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学习目标 学科素养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1.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农业、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 2.搜集各文明区域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出现的史料,知道文明诞生的标志。 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理解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特点。 4.从“时空观念”的角度理解形成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特点的条件。
知识点一 人类文明的产生
1.条件
(1)农业、畜牧业的产生:西亚、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最早出现了原始农业;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2)社会分工的发展
手工业 的出现 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商业贸易 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脑力劳动 者的出现 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城市的出现 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2.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
(1)阶级和奴隶制的出现
①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了剩余产品→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②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2)国家形成: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
(3)文字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
知识点二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共性: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
2.多元特征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
3.概况
古代 文明 发源地 时间 政治特征 文化成就
古 巴 比 伦 文 明 西亚两 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最初文明。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颁布《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创造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创作了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发明60进制
古 埃 及 文 明 东北非 尼罗河 流域 公元前3500年左右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法老掌握政治、经济、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拥有至上权威 创造象形文字,生产主要书写材料莎草纸;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造金字塔,建筑和数学方面达到较高水平;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
古 印 度 文 明 南亚印 度河和 恒河流 域 公元前3千纪,古代印度文明诞生。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除此之外,还有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贱民” 创立佛教;创造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
古 希 腊 文 明 巴尔干 半岛南 部和爱 琴海中 的部分 岛屿 公元前2千纪,曾诞生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国家。斯巴达是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典型。但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的“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情境再现] 挖教材
1.阅读“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见教材P2):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历史信息?
提示: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人类向文明迈进。
[归纳总结] 人类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2)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特别提醒] 文明的产生
[情境再现] 挖教材
2.阅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见教材P3):从地理位置上看,世界古代文明呈现怎样的特点?
提示:分布于大河流域或者沿海地区;多元性。
1·见教材第5页·
这段话表现了法老怎样的地位?
提示:法老被视为神和真理的代表,因此至高无上。
·见教材第5页·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
提示: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埃及的历法根据尼罗河的涨落规律制定,使用的书写材料的原料来自尼罗河中的植物。尼罗河还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助于埃及的统一。两河流域也依靠境内河流发展农业,早期的国家因征战逐步被统一起来,因河流泛滥时间不定,所以有洪水和方舟传说。续表
2·见教材第6页·
印度神话中用人体不同部位比喻不同种姓,有什么寓意?
提示:古代印度人认为,种姓制度从人类诞生之初就出现了,强调其神圣不可变动的特性。
[思维点拨] 雅典政治制度的利弊
(1)利: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多数人决策,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弊:它仅仅是对成年男性公民群体而言,而外邦人、妇女、奴隶,都没有享有民主的权利;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轮番而治极有可能导致极端民主化,导致民主制的衰落。
[情境再现] 挖教材
3.亚里士多德说:“平民政体指的是贫穷而又占多数的自由人执掌着政权,寡头政体指的是门第显贵而又占少数的富人执掌着政权。”(摘自教材P6)二者的典型代表分别是哪两个城邦?
提示:雅典和斯巴达。
研习 1 地理环境与人类早期文明的关系
材料一 埃及是一个长时间处于同一王朝统治下的统一的大河流域国家……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命运,不受外界的干涉……而且,尼罗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北上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探究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然地理环境(河流)对两地文明的影响。
