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Day05:解锁古诗文阅读的画面描写题型
2024年暑假三升四语文双周自学课
第一篇:知识导航
第二篇:知识小酌
常考题型:
1、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2、诗歌中的某一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某一句”描绘的画
面。
答题方法:
1、抓意象,看看诗句中写了哪些景物。
2、抓修饰语,看看这些修饰语是如何刻画了这些景物。
3、描绘画面。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为了增添语言的优美性、生动性,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答题的格式:
这首/句诗/词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模板 种··……的氛围(意境),表达了诗/词人……的感情
需要注意的地方:
画面描写是描绘,而不是解释,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举个栗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描写。
答:在大漠的辽阔苍茫中,孤烟直上,仿若寂寥的灵魂升腾向无垠的天空。这片沙漠无边际的广袤,沉静中带有一份深邃的孤独。与此同时,远处一条长河蜿蜒而过,夕阳西下时,天际的边缘变得温暖而橙黄,河水在夕阳的映照下如同一条流动的黄金带。
第三篇:小题速刷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1.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是唐诗,作者分别是王翰和高适,他们是“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
B.这两首诗都是先写景后抒怀,是边塞诗与送别诗的优秀之作。
C.“古来征战几人回”和“天下谁人不识君”都表示疑问的语气。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葡萄美酒夜光杯”和“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写法一样。
B.“天下谁人不识君”和“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
C.这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其大气磅礴的气势是一样的。
阅读现代诗歌,完成练习。
云之歌(节选)
鲁 藜
我是云
我轻轻地飘
我爱漫游
忽而东去
忽而西来
早晨
我披着玫瑰紫的围巾
飞向原野去迎接日出
黄昏
我穿着灿烂的金衣
伫立湖畔去欢送落日
(选自《新时期文学二十年精选 诗歌卷》)
4.诗歌中的云都有什么颜色?
5.“伫立”的意思是: 。用“伫立”一词造句: 。
6.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写天上的白云像什么?
阅读现代诗歌,完成练习。
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
【背景资料】《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
7.老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却“横竖不说一句话”,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老马十分温顺,完全忠于人类。
B.老马一向是逆来顺受,喜欢这种压力。
C.老马默默忍受着,是因为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人宰割。
8.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你认为“老马”的形象代表着什么?
9.评论家对于诗中“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的理解向来有争议,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未来充满向往,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前途的茫然。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谈谈你的看法。
古诗阅读。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0.本诗与《夏日绝句》对项羽的评价褒贬不一,《夏日绝句》赞扬的是项羽具有 ,而《题乌江亭》则借助项羽的事例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 。
11.下列诗句中与《题乌江亭》所表达的主题相似的一项是( )
A.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B.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古诗阅读。
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家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2.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13.细读古诗,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古诗阅读。
出塞
[清]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注]还。
【注】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14.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1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古诗阅读。
神农
[宋]刘克庄
尽识葠①无毒,明知堇②有灾。
安知尝试者,百死百生来。
【注】①葠:即“参”,指人参。②堇:罂粟科植物,有毒,也被称作断肠草。
16.结合诗歌,说一说这首诗讲了神农的什么事情。
17.“安知尝试者,百死百生来”这两句诗赞扬了神农怎样的精神?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习题。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注]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金笼:贵重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
1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9.诗中写了几种画眉鸟?诗人更喜欢哪一种画眉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习题。
从军行(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①北,已报生擒吐谷浑②。
【注】①洮河:河水名,今甘肃境内,流入黄河。②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此处借指前来进犯的少数民族的首领。
20.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大漠风尘日色昏”所表现的画面。
21.诗歌是怎样展现战争过程的?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读书会上,你想朗诵下面这首现代诗,请认真阅读诗歌内容并回答各题。
阳光,阳光
——忆重回延安,乘机到延安上空时刻……
叶延滨
满天都是一片金黄
遍地都是一片金黄
银色的机翼也闪射金色的光
金色的阳光涌满机舱
其实,这里不叫黄土高原
这里就是贮藏阳光的库房……
难怪小米是金黄的
一粒粒金砂是温馨的阳光
难怪大豆是金黄的
一粒粒珍珠是甜蜜的阳光
难怪这大地是金色的
这是阳光沉淀的矿床
不忘我们在这里耕耘
耕耘是开采历史的阳光
不忘我们在这里收获
收获是采摘奉献的阳光
难怪我们皮肤是金黄的
我们的根深扎在高原上……
高原太阳啊,阳光来自何方——
看哪,阳光来自天上
望哪,阳光来自塬上
想啊,阳光来自心上
不忘初心,我们一次次起航
每个延安人都揣着颗太阳
22.诗歌中“阳光来自天上”的“阳光”是指 ,“阳光来自塬上”的“阳光”是指 ,“阳光来自心上”的“阳光”是指 。(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3.朗读这首现代诗最后一节时,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激昂 C.平实 D.深沉
24.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5.课文与本文同样是写延安,两者所展现的内容与情感有什么不同?
