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和环境检测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和环境检测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2-22 11:1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卷(四)
单元整合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水是一种资源,甚至是越来越稀缺的资源。世界上许多地方都面临“水”的问题。据此完成1~2题。
1.北京将在部分小区试点居民阶梯水价,当每户家庭每月用水量在基本定额内时,采用基准水价;一旦用水量超过基本定额,则超出部分按另一阶梯的水价标准收费。实行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收入 B.节约用水
C.增加农业用水 D.保护环境
2.新加坡采取“点废水成金”处理妙招,如淡化海水、新生水、国内集水区等措施,新加坡人对水资源的利用方法和途径进一步拓展体现了(  )
A.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B.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
C.陆地自然资源的数量和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D.陆地自然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某矿区探获一条长约400m,宽约200m的银铅锌多金属矿物质带,该矿床资源量高达8.9万吨,据此回答3~4题。
3.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的制约,该矿床的形成与哪一作用关系最密切(  )
A.岩浆活动 B.风力侵蚀 C.沉积作用 D.化学溶蚀
4.材料表明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
A.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矿产资源的集中分布区
B.各种自然资源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C.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总是有限的
D.由于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5.自然资源在数量上的有限性,主要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  )
A.时间和空间的不平衡
B.开发利用水平的限制
C.资源地域性分布规律
D.人类对于资源的需求
6.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表现主要是(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7.矿产资源与土地资源相比,正确的说法是(  )
A.前者是不可再生资源,后者是可再生资源
B.前者分布无规律,后者分布有规律
C.前者数量无限,后者数量有限
D.我国矿产资源形势严峻,土地资源极其丰富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多得。据此回答8~9题。
8.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四月、五月 B.四月
C.六月、七月 D.十一月
9.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分解者
B.缺少枯枝落叶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10.下列洪水形成因素之间关联性不正确的是(  )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
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水
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
D.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
下图为“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同时受暴雨、洪涝、风沙、春旱影响的地区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北内陆地区 C.华北平原地区 D.四川盆地地区
12.华北平原暴雨洪涝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
A.降水多 B.降水集中、洼地积水 C.人口稠密 D.经济发达
13.如图所示的是一个被森林覆盖的河谷在暴雨中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若暴雨后的径流不能为河道所容纳,将会出现(  )
A.内渍 B.雨涝 C.洪水 D.风暴潮
下面图甲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图乙为“该区域未来利用趋势图”。读图,分析回答14~15题。
14.从图中信息分析,远期预测该地区土地利用和植被类型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改变灌溉条件,变旱地为水田 B.发展农业科技,引进优良水稻品种
C.大气环流改变,降水明显增加 D.平均气温有所提高,热量增加
15.图中反映出的变化,给本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引起地貌变化的内力作用增强,外力作用减弱
B.地表径流可能变化,河流结冰期缩短或消失
C.农业结构得到调整,经济水平显著提高
D.生态得到一定改善,将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持续发展
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16~18题。
16.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17.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
18.下列人类行动能缓解该“环境变迁”的是(  )
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B.加大台风预报警报
C.提高城市化水平,降低农业人口比重 D.国际协作,开发清洁能源
下表是西藏各站点0.8米深度年代平均地温距平(℃)资料,据此完成19~20题。
年代
拉萨
泽当
当雄
安多
日喀则
1970S
-0.8
-0.2
-0.1
-0.2
-0.5
1980S
-0.1
0.1
0.1
-0.2
-0.2
1990S
0.9
0.1
0.1
0.3
0.6
19.表中数据表明(  )
①就年平均地温而言,呈逐年升高趋势 ②20世纪70年代西藏地区地壳活动弱 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变暖趋势明显 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藏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根据西藏地区年代平均地温的这种变化,可以推测(  )
①全球降水量有增多趋势 ②阿尔卑斯山多年冻土最大深度呈明显增加趋势 ③乞力马扎罗山山顶冰川面积不断萎缩 ④青藏铁路沿线永久冻土活动层厚度加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共50分)
2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同历史阶段的能源利用图片
材料二 核能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新能源。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是看中了核电的能源集中、清洁,对环境污染少。核电的适应能力强,可以解决资源分布不均而引发的能源短缺问题。
由生物质产生的生物质能有着十分巨大的潜力。生物质是地球上最广泛存在的物质,它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由这些有生命的物质派生、排泄和代谢的许多有机物质,各种生物质都有一定的能量。
氢能将成为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最佳载体,成为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无毒的气体,用氢作燃料,在交通运输、热能和动力生产中已显示出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特点。氢的燃烧完全没有污染,因为其产物是水,反过来水又是制造氢的主要原料,因而可以循环使用。
(1)图片①描述的场景处于人类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__阶段,该阶段的能源主体是什么?
(2)“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梦溪笔谈》)描述景象出现在图片________所在的社会发展阶段。
(3)除材料中提到的新能源外,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其他新能源。西藏地区丰富的新能源有哪些?
22.读以下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省区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域。
(2)根据“我国各省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归纳我国地下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各省区中降水量稀少,但地下水资源极丰富的是________________。请举一例说明当地人民是如何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下水的?
(4)我国东部省级行政区中,地下水严重缺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简称),请联系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
23.根据北大西洋表层和底层的洋流系统示意图,回答问题。(13分)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________辐射,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现在北大西洋暖流在格陵兰岛附近因密度增大而下沉,主要原因是________(多选)。
A.海水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温度降低
B.暖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
C.高纬度地区气温低,空气干燥,海水容易蒸发
D.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
E.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F.盛行风的影响
(3)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大西洋表层和底层的洋流系统阻断,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大西洋暖流停止或减缓后,欧洲气候特点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京都议定书》对不同国家提出不同的减排要求,并允许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这一制度的建立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元检测卷(四)
答案 1.B 2.B 3.A 4.C 5、D 6、A 7、A 8.C 9.D10、D 11.C 12.B
13、C 14.D 15.B 16.A 17.B 18.D 19.C 20.B
21答案 (1)采猎文明 木炭、水力。
(2)②
(3)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太阳能和地热能。
22答案 (1)黄河 海河 (2)东少西多 南多北少
(3)新疆 坎儿井是当地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由竖井和暗渠组成,当地气候干旱,为减少蒸发,通过暗渠输送地下水。 (4)京津浙 降水量少,年际变化大;地表水补给地下水量少;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过量开采地下水。
23答案 (1)地面(或地面长波) (2)ABD (3)格陵兰岛冰川大量融化,冲淡来自低纬的高盐分洋流,使表面海水的密度变小,不再下沉 温度降低,降水减少 (4)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保技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