答案:影响:古代两河流域——经常受到外族入侵、国家更换频繁、充满不安全感;古埃及——长期统一、政权较为稳固、航行便利、生活较惬意。
材料二 公元前9世纪,恒河中游开始得到迅猛发展,取代印度河,成为印度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那里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树木参天,经冬不凋。自然界这种浓郁得过剩的生命力,启发了土著民对生命不死轮回问题的思考。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探究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度的自然环境对印度的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影响:恒河流域草木常青,引发了先民对生命不死轮回的思考,对印度宗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印度成为种姓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沃土。
材料三 希腊国土的块状分布,平原面积狭小,以及这些天然国土数量之多,事先给各种小块政治单元的形成创造了必要条件,正是四分五裂的地缘分布和差异极大的地形、地貌,使希腊人长期以来习惯于城邦制的小国寡民的政治格局,甚至养成了城邦崇拜情节,以至于当建立大型政治共同体的任务被提到历史日程上来时,他们根本不可能表现出建立并维系一个大型政治共同体的愿望和能力。
——摘编自虞崇胜、杨刻俭《古希腊民主
制度的地缘因素探析》
[探究3] 根据材料三,概括古代希腊城邦政治的特点及形成此特点的原因。
答案:特点:城邦是小块政治单元;小国寡民。
原因:地理环境的影响;城邦崇拜情结;缺乏建立并维系一个大型政治共同体的愿望和能力。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影响
古代文明 地理环境 主要文明成果
古巴比伦 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古埃及 干旱但尼罗河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
古印度 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 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古希腊 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小国寡民的城邦 民主政治、哲学、首创“历史”一词
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主要为黄河流域),早期黄河流域植被茂密,气候适宜,同时黄土也是一种比较适合耕种的土壤 甲骨文、青铜器、长城、《诗经》
研习 2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及形成的时空条件
材料一 北部的大雨加上源头山脉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毁坏农田。在苏美尔人眼里,他们的洪水之神是一位恶毒的神。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探究]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西亚和希腊经济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对文明形态的影响。
答案:特点:古代西亚农耕经济占主导;古代希腊工商业经济占重要地位(海外贸易发达)。
影响:使古代两河流域形成和平自守的大河文明;古代希腊形成开拓进取的海洋文明。
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特点及形成的条件
(1)多元发展特点
①最初的文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出现了最初的文明。
②特点
a.社会形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
b.相互关系: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2)形成的条件
①古代西亚:a.两河流域土地肥沃,三面均无险可守,周围众多游牧民族经常入侵,逐鹿于这块肥沃的土地,频繁的民族迁徙与冲突,使得两河流域民族更替与王朝更迭频繁,同时,这些民族的迁徙和入侵也带来了新的活力。b.两河流域文明就是在这些民族互相影响、互相继承、共同创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②古代埃及:a.尼罗河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埃及文明的诞生产生了重要影响。b.尼罗河定期泛滥,但泛滥而不成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c.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促使埃及较早出现了统一的专制主义集权国家。
③古代印度:a.印度河流域地处平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适合人类生存发展。b.雄伟的山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茂密的森林等无不展现出自然的强大力量。因此,生活在独特地理环境之下的印度先民,对于自然怀有普遍的敬畏之心,这种敬畏之心催生了宗教的产生,使其形成了具有独特面貌和个性的文明单元。
④古代希腊:a.巴尔干半岛多山少平原的地理环境与铁器时代生产力相结合,造就了古代希腊独特的城邦制度。b.城邦以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为特征,雅典民主政治成为城邦民主的典范。
总之,受地理和历史环境影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先后建立起地区性大国,古希腊城邦成为古代民主政治的摇篮。
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逐步出现了私有制,人类进入阶级社会。
2.在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爱琴海的部分岛屿等大江大河和沿海地区,出现了不同的古代文明,体现了文明的多元性。
1.恰塔尔·休于遗址位于今天土耳其科尼亚城东南约52千米处。遗址长约600米,宽约350米,高17.5米,年代为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7000年。据估计,其居民有5000~10 000人。据此可知,当时该地的人们( )
A.已经建立君主制国家
B.普遍使用铁制工具
C.处于奴隶制鼎盛阶段
D.从事农业种植活动
解析:根据“年代为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7000年”可得出,恰塔尔·休于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长约600米,宽约350米,高17.5米”“居民有5000~10 000人”说明当时人们已经从事农业种植活动,有了定居的物质基础,D正确;当时并没有建立君主制国家,也没有使用铁器,排除A、B两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处于奴隶制鼎盛阶段”,排除C项。
答案:D
2.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穷人的房屋狭小;富人的墓中随葬品丰富,穷人的墓中很少有或几乎没有随葬品。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私有制的产生
B.剩余产品的增加
C.生产力的发展
D.阶级分化的出现
