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乘法口诀》习题
基础过关
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5×4= 5-4= 3×4= 3×3= 5×5= 5×2= 3×3-9=
4×4= 1×5= 8+8= 5+5= 3×1= 6+5= 2×4+8=
2×3= 5+1= 5×3= 1×1= 4+3= 1+1= 4×5-10=
2×2= 2×3= 2×3+5= 4×3+6=
二、综合训练
( )个(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三、拓展应用
1.
一笼装5只鸡,3笼共装了多少只?
2.如下图:冬冬从第一棵树跑到第5棵树,一共跑了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20 1 12 9 25 10 0
16 5 16 10 3 11 16
6 6 15 1 7 2 10
4 6 11 18
二、综合训练
3个5
5+5+5=15
3×5=15 5×3=15
三、拓展应用
1.3×5=15(只)
2.4×5=20(米)
《5的乘法口诀》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认识5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大胆试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的知识。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合情感。
2.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喜爱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 学生自主尝试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诀。
三、导学问题
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1. 投进一个球得5分,我投进4个,得了多少分?
2. 再投进几个可以超过她?得多少分?
3. 1个球得5分,就是1个5,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4. 2个球得几分?表示几个几相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
5. 用3个球、4个球、5个球分别得几分?可以表示几个几?乘法算式怎样写?口诀怎样编?
6. 三五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根据这句口诀可以很快计算出哪些乘法算式?
7. 数一数,5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你最喜欢哪句口诀?你认为哪句最难记,有什么好办法帮助我们记忆?
四、参考资料
九九歌的来历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得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得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关于九九歌,汉代燕人韩婴的《韩诗外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春秋时期,齐桓公设立招贤馆征集各方面的人才,等了很久,一直没有人来应征。过了一年后才来了一个老百姓,他把九九歌献给齐桓公。齐桓公觉得很可笑,就说:“九九歌也能拿出来表示才学吗?”这个人回答说:“九九歌确实够不上什么才学,但是您如果对我这个只懂得九九歌的老百姓都能重礼相待的话,那么还怕比我高明的人才不会接连而来吗?”齐桓公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就把他接进了招贤馆。果然不到一个月,四面八方的贤士都接踵而至了。
《5的乘法口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认识5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大胆试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的知识。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合情感。
2.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
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尝试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诀。
教学方法
教学本节课时,恰当运用自学、探究、讨论等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用教师讲练的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认识5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电脑、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玩投球游戏吗?
请看情境图:图上的同学在做什么?
玩投球游戏。
投进一个球得5分
二、学习新课
1.同学们讨论提出的问题:
我投进4个,得了20分。
再投进几个可以超过她?得多少分?
2.出示1个球得5分
问:1个球得5分,就是1个5,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教师: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可以把这两道乘法算式编成一句顺口溜,试着编一编。
问:“一五得五,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介绍乘法口诀,并揭示、板书课题:5 的乘法口诀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口诀,并告诉学生我们在写口诀时,要写汉字。
问:口诀中一五表示什么,得五又表示意思?用一五得五可以计算哪两道乘法呢?
2、出示2个球的图片,
问:2个球得几分?表示几个几相加?
能写出乘法算式吗?
教师让学生自己试着编一编口诀和同桌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5的1倍是5 5的2倍是10
5的3倍是15 5的4倍是20
5的5倍是25 5的6倍是30
5的7倍是35 5的8倍是40
5的9倍是45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自己评一评谁编得的更好。让学生知道编口诀时,如果得数满十了,我们都要去掉“得”字,这样更简洁更上口。)
问:“二五一十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用这句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哪两道乘法呢?
3、教师问:用3个球、4个球、5个球分别得几分?可以表示几个几?乘法算式怎样写?口诀怎样编?
用课件出示温馨提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出后面三句口诀。
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每个组的成果。
谁想来评一评?
问:三五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
根据这句口诀可以很快计算出哪些乘法算式?
问:四五二十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哪些乘法?
问:为什么这句口诀只写了一道乘法?
4.解读品味,感悟口诀
问:数一数,5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你最喜欢哪句口诀?你认为哪句最难记,有什么好办法帮助我们记忆?(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先熟悉口诀,再找口诀的规律)
问:这5句口诀中,藏着许多小秘密,你发现了吗?
学生集体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
问:如果忘了四五这句口诀的后半句,怎么办?
学生集体交流自己的方法。
5.教师让学生根据这些规律来记忆5的乘法口诀。
教师抽学生背一背
教师带人领学生在活动中再次熟悉口诀。
活动一:拍拍手,对口令。先师生对口令,再让同桌相互对口令。
活动二:教师出示一句口诀,让学生说与它相邻的前一句和后一句口诀。
活动三:猜口诀。教师先显示一张遮住的口诀,让学生猜一猜,再根据老师的提示猜出正确的口诀。
活动四:把口诀补充完整。填在书上。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订正。
活动五:用口诀算一算。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先读算式说得数,再说出用的哪句口诀。
三、结论总结
1个5是5,2个5是10,3个5是15,4个5是20,5个5是25.
四、课堂练习
1.1.填一填
5的( )倍是35,35是5的( )倍。
5的( )倍是30,30是5的( )倍。
5的( )倍是25,25是5的( )倍。
2.对口令
3. 钟面上的分针从12走到1,走了5分。
分针从1走到2,也走了5分。
分针从12走到2,走了( )分。
分针从6走到9,走了( )分。
五、作业布置
( )个(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六、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5=5 一五得五 5×1=5
2×5=10 二五一十 5×2=10
3×5=15 三五十五 5×3=15
4×5=20 四五二十 5×4=20
5×5=25 五五二十五
课件15张PPT。浙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第四单元投进一个球得5分导入新课投进一个球得5分问题:
我投进4个,得了20分。
再投进几个可以超过她?
得多少分?新课学习新课学习5的1倍是5 5的2倍是10
5的3倍是15 5的4倍是20
5的5倍是25 5的6倍是30
5的7倍是35 5的8倍是40
5的9倍是45
新课学习用3个球、4个球、5个球分别得几分?
可以表示几个几?
乘法算式怎样写?
口诀怎样编?新课学习3×5=15 三五十五 5×3=15
4×5=20 四五二十 5×4=20
5×5=25 五五二十五 新课学习拍拍手,对口令。
先师生对口令,再让同桌相互对口令。 教师出示一句口诀,
让学生说与它相邻的前一句和后一句口诀。先读算式说得数,再说出用的哪句口诀。 新课学习结论总结1个5是5,
2个5是10,
3个5是15,
4个5是20,
5个5是25.课堂练习1.填一填
5的( )倍是35,35是5的( )倍。
5的( )倍是30,30是5的( )倍。
5的( )倍是25,25是5的( )倍。课堂练习对口令
课堂练习钟面上的分针从12走到1,走了5分。分针从1走到2,也走了5分。
分针从12走到2,走了( )分。
分针从6走到9,走了( )分。作业布置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 )个( )板书设计5的乘法口诀
1×5=5 一五得五 5×1=5
2×5=10 二五一十 5×2=10
3×5=15 三五十五 5×3=15
4×5=20 四五二十 5×4=20
5×5=25 五五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