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B
2.B
3.D
4.B
5.A
6.A
7.D
8.B
9.B
10.B
11.B
12.B
13.D
14.A
15.D
16.C
17.A
18.C
19.A
20.C
21.C
22.B
23.B
24.C
25.B
26.B
27.D
28.D
29.D
30.D
31.(1)环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6分
影响: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6分
措施:独尊儒术。2分
影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3分
(3)方式:和亲;会盟;册封;设置机构。4分
影响:推动了与边疆民族的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4分答两点即可25分
【详解】(1)一问根据材料一“建立国家元首制度……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可概括为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及郡县制度;二问结合所学可从民族交往、国家统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对以后的王朝影响进行阐述。
(2)一问根据材料二“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结合所学可知汉代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二问结合所学可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正统地位,有利于巩固了中央集权,本质上为封建国家的思想文化政策。
(3)一问根据材料三“金城公主入藏……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经唐朝加封……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可概括为和亲、会盟、册封、设置机构等方式;二问结合所学从民族交往、国家统一、边疆开发及拓展边疆进行解答。
32.(1)政策:闭关锁国;2
影响: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
(2)特点:不平等外交,半殖民地外交。2
原因: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外交社会,国力积贫积弱。3
(3)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
原因: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独立自主。2
(4)全方位,不结盟。2
【详解】(1)本题为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清初(中国)。第一小问政策,根据材料“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正常的海外贸易,一度陷于停”可分析出闭关锁国;
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可分析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中国闭目塞听,落伍于世界潮流。
(2)本题为特点、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可分析出不平等外交,半殖民地外交;
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近代中国的社会特征可分析出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外交社会,国力积贫积弱。
(3)本题为特点、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新中国初期。第一小问方针,根据材料“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可分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新中国外交可分析出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独立自主。
(4)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可分析出全方位,不结盟。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玉琮,最早发现于浙江良渚文化遗址中,大多都带有神徽;殷商帝王墓中也出土了与良渚文化遗址中形状相似的玉琮,但没有神徽;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发掘出十节玉琮和大量玉璋、玉戈、玉钺等玉器。以上现象说明当时( )
A.玉文化遍及各地区 B.中华文化多元一体
C.区域文化交流频繁 D.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2.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C.推动了民族融合 D.阻碍了海外贸易发展
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实施如表措施的朝代是( )
加强中央集权措施(部分)
中央 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柜
地方 文官出任知州;州增设通判;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
A.沿袭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B.植根于民族发展的差异
C.实现了疆域内民族平等 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5.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官府出榜招募百姓租佃荆襄两淮的官田,并订立租佃契约,如果佃人不愿承佃,则许退田别佃,政府另外招人承佃。这反映出当时( )
A.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均田制得以继续维持 D.官府与百姓矛盾尖锐
6.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百僚未起朕已起,百僚已睡朕未睡。日高三丈犹拥被,不如江南富足翁”这是因为( )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实施八股取士
C.内阁的设立 D.特务机构的设置
7.康熙中叶,康熙皇帝允许部分亲信官员用奏折报告机密事件,这些官员派遣专人将奏折直接送至京师,不经过通政使司、内阁,直达皇帝。雍正以后,密折应用的范围扩大,许多官员都获得了使用密折的权力,密折逐渐成为清朝最重要的官文书。据此可知,“奏折制度”( )
A.扩大了宰相行政权力 B.彻底避免了决策失误
C.净化了地方贪腐风气 D.加强了封建皇权专制
8.小林同学在进行“中医与人类健康”的课题研究中,已搜集到《黄帝内经》《千金方》《唐本草》等书籍。他还应查阅的书籍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徐霞客游记》
9.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一规定破坏了中国的( )
A.司法主权 B.关税主权 C.领土主权 D.领海主权
10.圆明园之火,烧掉了清朝统治者长期闭关而形成的自大心理,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把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付诸行动,开展求强求富的运动。这一运动是(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11.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了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项所摘条款内容出自《辛丑条约》的是( )
A.“中国有新恩施及各国,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B.“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C.“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现定稍宽其禁,听商尊行纳税贸易,洋药准其进口”
12.云南是世界人类起源地之一。1965年5月研究人员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这可以作为研究元谋人的( )
A.文字史料 B.实物史料 C.口碑史料 D.影像史料
13.1912年初,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对该事件,有学者认为“这是极重要的分水岭”。这里的“分水岭”应指( )
A.由临时约法走向宪法道路 B.由思想解放走向政治解放
C.由思想保守走向思想自由 D.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
14.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福新面粉厂,到1921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已达到12家,荣氏兄弟成为著名的“面粉大王”。关于荣氏面粉厂这一时期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内因是( )
