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3 20:5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自相矛盾》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从本册书的教学目标出发,结合文本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课标进行分析。
1.识字与写字方面:会认本课 2个生字,会写本课 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
2.阅读方面: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断句,并能够背诵文言文。
3理解文本:说说楚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依据新课程标准,本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勒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五年的学生属于本任务群的第三学段,本课属于阅读寓言故事,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思维方法的目标要求。依据此任务群的要求,我设计了任务教学。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文言文的学习以读带讲,我将朗读,自读,互读,讲演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读的同时抓住关键词句理解重点字词以及文言文的意思,并理解文中告诉我们的寓意。这样的教学符合课标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的特点。新课标理念下,要求语文课标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并且在设计语文学习任务时,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即每个学习任务不是碎片化的,是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整体。所以在导入环节,以任务的形式出现,从单元导语入手,让学生有单元统整意识,然后进入单篇文章的学习。
《自相矛盾》一文,语言简洁、精练,体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阅读感受和体验,应注重指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本着大单元教学的原则我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自由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文言文的学习始于“读”,也成于“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道”。在初读环节设计各种形式的读,目的是给学生理解课文做好准备。各种形式的练读,即读准了字音,理解了字意,也带领学生走进了文章的内容,理解了大意。有了这些准备学生后面的交流和理解就不在话下。教学各环节的设计基于课标,以新课标为引领和导向,以学习任务群为抓手,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思维过程。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为主题,以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语文要素,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文章各有侧重,展现了思辨和智慧。
《自相矛盾》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选自《韩非子.难一》,它是一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储备,在预习阶段我们就布置了回忆之前学的文言文的作业,体现大单元统整教学的理念,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本文主要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在夸耀自己的盾和矛时,语言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这个故事。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后习题中的设计通过引导学生去思考“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可以进步锻炼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
这则寓言故事寓意深刻,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要相互抵触。课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讲述了主要事件:一个楚国人在卖盾和矛时,首先夸耀自己的盾坚不可摧。接看又夸耀自己的矛无坚不摧。有个围观的人问他:“假如用自己的矛去刺自己的盾会怎么样”?结果他无言以对。第二层是最后一句话,点明了由这件事引发的议论:坚不可摧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寓意深刻,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的道理。读来有趣味,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课文插图描绘的是卖者和围观者对话的场景,图中有围观者质问卖者的神态动作,以及卖者无言以对的尴尬模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并体会课文的深刻寓意。这篇文章从现象分析到结论,完整地体现了思维过程,引导了孩子们说话做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学情分析
我执教了五年级下册第 15课《自相矛盾》,下面我将从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方面来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读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结合生活经验或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因此,将字词学习放到课下预习环节,在初读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中体会,读中理解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和讲述故事的过程,对个别词语的意思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的教学策略符合五年学生的认知水平。
《自相矛盾》是小学高年段的文言文,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基础,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自相矛盾”的故事学生并不陌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朗读、品析中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会,在借助注释的基础上学习联系上下文猜意思,进一步掌握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激发阅读兴趣。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够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中理解课文,从而走进人物内心。
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来说,五年级的学生有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教学过程重在使学生获得读懂文言文的方法,除了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还要让孩子门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所以我教学时努力做到:熟读成诵,读出文言文的韵味;二是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猜测意思等方法,明确文意,理解内容;三是精品细读,了解思维过程和矛盾存在:四是思辨阅读,走进思维。这样的教学循序渐进,推进阅读和理解,降低学生的认知难读。
