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科学 能力新同步 第一章 第一节 机械运动
(一)章节思维导图
(二)能力训练与素养落实
一、选择题
1.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2.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千古名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词中描写船的平均速度最接近( )
A.5km/h B.20km/h C.80km/h D.120km/h
3. 同学们学习了“速度”概念,下面对速度公式v=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D.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小
4. 小明和小宇两同学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小明说,我们跑相同的路程,看谁用的时间短,短者为胜;小宇说,我们跑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路程长,长者为胜。对他们所说的方案,你认为( )
A.明的方案可行 B.只有小宇的方案可行
C.两个方案都可行 D.两个方案都不可行
5.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中的两条,若运动5秒后,甲、乙间的距离小于2米,则分析图象可知( )
A.若v甲=v乙,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若v甲<v乙,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
C.若v甲>V乙,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 D.若v甲<v乙,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6.甲、乙两球在同一水平面上,用相机在前后不同时刻拍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在拍照过程中两球不发生碰撞,下列关于两球的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甲静止,乙向南运动 B.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C.甲、乙都向北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甲、乙都向南运动,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
7. 某商场的自动扶梯在0.5分钟内,可以把站在扶梯上的顾客送到二楼。如果扶梯不动,人走上去需要1.5分钟,那么,当人沿着开动的自动扶梯走上去,需要的时间( )
A.2分钟 B.1分钟 C.0.375分钟 D.0.5分钟
8. 在以速度3 m/s向东行驶的甲车上的乘客看来,乙车向东行驶;在以另一速度行驶的丙车上的乘客看来,乙车是向西行驶的,下列关于三辆车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车相对于地面向东行驶 B.乙车的速度小于丙车的速度
C.甲车相对于丙车向西行驶 D.丙车相对于地面向西行驶
9.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3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8m/s,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8.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8m/s B.7.69m/s C.8.25m/s D.8.5m/s
10.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正确的是( )
A.v甲>v乙,s=16m B.v甲>v乙,s=8m
C.v甲<v乙,s=16m D.v甲<v乙,s=8m
二、填空题
11.世界最先进的“和谐号” CHR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从上海虹桥站、杭州站同时疾驶而出,连接长三角上海、杭州两大城市的沪杭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沪杭高速铁路正线全长160公里,其中87%为桥梁工程,全线设车站9座,全线设计时速为350公里,运行最高时速可达到416.6公里。高速动车以设计时速行驶完沪杭高速铁路正线需要________小时(保留两位小数),坐在“和谐号”上的小红同学,以行驶动车为参照物,窗外的树木房子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12.小强想测某种品牌的蚊香燃烧速度,他用一铁夹子夹在蚊香的B处,如图所示。他用一条棉线沿着蚊香从A处绕到B处,并用签字笔在棉线上做下两个标记,记下A、B所在的位置,而后将 ,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标记间的距离s,接着在A处点燃蚊香,用秒表测得蚊香从A处燃烧到B处的时间为t,于是他就得到了蚊香燃烧的速度v=____________(用上述所测得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13.南京长江大桥全长8.29km,江面的正桥长1570m,一列长110m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江面正桥用了2min,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火车通过全桥需________min时间。
14. “五一”节期间,小静乘汽车到姥姥家去度假,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如图所示,小静的感觉是:远处的村庄相对于电线杆在向 运动(填“前”或“后”);近处的小树相对于电线杆在向 运动(填“前”或“后”);电线杆周围的景物看起来好像在绕电线杆做 时针转动(填“顺”或“逆”)。
15.带有滴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上,小车每隔相等时间t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减速直线运动时,在纸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水滴,墨水滴在纸上的分布如图所示。可判断出小车向 (选填“左”或“右”)运动。若测出图中AE和EG的长度均为s,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1=_____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___ (以上两空用t、s表示)。
三、探究题
16.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
(4)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17.学习速度时,小明在课上测量了纸锥下落的速度。
(1)为了完成这个实验要用到两种测量工具,它们是 和 。
(2)实验时小明所在小组将纸锥从课桌高度落到地上,发现它落地所需时间很短,很难测量准确。请你帮他们想个解决的办法: 。(写出一个)
(3)小明与其它小组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速度不同。
①请你猜想影响纸锥下落速度的因素可能是 (写出一个)。
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 。
(4)小明所在小组继续研究小球在水中的下落运动情况,他们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背景墙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②小球从B点到D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③小球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
