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2 23:24:07

文档简介

{#{QQABQYKAgggAAJBAAQhCQQEoCgEQkAGAAYgOwAAIIAAAQBNABAA=}#}
{#{QQABQYKAgggAAJBAAQhCQQEoCgEQkAGAAYgOwAAIIAAAQBNABAA=}#}
{#{QQABQYKAgggAAJBAAQhCQQEoCgEQkAGAAYgOwAAIIAAAQBNABAA=}#}
{#{QQABQYKAgggAAJBAAQhCQQEoCgEQkAGAAYgOwAAIIAAAQBNABAA=}#}
{#{QQABQYKAgggAAJBAAQhCQQEoCgEQkAGAAYgOwAAIIAAAQBNABAA=}#}
{#{QQABQYKAgggAAJBAAQhCQQEoCgEQkAGAAYgOwAAIIAAAQBNABAA=}#}
{#{QQABQYKAgggAAJBAAQhCQQEoCgEQkAGAAYgOwAAIIAAAQBNABAA=}#}
{#{QQABQYKAgggAAJBAAQhCQQEoCgEQkAGAAYgOwAAIIAAAQBNABAA=}#}
{#{QQABQYKAgggAAJBAAQhCQQEoCgEQkAGAAYgOwAAIIAAAQBNABAA=}#}
{#{QQABQYKAgggAAJBAAQhCQQEoCgEQkAGAAYgOwAAIIAAAQBNABAA=}#}洛阳市 2023—2024 学年高一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 C(原文是“不必再做……而是要做……”,都是一种可能性说法,不是必然如此;另外,
逻辑关系也不符合文意)
2. B(A“只要……就……”条件关系错误,文中说这是“顽疾”,所以应该是“只有……才
……”。 C 对被称为“第一媒体”的原因理解有误。 D“具有其他媒体形式所没有……”
说法有误,原文是“与传统媒体形式相比”,扩大范围)
3. D(新闻评论节目可以使用表明观点的形容词,比如本句中的“珍贵”等等。 A 使用了感
彩浓厚的词语,B 眼见不一定为实,“剪辑后的”视频内容夸大细节,违背基本的科
学常识,C 使用了感彩浓厚的词语)
4. C(“在分析其他几个特点时并没有这样”的理解有误,在论述“即时性”特点时,就有
“精确到‘分’”“几分钟内”等数字)
5. ①提高新闻从业者(或传播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②提高受众的批判分析能力,
正确引导受众对新闻的喜好倾向;③各种媒体平台等新闻载体自律规范,自我把控;④
从社会层面上完善对各种传播平台的法治监督、引导。 (答对一点 2 分,答对三点 6 分。
若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 B(A“不切合”理解有误; C“品鉴能力不够“理解有误; D“也表明香菱的诗才有限”理
解有误)
7. D(“要多借用前人的名句”理解有误)
8. ①香菱写诗、改诗的行为,丰富了她的形象特征(或“性格特点”);②借助众人对三首诗
的评论,间接描绘出了大观园众人形象侧面,特别是黛玉、宝钗形象;③三首诗从初写到
改定的过程,也是小说情节内容逐渐丰富、完备的过程,是构成了小说情节完整性的必
要部分;④给小说的叙事增添了抒情性色彩,增添了小说的文化意蕴。 (答对一点 1
分,答对两点 3 分,答对三点 5 分。 若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①无处不“笑”,无时不“笑”,白天“笑”,梦里“笑”,在欢笑声里营造出一片远离尘俗
的、令人心驰神往的快乐净土;②大观园众姊妹的欢声笑语,表现了她们生命中的青春
活力,反映出此时此刻的无忧无虑;③自始至终的“笑”声不断与《红楼梦》整部书的悲
剧色彩构成强烈的反差,读来令人唏嘘叹惋。 (答对一点 2 分,答对三点 6 分。 若有其
他理解,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 CDG
11. C(意思相同,责令,要求,A“胜负”指胜利和失败,并列关系,D“日益骄固”的“固”指
顽固)
12. C(“知道自己不应该被这样对待”有误,“光独知其不然”是说司马光知道不该是这样
高一语文答案  第1 页  (共 3 页)  (2024. 7)
{#{QQABQYKAgggAAJBAAQhCQQEoCgEQkAGAAYgOwAAIIAAAQBNABAA=}#}
的)
13. (1)如果仅仅是用俸禄和职位使我荣耀,而不听取我的意见,这是把官位当作私恩,封
给不适合的人。 (“荣”,使……荣耀;“是以”,这是把, 各 1 分。 意思对,句子通顺 2
分)
(2)比起周公、孔子来就有差距了,现在居然自以为天下的人没有谁赶得上。 (“间”,
距离、差距;“及”,比得上,各 1 分。 意思对,句子通顺 2 分)
14. ①侵官:新设立了一个制置三司条例司衙门。 ②生事:用人不当,官员骚扰百姓。 ③争
利:贷款给百姓,获取不当利息。 ④拒谏:过于自信,不能接受贤德者的不同意见。
(每点 1 分,答对三点即可给 3 分。 意思对即可)
15. A(“为了……都撤空了”理解有误)
16. 相同:都表达了对金陵城繁华不再、王朝更替的慨叹。 (2 分)
不同:本诗重在感慨昔盛今衰;(或“怀古伤今”) (2 分) 王词重在反思:不必空自叹
