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二年级上3.13加减混合(一)(课件+教案+学案+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数学二年级上3.13加减混合(一)(课件+教案+学案+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12-22 16:32:51

文档简介

《加减混合(一)》习题
基础过关
填空。
二、综合训练
用竖式计算。
(1) 46+36+18= (2) 93-26-35=
三、拓展应用
二(4)班搞评比,下面就是二(4)班6月份第一周的评比情况。   二(4)班 6月份第一周综合评比表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95
二、综合训练
100 32
三、拓展应用
60 77 68 62 77
99 89 68 88
《加减混合》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合情感。
2.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喜爱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能正确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式题。
三、导学问题
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1.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2.仔细观察,说一说画面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上车的有18人,下车的有25人)
3. 根据上车的有18人,下车的有25人,你能求出什么问题?
4. 到了这一站之后,车上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少了)少了几人?(7人)
怎样列式?
5. 52+18-25= 你会笔算吗?

四、参考资料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是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加减混合(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合情感。
2.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喜爱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式题。
教学方法
教学本节课时,恰当运用自学、探究、讨论等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用教师讲练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电脑、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数位对齐,计算加法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时,向十位借一在个位上当10.
口算
34+20+5= 86-6-50=
40+20+8= 90-60-10=
35-5+60= 50+30-10=
要求:先读算式,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例如:34+20+5= ,34加20,再加5等于几?先算34加20等于54,再算54加5等于59)
指着后两张口算卡片提问,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
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我们还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加减混合的知识。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二、学习新课
(一)创设情景。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
师:你瞧,一辆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它停在哪里?

1.仔细观察,说一说画面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上车的有18人,下车的有25人)
根据上车的有18人,下车的有25人,你能求出什么问题?(学生会的不多,师引导)
到了这一站之后,车上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少了)
少了几人?(7人)
怎样列式?(25-18=7(人))
根据这两个信息,我们可以求出到了这一站之后,车上少了7人,如果老师想问你,现在车上有多少人,你会算吗?(个别学生回答,用18+25,其余学生予以否定,不能算)
(还少一个信息,还不知道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对,现在把这个信息告诉你,车上原来有52人,让学生先找出图中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再完整地说一说图意。
2. 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几个算式:
52-25+18=
52+18-25=
3.探究算法。
(1)师提问 52-25+18=
52+18-25=
你会笔算吗?(会)。
在笔算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计算方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书写方面,画横线用尺子,别忘写横式得数)
(1)做一做 选你喜欢的题目,笔算在练习本上。
(2)学生计算,师巡视。选出错例。
(3)指名讲解第一、二道题目,讲讲如何笔算。
(4)出示错例。请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予以纠正
(5)生齐说,师板书在黑板上。
三、结论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计算加减混合的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加或者减。
计算方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四、课堂练习
1.某单位停车场原来停着25辆汽车,开走8辆后,还剩几辆。后来又开来12辆,现在有多少辆?

25-8+12=29(辆)
答:现在有29辆
2. 文化站原有文艺书68本,又买来24本,现在一共有多少本,借出73本后,还剩多少本?

3.看图列式计算
下面各个竖式的个位分别相加,向十位进几?

4. 列竖式计算

五、作业布置
拓展题
谁来当大王?
自从孙悟空离开了花果山陪唐僧去西天取经,山里的猴子们就开始争着要当花果山的大王。一只老猴子说:“我来出一道题,25+47+25-7-30=?谁能算出来谁就是大王。”结果没有一只小猴子能算出来。你来试一试吧!想一想,能巧算吗?
25+47+25-7-30=
六、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计算
车上原来有52人,上车的有18人,下车的有25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52-25+18= 45(人)
52+18-25= 45(人)
课件16张PPT。浙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课第三单元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数位对齐,计算加法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时,向十位借一在个位上当10.导入新课公共汽车上原有52人,到站后下去25人,还有( )人。又上来18人,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新课学习52-25+18=
该怎样计算呢?新课学习 5 2
- 2 5
2 7
+ 1 8
4 5
新课学习下去25人,又上来18人,比原来少7人。
25-18=7(人)
52-7=45(人)新课学习 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作业新课学习结论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计算加减混合的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加或者减。
计算方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
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某单位停车场原来停着25辆汽车,开走8辆后,还剩几辆。后来又开来12辆,现在有多少辆?课堂练习25-8+12=29(辆)
答:现在有29辆课堂练习文化站原有文艺书68本,又买来24本,现在一共有多少本,借出73本后,还剩多少本?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列竖式计算课堂练习作业布置拓展题
谁来当大王?
自从孙悟空离开了花果山陪唐僧去西天取经,山里的
猴子们就开始争着要当花果山的大王。一只老猴子
说:“我来出一道题,25+47+25-7-30=?谁能算出来谁
就是大王。”结果没有一只小猴子能算出来。你来试
一试吧!想一想,能巧算吗?
25+47+25-7-30=板书设计加减混合计算
车上原来有52人,上车的有18人,下车的有25人,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52-25+18= 45(人)
52+18-25= 4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