选3点,每点2分)
(2)原因: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君主立宪制)提供的政治保证;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和海外市场;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生产技术进步。(8分,任选4点,每点2分)
(3)认识:帕特里克·奥布莱恩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居于中心地位。(2分)
不赞同(1分)
理由: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或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2分)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2分)
32.(1)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2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分)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促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加紧侵略;获取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推动。(6分)
(2)表现: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立宪革命;中国辛亥革命。(4 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意义: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1分)
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亚洲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和世界历史的发展。(4 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 满分:100分
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几种文明都是从大河边的平原或河谷发展起来的。这一现象表明制约早期文明产生的基本因素是
A.文化的发达程度 B.心理认同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自然环境
2.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的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上述史实共同说明
A.文明间的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B.西亚是世界文明的起源地
C.交流借鉴有利于文明进步 D.希腊文明的发展得益于西亚文明
3.12世纪初,法国的城市琅城市民通过花费巨资赎买、武装暴动等方式,从国王路易六世手中得到特许状,获得了一定的城市自主管理权。该材料可用于佐证西欧的
A.城市自治 B.文艺复兴 C.殖民扩张 D.启蒙运动
4.公元7世纪,某国家掀起了“中国化运动”,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模仿中国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
A.日本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5.在美洲的居民,他们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发明了独特的表意文字,并且建筑了金字塔。“他们”是
A.古埃及人 B.玛雅人 C.古希腊人 D.古印度人
6.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使他们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
A.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
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7.1693年,康熙患疟疾,服御医开的药无效。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于美洲的金鸡纳,康熙服用后疟疾速愈。这反映了
A.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B.康熙热衷推广西方文化
C.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 D.地理大发现后洲际物种的交流
8.某一时期,欧洲建筑的主题由宗教走向人生,由寺院转变为宫室,古典柱式再度成为建筑构图中的主题。这一变化发生于
A.亚历山大帝国时期 B.启蒙运动时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9.中世纪时期,《圣经》都是由拉丁文写成的,只有教士才能读《圣经》,普通教徒只能聆听教士的解读。16世纪中期以后,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圣经》被翻译为当地的民族语言,普通教徒可以自主阅读。这一变化反映出
A.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B.宗教改革推动民族文化发展
C.欧洲已经实现宗教信仰自由 D.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10.《西方美学史》写道,法国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朝后看,它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4年)作了思想准备。这一说法分别是基于,启蒙运动
A.鼓励及时行乐,侣导分权制衡 B.推动科学革命,呼唤开明君主
C.传承人文精神,绘就制度蓝图 D.强调理性思考,主张自由竞争
11.有人认为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给英国国王套上了“紧箍咒”。之所以国王被套上“紧箍咒”主要是因为
A.责任内阁制从此建立 B.国王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C.民主共和制从此建立 D.国王的权利受到法律限制
12.《全球通史》上说:“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这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实行
A.三权分立 B.个人专权 C.君主立宪 D.中央集权
13.关键词搜索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小陈同学搜索的关键词是“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拿破仑”。由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A.法国大革命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1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19世纪中期的一些资料:美国内战、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意大利统一、普鲁士王朝战争。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A.资本主义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演变
C.开启近代化进程 D.资本主义的扩展
15.下表是英国万人以上的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导致下表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500 年 3.1%
1800 年 20%
1890 年 61.9%
A.殖民扩张的加剧 B.工业化的推动
C.“光荣革命”的成功 D.新航路的开辟
16.1876年,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爱迪生发明工厂。该实验室招聘工程师,按照计划进行发明,然后将专利权出售给企业。爱迪生的实践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 B.电力技术改变了人类生活
