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930年,美国失业人数猛增,超过了420万;1931年又攀升近一倍。到了1933年,失业人数已经达到1500万~1700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劳动力减少说明第三产业走向繁荣 B.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滋养了“懒汉”
C.美国城市化发展产生大量负面效果 D.经济大萧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就业
2.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认识到,现有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必须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纳入其中,由此,成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具有系统重要性国家之间非正式对话的新机制”。这一“新机制”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B.亚太经合作组织
C.二十国集团 D.亚洲投资建设银行
3.1929年英国工党议员邦德菲尔德认为,非洲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我们希望阻止这些殖民地国家去经历一般工业化国家走过的历程,那是一段经济奴役期,是一段劳工备受压榨的时期,是一段整整几代人备受摧残的时期。”上述观点旨在( )
A.揭示工业化过程中的弊端 B.维护宗主国的优势和利益
C.保持非洲传统的生活方式 D.强调工业化不能照搬他国
4.据海关统计,202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9.47万亿元,增长2.8%;中欧班列开行1.7万列,发送货物19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6%和18%;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38万亿元,增长15.6%。这反映出我国( )
A.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家 B.高水平开放的成效显著
C.与邻国的友好关系增强 D.互利共赢战略顺利实施
5.下表为英国政府部分年份公共开支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据表可知,二战后英国( )
1948年 1955年 1968年
社会服务 17.6 13.9 20.2
经济服务 4.8 6.2 7.8
环境服务 1.3 1.9 3.4
债务利息 5.1 4.8 4.4
A.国家职能得到扩大 B.出现经济“滞涨”现象
C.积极参与国际协调 D.社会结构出现多层次化
6.民国时期,一些大型企业纷纷成立储蓄部门以吸收社会资金。先施、永安两家公司的储蓄部开办于1918年,新新公司者开办于1926 年,中原公司者开办于1931 年。荣氏企业在1928 年成立了同仁储蓄部。这反映出当时( )
A.经济多元发展蔚然成风 B.民族企业积极开拓发展空间
C.列强资本输出受到遏制 D.近代金融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7.上世纪末,西方学术界兴起了关于当前西方社会形态的讨论热潮,“新资本主义”“发达资本主义”“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社会”“第三次浪潮”“科学社会”“消费社会”等名词屡屡见诸报端。这表明( )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 B.欧美国家的社会多元化加速发展
C.资本主义走向了穷途末路 D.欧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所调整
8.1957年创办的广交会,是在被封锁、禁运的条件下,发展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的制度化平台。客观地说,中国通过广交会实行的对外开放有限,但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两岸关系,已是难能可贵了。创办广交会的价值在于( )
A.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 B.强化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
C.扩展了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渠道 D.加速了不结盟运动的进程
9.某组织发布的宣言中有这样的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巴西联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印度共和国和南非共和国领导人举行第九次会晤……我们致力于本着未来共同发展的愿景,在合作已有进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是( )
