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绝句 配套教学设计(4)

文档属性

名称 江南春绝句 配套教学设计(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2 09:45:25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理解古诗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诗歌的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默写诗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全力以赴,激情投入,培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学生能依据预习案,朗读并背诵诗歌,能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
3重点难点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 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江南春绝句》
《江南春绝句》教案
一、教材分析:    《江南春》是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是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5、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三、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一)前两行——晴景、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可指名让学生说(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雨景、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小组交流: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1、小组交流探讨。   2、汇报交流成果。  五、拓展延伸    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们春天吧!齐读古诗:         春日       题画      [宋] 朱熹      [清] 袁牧      胜日寻芳泗水滨,  村落晚晴天,      无边光景一时新。  桃花映水鲜。      等闲识得东风面,  牧童何处去?      万紫千红总是春。  牛背一鸥眠。  六、作业    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七、板书设计       江南春      杜牧(唐)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忧国忧民之情                 《江南春》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我感到特别的失落。虽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目标进行有层次的教学,体现了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走进了美的意境,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试梳理如下,以作今后教学之鉴。  一、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我想首先是我个人的亲和力不够,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另外就是教师的语言不能打动学生,而且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这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欲望?  二、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比如说在对“莺啼”的理解时,有学生就说这里的莺是指黄莺,我没有及时的更正,因为自己当时也不敢肯定,上完课之后,细细的分析了一下,“莺”不能单指“黄莺”而是包括了春天里各种各样的鸟类。  三、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的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生体会的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四、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在课堂中反映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环节设计得不够紧凑,在讲解诗意的时候浪费了过多的时间,以致后面的对诗人的情感感悟时,只是浮光掠影。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效地课。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