④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8.(1)小兮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秒表(单位s)所显示的时间。
①实验原理是 。
②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测量 (选填“时间”或“路程”)的误差。
③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机械停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AB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的路程为 cm,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VBC= m/s。
(2)爱思考的小明同学用另一套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5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①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 (选填“A”或“B”)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②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A到C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乙)。屏幕图像如图丙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像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 (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 m/s。
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速度--时间图像与横坐标轴所包围部分(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小车运动的距离。如图丁是小车A运动的v-t图像(图像的趋势不改变),请通过丁图分析出小车A在0~1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 m/s。如果在小车A开始运动的同时,在A后方1m处释放一同向匀速运动的小车B,当t=5s时两车在某位置恰好相遇,则小车B的速度大小 m/s。
四、计算题
19. 2021年12月22日,常州发生4.2级地震,震源处同时产生并向各个方向发出P波和S波,P波的传播速度是7×103m/s,S波的传播速度是3.5×103m/s,常州市地震局于当日21h46min07s探测到P波,于当日21h46min09s探测到S波,问:
(1)地震局距离震源有多远?
(2)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
20.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发现情况时,司机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刹车的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进的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某司机没有饮酒时的反应时间为0.3s,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在尚能驾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变为0.7s.求:
(1)若他驾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3)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的反应距离比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多多少。
21.今年国庆节期间,小滨从遵义乘火车去北京旅游,他乘坐的火车长为500m。途中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小滨测出自己通过该隧道的时间为1min5s。
(1)旅途中小滨观察到的紧邻居民住房的铁路旁修建有高墙,其作用是什么?
(2)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米?
(3)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多少秒?
(4)若该火车通过一座长为0.8km的大桥时,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12s,则该火车过桥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2.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如从静止开始,1秒末的速度是2米/秒,则2秒末的速度是4米/秒,3秒末的速度是6米/秒……。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s=vt,在它的v﹣t图像中(图1),阴影矩形的边长正好是v和t,可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对应着v﹣t图像中阴影的面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有类似的关系。
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道路做匀加速运动,在10秒末速度达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4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
求:(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在图2中作出汽车在全程的v﹣t图像。
(2)求汽车全程行驶的距离。
八上科学 能力新同步 第一章 第一节 机械运动(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 C
【解析】答案 C
解:A、彗星与地球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因此A是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猎豹与地面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因此B是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
C、盛开的荷花是一一个生长过程 ,因此C不属于机械运动, 故C符合题意;
D、蜗牛与地面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因此D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答案】故选:B。
【解析】【解答】解: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可知:船行驶的路程S=1000里=500km;船行驶的时间t=24h;
该船的平均速度V==≈20.83km/h,最接近B选项。
故选:B。
3. 【答案】故选:C。
【解析】【解答】解:A、运动时间越短,但不知道路程大小,速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
BC、速度是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它取决于物体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时间的比值,与物体的路程、时间无关,故B错误,C正确;
D、由速度的变形公式s=vt可知,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通过的路程越大,故D错误。
故选:C。
4. 【答案】C
【解析】C 【详解】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的快;二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的快。
所以小明和小宇的方案都是可行的。故选C.