C.垄断组织已发展起来 D.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7.直到19世纪末,英国很多人都认为煤烟是很有价值的解药,烟中的硫黄和碳是强效消毒剂,可以对抗瘴气,为空气消毒。这种“煤烟有益健康”的观念在当时很有影响力。这表明了
A.近代医学停滞不前 B.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C.人民思想封建落后 D.对工业革命的盲目崇拜
18.既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又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著作是
A.《资本论》 B.《共产党宣言》
C.《国富论》 D.《论法的精神》
19.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反帝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旧式斗争,而亚洲和拉丁美洲则进入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阶段。说明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A.中心在非洲 B.斗争有阶段性
C.发展不平衡 D.斗争对象不一致
20.孟德斯鸠认为暴君政体是恐惧来维持的,在这个政体下,君主把自己看成是一切,把其他一切人都视同草芥;同时他不要任何法律,他个人的意志就是法律。这说明了孟德斯鸠( )
A.主张人民主权 B.主张暴力革命 C.力推民主共和 D.反对君主专制
21. 近代以来,英、美、德、法四国通过资产阶级宪法的颁布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如下表)。
这反映出 ( )
A.政治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B.资产阶级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C.欧美主导世界政治的发展方向 D.共和体制的确立是人类历史的必然
22. 下图描绘了19世纪80年代的某一国际会议上,德国首相俾斯麦拿着刀正在为与会各国领
导人分割桌子.上写着“AFRIQUE”的蛋糕。该会议的召开( )
(AFRIQUE:法语“非洲")
A.消除了列强殖民扩张的矛盾 B.加速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C.巩固了列强瓜分非洲的成果 D.保障了自由贸易原则的贯彻落实
2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性国际秩序变动几乎涉及了国际关系的所有领域。下列对一战后国际秩序表述准确的是
①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 ②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③中国收回山东主权 ④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标志”的是( )
A.桑地诺 B.玻利瓦尔C.卡德纳斯 D.尼加拉瓜
25.表1是印度、中国、巴西、阿根廷在20世纪前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概况。这一状况带来的影响是( )
表1
国家 国民经济发展的概况
印度 使用动力机械50人以上的企业从1914年2874家增加到1921年3955家
中国 1914年工业企业注册资本是6200多万元,1920年增为15500多万元
巴西 大战期间创立新企业5900多家,1928年工业生产总值相当于1914年的3倍
阿根廷 羊毛、牛油和肉类的输出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小麦输出量居世界第三位
A.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侵略 B.殖民地与宗主国间矛盾的激化
C.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D.帝国主义对亚非拉掠夺的加剧
26.“牛奶白白被倒掉,玉米当作木柴烧。富人发疯去上吊,穷人饿得嗷嗷叫。”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C.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7.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探索有( )
A.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战略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C.建立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D.新经济政策和“苏联模式”
28.下表反映的是苏俄(联)1921~1925年粮食作物产量和粮食耕种面积的变化情况。这一变
化源于当时苏俄(联) ( )
A.农村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B.坚持以农业建设为中心
C.农民建设苏维埃的热情高 D.适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29.两德统一后 ,德国政府先后建立了“统一基金”“信贷清理资金”,制订了“共同振兴东部计划”,通过了“投资补贴法”等对东德地区进行大量经济扶持。但在柏林墙倒塌30年之际,德国社会仍有两幅“面孔”:原西德各州的繁荣和东德各州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这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德国( )
A.贫富差距加剧了社会矛盾 B.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依旧明显
C.再次面临严峻的分裂危机 D.统一后的融合之路艰辛漫长
30.(2014·北京文综·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二、非选择题(共两道,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1分)
材料一
大航海时代到来后的大西洋,孕育出了连接寒冷欧洲、亚热带、热带的西非与美洲的海洋商贸圈。这一商贸圈结合了大西洋三角贸易与批量生产商品性农作物的种植园。西欧的商人组织和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而国家给予支持……通过这样一个巨大的商路网,商品有规律地流动着,大西洋周边地区的距离越来越近。到 18 世纪中叶,曾经繁荣的地中海周围的城市呈现出衰败与萧条的景象,而巴黎、阿姆斯特丹与伦敦一改 1500 年时的旧貌,焕然一新。
——摘编自宫崎正胜《人类文明史》、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帕特里克 ·奥布莱恩却认为: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 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 ·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近代早期“大西洋商贸圈”经济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帕特里克·奥布莱恩对工业化时代欧洲地位的认识。(2分)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结合所学谈谈你的认识(5分)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材料一 20 世纪初,亚洲一半以上的土地沦为殖民地,其余部分除日本之外成为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成为殖民地;拉丁美洲除原有的殖民地外,其他宣布过独立的国家,实际上也成为依附于英、美等国的半殖民地。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摘编自袁辉《世界殖民体系的发展过程》
材料二 当20世纪的钟声响过之后,亚洲从睡梦中醒来,成为20 世纪世界革命的领头羊,跑到了世界革命的最前列。它是有史以来落后国家对发达国家优势的最有力的挑战斯塔夫里阿诺斯甚至称其为“民族主义运动的起源”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除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由哪两部分组成?简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 世纪初“亚洲从睡梦中醒来”的表现及意义。(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