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 配套教学设计(5)

文档属性

名称 春夜喜雨 配套教学设计(5)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2 10:31:45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感受杜甫忧国忧民之情; 2、了解诗歌内容,大体把握诗意,体会作品中写景抒情的特点; 3、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4、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理解作者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 5、有节奏、有感情的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学情分析
《春夜喜雨》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的是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作为七年级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诗歌学习的方法,会主动在课前进行简单预习,并能够运用课下注释理解诗文大意。但对诗文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不能很好地、自主地与实际生活、作者情感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善于倾听、积极发言、认真讨论、书写感受的习惯;尤其是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理解能力欠佳。 在教学中,我注重分类教学,采用朗诵式、启发式、课堂讨论式等方法,采用学生熟悉的景物、常识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在引导中注重注重以学生为本,加强德育养成教育,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定教学思路。
3重点难点
1、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2、象诗歌描述的情境,理解作者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同学们,去年的时候,我们庄稼的收成如何?(不好)为什么呢?(天气干旱),如果这时下一场及时雨会怎么样?
在唐代,有一位诗人因一场春雨的到来,也发出了由衷的赞美之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春夜喜雨》,体会诗人是如何把自己的喜悦之情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活动2【导入】作者介绍
对杜甫这位诗人,同学们都不陌生,指导学生阅读提示并看多媒体作者简介(出示课件2):
杜甫(712-770),字子美,有《杜工部诗集》。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也因曾经做过工部员外郎的官职,因而世人又称他为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
活动3【讲授】整体感知
点名读诗,并进行点拨,纠正错误读音。(出示课件3)
潜 qián 润 rùn 径 jìng 重 zhòng
请学生再读,检验指导的效果。
1、请同学们看题目,从诗题中得出什么信息?(出示课件4)
“春”点出时令,
“夜”点明环境,
“喜”抒发诗人情感,
“雨”为描写对象。
2、请同学们再读全诗,并思考以下问题(出示课件5)
问题探究:
(一)、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二)、本首诗四联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雨” ?
(调动了哪些感官?)
(三)、诗中分别使用了哪些修辞?好处何在?
(四)、作者为什么称春雨为“喜雨”?
(五)、你最欣赏这首诗的哪些地方?
思考后,把对整首诗的体会写在练习本上。(巡视指导,适当的肯定学生自己的看法,并从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字来进行品读。培养学生品词品句的能力。)
3、背景介绍
这是什么体裁?几言? 明确:五言律诗(律诗共有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定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时所写。同学们首先看题目,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是本诗的关键?
教师明确:“喜”字,“喜”是作者通贯全诗的一种内心感情。
追问:因何而喜呢? 因雨而喜。
诗人为什么因一场雨的到来就这么欢喜呢?我们需要联系作者写作背景和他的思想基础。
A、安史之乱前夕,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安史之乱,他一家人就过流亡生活,如今,终于在成都定居,这首诗就反映饱经战患流离之苦的杜甫获得安稳后的喜悦心情和渴望安宁的情怀。
B、中国自古以农兴国,每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人,无不对各个时节的天气变化给予密切注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民收成的歉与丰,杜甫是一位人民诗人,这首诗也显示出他的这种深湛淳朴的思想感情。
作者获得安宁,又看到喜人的春雨,联想到国家的安宁,百姓的丰收,怎能不喜?(出示课件6)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诗人是怎样通过诗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他的思想感情的。
活动4【讲授】互动质疑
(出示课件7)
1、分析首联
哪个字是诗人对眼前这场春雨的总的评价?是“好”字。
(板书“好”)好在何处?因为它“知时节”(板书)还好在什么地方?当春乃发生。
你是如何理解这联诗的?
(1)乃:于是,就 (2)发生:春雨催动植物萌发生长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天正是农作物发育生长的时节,人们是多么盼望雨水从天而降,而雨神也好象懂得人们的心思一样,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不早不晚,就在这个时节洋洋洒洒下起来了,这是不是好雨?雨知道人们的心情,这怎能不令人欣喜呢?雨本无知,可是作者用“知”这个字,是什么修辞?(拟人)把无知变有知,用一个“好”字赞美“雨”,既是对春雨的赞美,也流出作者欣喜的心情。 2、分析颔联:(出示课件8)
春雨的好只体现在“知时节”吗?雨还“好”在何处?好在润物(板书“润万物”)
同学们齐读第二联,这一联点明了题目中哪个字?“夜”。
春雨是如何润物的?细细的,这是雨的形状,春雨如何来呢?一个“潜”字写得悄然无声,“潜”是什么意思?(悄悄地、不知不觉地)
作者运用的什么修辞?还是拟人。本联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呢?无声,是从听的角度。