5. 【答案】C
【解析】【分析】(1)根据s﹣t图象找出同一时刻a、b、c对应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判断三图象对应速度的大小关系;
(2)由图象判断5s内,三图象的路程差;
(3)根据图象a、b、c的速度及它们5s的路程差,根据题意选择答案。
【解答】解:(1)由图象知:对应同一时间(如t=4s)a、b、c的路程关系为sa>sb>sc,由速度公式可知,va>vb>vc;
(2)由s﹣t图象知,t=5s时,sa﹣sb>3m>2m,sa﹣sc>5m>2m,sb﹣sc<2m;由题设可知甲乙经过5s后两者距离小于2m,即|s甲﹣s乙|<2m,有三种可能如下:
0m<s甲﹣s乙<2m或0m<s乙﹣s甲<2m或s甲﹣s乙=0m;
若s甲﹣s乙=0m,此种情况下,v甲=v乙,甲乙的图象可能为图线a、图线b、图线c,故A选项错误;
若0m<s甲﹣s乙<2m,此种情况下,v甲>v乙,由sb﹣sc<2m满足题意,甲的图象一定为图线b,乙的图象一定为图线c,故C选项正确;
若0m<s乙﹣s甲<2m,此种情况下,v甲<v乙,由sb﹣sc<2m满足题意,甲的图象一定为图线c,乙的图象一定为图线b,故B、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物体的s﹣t图象题,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分析清楚图象,由图象找出路程s与时间t的对应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6. 【答案】D
【解析】【考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根据两图拍摄的先后顺序和两球的位置关系,逐一分析选项中的说法所达到的结果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A、如果甲静止,乙向南运动,一段时间后,乙会运动到甲的南边,如右图所示,故A可能发生;
B、如果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两球方向相反,一段时间后,乙在南、甲在北,如右图所示,故B可能发生;
C、如果甲、乙都向北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一段时间后,甲超过乙,乙在南、甲在北,如右图所示,故C可能发生;
D、如果甲、乙都向南运动,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一段时间后,甲乙的相对距离会越来越远,而不会出现右图的情形,故D不可能发生。
故选:D。
7. 【答案】C
【解析】【解答】解:设扶梯长为s,则扶梯的速度v1=,人的速度v2=,
因为由 v=得:所以t====22.5s=min=0.375min。
故选:C。
8. 【答案】D
【解析】D [解析] 甲车以3 m/s的速度相对于地面向东运动,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东行驶,故乙车相对于地面向东行驶,且速度大于甲车;丙车上的乘客认为乙车向西行驶,则丙车相对于地面向东行驶,且速度大于乙车。
9. 【答案】B
【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晓燕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她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v==≈7.69m/s,故B正确。故选:B。
10.【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图象读出经过6s时,甲行驶的路程s甲=4m,乙行驶的路程s乙=12m,所以P、Q间的距离为s=s乙﹣s甲=12m﹣4m=8m;
根据图示可知,当t=12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8m;当t=6s时,乙通过的路程为12m;
甲的速度:v甲==≈0.67m/s;乙的速度:v乙===2m/s,
比较可知,v甲<v乙,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
11.【答案】0.46 运动
【解析】0.46 运动
12.【答案】故答案为:棉线拉直;。
【解析】【分析】(1)由于刻度尺是直的,而图中是曲线,如果直接用来测量这个曲线的长度,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采用转换法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
(2)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为v=。
【解答】解:用一条棉线沿着蚊香从A处绕到B处,并用签字笔在棉线上做下两个标记,记下A、B所在的位置,把这段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棉线的长度s,即为这段蚊香的长度s;
在A处点燃蚊香,用秒表测得蚊香从A处燃烧到B处的时间为t,则蚊香燃烧的速度v=。
故答案为:棉线拉直;。
【点评】本题为一开放性题目,利用转换法测出蚊香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在生活实践中,测量长度的方法很多,同学们要抓住学科特点,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多做实验,用最巧妙的方法达到测量目的。
13.【答案】14 10。
【解析】14 10。
14.【答案】前;后;顺
【解析】【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建议使用模型法进行解题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小树、电线杆和村庄在一条直线上,村庄离车最远,所以相对于电线杆向后运动慢一点,人从车里往外看以电线杆为参照物时,村庄看上去是在往前运动;同理,可得出小树相对于电线杆向后运动。所以,村庄和小树绕着电线杆做顺时针转动。
故答案为:前;后;顺。
15.【答案】左;;
【解析】【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纸带上任意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等于滴墨水的间隔时间,小车每隔相等时间滴一滴墨水,所以纸带上任意相邻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
(1)当小车减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会越来越小,据此判断小车的运动方向;
(2)根据题意结合图中信息,找到小车在前半程和全程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小车运动过程中前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纸带上任意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等于滴墨水的间隔时间,小车每隔相等时间滴一滴墨水,所以纸带上任意相邻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
当小车减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会越来越小,由图可知,小车从右往左,两点间的间隔越来越小,所以,小车是向左运动的;
(2)由图可知,小车前半程是路程是EG段,路程s1=s,时间t1=2t,前半程的平均速度:v1==;
小车全程是路程是AG段,路程s2=2s,时间t2=6t,全程的平均速度:v===。
故答案为:左;;。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以及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求出小车运动的时间。
三、探究题
16.【答案】故答案为:(1)v=;(2)时间;(3)大;(4)0.25。
