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陀螺 教学设计 人教版 音乐二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陀螺 教学设计 人教版 音乐二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7-03 06:5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童年的游戏
《陀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陀螺》选自法国作曲家比捷于1871年创作的钢琴四手联弹曲集《儿童游戏》。乐曲为C小调,四二拍。乐曲开始,木管乐器演奏出主旋律,以八分音符与休止符组成的连续3度跳进的旋律,生动地刻画了儿童打陀螺时的情景,以及儿童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的神情。
《玩具交响曲》(片段)选自莱奥波德·莫扎特创作的《玩具交响曲》,是同名交响曲中最早的,也是最有名的一首。乐曲短小、精炼,通俗易懂。作曲家在乐曲中使用了一些玩具作为乐器,从而增添了不少诱人的童趣。该曲有三个乐章:快板,简单的奏鸣曲;小步舞曲;快板,终曲。教材选用了第一乐章(片段)。乐曲格调质朴,意境优美。在这首作品中,各种鸟鸣声、玩具发条的声音和铃声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充满童趣的氛围。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身心特点,但他们对一些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在教学中应该进行一些带有模仿性、表现性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象生动地进行歌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引发学生对欣赏器乐曲的兴趣。
2.能听辨出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区分音乐形象。
3.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者简单的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听辨出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区分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者简单的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单响筒,响板,鸟笛,三角铁
教学活动:
情境导入:
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生:……
师:老师小时候有一件最喜欢的玩具,它由两部分组成,一个小鞭子,一个小陀螺。
师:你们知道这个玩具怎么玩嘛?生:……
师: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陀螺》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回忆童年,在互动中引出“主题”
乐曲欣赏
师:首先请同学们仔仔细听,感受乐曲是怎样表现陀螺转动的?
生:……师总结。
师:乐曲的速度、力度是怎样的?
生:速度快、力度变化较大。
师:请听第一段音乐的速度、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 速度减慢、力度减弱。
师: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 ,师 总结陀螺越转越慢,快转不动了
师:请听第二段音乐的力度发生了什么显著变化?
生:突强
师:音乐表现了什么?
生:鞭子用力抽打陀螺,陀螺又快速的旋转起来。
师:请同学们找出音乐中“鞭子”声一共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教学意图】通过多次、分段聆听,层层递进既降低难度的同时又巩固学生对旋律的印象。
师:请同学们用肢体语言随音乐模仿陀螺的旋转,感受这欢快的的情绪吧。
【教学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动表演让学生整体感知音乐,也是一种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师生、生生分组的方式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民主、合作的意识,也让学生学会公正评价自己与他人。
师:请同学们安静坐好,我们再来看看这几种玩具。
生:回答。(最后一个发条机器人)
师:听一听这首《玩具交响曲》中出现了哪些声音?
生:发条声,布谷鸟声,鼓声,铃声,喇叭声……师总结。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分辨不同的声音,并通过图示加深印象。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敲击“布谷鸟”节奏。注:节奏练习时先进行打击再进行演唱。学生完成后跟随音乐完整演唱。
师:请同学们边看谱边听音乐,能听出鼓的节奏吗?注:节奏练习时先画拍再进行打击。学生分手练习完成后随音乐完整表演。
【教学意图】通过系统的训练学生可以快速的掌握并准确的演唱和打击。为接下来奥尔夫乐器的使用创造条件。
认识乐器并讲解乐器的使用技巧。
师:请同学们随音乐在恰当处表现出“发条声”“布谷鸟叫”“鸟鸣”“敲鼓声”。
师:完整聆听音乐,自选打击乐器,在恰当处模仿玩具发出的声音。
小结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