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3 14:3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条大运河到现在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了连接江淮的运河——邢沟。
隋朝的工程最为浩大,首次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
京杭大运河为何会在隋朝修建规模最大?
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隋唐盛世的到来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隋文帝杨坚
唐太宗李世民
唐玄宗李隆基
学习目标:
①在概括隋朝统治措施等重要史事的基础上,能够认识隋朝文治武功对唐朝盛世的影响。(唯物史观)
②通过观察隋唐疆域图和阅读唐朝治理少数民族措施相关的史料,归纳大运河的特点和认识唐朝治理少数民族的不同方法。(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③通过对隋唐时期民族交融知识的学习,认识到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家国情怀)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隋唐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隋唐及五代十国时期民族交融的新成就。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就。
755年
618年
907年 朱温废唐
贞观
之治
武周政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581年
开皇之治
唐朝
建立
隋朝
建立
589年完成统一
960年
北宋
建立


五代十国
隋唐兴继
重 点 唐前期盛世的表现与原因,以及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难 点 民族交融与唐朝社会繁荣的互动性;唐中后期的局面,以及如何辩证理解藩镇割据。
一 隋朝兴亡
二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三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一、隋朝兴亡
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统一。
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建立:
统一:
隋文帝[开皇]
杨坚
在位:581-604
隋炀帝[大业]
杨广
在位:604-618
589年隋灭陈
576年周灭齐

(1)营建东都洛阳;
(2)广设仓库:
“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北史·房彦谦传》
长安位置偏西,
不利控制东方。
洛阳地处中原,
政治经济中心,
多个朝代都城,
物资交通发达,
减少关陇力量。
东周
东汉
曹魏
西晋
北魏
北周
隋唐大运河和大型粮仓分布图
2、隋朝的建设
在长安、洛阳和地方,供应朝廷粮食、赈济民间;
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洛阳出土的隋朝国家粮仓遗迹
两都仓库——供应朝廷
乡间义仓——备水旱赈济
材料2 隋初关中大旱,“文帝令农丞王亶发广通之粟三百余万石以拯之,一仓之储,其富如此”
——王国维《观堂别集》
材料1 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
——魏征《隋书.帝纪》
含嘉仓
是隋炀帝初年于洛阳城内修筑的。内有粮窖四百座以上,现已发掘出二百八十座。其中,大窖储粮可达一万多石,小窖也有数千石。有一个窖里,还掘出五十多万斤已经碳化的粟。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隋炀帝末年,东都的布帛堆积如山。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尚未用尽。
2、隋朝的建设
利:①大运河贯通南北,巩固统一;
②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③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民族交融。
(3)开通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
隋炀帝于605年至610年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南到余杭,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弊端:为此工程而征调大量民夫,严重影响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
用一二三四五六来记: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用了二百万人开凿,全长二千多公里;三点,中心点是洛阳、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航;四段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接五条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经六省:冀、鲁、豫、皖、苏、浙。
隋炀帝时期出现“举国就役”局面
为表示隋朝强盛,610年西域各国使者和商人汇聚洛阳时,隋炀帝设置百戏场。戏场周围5000步,奏乐人多达18000人。酒食店店主都得邀请经过的西域人入座吃喝,不收分文。市内树木也用帛缠饰。西域人问道:“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起义性质开始变化
农民最低限度的求生存
贵族和地方官僚趁机割据
3、隋朝灭亡
(1)原因:
①大兴土木,穷奢极欲;
(2)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②三征高丽;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③生产破坏,民不聊生,引发起义。李渊也趁机在太原起兵。
隋朝历史地位: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比较秦朝和隋朝的共同点1.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2.都建立了一些开创性的制度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如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以庸代役。3.都有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如秦朝万里长城,隋朝大运河。4.都因大兴土木,实行暴政,导致大规模农民大起义,都是二世而亡。5.都为继起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训。西汉接受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唐朝接受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而出现繁荣局面。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大国一统·隋朝兴亡
如何客观评价隋炀帝?
功:
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推进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平定南陈,一统天下,为唐朝的繁盛奠定基础
过:
繁重的赋税徭役,对百姓残酷剥削
农业生产力遭到破坏
阶级矛盾激化
一分为二
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汴水)也写道:“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的入选理由是:“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隋唐时期开通的“大运河”( )
A.体现了南方政治经济影响力上升 B.反映出中国工程建设水平在世界领先
C.为中国南北经济交流提供了条件 D.满足了农耕文明对于水利设施的要求
练一练
二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之治”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
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1、唐朝的繁荣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高祖李渊嫡次子。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立下赫赫战功。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二人所有儿子,册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正式即位,年号贞观。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让各民族融洽相处,北方各族共同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玄武门之变
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690年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705年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当权期间,尽管政局纷纭,但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措施: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结果: 经济发展,社会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后期“安史之乱”)
影响:“开元盛世”,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前期之后又一个盛世局面。
(1)政治之盛
唐太宗(贞观之治--
开明政治局面):
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
①吸取隋亡的教训;
②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③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
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艺术地再现了唐太宗李世民主政后唐朝初期二三十年的故事。你认为不可能在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唐太宗轻徭薄赋,精简机构
C.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如图,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
练一练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国际大都市
1、唐朝的繁荣
农业:曲猿犁—更轻便,节省人力和牲畜;可调节耕作深浅(江南地区),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手工业发展: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
唐三彩。瓷器大量输出国外。
(2)、经济之盛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唐三彩
商业:
①货币统一:开元通宝。
②市场发达,邸店、柜坊、飞钱。
③繁华大都市,如长安、洛阳、扬州、益州等。
三彩牵马俑及三彩马(陕西博物馆)
鸳鸯莲瓣纹金碗
神都洛阳龙门石窟
卢舍那大佛
盛世知多少?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盛世知多少?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杜甫《忆昔二首》节选
盛世知多少?
