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三年级上1.4加法乘法结合律(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数学三年级上1.4加法乘法结合律(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12-22 14:21:56

文档简介

《加法、乘法结合律》习题
基础过关
1.我会填
(1) axb=_____x_____
(2) (axb)xc=ax(_____x_____)
(3) 35x______=46x_______
(4) 45x5x4=45x(______x_____)
(5) 125x32x25=(125x______)x(_____x_______)
(6) 400x______x8=400x(15x8)
2.算一算,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1)
30x2x5=
30x(2x5)=
(2)
35x30x2=
30x(35x2)=
综合训练
简算
33x15x2 25x7x4x3
25x50x8 25x125x8
三、拓展应用
1.龙口菜市场进了56箱鸡蛋,每箱25千克,每千克鸡蛋8元,这些鸡蛋一共可卖多少钱?
2.在学校举行的体操表演中,一共有关5个方阵参加表演,每个方阵有18行,每行都有20 名同学,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参考答案
《加法、乘法结合律》习题
一、基础过关
1.我会填
(1) axb=___b__x__a___
(2) (axb)xc=ax(__b___x__c___)
(3) 35x___46___=46x__35_____
(4) 45x5x4=45x(__5____x__4___)
(5) 125x32x25=(125x___8___)x(__25___x__4_____)
(6) 400x___15___x8=400x(15x8)
2.算一算,想一想。
(1)30x2x5=300
30x(2x5)=300
(2)35x30x2=2100
30x(35x2)=2100

综合训练
简算
990 2100
10000 25000
三、拓展应用
1.11200元
2.1800名
《加法、乘法结合律》学案
学习目标
1.(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的过程。
2.(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灵活性。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结合律。
2.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结合律。
三、导学问题
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1.教师出示情境图。
仔细观察,你搜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怎样算三只猴子的总重量?
4.下面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特点呢?
(18+35)+25
18+(35+25)
5. 猜想一下下面两个算式 两边的结果相同吗?
6.同学们猜一猜,乘法也有结合律吗?
根据加法结合律,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乘法结合律?
四、参考资料
小朋友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呢?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加法、乘法结合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灵活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加法、乘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验证归纳等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电脑、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荡秋千吗?
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到花果山上和小猴子们一起荡秋千,你愿意吗?
教师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你搜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荡秋千,请勿超过80千克
生:三只猴子分别是18千克、35千克、25千克
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怎样算三只猴子的总重量?
师:你会算吗?
通过到花果山荡秋千情境导入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学习
学习加法结合律。
(1)教师出示问题
师:怎样算三只猴子的总重量?
师:怎样列算式呢?
生:18+35+25=
学生试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自己探讨。
(2)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小组代表讲解算法。
生:我是这样算的:
18+35+25
=(18+35)+25
=53+25
=78
生:我是这样算的:
18+35+25
=18+(35+25)
=18+60
=78
(3)师:同学们讨论一下下面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特点呢?
(18+35)+25
18+(35+25)
生:数字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结果相同。
师:猜想一下下面两个算式 两边的结果相同吗?
师:
交流:从上面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
(4)生: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生: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那么加法结合律表示为(a+b)+c=a+(b+c),
2.学习乘法结合律。
同学们猜一猜,乘法也有结合律吗?
根据加法结合律,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乘法结合律?
生: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a× (b×c)
结论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
请同学们在课后算一算,试一试,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课堂练习
1.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15+12+5=15+(12+□)
243+146+54=243+(□+54)
4037+(25+44)=4037+25+□
a+(b+c)=a+□+c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5+168+25 273+352+648
64+36+81+19 67+25+33+75
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3×53×34 =13× (□×34)
(42×63) ×56 = 42× (□×□)
(42×63) ×56 = 42× (□×□)
4.下面各个等式符合什么运算定律。请说出原因。
70×30=30×70
30×50×70=30×(50×70)
a×600=600×a
60×30=90×20
16×18×67=67× (16×18)
5.判断下面等式中哪些符合乘法结合律
(1)8×(5 ×7)=(8 ×5) ×7
(2)5+(12+25)=(5+12)+25
(3)(8 ×5)×7 ×6 =8 ×(5 ×7) ×6
作业布置
1.吴婷婷跳了156下 ,罗秀秀跳了 162下,董小红跳了138下 ,张潇丽跳了144下。
请你算一算这四个同学一共跳了多少下?
2.有一天,小明爸爸对小明说:你从1数到100,小明刚数完,爸爸便说出了这l00个数的结果是5050,你能帮小明说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
l+2+3+4+5+…+99+100=5050
说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防止思维定势。
3.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你能很快算出下面两个算式的和吗? 1+3+5+7+……+17+19= 2+4+6+8+……+18+20= [说明: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创造性以及较高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
加法、乘法结合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 (b×c)
课件21张PPT。浙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课第一单元导入新课仔细观察,你搜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三只猴子分别是18千克、35千克、25千克荡秋千,请勿超过80千克导入新课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算三只猴子的总重量?怎样算三只猴子的总重量?18+35+25=方法一:
18+35+25
=(18+35)+25
=53+25
=78新课学习怎样算三只猴子的总重量?18+35+25=方法二:
18+35+25
=18+(35+25)
=18+60
=78新课学习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数字相同,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相同。(18+35)+2518+(35+25)新课学习 两边的结果相同吗?交流:
从上面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新课学习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那么加法结合律表示为(a+b)+c=a+(b+c),新课学习三个数相乘,是否有类似的规律,举例说明。乘法也有结合律吗?新课学习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
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a×b)×c=a× (b×c)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乘法结合律?新课学习结论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
请同学们在课后算一算,试一试,看看你能发现什么。1.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15+12+5=15+(12+□)
243+146+54=243+(□+54)
4037+(25+44)=4037+25+□
a+(b+c)=a+□+c514644b课堂练习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5+168+25 273+352+648
64+36+81+19 67+25+33+75课堂练习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13×53×34 =13× (□×34)(42×63) ×56 = 42× (□×□)A×5×C=( ) ×( × )课堂练习4.下面各个等式符合什么运算定律。请说出原因。
70×30=30×7016×18×67=67× (16×18)60×30=90×20a×600=600×a30×50×70=30×(50×70)课堂练习
5.判断下面等式中哪些符合乘法结合律
(1)8×(5 ×7)=(8 ×5) ×7
(2)5+(12+25)=(5+12)+25
(3)(8 ×5)×7 ×6 =8 ×(5 ×7) ×6√×√课堂练习1.吴婷婷跳了156下 ,罗秀秀跳了 162下,董小红跳了138下 ,张潇丽跳了144下。 请你算一算这四个同学一共跳了多少下?作业布置 2.有一天,小明爸爸对小明说:你从1数到100,小明刚数完,爸爸便说出了这l00个数的结果是5050,你能帮小明说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
l+2+3+4+5+…+99+100=5050 作业布置3.
1+3+5+7+…+17+19=(  )
2+4+6+8+…+18+20=( )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加法、乘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
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a×b)×c=a×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