【解析】【分析】(1)公式v=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4)由小车通过全过程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v=;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
(3)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4)小车长15.00cm,所以两个车长的距离:s=15.00cm×2=30.00cm=0.3m,
小车的平均速度:v===0.25m/s。
故答案为:(1)v=;(2)时间;(3)大;(4)0.25。
【点评】本题考查小车平均速度的测量,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少,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7.【答案】故答案为:(1)刻度尺;秒表;(2)增大纸锥下落高度;(3)①纸锥的质量;②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平均速度,并分析平均速度与质量的关系;(4)D。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测量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
(2)纸锥下落的时间与纸锥下落的高度和受到的阻力有关;
(3)分析纸锥在下落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行合理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4)自由下落的物体做加速运动,匀速运动是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变速运动是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平均速度等于这段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答】解:(1)由v=可知,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和秒表;
(2)纸锥下落的时间短,是因为纸锥下落的高度短,或受到的阻力小,因此可通过增大纸锥下落高度或增大纸锥截面来增大下落时间;
(3)①纸锥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与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纸锥下落的速度可能跟纸锥的质量有关;
②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平均速度,并分析平均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4)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运动时,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所以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是变速运动,因此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运动是变速运动,说法正确。
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运动时,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所用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匀速运动。说法错误。
③小球从A位置到D位置的平均速度为:v==.说法错误。
④如图,小球在B位置到D位置,小球进行匀速运动,小球在任意一点的速度都相同,求出平均速度即为小球在C点的速度,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v===.说法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刻度尺;秒表;(2)增大纸锥下落高度;(3)①纸锥的质量;②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平均速度,并分析平均速度与质量的关系;(4)D。
【点评】(1)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测量速度的原理以及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闪光频闪摄影又称连闪摄影,是借助于电子闪光灯的连续闪光,在一个画面上记录动体的连续运动过程,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重要方法。
18.【答案】故答案为:(1)①v=;②时间;③偏大;40.0;0.4;(2)①A;②加速;0.8;③0.1;0.7。
【解析】【分析】(1)①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是通过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得到平均速度;
②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则小车在斜面的运动不宜过快;
③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导致计时落后,所测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根据图1可以读数下半程的路程和下半程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下半程的路程;
2)①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②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减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然后根据图象读出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
③根据图象求出小车A运动的距离,然后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小车A 在0﹣1s 内的平均速度;
根据图丁可知小车A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利用速度公式表示出小车A在相遇时运动的距离和小车B在相遇时运动的距离,则有sB=sA+1m;
当t=5s时两车在某位置恰好相遇,代入计算出可得小车B的速度。
【解答】解:(1))①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②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则小车在斜面的运动不宜过快,所以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
③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导致计时落后,所测时间偏小,由v=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下半程的路程s=40.0cm﹣0=40.0cm=0.4m,下半程所用的时间t=00:02﹣00:03=1s,则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0.4m/s;
(2)①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②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由图象可知,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加速运动的;
