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不同思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往、交流和融合。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分布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图
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政权。前秦王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382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383年
前秦──东晋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1、背景:前秦统一黄河流域,与东晋形成对峙局面
拥有80万兵力的前秦却败于只有八万兵力
的东晋,你认为导致前秦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释疑解惑
交往中的冲突
——淝水之战
《优》P49
4世纪后期,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
439年,拓跋焘领导北魏武力统一黄河流域
北魏
439年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鲜卑族
北魏前期官员没有俸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掳掠与赏赐战利品的办法,统一北方后,战争与掠夺的机会少了,于是,官员开始公开贪污受贿,搜刮百姓。霸占农民土地,农民流离失所,激化了阶级矛盾。
阶级矛盾激化
在战争中往往驱使汉人为先锋,鲜卑骑兵在后面督阵并任意践踏汉人。
民族矛盾激化
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
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北魏落后的文化和统治方式
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改革迫在眉睫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诗歌铭颂,任兴而作……
——《魏书·高祖纪下》
孝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故又称元宏。自幼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平城
洛阳
迁都洛阳
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北魏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优》P49
鲜卑人的穿衣习俗是男子穿裤褶(zhě)服,女子穿夹领小袖,多数人不会说汉话,这些都不符合中原的习俗;且新迁之民初来洛阳,不擅长农业,人心恋旧。如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严重的阻碍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汉化措施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北魏文官俑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独孤 刘
改鲜卑姓为汉姓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孝文帝选择中原汉族贵族女子为妃,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2、孝文帝改革措施:
北魏迁都以后,洛阳再度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在这里,交流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他们一改往日不尊老,不养老的陋习,老人得到了子女的照顾。从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别了。
3、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今天,在我们的56个民族中,已经没有了鲜卑族。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慢慢消失,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值得肯定。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西魏 北周
东魏 北齐
北魏
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
北方少数民族《狩猎图》
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
北方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
生产方式的交融
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交融
边境汉人《二牛抬杠图》
汉族向北方少数民族学习畜牧业
生产方式的交融
边境汉人《放牧图》
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交融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
汉族士大夫在烧烤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穿裤褶服的南朝汉族乐队
生活习俗的交融
生活习俗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和交融
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交融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鲜卑人乐舞图》---鲜卑人以汉族礼仪形式的歌舞表演
观察图片,结合课本88页第三段文字,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在文化艺术方面的表现是怎样的?
文化艺术的交融
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交融
1.表现:
1)生产生活:相互学习
2)政治制度:实行君主专制
3)思想文化: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
4)社会习俗:相互借鉴
5)民族心理: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2.意义:
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
淝水之战
交往中的冲突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交融中的发展
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 A . ①②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④
c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建于北魏时期。洞中的佛像服饰已具有明显的汉化特点,影响这一特点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 )
A.昭君出塞 B.商鞅变法
C.文成公主入藏 D.北魏孝文帝改革
D
一位西域商人到北魏都城洛阳后,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
A.宫殿巍峨屋宇华丽
B.佛教寺院数以千计
C.市场汇集四方商人
D.满街都是说鲜卑语的汉族人
D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鲜卑人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
(3)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官员通婚。
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