针对五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在阅读拓展环节,推荐阅读,出示写作背景以一篇带多篇,落实“三位一体”。这样也符合学生的认知,从而积累运用。除了字词的学习在阅读理解方面,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够抓关键词感受文本,在揣摩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领悟文本传递的情感。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提供思维支架,主要由学生借助注释和查阅的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创造性讲述故事。这样的设计也是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总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我始终本着以生为主,学生时课堂的主体的意识,把学生放在首位,一切从学生出发。
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等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 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联系下文,猜测出“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这个故事。
4.能够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够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语导入
1.同学们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今天我们将走进第六单元的学习,一起来品自相矛盾,观田忌赛马,探跳水之谜。这节课先来学习第 15 课,跟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
(矛和盾是这节课要求会写的字,横撇,点横钩,弯钩,注意最后一笔的撇不要漏掉,相当于矛上的红缨。)
(盾平撇,竖撇 连十目)齐读课题。
2.课前,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还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我们并不陌生,它篇幅短小,但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彰显着古人的思维和智慧。
(二)初读,走进故事
1.课件出示学习提示: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句中的停顿。把难读的字放回句子中谁再来读。出示多音字 夫
2.师:同学们文言文不仅要读通顺,读流利,还要注意读好停顿,读出节奏,文言文的韵味才能读出来。请学生拿出共学单,自己先试着划一划全文的停顿,同桌两人互相读一读。(课件出示停顿)看着停顿,一起有节奏地读一读。
3 文言文不仅要读好停顿,读出节奏,还要读出韵味来。
看,我们可以在停顿的地方把音稍微拉长一些,文言文的韵味就更浓了。教师范读。配乐齐读全文。
(三)、再读,理解字意
1 理解字意学生讨论交流在刚才读的过程中两个字,都读 yu,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总结借助注释理解字意)
借助注释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种方法。继续学习其它理解字意的方法。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联系上下文,前文讲到楚国人在卖矛和盾,后边又写到矛和盾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猜测誉的意思是夸耀,夸赞。
教师总结,请学生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等方法,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同桌之间讲讲这个故事。
2.找同桌两人配合连起来说说整篇文言文的意思。
(四)、深读,走进思维
1,读好了文章,理解了意思,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探寻他们的思维过程。师: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一共有 5 句话,前 4 句是在讲故事,最后一句话,还是在叙述故事吗?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楚国的集市。话说这楚国的集市可谓人来人往。好一番热闹景象,让我们聚集到这边。指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与物无不陷也。)
2.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高声叫卖的场景?想象一下商人会怎样的吆喝?
指导朗读:(同学们想象一下楚人在夸耀矛和盾时会是怎样的表情?说话的语气又是什么样的呢?)
预设生:自豪,骄傲得意洋洋,自吹自擂,得意忘形。学着楚人的样子来夸一夸?
评价听出了你语气中的骄傲和自豪。谁还能再来夸一夸?一起和他再来夸一夸吧。
3. 引读体会内心一起来问一问这位楚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师:路人为什么会这样问呢?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究竟会出现哪些结果呢?下面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上的思维导图,走进路人的内心,了解他的思维过程。师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的激烈,找小组来分享交流。
4. 分角色再现当时的场景。
5. 讲故事。了解了故事,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找学生讲讲这个故事。请学生谈谈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教师总结:有了精彩的故事,才会引出发人深思的道理。自相矛盾的故事流传至今,作者正是借这个故事来告诉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要相互抵触。正像文章的结尾发出的议论一样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快速地阅读共学单上两则资料,说说自己的理解。交流讨论:自相矛盾这个故事讲完了,但生活中不乏有自相矛盾的人和事。来看这些例子,联系生活实际,辨析下列广告语,他们有哪些自相矛盾之处,同桌两人可以交流讨论。总结:生活中这样例子还有很多,学习了今天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做到言行一致。齐背故事:自相矛盾的故事深入人心,最后让我们再来背一背这个故事吧。
(五)、拓展阅读,感知传统文化
韩非子的哲学智慧为我们开启了思维之门,自相矛盾的深刻寓意值得我们永久回味。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浩瀚的大海,正吸引着同学们去阅读,去探索,去传承。
(六)、布置作业课下继续搜集关于韩非子的其他寓言故事,相信一定会领悟到更多更深刻的道理。
(七)、 板书
坚 利
不可陷 无不陷
不可同世而立
教学反思
《自相矛盾》这是一篇文言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寓言所蕴涵的道理简单明了,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感到有些困难枯燥。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不仅力求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在上课伊始我就明确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寓言故事。学生明白:没有充分的理解,是不可能把故事表演地惟妙惟肖的。上课一开始教室里的学习气氛就比较浓厚,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整堂课充实紧凑。同时也不失轻松愉悦,教学任务比较流畅自然,教学重难点也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下不攻自破。让我看到了班级中平时学习较差学生的潜力。以上的教学过程中让我更深地体会到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巨大影响,一名老师的教学艺术是何等的重要: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关键在于教师是如何引导启发。备课时多一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上课时老师就会多几分轻松顺利。投其所好设计教学过程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努力让每堂语文课充满快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多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在教学中我不断地反思自己,备课初数次该教案,备学生,备教材,准备充足,但真正的课堂会有很多预设,所以积累语言的运用,处理课堂上突发事件也是教学的一种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日新成习,继续寻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