A.辛亥革命扫除一些封建障碍 B.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侵略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15.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说明五四运动( )
A.加速了清朝灭亡 B.推动抗战胜利
C.实现了民族独 D.促进了思想启蒙
16.陈云在提及某次会议时明确地说:“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与此同时,在长征途中和毛泽东一起劈波斩浪的一批领袖人物,也在这危难时刻的风头浪尖上经受了锤炼,得到全党全军的拥护和认可,从而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该会议是( )
A.中国三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17.1937年之前,中国各地军阀割据、各自为战现象十分严重。七七事变后,特别是淞沪会战三个月后,除蒋介石的主力军队悉数出击日军外,川军20军、滇军60军、桂军第7军等地方武装也积极参战。这反映了七七事变后( )
A.民族国家意识得到提升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C.国共合作产生积极影响 D.抗日民主联合政府的指导正确
18.“这场战役,既打破了日军打击中国第二战区部队,从右翼配合日军华北主力在平汉路作战的战略企图,又顿挫了日军向山西腹地深入的进攻势头,挫伤了日军的锐气,使之再不敢贸然深入,从而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抗战。”这场战役是( )
A.台儿庄大捷 B.平津战役 C.平型关战役 D.淞沪会战
19.刘伯承说:“(解放战争)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战略进攻的方式不是逐城推进,而是跳跃式的。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为此,解放军采取的重大行动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进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挺进中原,展开战略防御
20.上海刚解放时,投机商进行银元投机活动,导致物价全面上涨。1949年6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查封了上海金融投机中心——证券交易所,拘捕了250名投机者,沉重打击了破坏金融的非法活动,史称“银元之战”。“银元之战”反映了人民政府( )
A.努力构建计划经济体制 B.利用市场恢复国民经济
C.运用行政手段平抑物价 D.致力于社会主义的建设
21.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1911年辛亥革命、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串联这三大历史事件,可以体现的主题是( )
A.以推翻旧统治为目标 B.以均贫富为最高理想
C.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D.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
22.近代以来,与我党密切相关的觉醒有三次:第一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第二次是延安整风运动,第三次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党的觉醒贡献是( )
A.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B.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C.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
D.澄清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
23.春秋时期,周桓王率部与郑国刀兵相见,桓王肩头中了一箭,狼狈撤兵。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忍气吞声,不了了之。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
A.君臣和睦 B.王室衰微 C.国家一统 D.华夏认同
24.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400多项国际公约,参与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9万余人次,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这表明,中国( )
A.开始融入全球化的国际社会 B.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C.扩大了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 D.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25.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犁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 D.封建制度的确立
2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 )
A.夏朝 B.秦朝 C.东汉 D.西汉
27.《汉书》载:“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下列不属于当时刺史任务的是 ( )
①选拔地方人才 ②监察地方官员 ③征收地方赋税 ④管理地方行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8.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的进步。与这一现象相关的原因有( )
①北方战乱,北民南迁 ②全国大一统政权的建立
③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④南方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9.贞观年间群臣进谏,太宗纳谏涉事范围虽广,但很大部分都涉及如何止徭役、慎刑法、劝农桑、息征战,如何做到“取信于民”和“安抚恤人”。这表明贞观之治的核心思想是( )
A.守法精神 B.用人唯才 C.兼收并蓄 D.以民为本
30.隋唐时期,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唐太宗常给品级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范围。此举意在( )
A.减少决策失误 B.扩大统治基础 C.提高工作效率 D.强化朝政控制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31题25分,32题15分)
31.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三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6分)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5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的主要方式。(4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唐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4分答两点即可)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正常的海外贸易,一度陷于停顿。 ——普通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2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同“屈辱”总是“中国的联系在一起的。周恩来曾义愤填膺地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平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普通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
材料三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摘编自《中国外交史》
材料四 “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198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初统治者实行的对外政策,并指出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5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并分析其制定的主要原因。(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