帝(太宗)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
——吴兢《贞观政要》
唐朝时期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 ?
他们与唐政权关系如何?唐政权又采取了什么民族政策?
★阅读教材并结合地图,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五种途径。
东北:
靺鞨:册封大祚荣为渤海君王
西南(西藏):
吐蕃: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9世纪与唐会盟
(唐蕃间基本停止纷争)
2、民族交融
①武力征服:
②设立机构:
④会盟通好:
⑤政治和亲:
③册封首领:
靺鞨
(隋唐)
女真
(辽宋)
满洲
(清初)
满族
(民国)
华夷一体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
实行开明包容的民族政策
西北:
东突厥:太宗贞观初年,击败,灭亡
西突厥:高宗联合回纥,灭亡。(设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管辖两突厥之地)
北方:
回纥: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贞观年间的唐蕃和亲,
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唐番会盟碑
1)、内容
民族 主要措施
突厥(西北) 贞观初年灭;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设置羁縻府州。
高宗是灭;设置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天山南北);744年,平定突厥汗国。
吐蕃(西南) 和亲:文成公主、金成公主入藏
会盟:9世纪中期,唐蕃会盟
靺鞨(东北) 册封: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民族政策的特点:政策开明、措施灵活、方式多样、因俗而治
职贡图
在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只有隋唐帝王冒出了“天可汗”的称号,百年内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局面,阎立本的职贡图可谓神来之笔,不是充满敌意的边远蛮夷而是大国之外的使臣。
——《大唐之国——1400年的记忆遗产》
2)、意义。
①促进了民族融合;
②促进了边疆开发;
③加强对边疆的有效控制,有利于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④推动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
闻突厥及吐谷浑皆尚公主,乃 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的粮食共有三千八百类,
给西藏的粮食仓库,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
给西藏的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的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
…… ——西藏民歌
唐贞观初年,长安城汇聚了许多民族,如突厥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大约50000人)”,其中,除以政治目的而居留的官员外,以经商和贸易为目的安居长安者为数不少。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
A.各民族间的交往很频繁 B.长安居住的突厥人最多
C.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 D.对外贸易的繁荣景象
唐朝时,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这反映出唐朝这一政策( )
A.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管理 B.有利于民族的交融
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D.具有因俗而治的特点
练一练
隋唐帝国在其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表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不仅达到中国历史上的新高峰,就世界范围来看也称得上最富庶、最文明的国度。
——张帆《辉煌与成熟:隋唐至明中叶的物质文明》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世的表现及其出现的原因和认识。
表现:
原因: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国力强盛。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健全制度。
③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
④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开放的对外政策。
⑤各族百姓的共同创造……
认识
盛世滋生危机 动荡孕育新生
1、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以法治国
2、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任人唯贤
3、反腐倡廉,注重节俭,坚持改革图强
4、以民为本,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繁荣之余晖
1、安史之乱(由盛转衰)
原因:
过程:
①边疆危机:
②军事失当:
③政治腐败:
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扩大,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
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
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
历时八年,763年被唐平定。
影响:
思考:导致安史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对唐朝后期造成什么影响?
安禄山
懂六蕃语言,狡诈多智。身兼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受封东平郡王,镇抚东北地区。
三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安禄山一人身兼三镇节度。拥兵18.35万,战马2.6万匹,占全国总边防镇兵的37%和总战马的33%。755年,他假传密诏调兵,并征调部分同罗、奚、契丹、室韦武装,总计15万,号称20万,挥师南下,安史之乱由此开始。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唐朝成立以后,这场叛乱无疑是唐王朝史中最大的事件。叛乱把一个集权、富饶、稳定和辽阔的帝国搞成斗争不休、不安全和分裂的国家。
——摘编自[英] 崔瑞德 编《剑桥中国隋唐史》
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被削弱,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②军事上:边防空虚,导致少数民族趁机侵扰,边境告急。 ③经济上:大量北民南迁,破坏北方经济,促进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
2、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
政治:拥有自主权,可自行任命官吏;
节度使父死子继或传于部将。
经济:拥有财权,不向中央上报土地户
籍,不输贡赋。
军事:拥有强悍的武装,独霸一方。
独立性强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安史之乱后)的藩镇,是一种帝国为化解安史之乱危机相当理性的举措……在与藩镇的博弈中,唐帝国通过不断学习调整……延续时间比代表“盛唐”气质的帝国前期还要长。
——李碧妍《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
河北地区,与中央对立,长期割据“虽名藩臣,羁縻而已”。东南地区中央直接控制,保住了江南财政重地,为唐后期立国根本。中原、西南、西北地区,与中央存在摩擦,但未达到割据的程度。中央依赖藩镇维系统治,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统治
唐代藩镇
一方面削弱唐朝的统治力量,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3、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
死于宦官之手:顺宗、宪宗、敬宗(3人)
由宦官拥立的: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7人)
牛李党争:以牛僧孺、李德裕两人为首的官僚集体的政治斗争,长达40年。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黄巢起义军的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他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逐渐控制政权。
4、黄巢起义
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
4、五代十国
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
五代:
十国:
特点:开国君主皆为掌握兵权的武将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柴荣清除弊政,实力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6、后周世宗改革:
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北宋”。
【课堂探究】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历史趋势?
特点:
趋势: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趋势。
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②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③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上有一定的发展。
核心总结
经过300多年的分裂、战乱以及种族和信仰的冲击、融合,589年再次南北统一,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隋唐时代。这个时代往往被视为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隋亡唐兴,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后,唐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短暂分裂时期。朝代的更迭、社会的发展与民族交融的加强,都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也表达了分裂割据中孕育着统一、国家大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课堂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