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课时强化(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课时强化(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3 12:0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一、选择题
1.以下是西方主要工业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工业制成品贸易占比统计,据此可知(   )
出口(占全球出口的%) 进口(占全球进口的%)
1963年 1995年 1963年 1995年
64.8 56.6 35.1 47.4
A.经济一体化发展迅猛 B.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
C.世界经济趋向多极化 D.经济危机后的经济复苏
2.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指出,欧洲各国民众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他们的民族认同,增加欧洲这一维度,“要把欧洲统一所带来的经济优势作为持续扩大欧盟的理由,就不能离开大大超越经济范畴的文化凝聚力”。该社会学家强调的是,欧洲一体化(   )
A.缺乏统一的内部管理机制
B.应增强欧洲国家的文化认同
C.需要兼顾统一性与多元化
D.要从经济合作转向政治合作
3.1973年9月,不结盟国家在阿尔及尔举行第四次会议,有75国参加。会议要求发展中国家从掌握自然资源主权和确定原料价格着手,发展国民经济。到1995年,参加不结盟运动卡塔赫纳会议的国家已达113个,占世界国家总数的2/3,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由此可见,不结盟运动(   )
A.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B.体现了经济区域化的潮流
C.顺应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D.改变了冷战的国际形势
4.关于20世纪60—80年代世界技术传播,有学者认为:“如果核心区(欧美)跨国公司允许半边缘区(日韩等)和边缘区(发展中国家)进口它们的先进技术,那肯定不是最先进和最好的技术,只有较低水平的技术被转移给边缘区和半边缘区。”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
A.存在着文明交流的限度 B.国家经济主权遭受侵蚀
C.落后地区缺乏技术创新 D.强权政治阻碍技术交流
5.苏联拥有先进核武器后,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质疑北约还能否保护欧洲安全,认为法国应该排除对美国的“屈从”,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欧洲和世界行动。这表明,法国力图(   )
A.脱离美国主导的西方联盟
B.争夺欧洲霸权
C.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D.单独对抗苏联
6.战后初期,美国的GDP占世界GDP的50%左右,到20世纪末只占世界GDP的30%左右,同时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指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经济崛起,欧共体经济强劲发展,中国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这些状况(   )
A.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多极化
B.导致区域贸易保护的猖獗
C.造成国际局势的日益紧张
D.使世界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7.1919年美国科学精英倡导“以学术为业”,学术不应卷入政治,得到政府大力支持,促进美国科学研究事业发展。2018年美国国防部发布《中国科技威胁论白皮书》,并在美国科学界掀起大规模的涉外清查运动。这一变化说明美国(   )
A.意识形态主导政府外交活动
B.科学逐渐沦为政府的附庸
C.科学技术发展受到巨大威胁
D.霸凌外交被世界各国抵制
8.1992年,联合国大会就世界荒漠化问题设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并于同年通过了《联合国防止荒漠化公约》。该公约于1996年12月生效,成为国际上唯一被认可的,享有全球191个国家缔约方会员资格的,在应对土地退化问题上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书。该公约的签订及实施表明(   )
A.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B.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
C.国际法推动全球治理
D.集体安全机制日益完善
9.近年来,中国、俄罗斯、日本以及欧洲地区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直接冲击着美国的国际地位,在此背景下,一方面,美国视中国和俄罗斯为战略对手,不断打压;另一方面,美、欧的大西洋同盟关系裂痕不断加深,矛盾难以化解……加剧了“美国靠不住”的欧洲忧虑。这反映了( )
A.第三世界崛起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 B.发达国家经济优势不复存在
C.世界格局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D.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10.1998年,《时代》杂志预测:大型购物中心将消亡!杂志封面以黑体字告诉我们:“吻别你的mall,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且更好。”这说明互联网( )
A.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推动信息时代的到来
C.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D.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11.2020年11月15日,历经8年、31轮正式谈判,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东盟10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完成签署,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RCEP的签署( )
A.使国际经济新秩序得以确立 B.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改变
C.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出现逆转 D.有利于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
12.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强。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如资源与环境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说明( )
A.全球化发展具有两重性 B.战争已威胁人类生存
