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孟子》两章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2 13:4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孟子︾两章 孟子(前372至前289): 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孔子的孙子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来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并借此游说齐、梁等国,曾一度为齐国客卿。当时天下以互相攻伐,富国强兵为能,因此视其主张为迂阔,远离实际,不予采纳,因此在政治上没有什么成就。他退而讲学、著述,他的学生们记他的言行,成为《孟子》七篇。《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富有鼓动性,其文章语言流畅,笔锋犀利,论辩深刻。 《孟子》分为七篇,每篇又分上下两部分。各篇分若干章,以首章中标于篇首的开头数字为题,标题只起区别作用,并不概括全篇内容,这与《论语》类似。全书共261章。它是先秦诸子中文学性较高的著作。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孟子的生平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例一:攻方败
守方胜(天时)(地利)战例二:守方败
攻方胜(地利)(人和)结论: 得 道 多 助

失 道 寡 助层 进不如不如人和
在战
争中
的重
要性人和
在治
国中
的重
要性
举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1、大量使用结构整齐的骈句,以排比的修辞写来
使文章一气呵成,气势雄浑。 如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双重否定式排比)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层进式排比)2、对比、对偶、顶针等修辞巧妙配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如: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总结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手法多样、论证严密生 于 忧 患 死 于 安 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
(quǎn)(yuè )(gé)(bì)舜 傅说 胶鬲 管夷吾 孙叔敖 百里奚举例:卑微显贵艰苦奋斗分析:举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正)(反)中心论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生 于 忧 患死于安乐
(归纳)(个人)(国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欧阳修两岁丧父笃而成才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爱迪生小时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  课堂小结: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