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
【教学目标】
随文理解“阴沉沉、伸腰、潮湿、闷”等词语意思;会写“吗、吧、呀、呢”四个生字。2、朗读课文,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分角色读课文,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表演课本剧,读好语气词。
【教学重难点】
随文理解重点词语意思,能分角色读好小动物之间的对话,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谈生活、品课题
看老师在黑板上写课题(板书:下雨了)句子末尾的这个“了”告诉我们,雨已经在下了。
如果我在前面加上一个“要”字(板题)谁来完整的读课题?跟刚才的“下雨了”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前面加上“要”就说明,这雨还没下呢!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吧!
【设计意图】对比“下雨了”和“要下雨了”这一训练点,既是有效的思维力训练,又锤炼了学生的语言敏感力,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一边读一边想: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2、出示插图。看着图片,说说都有谁告诉谁要下雨了?
【设计意图】巧妙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帮助学生初步理清文脉,培养学生借助插图读懂课文的意识与能力。
探究文本,指导朗读
教学第一自然段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要下雨了,主人公小白兔在干什么?
2、图片理解“阴沉沉”。
3、做动作理解“弯着腰、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4、指导读好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随文理解词语,为读好课文打好基础,也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好铺垫。
教学第二自然段
这时候,谁来了?(燕子卡片)小燕子从你头上飞过啦,赶紧叫住她!① 哪只小白兔再来叫燕子?②我们一起叫住她——燕子,燕子!你看,这就是“大声喊”。
一起来看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出示对比句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①小白兔为什么“燕子,燕子”的叫两遍呀? ②再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③师生合作读第二自然段。
教学第三自然段
燕子是怎么回答的呢?(出示课文)指名读。
随文理解“潮湿”。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①两个字都有三点水,说明水分很多!②图片理解潮湿。
3、再来读读这两句话,你觉得哪一句更好?(出示句子)我正忙着捉虫子。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①一边读,一边想:有什么不一样?
②读好带有语气词的句子。 ③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对话。
4、读着读着,我们就知道了,要下雨了,小白兔看见——燕子低飞(板书)
(四)自学第五、六、七自然段
1、小白兔还遇到谁?(板书小鱼、蚂蚁)他们又分别说了些什么呢?
2、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么读好小白兔和燕子的对话的?①我们抓住了他们说话时的动作,还读好了这些表示语气的词语。②现在按照这样的方式,和你的同桌一起学习小白兔和小鱼、和蚂蚁的对话。
3、反馈读小白兔和小鱼对话:①随文理解“闷得很”。读出“闷得很”的感觉。②要下雨了,小白兔看到小鱼游出了水面透气(板书)
4、小白兔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小白兔会怎样把消息告诉蚂蚁呢?她会用怎样的动作,告诉蚂蚁什么消息? ①抓住动作,加上表示语气的词语。 ②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5、要下雨了,蚂蚁在忙着搬家。(板书蚂蚁搬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义,贴近学生年龄特点与学习基础。采用创设情境师生对话的方式逐步落实朗读指导,由扶到放,使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引下理解词语,读好带有语气词的句子,又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达到学习语言、运用语文的目的。
教学语气词
出示带有语气词的句子,自由读一读1、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2、(变红语气词)这些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①都是口字旁②都是轻声③都在句子的最后3、出示句子:你会用上这些语气词说话吗?
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写了生字,还知道了要下雨了,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最后真的下雨了吗?下白兔安全的到家了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