息,要有所变革,避免重蹈覆辙。 (2 分)
(共 6 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7. (1)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8. A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B 渐入佳境(曲径通幽)  C 一唱三叹(叹为观止)
19. B(本句领起下文,后文是在举例讲题额给人的联想作用)
20. 构成要素:“园之佳者”(佳园)是本体,“诗之绝句,词之小令”是喻体,“如”是比喻词。
(2 分)表达效果:“佳”是一个抽象的形容词,说园林“佳”并不能给人形象具体的感
受,把园林比为诗词的“绝句”和“小令”,“佳”的小巧精致、余韵悠长等的特点就生动
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了。 (2 分,答出“抽象意思具体化”这层意思的,给 1 分;答出“小
巧精致、余韵悠长”等类似意思的,给 1 分)
21. ①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
②怎么样才能不惑呢
③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 (每对一空 2 分,意思对即可,共 6 分)
22. “仁者”(或“得着‘仁’的人生观的人”)知道人生永远不会圆满,(1 分)认定做事便不
会失败,(1 分)不做事才算失败,(1 分)所以,仁者会不忧。 (或“仁者不会忧成败。”)
(因果关系无误,1 分)(共 4 分)
23. 作文按高考评分标准评分。
附:参考译文
材料一:
王安石开始主持政务,施行新法,司马光坚决反对,上书陈述其害。 皇帝问:“如果汉
朝一直守着萧何制定的法令不改变,可行吗 ”司马光回答说:“哪里只是汉朝(应该一直
不变更)呀,假如(夏商周)三代国君一直保有夏禹、商汤和周文王、武王的法令制度不变,
高一语文答案  第2 页  (共 3 页)  (2024. 7)
{#{QQABQYKAgggAAJBAAQhCQQEoCgEQkAGAAYgOwAAIIAAAQBNABAA=}#}
即使到今天仍可以保有他们的国家。 汉元帝改变了宣帝的政令,汉朝于是衰落。 由此说
来,祖宗的法令制度不能改变。”皇帝于是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推辞说:“陛下
所以任用我,大概是因为我狂妄直率,也许对国家有点好处。 如果仅仅是用俸禄和职位使
我荣耀,而不听我的意见,是将官位当作私恩,封给不合适的人。”王安石出来主持政事,
司马光于是获得请求辞职的机会,于是请求离开了京城。 在洛阳一共居住了十五年。
材料二:
当今天下十分厌恶您的人,他们对您毁谤、污蔑,所有的坏话都用上了。 我个人认为
这样做是不恰当的,您本来是大贤人,您的失误在于用心过了头,自信心太强罢了。 为什
么这样说呢 古来圣贤的治国之道,不过是使众官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委派任务而责
令其取得成功。 您认为这些都是迂腐儒生的老生常谈,而一心想做古人所不曾做过的事
情。 于是,又建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集通晓财利之人,让他们去大讲功利。 假使他们真
的是君子,就本来不应该讲利;假使他们真的是小人,则本来要搜刮尽人民的财富。 因此
知道三司条例司这一官署,是不当设置而设置了,又在官署中不按正常做法用人,有的人
往往一下子得到好的官职,于是,各自斗智斗巧,以改变祖宗旧有的法度,只不过是另出一
番新意,用来为自己求取功名罢了,这样它的危害已经够严重了。 又委任常平仓、广惠仓
的官员四十多人,使他们在各个地方推行新法。 所委派的人虽然都是选择才能出众之士,
但其中也有扰乱百姓使他们不得安宁之徒,所以谤议纷纷,像沸腾的开水在翻滚,怨恨、嗟
叹之声充满了道路。 说到侵夺原有官吏的职权,只能把政治秩序搞乱,您反而以为是治国
良法而实施;放款收利息,这是鄙陋的事情,您反而作为王道善政而尽力推行;徭役自古都
由平民负担,您反而打算征收免役钱,而由官府雇人代为服役。 这三项措施,普通的人都
知道不适合,而您独自以为可行,并不是您的见识比不上普通的人,而是特意想要建立非
同寻常的功业以致忽略了普通人所知道的常识。 您 的 智 慧 与 德 行 都 超 过 了 一 般 人 , 等 到
其 失 误 的 时 候 ,竟 然 跟 愚 者 、 不 贤 者 的 “不 及 ”行 为 相 等 , 这 就 是 我 所 说 的 用 心 过 了 头 。
自古以来作为人臣中的圣者,没有谁超过周公和孔子的,即使周公、孔子也不是没有
过错,不是没有从师(学习)。 您虽然称得上是大贤,比起周公、孔子来就有差距了,现在
居然自以为天下的人没有谁赶得上。 人们的议论跟我相合就赞许,与我不合就讨厌,这样
一来,正直的人怎么能被进用 谄媚的人怎么能被疏远 正直的人一天天被疏远,谄媚的
人一天天得到亲近,而希望一切事情处理得当,美好的名声能够传播四面远方,太难了!
高一语文答案  第3 页  (共 3 页)  (2024. 7)
{#{QQABQYKAgggAAJBAAQhCQQEoCgEQkAGAAYgOwAAIIAAAQBN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