第四篇:名家阅读(周书华)
风车的流年
周书华
①乡下老屋的储物间里,有一架木制风车。由于平时无人打扫,风车上落满厚厚的灰尘,风鼓里也布满了蛛丝。这架风车存储着太多的记忆。它装满了丰收的粮食,装满了乡村孩子欢乐的童年,装满了我们熟悉的风景和炊烟的味道。这些记忆全部被我收进行囊,伴随我在异乡奔走,从青丝缕缕到白发丛生。
②风车,是我国传统的农村木制农具,又叫风谷车。听村里的老一辈说,这是木工祖师鲁班发明的。每年秋季,谷物、豆类收割完晾晒干之后,就要用到风车了。随着风车扇叶的不停转动,掺杂在谷子、小麦、苞谷中的瘪谷、杂质,还有黄豆、豌豆、胡豆里的细碎屑末就会被吹走,留下一粒粒饱满的粮食。
③小时候,在我们这些乡村孩子眼里,任何东西都是有灵性的:山有山神看着,河有河神护着,花里面住着花仙子,石头里藏着精灵。风车更是个稀罕物,其形如马,有眼有鼻有能鼓气吹风的胸腹。在悠悠岁月里,它就是一个庄重的生命,一个爷爷辈分的长者。
④风车一般摆放在地坝的边缘,便于将从谷物里分离出的杂屑吹到一边去。村里晒粮的地坝空旷,每到丰收后的夜晚,这里就成了老老少少聚集的地方。孩子们嬉闹玩耍之际,对地坝边上的风车充满好奇,这里摸摸,那里瞅瞅。大人说,风车的构造比较复杂,整坏了得拆开来修,所以我们只敢小心翼翼地摇动几下风车的手柄。一个孩子摇动风车时,一群孩子就站在出风口,感受缕缕小风,听它发出嗡嗡的回声。大家轮流着来,乐此不疲。
⑤粮食丰收是一件喜悦的事情。母亲会吩咐我和哥哥将地坝里的谷子收拢在一起,装进箩筐,等待父亲将箩筐里的谷子送到风车最顶部的入料仓里。摇风车由母亲掌控,她说这个动作看似简单,谁都可以操作,其实还是有一定技巧的,须得速度适当。倘若摇得太快,风力过猛,会把饱满的谷粒扇出去,那就浪费了粮食;如若摇得太慢,风力微弱,秕谷和杂屑等就分离不干净。母亲不紧不慢地摇着风车,随着风车转动奏出的吱吱呀呀的旋律,饱满的粮食就从出仓口出来,装满了箩筐。
⑥粮食是上苍和红土地馈赠给父母最贵重的礼物,凝聚着父母起早贪黑从冬到夏的汗水与心血。在油菜籽、黄豆、苞谷堆成小丘小山的季节,在风车不停的运转中,我听到了回响在红土地上古老而质朴的乡音。
⑦父母忙碌着,我们就在旁边或帮忙拿盛粮食的口袋,或帮忙把谷子和苞谷朝风车顶端的梯形入料仓传送。累了,就躺在地坝边麦草垛上面,伸展开四肢,看着深邃的夜空,真切地感受劳作后的休憩放松。月亮挂在苍穹,浮在树梢,淡淡的清辉洒在村庄的每个角落,如水的月华融入红土地。月色中的田间山野,宛如一幅水墨画卷。当凉风徐徐吹过,庄稼地里便飘来各种香甜的味道。蝉儿、蛐蛐的叫声,也随着微风一起飘到耳边,传送着说不出的安逸与幸福。
⑧在风车年复一年的转动中,我们逐渐长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木制风车现在已很少有人用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现代化的机械化脱粒去壳机器,风车的流年戛然而止。那存放在老屋里的风车,慢慢退出农耕生活的舞台,只是作为一种曾经的农具,向世人展示着特定时代那些纯真、艰苦、朴素的记忆。
⑨此刻,在城市的一隅,抬头望见云层中时隐时现的月亮,我又想起老屋里的风车,心中有淡淡的乡愁,有浓浓的乡情。
(原载《参花(下)》2022年第9期,有删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Day05:解锁古诗文阅读的画面描写题型
2024年暑假三升四语文双周自学课
第一篇:知识导航
第二篇:知识小酌
常考题型:
1、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2、诗歌中的某一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某一句”描绘的画
面。
答题方法:
1、抓意象,看看诗句中写了哪些景物。
2、抓修饰语,看看这些修饰语是如何刻画了这些景物。
3、描绘画面。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为了增添语言的优美性、生动性,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答题的格式:
这首/句诗/词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模板 种··……的氛围(意境),表达了诗/词人……的感情
需要注意的地方:
画面描写是描绘,而不是解释,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举个栗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描写。
答:在大漠的辽阔苍茫中,孤烟直上,仿若寂寥的灵魂升腾向无垠的天空。这片沙漠无边际的广袤,沉静中带有一份深邃的孤独。与此同时,远处一条长河蜿蜒而过,夕阳西下时,天际的边缘变得温暖而橙黄,河水在夕阳的映照下如同一条流动的黄金带。
第三篇:小题速刷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1.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是唐诗,作者分别是王翰和高适,他们是“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
B.这两首诗都是先写景后抒怀,是边塞诗与送别诗的优秀之作。
C.“古来征战几人回”和“天下谁人不识君”都表示疑问的语气。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葡萄美酒夜光杯”和“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写法一样。
B.“天下谁人不识君”和“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
C.这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其大气磅礴的气势是一样的。