解析:根据材料中富人和穷人的房屋、墓中随葬品的区别,可以看出私有制的产生,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故选C项;私有制的产生是材料的表象,排除A项;剩余产品的增加是私有制产生的条件,排除B项;D项因果倒置,排除。
答案:C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某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某人打落了贵族的牙齿,还落其牙齿。但如果是贵族伤了某人的眼或牙齿,则只要用财物作出赔偿即可。”这说明( )
A.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袒护贵族利益的倾向
D.保护奴隶权利不受侵害
解析:根据材料“如果某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某人打落了贵族的牙齿,还落其牙齿。但如果是贵族伤了某人的眼或牙齿,则只要用财物作出赔偿即可”可知,如果某人伤了贵族身体的某个部位,要“同态复仇”,而贵族伤害了平民身体的某个部位,则只要用财物作出赔偿即可,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袒护贵族利益,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不符,均排除。
答案:C
4.据统计,雅典在一年之中,有大大小小的各种祭典和节日60余个。对戏剧比赛中的优胜者,雅典政府不但要给予他们在下次比赛中上演新作的优先权,而且还要把他们的名字铭刻在大理石上,晓示天下。这一现象( )
A.激发了公民参政的热情
B.奠定了雅典民主的基础
C.扩大了城邦统治的范围
D.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统一
解析:材料“对戏剧比赛中的优胜者,雅典政府不但要给予他们在下次比赛中上演新作的优先权,而且还要把他们的名字铭刻在大理石上”体现的是雅典对公民参与城邦活动的重视,有助于激发公民参政的热情,A项正确;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的基础,排除B项;材料与扩大城邦的统治范围无关,排除C项;古代雅典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排除D项。
答案:A
5.某西方学者在其主编的书中写道:因为希腊罗马文明从西亚和埃及汲取了太多养分,因此即使是叙述西方世界的古代史,也必须先写西亚和埃及,而非凯尔特人或日耳曼人的历史。契合上述材料主旨的论述是( )
A.两河流域与埃及滋养了古代西方文明
B.西亚与埃及对古代文明发展贡献最大
C.古代东西方文明齐头并进、相互交融
D.人类历史的发展具有统一的内在规律
解析:根据“即使是叙述西方世界的古代史,也必须先写西亚和埃及”可知,西亚和埃及对欧洲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说明两河流域和埃及滋养了古代西方文明,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西亚与埃及对古代文明发展贡献最大”,排除B项;根据材料内容无法推知古代东西方文明齐头并进和相互交融的关系,排除C项;“统一的内在规律”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D项。
答案:A
课时作业(一)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选择题
1.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其中,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
A.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增加
B.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C.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D.专门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而手工业主要是满足人们对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需要,故选A;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这与手工业无关,排除B;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私有制的产生,与手工业无关,排除C;专门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这是材料中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表现,排除D。
答案:A
2.在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印度、中国、玛雅等文明中,都有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这说明( )
A.人类早期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
B.人类文明具有包容性
C.人类文明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D.人类文明具有地域性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在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印度、中国、玛雅等文明中,都有洪水灭世的传说”,这样的历史传说所表达的关键信息是“洪水灭世”,可知当时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包容性,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之前,古代世界的各大文明之间相互交流有限,特别是玛雅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几乎没有交流,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不同地区的文明拥有相同的传说,并非强调地域性,排除D项。
答案:A
3.恩格斯曾指出:“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据此,推动“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发展的重要条件是( )
A.文字的发明 B.冶金业的出现
C.农业的发展 D.工商业的兴起
解析:“文明时代”相对于“野蛮时代”,人类更多的是对天然产物的进一步加工,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而加工天然产物的重要条件是冶金业的出现,故选B项;文字的发明和农业的发展不能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排除A、C两项;工商业兴起是人类对天然产物加工之后的结果,而非条件,排除D项。
答案:B
4.(2023·福建厦门高一期中)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其他早期文明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如中国的甲骨文、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古希腊字母文字。由此可知( )
A.两河流域的文明最先进
B.所有民族都有自己创造的文字
C.早期文明之间联系密切
D.早期文明具有多样性
解析:由材料“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古希腊字母文字”可知早期文明时期,不同地区发明的文字具有不同的特征,说明人类早期文明具有多样性,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且不同文明各有特点,没有优劣之分,排除A项;“所有”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早期文明之间的联系且早期文明之间联系较少,排除C项。
答案:D
5.印度历史上被较大的外来民族征服的经历有十多次,部分是由于他们不大在意什么人来统治剥削他们。他们更看重的是宗教而非政治,是灵魂而非躯体,是无数的来生而非暂驻的今生。这反映了 ( )