A. B.
C. D.
10.1966年,首届亚、非、拉三大洲团结大会在古巴召开。朝鲜、南非、智利等82个国家参与会议。该会 议不仅声援身处革命中的国家和地区,还倡议三大洲国家建立互助性经济关系。会后成立的亚非拉 人民团结组织提出了“向内部殖民主义发起斗争”的口号并赢得美国黑豹党(黑人社团)的积极响应。 由此可知,该会议( )
A.聚焦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问题 B.凸显了广泛性和包容性
C.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D.扩大了国际合作的领域
11.近代上海《良友》杂志创办初期,多刊登有关戏剧、电影、体育、美术、旅游等时人追捧的摩登事物,封面 人物多为当时著名的影视女明星。1939年复刊后的杂志封面为一名戴着头盔、端着刺刀枪的女军人。 此后,身着护士服的白衣天使、激昂朗读的女教师等新女性形象相继出现在杂志封面上。这一变化( )
A.旨在营造妇女解放新风尚 B.反映出社会审美的多元化趋势
C.深受中共抗日政策的影响 D.体现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繁荣的一个根本的结构上的弱点是,这一繁荣依靠的是一体化全球生产,但却缺乏全球消费。这种不平衡因为第三世界国家出口的原材料价格的不成比例的下降和它们所负的沉重的外债而变得更趋严重。材料可以用来说明二战后( )
A.世界经济繁荣的虚假性 B.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
C.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缓慢 D.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逆行
13.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致力于让其他国家削减关税。70年代以后,美国开始推行“公平贸易”政策,对所谓“非公平贸易”的国家实施报复性贸易制裁。这一转变主要基于( )
A.美元中心地位完全丧失 B.美国经济霸权不断增强
C.自由放任政策引发危机 D.世界新兴力量逐渐崛起
14.如表所示为1919年和1929年美国部分经济发展指标。据此可知,此时的美国( )
年份 收音机销售额/亿美元 汽车产量/万辆 建筑业产值/亿美元 农场破产率
1919 0.45 150 120 6.4%
1929 8.42 540 175 17.7%
注:这一时期,美国出口肉类价值下降88.9%,出口小麦价值下降33.3%。
A.成为全球电器制造中心 B.农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C.产业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D.城市化破坏了乡土社会
15.从1950年到2000年,全世界的贸易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约100倍。以下属于20世纪90年代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相关因素有( )
①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 ②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解体
③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④互联网推动电子商务规模扩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年份 国防支出 邮政支出 教育支出 公路等支出 卫生和福利支出 行政和利息支出
1927 17.4 20.1 0.5 2.6 1.2 58.1
1932 19.2 18.6 0.6 5.6 1.2 57.6
1936 10.2 8.2 3.6 8.8 5.8 63.4
1940 15.8 8.0 3.4 7.9 7.1 57.7
1950 41.0 5 0 5.5 1.1 12.7 33.9
1960 50.3 3.8 1.1 3.1 16.1 24.9
1970 40.5 3.8 1.9 2 4 24.8 24.4
——【美】斯坦利·L·恩格尔曼、罗伯特·E·高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三卷)》
(1)指出美国国防开支的变化趋势,并简要说明成因。
(2)以公路支出所占比重的变化为例。说明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轨迹。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合作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以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先进技术。1952年巴黎统筹委员会建立了中国委员会,对中国实行更加严厉的贸易特别禁运清单,禁止与中国贸易的种类达到295种,比对苏联和东欧国家还多。这种状况一致持续到60年代末。1969年美国宣布允许与中国进行非战略性货物贸易,宣告美国对华“禁运”政策的解冻。1972年美国政策宣布,废除“中国差别”,使中国与西方市场的联系重新开启。1979年中美签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1983年又签署关于美国向中国转让技术的有关文件,将中国提升为“友好的非盟国”待遇。
——据余万里《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及其限制》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我国通过发展“三资”企业,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起步参与国际循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广泛参与到国际产业分工,到2009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0年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十八大以来,中国全方位参与国际大循环,并融入国际产业链。中国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倡导和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议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让各方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全面深度融入世界经济。
——据郑有贵《中国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意义。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A
6.B
7.D
8.C
9.A
10.A
11.D
12.B
13.D
14.C
15.D
16.(1)趋势:1927-1940年国防支出总体呈下降趋势;1940-1970年国防支出呈上升趋势。下降的原因:一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上升的原因:二战爆发战争的需要,尤其是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开辟的需要;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和冷战的爆发,美苏两极对峙下军备竞赛的影响,美国发动局部战争的需要;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2)1927-1940年美国在公路支出增加明显,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开始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7.(1)特点:程度上,限制非常严格;领域上,涉及面非常广;时间上,持续时间长;后期限制有所放松;具有意识形态色彩。
原因:美国受经济危机影响,自身实力大为削弱;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需要改善与中国关系以应对苏联的压力;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国际影响力增强;美苏关系缓和。
(2)发展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以引进外资、技术和加工贸易方式参与国际循环;入世后,中国自身制造业发展基础上,以对外贸易广泛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十八大后,中国倡导提出全球治理方案,推动全球化,全方位融入国际大循环。
意义:对中国,推动我国产业升级,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改善人民生活;对世界,完善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有利于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推动了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