阅读现代诗歌,完成练习。
云之歌(节选)
鲁 藜
我是云
我轻轻地飘
我爱漫游
忽而东去
忽而西来
早晨
我披着玫瑰紫的围巾
飞向原野去迎接日出
黄昏
我穿着灿烂的金衣
伫立湖畔去欢送落日
(选自《新时期文学二十年精选 诗歌卷》)
4.诗歌中的云都有什么颜色?
5.“伫立”的意思是: 。用“伫立”一词造句: 。
6.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写天上的白云像什么?
阅读现代诗歌,完成练习。
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
【背景资料】《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
7.老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却“横竖不说一句话”,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老马十分温顺,完全忠于人类。
B.老马一向是逆来顺受,喜欢这种压力。
C.老马默默忍受着,是因为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人宰割。
8.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你认为“老马”的形象代表着什么?
9.评论家对于诗中“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的理解向来有争议,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未来充满向往,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前途的茫然。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谈谈你的看法。
古诗阅读。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0.本诗与《夏日绝句》对项羽的评价褒贬不一,《夏日绝句》赞扬的是项羽具有 ,而《题乌江亭》则借助项羽的事例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 。
11.下列诗句中与《题乌江亭》所表达的主题相似的一项是( )
A.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B.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古诗阅读。
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家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2.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13.细读古诗,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古诗阅读。
出塞
[清]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注]还。
【注】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14.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1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古诗阅读。
神农
[宋]刘克庄
尽识葠①无毒,明知堇②有灾。
安知尝试者,百死百生来。
【注】①葠:即“参”,指人参。②堇:罂粟科植物,有毒,也被称作断肠草。
16.结合诗歌,说一说这首诗讲了神农的什么事情。
17.“安知尝试者,百死百生来”这两句诗赞扬了神农怎样的精神?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习题。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注]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金笼:贵重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
1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9.诗中写了几种画眉鸟?诗人更喜欢哪一种画眉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习题。
从军行(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①北,已报生擒吐谷浑②。
【注】①洮河:河水名,今甘肃境内,流入黄河。②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此处借指前来进犯的少数民族的首领。
20.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大漠风尘日色昏”所表现的画面。
21.诗歌是怎样展现战争过程的?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读书会上,你想朗诵下面这首现代诗,请认真阅读诗歌内容并回答各题。
阳光,阳光
——忆重回延安,乘机到延安上空时刻……
叶延滨
满天都是一片金黄
遍地都是一片金黄
银色的机翼也闪射金色的光
金色的阳光涌满机舱
其实,这里不叫黄土高原
这里就是贮藏阳光的库房……
难怪小米是金黄的
一粒粒金砂是温馨的阳光
难怪大豆是金黄的
一粒粒珍珠是甜蜜的阳光
难怪这大地是金色的
这是阳光沉淀的矿床
不忘我们在这里耕耘
耕耘是开采历史的阳光
不忘我们在这里收获