A.印度宗教超越等级强调隐忍
B.频繁的外来入侵强化了种姓制度
C.宗教使民众丧失了反抗意识
D.宗教对印度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
解析:根据材料“他们更看重的是宗教而非政治,是灵魂而非躯体,是无数的来生而非暂驻的今生”可知,宗教对印度影响深远,故选D项;印度宗教,如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等级观念强,排除A项;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一种复杂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加强对印度的控制,排除B项;C项曲解了题干主旨,排除。
答案:D
6.古巴比伦的人口从早期开始便是由不同的种族组成,通过制定《汉谟拉比法典》,过去所有的部落习俗差不多都消失了,法典成了国家的法律。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
A.维护了奴隶主利益和权威
B.建立起完善的官僚体系
C.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D.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解析:根据材料“通过制定《汉谟拉比法典》,过去所有的部落习俗差不多都消失了,法典成了国家的法律”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有利于促进古巴比伦地区打破部落习俗的差异,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故选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对古巴比伦国家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国王汉谟拉比通过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而建立起相对独立完善的官僚系统,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D项。
答案:C
7.古代埃及人赞扬法老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这表明( )
A.法老是人们心中的神
B.法老的地位至高无上
C.古埃及人都愚昧无知
D.古埃及诗歌水平高超
解析:根据材料“赞扬法老说:‘威令……认知……正义。’”可知,古代埃及人认为法老是法令和正义的标准,体现了法老至高无上的地位,故选B项;法老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排除A项;C项说法本身有误,排除;古埃及诗歌水平高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答案:B
8.古代两河流域居民通过观察牲羊内脏占卜,通称为脏卜。脏卜内容包罗万象,数量众多,仅古巴比伦时期的出土占卜文献中就有88%属于脏卜卜辞。其中对“脏卜卜辞”史料价值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
A.卜辞都是由象形文字书写而留存后世
B.从中可透视古代两河流域的人神关系
C.可佐证古代两河流域法律神授的史料
D.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社会的第一手史料
解析:古代两河流域通用楔形文字,故排除A项;B项中“人神关系”的表述与现实不符,故排除;C项的表述与《汉谟拉比法典》的史实相符,故排除;题目中出土于两河流域的占卜文献属于直接真实反映古代两河流域历史面貌的原始资料,故本题应选D项。
答案:D
9.(2023·郴州高一检测)下表能够论证古代先进文明大多属于 ( )
文明 古代埃及 中国 古代印度 古代巴比伦
发源 地 尼罗河 流域 黄河、长 江流域 印度河、 恒河流域 两河流域
A.农业文明 B.商业文明
C.亚洲文明 D.高山文明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代四大文明的发源地都分布在大河沿岸,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因此,古代埃及、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文明属于农业文明,故选A。B、D不符合题意;古代埃及文明不属于亚洲文明,排除C。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0.希罗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因代表作《历史》被西方称为“史学之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年时期,希罗多德反对个人独裁的僭主统治,并到埃及、巴比伦、黑海北岸等地广泛游历。大约公元前447年,他来到雅典,与“第一公民”伯里克利等人过从甚密。在那里,他积极参加城邦的文化教育活动,写诗作文,登台演讲。据说他把自己的作品当众朗读,曾获得过一笔相当丰厚的奖金。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国王齐欧普斯当政的时候,他强迫所有的国内人民为他做工。“他们分成十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三个月……国王修造这些地方是打算用它们来作他自己的陵墓……建造用了二十年,它的底座是方形的,每一面有八普烈特隆长,它的高与之相等。”
——摘编自希罗多德《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伯里克利为什么被称为雅典“第一公民”。根据材料一,分析希罗多德身上所体现的古希腊公民素质。
(2)指出材料二中建筑的汉译名称,并概括它的象征意义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答案:(1)原因:伯里克利担任首席将军。
公民素质: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迷信于权威;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
(2)名称:金字塔。
象征意义:法老权力的象征,埃及文明的象征。
地位:世界古代奇迹中幸存的实体(或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世界文化遗产中璀璨的明珠。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集以往法典之大成编纂了该地区涉及范围最广最为完整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规定谋杀、偷窃、行骗、诬陷、为逃跑的奴隶提供庇护、没有遵从王室命令等等都要处以死刑。民法部分对价格、报酬、商业交易、婚姻关系和奴隶买卖等都进行了规范。法典以“同态复仇”为原则,罪犯受到的惩罚应该与他给被害人所造成的伤害一样,不过在施行这一准则的时候也顾及社会等级不同,譬如一个自由民伤害了另一个自由民的眼睛或骨头就必须以失去自己的眼睛或骨头作为惩罚。但是,倘使一个自由民伤害的是一个奴隶的眼睛或骨头,那么他只需交纳银子作为罚金即可了事。汉谟拉比通过法典建立起一套公共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对辽阔的巴比伦帝国之内的统一有所贡献。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和性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谟拉比法典》的作用。
答案:(1)特点:涉及范围广、最为完整;法律法规严酷;以“同态复仇”为原则,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性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2)规范民众行为,维护内部稳定;完善贸易细则,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国家的统一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