C.人类已形成了共同利益 D.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全球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大会期间西方发达国家指责中国排放了过多的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针对西方国家这一言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为中国代表团撰写发言稿。(要求:观点明确,围绕观点从历史与现实角度展开论述,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一、选择题
1.以下是西方主要工业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工业制成品贸易占比统计,据此可知(   )
出口(占全球出口的%) 进口(占全球进口的%)
1963年 1995年 1963年 1995年
64.8 56.6 35.1 47.4
A.经济一体化发展迅猛 B.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
C.世界经济趋向多极化 D.经济危机后的经济复苏
[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1963—1995年西方主要工业国工业制成品贸易中出口比例下降,进口比例在上升。这意味着,西方主要工业国工业生产能力在下降,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能力在提升,说明世界经济趋向多极化,C项正确;材料数据不是强调的经济一体化,排除A项;材料数据无法说明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排除B项;材料数据体现不出经济危机后的经济复苏,排除D项。
2.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指出,欧洲各国民众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他们的民族认同,增加欧洲这一维度,“要把欧洲统一所带来的经济优势作为持续扩大欧盟的理由,就不能离开大大超越经济范畴的文化凝聚力”。该社会学家强调的是,欧洲一体化(   )
A.缺乏统一的内部管理机制
B.应增强欧洲国家的文化认同
C.需要兼顾统一性与多元化
D.要从经济合作转向政治合作
[解析] 哈贝马斯认为欧洲联合的扩大不能超越经济范畴的文化凝聚力,说明哈贝马斯重视文化在欧洲联合过程中的作用,即应当增强欧洲国家的文化认同,B项正确;欧盟有统一的内部管理机制,排除A项;哈贝马斯更强调统一性,排除C项;D项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3.1973年9月,不结盟国家在阿尔及尔举行第四次会议,有75国参加。会议要求发展中国家从掌握自然资源主权和确定原料价格着手,发展国民经济。到1995年,参加不结盟运动卡塔赫纳会议的国家已达113个,占世界国家总数的2/3,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由此可见,不结盟运动(   )
A.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B.体现了经济区域化的潮流
C.顺应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D.改变了冷战的国际形势
[解析] 不结盟运动中发展中国家数量众多,并且努力促进自身经济发展,这顺应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故C项正确; A项所述明显错误,排除;不结盟运动不是经济区域和组织,故B项排除;不结盟运动并没有改变冷战的国际形势,且1995年时冷战已经结束,故D项排除。
4.关于20世纪60—80年代世界技术传播,有学者认为:“如果核心区(欧美)跨国公司允许半边缘区(日韩等)和边缘区(发展中国家)进口它们的先进技术,那肯定不是最先进和最好的技术,只有较低水平的技术被转移给边缘区和半边缘区。”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
A.存在着文明交流的限度 B.国家经济主权遭受侵蚀
C.落后地区缺乏技术创新 D.强权政治阻碍技术交流
[解析] 半边缘区和边缘区只能引进核心区较低水平的技术,说明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占据技术优势,对外的技术输出是有限度的,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文明交流存在限度,并不是对国家经济主权的侵蚀,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根据题意可知,阻碍技术交流的并不是强权政治,排除D项。
5.苏联拥有先进核武器后,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质疑北约还能否保护欧洲安全,认为法国应该排除对美国的“屈从”,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欧洲和世界行动。这表明,法国力图(   )
A.脱离美国主导的西方联盟
B.争夺欧洲霸权
C.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D.单独对抗苏联
[解析] 根据“认为法国应该排除对美国的‘屈从’,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欧洲和世界行动”可得出,随着西欧实力的增强,以及冷战局势的变化,法国力图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以最大限度维护国家的利益,C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主旨的误读,排除;法国没有实力争夺欧洲霸权,排除B项;“单独”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6.战后初期,美国的GDP占世界GDP的50%左右,到20世纪末只占世界GDP的30%左右,同时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指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经济崛起,欧共体经济强劲发展,中国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这些状况(   )
A.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多极化
B.导致区域贸易保护的猖獗
C.造成国际局势的日益紧张
D.使世界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解析] 由材料可知,美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下降,同时日本、欧共体、中国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多极力量崛起,这有利于多极化发展和世界和平,A项正确;多种力量崛起与区域贸易保护猖獗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多极力量发展会缓解国际紧张局势,排除C项;材料是以经济发展水平体现多极力量发展,没有体现世界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排除D项。
7.1919年美国科学精英倡导“以学术为业”,学术不应卷入政治,得到政府大力支持,促进美国科学研究事业发展。2018年美国国防部发布《中国科技威胁论白皮书》,并在美国科学界掀起大规模的涉外清查运动。这一变化说明美国(   )
A.意识形态主导政府外交活动
B.科学逐渐沦为政府的附庸
C.科学技术发展受到巨大威胁
D.霸凌外交被世界各国抵制
[解析] 美国从“以学术为业”、学术不应卷入政治,到国防部发布《中国科技威胁论白皮书》,反映出美国政府出于政治目的干预科技发展,说明科学技术逐渐沦为政府的附庸,故答案为B项;国家利益是外交活动的出发点,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科学技术发展受到巨大威胁,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的干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外交政策在世界上的遭遇,排除D项。