收获是采摘奉献的阳光
难怪我们皮肤是金黄的
我们的根深扎在高原上……
高原太阳啊,阳光来自何方——
看哪,阳光来自天上
望哪,阳光来自塬上
想啊,阳光来自心上
不忘初心,我们一次次起航
每个延安人都揣着颗太阳
22.诗歌中“阳光来自天上”的“阳光”是指 ,“阳光来自塬上”的“阳光”是指 ,“阳光来自心上”的“阳光”是指 。(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3.朗读这首现代诗最后一节时,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激昂 C.平实 D.深沉
24.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5.课文与本文同样是写延安,两者所展现的内容与情感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2.C 3.C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的翻译。
句中的“沙场”指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君”指你。“征战”指打仗。故“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意思是喝醉了躺在沙场上,你们也别笑,自古以来,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句中的“黄云”指北方地区黄沙飞扬,天空常呈黄色,故称。“白日曛”指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雪纷纷”指大雪飘落。故“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意思是: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2.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
C.“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醉卧在沙场上,也要请诸君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个人返回家乡的?这句话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高适的《别董大》,董指的是董庭兰。此句的意思是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呢?用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运用了反问的语气。题干表述错误。
故选C。
3.本题考查古诗的理解和情感。
A.“葡萄美酒夜光杯”这句话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其中“葡萄”、“美酒”都是被比喻的对象,而“夜光杯”则是用来比喻饮酒所用的器具,形象地描绘了夜晚与美酒相配的情景。“秦时明月汉时关”采用了互文修辞手法。所谓互文,在修辞上称为“互文见义”,就是前后文字是交错使用的,通过相互补充来表达完整的意义。题干表述错误。
B.“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劝慰,激励朋友的心情。表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手在即时依依不舍的真挚感情。 题干表述错误。
C.《凉州词》是边塞诗,《别董大》是送别诗。主题虽不同,但其大气磅礴的气势是一样的。题干表述正确。
故选C。
4.玫瑰紫色和金色。 5. 长时间地站着 他正伫立在窗前,凝神思考 6.天上的白云有的像正在奔跑的骏马,有的像温顺的小绵羊,还有的像自在游动的鱼儿。
【解析】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结合诗歌内容理解。找出写颜色的词。从“我披着玫瑰紫的围巾”“我穿着灿烂的金衣”可知,诗歌中的云是玫瑰紫色和金色的。
5.本题考查词语意思,词语造句。
结合诗句“黄昏我穿着灿烂的金衣伫立湖畔去欢送落日”可知黄昏我穿着灿烂的金衣长时间站在湖畔去欢送落日;因此“伫立”的意思是:长时间地站着,没有动作。
结合词语的意思,用“伫立”写句子,如:在公园里,我看到一个孤独的人伫立在湖边,凝视着水面上的倒影。
6.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结合所给语境,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写天上的白云像什么,如:天上的白云有的像小狗在遛弯,有的像绵羊在吃草,还有的像一片片羽毛浮在空中。
7.C 8.我认为《老马》一诗运用象征手法,以马喻人,“老马”代表了那个时代处于深重灾难中的劳动民众的悲惨形象。 9.它表明“老马”虽遭鞭挞,但依然对未来充满向往,相信苦难的一切终会过去,幸福的生活就在前方。
【解析】7.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从诗中联系下句“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可知,老马的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无力反抗,只能任人宰割。所以老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却“横竖不说一句话”。
故选C。
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从全诗来看,诗人写老马的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人宰割,实际上是写当时的社会下层的的人们,运用象征手法,以马喻人,“老马”象征着广大的与牛马一般命运的人,代表了那个时代处于深重灾难中的劳动人民的悲惨形象。