小车到达坡底时的时间是2.5s,对应的速度为0.8m/s;
③由题意和图象可知,小车A在1s 内运动的距离:S=vt=×0.2m/s×1s=0.1m,
则小车A 在0-1s 内的平均速度:v′===0.1m/s;
由图象可知,小车A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比例系数k==0.2m/s2,
则小车A的速度:vA=0.2m/s2×t,
由题意可得,小车A在相遇时运动的距离:SA=VAt=×0.2m/s2×t×t=0.2m/s2×t2;
小车B做匀速运动,则小车B在相遇时运动的距离:SB=VBt;
由题意可知,当t=5s时两车在某位置恰好相遇,则vBt=vAt+1m,即5s×vB=0.2m/s2×(5s)2+1m;
解得:vB=0.7m/s。
故答案为:(1)①v=;②时间;③偏大;40.0;0.4;(2)①A;②加速;0.8;③0.1;0.7。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涉及到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实验的注意事项等,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抓住两车的距离关系,灵活运用相关公式即可正确解题,有一定难度。
四、计算题
19.【答案】(1)地震局距离震源有14000m远;
(2)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为当日21h46min05s
【解析】【考点】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
【分析】(1)由题意可得,纵波到达时间为21h46min07s,横波到达时间为21h46min09s,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列出时间差的关系式,可求距离;
(2)由v=可求出时间,即可得到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
【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两列波到达的时间差:
t=21:46:09﹣21:46:07=2s,
设地震局距震源的距离为s,由v=可得,
=2s,即=2s,
解得:s=14000m;
(2)由v=知,t′===2s,
21h46min07s﹣2s=21h46min05s,
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为:当日21h46min05s。
答:(1)地震局距离震源有14000m远;
(2)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为当日21h46min05s。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常见题目。
20.【答案】(1) 6m;(2) 14m;(3) 8m。
【解析】【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得s=vt,利用此公式可以求解汽车行驶的距离。
(2)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得s=vt;
(3)根据(1)(2)可求得反应距离之差。
【解答】解:(1)由v=可得,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s1=vt1=20m/s×0.3s=6m;
(2)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的反应距离:s2=vt2=20m/s×0.7s=14m,
(3)反应距离之差:△s=s2﹣s1=14m﹣6m=8m。
答:(1)若他驾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是6m;
(2)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的反应距离是14m;
(3)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的反应距离比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多8m。
21.【答案】答:(1)在紧邻居民住房的铁路旁修建有高墙,其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的;
(2)该隧道的长度为1300米;
(3)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90秒;
(4)若该火车通过一座长为0.8km的大桥时,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12s,则该火车过桥的平均速度为25m/s。
【解析】【分析】(1)在紧邻居民住房的铁路旁修建有高墙,其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的;
(2)已知小明的速度和时间由速度公式可得隧道的长度;
(3)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车长与隧道长之和,根据速度公式计算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
(4)火车完全在桥上时行驶的路程为桥长与车长之差,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该火车过桥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在紧邻居民住房的铁路旁修建有高墙,其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的;
(2)火车行驶的速度:
v=72km/h=72×m/s=20m/s;
由速度公式可得,隧道的长度:L隧道=vt=20m/s×65s=1300m,
(3)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行驶的路程:s=L车+L隧道=500m+1300m=1800m,
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t′′===90s;
(4)火车完全在桥上时行驶的路程为:s′=L桥﹣L车=800m﹣500m=300m,
该火车过桥的平均速度为:v′===25m/s。
答:(1)在紧邻居民住房的铁路旁修建有高墙,其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的;
(2)该隧道的长度为1300米;
(3)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90秒;
(4)若该火车通过一座长为0.8km的大桥时,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12s,则该火车过桥的平均速度为25m/s。
【点评】本题考查噪音的减弱和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知道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车长与隧道长之和,火车完全在桥上时行驶的路程为桥长与车长之差。
22.【答案】(1)(2)汽车全程行驶的距离为450m。
【解析】【解答】解:(1)在10秒末速度达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4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采用描点法做出图像如下:
(2)由v=可得,前10s通过的路程:s1=vt=×10m/s×10s=50m,
后40s通过的路程:s2=vt′=10m/s×40s=400m,
1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s1+s2=50m+400m=450m。
答:(1)图像见解答;(2)汽车全程行驶的距离为450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