8.1992年,联合国大会就世界荒漠化问题设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并于同年通过了《联合国防止荒漠化公约》。该公约于1996年12月生效,成为国际上唯一被认可的,享有全球191个国家缔约方会员资格的,在应对土地退化问题上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书。该公约的签订及实施表明(   )
A.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B.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
C.国际法推动全球治理
D.集体安全机制日益完善
[解析] 依据题干“1992年,联合国大会就世界荒漠化问题设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并于同年通过了《联合国防止荒漠化公约》……在应对土地退化问题上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书”可知,该公约具有国际法的效益,它的实施有利于改善世界生态环境,有利于为全球荒漠化治理助力,因此表明国际法推动全球治理,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9.近年来,中国、俄罗斯、日本以及欧洲地区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直接冲击着美国的国际地位,在此背景下,一方面,美国视中国和俄罗斯为战略对手,不断打压;另一方面,美、欧的大西洋同盟关系裂痕不断加深,矛盾难以化解……加剧了“美国靠不住”的欧洲忧虑。这反映了( )
A.第三世界崛起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 B.发达国家经济优势不复存在
C.世界格局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D.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解析】根据材料“近年来,中国、俄罗斯、日本以及欧洲地区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直接冲击着美国的国际地位……加剧了‘美国靠不住’的欧洲忧虑”可知,随着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旧的世界经济秩序受到冲击,故选C项。
10.1998年,《时代》杂志预测:大型购物中心将消亡!杂志封面以黑体字告诉我们:“吻别你的mall,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且更好。”这说明互联网( )
A.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推动信息时代的到来
C.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D.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解析】材料“大型购物中心将消亡”预测传统的商业购物模式将会被网购取而代之,“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且更好”说明互联网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故C项正确。
11.2020年11月15日,历经8年、31轮正式谈判,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东盟10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完成签署,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RCEP的签署( )
A.使国际经济新秩序得以确立 B.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改变
C.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出现逆转 D.有利于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
【解析】根据材料“《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完成签署,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可知,这是多国进行区域合作的又一成果,有利于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故D项正确。
12.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强。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如资源与环境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说明( )
A.全球化发展具有两重性 B.战争已威胁人类生存
C.人类已形成了共同利益 D.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解析】材料“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威胁全人类的利益,说明人类已形成了共同利益,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全球化发展的积极性影响,排除A项;材料“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威胁”而不是“已威胁”人类生存,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人类携手解决,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全球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大会期间西方发达国家指责中国排放了过多的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针对西方国家这一言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为中国代表团撰写发言稿。(要求:观点明确,围绕观点从历史与现实角度展开论述,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 示例:
西方发达国家的指责是不合理的。
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迅速发展,由于蒸汽机和内燃机的使用,煤炭、石油成为主要能源资源,1880—2000年全球累计碳排放量贡献率中,欧盟和美国占全球一半。近代以来,中国进入工业化时间较短,由中国来承担历史责任是不公平的。
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以产业转移的方式将落后产能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碳排放量增长放慢,发展中国家替西方购买者进行大量生产制造,作为消费者的发达国家应该对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负主要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迅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量有所增加,但人均排放量远低于美国,中国的排放量是建立在14亿人口之上的。
西方发达国家的指责是出于对中国的偏见;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中国会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变暖问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