9.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与分析。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这一句把老马不甘心被欺凌却又无力反抗,只能继续在悲惨的生活中挣扎的那种无奈而又悲凉的感觉形象地描写出来,同时也激起人们对老马不幸的同情和对不公平命运的义愤。这句话可以认为表现了“老马”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表明“老马”虽遭鞭挞,但依然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相信苦难的一切终会过去,幸福的生活就在前方。这句话也可以认为表现了“老马”对前途的茫然,“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形象地描写出压迫者的凶狠,“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表现了“老马”不知出路何在的悲哀。将自己的看法写出来,言之有理即可。
10. 宁死不屈的气节 我们要善于把握机遇,敢于面对失败,这样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11.B
【解析】10.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
《夏日绝句》这首诗,李清照对项羽自刎乌江之事是持肯定和赞赏态度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达了李清照对项羽能够为保持自己的气节慷慨赴义的赞赏,也就是李清照认为做人要有气节和大无畏的精神。
《题乌江亭》这首诗根据“胜败兵家事不期”可以得知作者认为胜败是兵家常事;根据“卷土重来未可知”可以得知作者认为大丈夫应该做到能屈能伸,应该忍辱负重。 杜牧对项羽自刎乌江之事是持有遗憾之心的,他希望项羽可以卷土重来。作者借助项羽的事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在人生中,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应善于把握机遇,同时要敢于面对失败,因为即使遭受失败,也要有重头再来的勇气。
11.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A.“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意思是如果想让别人不知道自己的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不要去做,与主题不符。
B.“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意思是只要山还在,就不愁没有柴火可烧,与《题乌江亭》所表达的主题相似,即要保持信心和勇气,相信总会有转机和希望。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意思是只要下足功夫,坚持不懈,最终能够取得成功,与主题不符。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与主题不符。
故选B。
12.本诗描绘了一幅山行图,清浅的溪水,水底可见粼粼的白石,山中逐渐凋零的红叶,蜿蜒的山间小路和无边的浓翠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远近有致、色彩鲜丽、富于实感的山水画。 13.表达了诗人对初冬时节山景的热爱和陶醉之情。
【解析】1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要从诗歌中筛选出诗歌描绘的景物,发挥想象描绘画面,概括其特点。
这首诗的意思是:荆溪潺湲流过露出磷磷白石,天气变得寒冷红叶也变得稀稀落落。山间小路上本来没有下雨,但苍翠的山色却浓得仿佛要润湿了人的衣裳。
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示例:描绘了一幅远近有致、色彩鲜丽、富于实感的水彩画。这首诗描写诗人山行时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清浅的溪水,冷肃的秋意,水底粼粼可见的白石,山中逐渐凋零的红叶,再配以山岚翠色为背景,互相映衬。
13.本题考查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山中》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了秋末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由满是白石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表达了诗人对初冬时节山中景色的热爱与看到山中景色的喜悦之情。
1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15.表达了诗人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爱国热情和牺牲精神。
【解析】14.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意思是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哪会想将来战死后尸体以马革包裹而还。
只解:只知道,懂得。沙场:战场。何须:何必要。
“只解”与“沙场”是词语,不要分开;“何须”与“马革”是词语,不要分开;