这里的一个“潜”字和一个“细”字,历来受到诗评家的高度赞誉,诗人用“潜”字写春雨静静飘洒的情景;用“细”字写出春雨轻柔润物的情景;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形象的写出春雨随着和风在夜间悄然而来,无声的滋润万物的自然景象。
是不是所有春天的雨都是润物的呢?并不如此,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当然有时侯,春雨也会伴随冷风,有时候就是伴随狂风,雨夹带着雪,这样的雨当然不会润物了,只会损物,也不会使人“喜”。
既然首联说雨“知时节”,那么雨是不是有意让人说它好呢?并不是这样,如果是有意让人说它“好”,那么它就会在白天来,造一点声势,让人看得见、听得清,正是因为春雨有意“润物”却无意让人说它“好”,所以它才悄悄的来,细细地下,不发出一点声音,既不妨碍人们的工作、劳动,连人们的睡眠也不影响,同学们说这场雨好不好?那么,你从中感受到了春雨的哪种品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3、分析颈联:(出示课件9)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本联中写的是什么环境?(雨夜的环境)。这两句和“喜雨”这个主题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雨这样好,当然希望它能下透彻,倘若只下一小会,那“润物”也很不彻底,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写下了第三联,只有十个字,便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夜雨图。只不过换了一个写雨的角度罢了,上联是从听觉来写雨的润物功能,而本联则从什么角度来写?是从视觉来表现雨意浓厚(板书“雨意浓”) 从哪里可以看出雨意浓厚呢?(野径云俱黑) 本来是夜晚,云黑怎能看得见,当然是船火的照耀下才看见的,所以,作者用“俱黑”对“独明”,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一片漆黑之中,只有那一星火光是明亮的,此外就什么都看不清了,小路辨不清楚,连江面也看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乌云,作者既是以火见云黑,更是以火反衬云的黑,“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同学们能不能给这联拟定一个富有诗意的小标题?(春江夜雨图) 4、分析尾联:
在这个一片漆黑的夜晚,诗人感受着这场令他喜悦的春雨,心里在想什么?(出示课件10)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晓”是什么意思,就是早晨,到早晨了吗?还没有,那么这两句就是诗人的想象了。这联写的是(雨后春景),你认为雨后景色如何?(板书“景色美”)
发挥想象,锦官城里雨后景色:
整个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那一朵朵湿漉漉、沉甸甸、红艳艳的鲜花,一定更惹人喜爱。花是如此,那田里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诗人怎能不赞美春雨呢! 这一联你认为作者哪个字用得贴切,生动?上句用了一个“湿”字,表现花朵带雨的姿态,下句再用一个“重”字,刻画了水珠沾在花瓣上颤动欲滴的情景,同时,这个“重”字又与第二联中的“细”互相照应,因为花重乃细雨滋润所致,如果是骤雨,只能是花红满地,落英缤纷了。
整个锦官城都是花的海洋一般,展开联想田地里的禾苗呢?山上的树木呢?所有的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想象到如此美景,诗人怎能不发出赞叹呢!
活动5【活动】探讨深究(讨论)
1、《春夜喜雨》中,诗人是怎样把夜雨表现出来的?五分钟讨论时间,四人一组,并把讨论结果写出来,(巡视指导)
主要通过“润物”“火独明”“花重”等间接描写的效果手法,把夜雨表现出来。
通过“润物”,这是“知时节”的好雨的直接效果,作者是关注民生疾苦的伟大诗人,这场及时雨,尽管细微到在夜间难以觉察(“无声”),但“润”字所体现的他的喜悦心情,使读者感知了这个夜雨的存在。通过独明的船火,反衬了“云俱黑”,通过“云俱黑”,又表明了夜雨的存在。以“湿”和“重”精彩地表现了红花更加鲜亮、饱满是经雨滋润后的效果。特别是这场雨是细心地润泽了万物一夜的雨,第二天早晨花开得更加茂盛,让我们感知了这场夜雨的特点,读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2、这首诗主要表达诗人喜悦的感情,全诗每个句子也都充满喜意,除了课题之外,诗中没有出现一个“喜”字?诗题中的“喜”字在四联中是如何体现的?
春雨及时,善解人意 喜
春雨夜至,不扰人而滋润万物 喜
春雨下得透彻 喜
经春雨滋润后,花色更艳。 喜
四联无一“喜”字,诗人却从各种感官上写,用拟人、衬托等手法,充分写出了内心超乎寻常的喜悦。
3、这首诗布局是严谨的,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明确:它从夜晚写到晓,从物写到花,又从听觉写到视觉,从实景写到虚景,步步移动,层层深入。
(结合习作,点拨学生思考写景顺序、角度)
活动6【讲授】小结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喜”字统摄全篇,表现作者因雨下得及时而喜悦的心情.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描摹细腻,通过合理想象,展现锦官城的美景。赞美了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是通过诗歌本身的语言来体味诗歌的意境,并作了初步的赏析,同学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再一次诵读《春夜喜雨》,不仅注意读准字音,更要把诗人情感读出来。尤其要读出颔联中春雨静悄悄来临时的舒缓语调。
活动7【测试】板书设计
春夜喜雨
杜甫
赞——知时节


听——润万物
看——雨意浓
想——景色美
活动8【导入】作业
一、《春夜喜雨》作者是( )时期伟大的( )诗人( ),被称为“ ”,他的诗被称为“ ”。
明确:(唐,现实主义,杜甫,诗圣,诗史)
二、给划括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潜】入夜 ( ) A. qián B.qi n
2、花【重】 ( )A.chóng B.zhòng
明确(1、A,2、B)
三、解释划括号里的字、词  
1、当春【乃】发生 (  )
2、随风【潜】入夜 (  )
3 、花【重】锦官城 (  )
明确(1、于是,就;2、悄悄地、不知不觉地;3、花朵饱含雨水)
活动9【活动】教学反思
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文材料的精华,所以从小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让学生从中汲取精华,完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在课收获很多,但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给孩子们充分的想象的空间和自主探索的自由。
今天孩子们是第一次上这节课,但是他们读的非常好,很有韵味,只是在我提问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不是很积极,平时教学中应该激励孩子们,帮他们树立自信,另外更重要的是提问问题后,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在读中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