故划分为: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15.本题考查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意思是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哪会想将来战死后尸体以马革包裹而还。抒发了诗人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抒发得淋漓尽致。
16.讲述了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17.这两句诗赞扬了神农勇于尝试、为民造福、甘于奉献的精神。
【解析】16.本题考查了古诗内容的理解。
宋代诗人刘克庄《神农》尽识葠无毒,明知堇有灾。安知尝试者,百死百生来。意思是怎么知道尝试的人,百死老先生来。明明知道有些是有害的,但他依然敢于尝试,因为只有通过尝试,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生命的成长。根据诗意可知,古诗讲的是神农历经生死尝遍百药的故事。
17.本题考查理解人物形象。
根据这两句诗的意思人们怎么知道辨别草药滋味,检验草药功用的人,历经了很多生死瞬间。可知,这两句诗是赞扬神农的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18.描绘了一幅画眉鸟千啼百啭,在林中自由高低穿梭,舞姿翩翩,使得姹紫嫣红的山花更加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 19.两种,一种是在山间自在飞舞的,一种是被关在贵重的鸟笼里吃喝不愁的。诗人更喜欢山间自由自在飞舞啼唱的画眉鸟。
【解析】18.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的意思是:画眉鸟千啼百啭,随着自己的心意在林间飞动,在那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穿梭。赏析:此句通过声音与色彩的描写,写出画眉鸟在山林中自由无拘的情景,诗人通过对画眉鸟自由生活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向往和追求自由生活的热切愿望。
19.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的意思是:画眉鸟千啼百啭,随着自己的心意在林间飞动,在那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穿梭。现在才知道: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里面写了两种画眉鸟,从“锁向金笼”可知一种是被在贵重的鸟笼里吃喝不愁的,从“林间自在啼”可知一种是在山间自在飞舞的。从“不及林间自在啼”可知诗人更喜欢山间自由自在飞舞啼唱的画眉鸟。
20.广袤的边塞沙漠上阵阵狂风吹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天色变得一片昏暗。 21.诗歌通过“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引发读者对战争过程的想象。以“已报生擒吐谷浑”揭示此次战争的结果。全诗没有直接描写与敌军交手的前军部队,避开了对战争过程的正面叙述,而是通过描写环境和战争结果,来展现前军将士此次战斗的艰苦和出色表现,进而展现了战争的过程。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合理即可。
“大漠风尘日色昏”的句意是: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抓住“风沙大、天昏暗”来写,语言生动即可。“天色昏”可理解成“天色晚”。
示例:在茫茫的西北大漠中,一支队伍如湍急的铁流挺进浩瀚沙海,征途上空,烟尘滚滚,阳光被漫天飞舞的沙尘遮挡,使得天空变得昏暗不明。
2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本诗译文: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中途捷报传来,敌军首领已被生擒。
结合译文可知,本诗并未直接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通过描写恶劣的环境和战争结果,从侧面带出战争的过程。诗人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交手的后续队伍,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则一笔带过,通过诗句“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可以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最后一句“已报生擒吐谷浑”交代战争的结果,从“生擒”一词,可以想象战争场面的激烈,从侧面展现了将士们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势和出色的表现。
22. 太阳发出的光 延安人民的耕耘和收获 延安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 23.B 24.诗歌启发人们追寻阳光,不忘初心,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抒发了诗人对延安的热爱,对勤劳的延安人民的赞美,对延安精神的称颂,表达了诗人深沉的革命情怀和爱国之情。 25.课文以“追寻”为线索,写出了当下延安翻天覆地的变化,意在表达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不能忘记延安精神,要积极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阳光,阳光》中诗人把回延安时的情绪用阳光来表达,把延安精神比作阳光,把延安人民的辛勤劳动比作阳光,充分表现出对延安人民的赞美和对延安精神的热爱。
【解析】22.本题考查对诗歌主要内容的理解。
从“阳光来自天上”可知第一个阳光是指自然界的太阳光。“阳光来自塬上”的“塬上”是指黄土高原,根据“这里就是贮藏阳光的库房”“这是阳光沉淀的矿床”“耕耘是开采历史的阳光”“收获是采摘奉献的阳光"可知“阳光”指延安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的耕耘与收获。从“不忘初心,我们一次次起航每个延安人都揣着颗太阳”可知,这里的“阳光”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精神,即延安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
23.本题考查朗读句子。
根据诗歌最后一节中“高原太阳啊”“看哪”“望哪”“想啊”等词句可知,这里的情感是激动昂扬的,因此应用“激昂”的语调。
故选B。
2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和情感的理解。
分析诗歌内容,结合“不忘初心,我们一次次起航每个延安人都揣着颗太阳”可知,诗歌中诗人利用阳光来表达回延安时的情绪,将延安精神、延安人民的辛勤劳作比作阳光,主要讲了人们追寻阳光,不忘初心,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充分表现出对延安人民的赞美和对延安精神的热爱以及诗人深沉的革命情怀和爱国之情。
2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和情感的理解。
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中以“追寻”为线索,主要讲了对延安,枣园,南泥湾等具体事物的歌颂,间接讴歌了延安精神,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放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阳光,阳光》中主要讲了人们追寻阳光,不忘初心,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抒发了诗人对延安的热爱,对勤劳的延安人民的赞美,对延安精神的称颂。诗人利用阳光来表达回延安时的情绪,将延安精神、延安人民的辛勤劳作比作阳光,表达出对延安的热爱之情。
第四篇:名家阅读(周书华)
风车的流年
周书华
①乡下老屋的储物间里,有一架木制风车。由于平时无人打扫,风车上落满厚厚的灰尘,风鼓里也布满了蛛丝。这架风车存储着太多的记忆。它装满了丰收的粮食,装满了乡村孩子欢乐的童年,装满了我们熟悉的风景和炊烟的味道。这些记忆全部被我收进行囊,伴随我在异乡奔走,从青丝缕缕到白发丛生。
②风车,是我国传统的农村木制农具,又叫风谷车。听村里的老一辈说,这是木工祖师鲁班发明的。每年秋季,谷物、豆类收割完晾晒干之后,就要用到风车了。随着风车扇叶的不停转动,掺杂在谷子、小麦、苞谷中的瘪谷、杂质,还有黄豆、豌豆、胡豆里的细碎屑末就会被吹走,留下一粒粒饱满的粮食。
③小时候,在我们这些乡村孩子眼里,任何东西都是有灵性的:山有山神看着,河有河神护着,花里面住着花仙子,石头里藏着精灵。风车更是个稀罕物,其形如马,有眼有鼻有能鼓气吹风的胸腹。在悠悠岁月里,它就是一个庄重的生命,一个爷爷辈分的长者。
④风车一般摆放在地坝的边缘,便于将从谷物里分离出的杂屑吹到一边去。村里晒粮的地坝空旷,每到丰收后的夜晚,这里就成了老老少少聚集的地方。孩子们嬉闹玩耍之际,对地坝边上的风车充满好奇,这里摸摸,那里瞅瞅。大人说,风车的构造比较复杂,整坏了得拆开来修,所以我们只敢小心翼翼地摇动几下风车的手柄。一个孩子摇动风车时,一群孩子就站在出风口,感受缕缕小风,听它发出嗡嗡的回声。大家轮流着来,乐此不疲。
⑤粮食丰收是一件喜悦的事情。母亲会吩咐我和哥哥将地坝里的谷子收拢在一起,装进箩筐,等待父亲将箩筐里的谷子送到风车最顶部的入料仓里。摇风车由母亲掌控,她说这个动作看似简单,谁都可以操作,其实还是有一定技巧的,须得速度适当。倘若摇得太快,风力过猛,会把饱满的谷粒扇出去,那就浪费了粮食;如若摇得太慢,风力微弱,秕谷和杂屑等就分离不干净。母亲不紧不慢地摇着风车,随着风车转动奏出的吱吱呀呀的旋律,饱满的粮食就从出仓口出来,装满了箩筐。
⑥粮食是上苍和红土地馈赠给父母最贵重的礼物,凝聚着父母起早贪黑从冬到夏的汗水与心血。在油菜籽、黄豆、苞谷堆成小丘小山的季节,在风车不停的运转中,我听到了回响在红土地上古老而质朴的乡音。
⑦父母忙碌着,我们就在旁边或帮忙拿盛粮食的口袋,或帮忙把谷子和苞谷朝风车顶端的梯形入料仓传送。累了,就躺在地坝边麦草垛上面,伸展开四肢,看着深邃的夜空,真切地感受劳作后的休憩放松。月亮挂在苍穹,浮在树梢,淡淡的清辉洒在村庄的每个角落,如水的月华融入红土地。月色中的田间山野,宛如一幅水墨画卷。当凉风徐徐吹过,庄稼地里便飘来各种香甜的味道。蝉儿、蛐蛐的叫声,也随着微风一起飘到耳边,传送着说不出的安逸与幸福。
⑧在风车年复一年的转动中,我们逐渐长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木制风车现在已很少有人用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现代化的机械化脱粒去壳机器,风车的流年戛然而止。那存放在老屋里的风车,慢慢退出农耕生活的舞台,只是作为一种曾经的农具,向世人展示着特定时代那些纯真、艰苦、朴素的记忆。
⑨此刻,在城市的一隅,抬头望见云层中时隐时现的月亮,我又想起老屋里的风车,心中有淡淡的乡愁,有浓浓的乡情。
(原载《参花(下)》2022年第9期,有删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