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选择性必修一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衡水选择性必修一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5 10:2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出题人 历史组
审核人 历史组
一、选择题
1.波斯帝国实行的行省制,在亚历山大帝国攻灭波斯后继续实行,罗马在征服的过程中,也设置了行省。这可用来说明( )
A.古代帝国地方管理制度的延续 B.城邦向帝国发展的趋势
C.上古时期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 D.罗马扩展了希腊化世界
2.罗马帝国通过陆续授予被征服者罗马公民权,建立自治市体系,在给予地方相当高的自治权的同时,主动吸引地方精英进入上层阶级的圈子。从公元1世纪开始,部分意大利人和其他行省公民也可以进入元老院。这体现了罗马帝国( )
A.社会矛盾得以消除 B.国家治理的开放性
C.公民权利日益扩大 D.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3.斯巴达的公民大会拥有选举监察官和补选长老的权力,而且有定期集会的制度等。监察官是集体职务,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一年一任。监察官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部分削弱了国王与贵族的影响。据此可知,斯巴达的政治机构( )
A.由多数公民掌握政权 B.呈现较为明显民主因素
C.反映出寡头政治特征 D.建立权力制约平衡机制
4.古代雅典城没有宫殿,卫城和广场是两大中心,各大公共建筑宏大、华美,依环境而建,私人建筑密集、简陋,贫富混住,无中轴线但有一条主干道,道路狭窄,布局略显凌乱。这体现了雅典( )
A.缺乏城市发展规划 B.城市贫富分化明显
C.城邦民主政治特点 D.尊重思想自由传统
5.“(他)有权召集元老院的会议,可以在一天之内提出数个动议,为了国家的荣誉推举各种候选人,扩大城市的边界和范围,在他的指导下处理国家的财政、对外的宣战和媾和、批准与外国缔结的条约。此外还要附加一项极为广泛的条文,即有权……处理公与私、人与神之间的所有问题。”“他”最有可能是( )
A.雅典的议事会议员 B.斯巴达的国王
C.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 D.罗马帝国的皇帝
6.雅典和斯巴达分别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寡头政治的代表。罗马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演变。以下关于其制度内容表述错误的是( )
A.雅典公民大会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决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
B.斯巴达国王垄断军事统帅权,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
C.罗马共和国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但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D.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的妇女和外邦人都没有资格参与政治
7.希波战争后,雅典控制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利益冲突最终导致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后,无论胜者、败者,各城邦都面临着经济衰退、农民与工商业者破产,奴隶和其他下层人民不断反抗,兼并争霸战争屡仆屡起的情况。这反映了( )
A.希腊城邦体制面临危机 B.外部威胁影响希腊安定
C.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各城邦之间的尖锐矛盾
8.共和之前的古罗马部分诉讼中,败诉方须将用于担保的牛羊祭神,以赎伪誓之罪。担保的牛羊多超出诉讼物价值,且影响农牧生产。共和国早期,败诉方改向国家缴纳罚金,到公元前3世纪末,罚金已无足轻重。这一变化表明罗马共和国时期( )
A.系统完备的罗马法体系形成 B.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
C.法律事务受到神权严格控制 D.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扩大
9.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庇西特拉图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统治权。他依照法律处理公共事务,关怀农民,支持平民反对贵族,时人称其统治时期为“盛世”。该“盛世”的出现,得益于( )
A.梭伦改革的制度基础 B.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五百人议事会的产生 D.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
10.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记载了雅典将军对军事违纪处罚的权力:将军有权对违反军纪的下属处以拘禁、驱逐或罚金,甚至是死刑。但是,将军们因担心回国后遭受审判,通常在执行违纪处罚时有所顾虑,从而大大削弱惩罚的效力。这一现象反映了雅典( )
A.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保障
C.司法审判有较大随意性 D.公民参政热情日趋高涨
11.1701年,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迫近时,英王威廉曾打算解散托利党辅政“小集团”,重新召回拥护战争政策的辉格党“小集团”,但因托利党仍保持着议会多数地位,威廉为了避免与议会摩擦,因而不得不放弃了改组计划。这表明英国( )
A.责任内阁制日益成熟 B.王权受到议会限制
C.政党政治遭到了破坏 D.国王丧失了行政权
12.1791年6月针对工人反饥饿的罢工斗争,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了《列霞不列埃法》严禁工人集会、结社和罢工;9月制宪议会颁布新宪法,规定了法国是君主立宪政体国家,明确了国家权力分配,依据财产对公民选举权做出了限制;还实行了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改革,废除了工业法规和行会制度。这表明刚掌权的资产阶级( )
A.用政治手段限制劳动与资本斗争 B.根本上动摇了法国封建统治根基
C.完全践行《人权宣言》政治构想 D.着力改善工人阶级工作生活状态
13.18世纪80年代,美国的民众主义代表认为民主政府的真义在于“所有权力来自于广大人民,代表的选举、所授予权力的限度、掌权时间长短,都必须以人民出于‘安全和便利’的考虑为准”;而精英主义代表则认为,如果人民把所有权力保留在自己手中,不委托给任何官员或代表,那只不过是一种“完全的无政府状态”,上述材料反映( )
A.新宪法颁布激化了国内矛盾 B.两党斗争激烈阻碍政治自由
C.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利益博弈 D.阶级立场影响对民主的看法
14.1761年3月,英王乔治三世任命布特为国务大臣,筹划与法国媾和“七年战争”。首相皮特声称要“对人民负责,将战争进行到底”。布特的亲信格兰威尔伯爵却说:“这位先生谈到对人民负责,这是下院的惯用语。他忘记了在内阁中,他只对国王负责。”这反映出此时的英国( )
A.未能对国王权力进行有效限制 B.国王在国家政治中仍有一定影响力
C.首相由国王任免、对国王负责 D.内阁成为国王推行专制统治的工具
15.1819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麦卡洛克诉马里兰州”案的判词中指出,联邦政府是根据宪法成立的,其权力来自于人民,而非各州的授予。同时期,美国联邦法院通过判决确认了宪法和联邦法律作为全国最高法律的地位。据此可知,这有利于( )
A.美国联邦制的发展 B.推广自由主义思想
C.落实三权分立原则 D.消除南北经济差异
16.1713年,英国外交委员会通过了一份结束欧洲战争的条约,安妮女王将条约提交枢密院,要求予以通过。枢密院长克蒙德里勋爵告诉女王说,枢密院需要一段时间讨论再决定。结果安妮女王大发雷霆,并警告克蒙德里说条约必须立即批准。克蒙德里则强调枢密院决策权的独立性,并顶撞了女王。结果他为自己的轻率举动而受到惩罚,丢了官职。由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
A.议会至上原则面临极大挑战 B.权力制约平衡机制遭受冲击
C.贵族未能有效限制专制王权 D.君主立宪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17.如图是欧美近代以来部分大事件简表。根据表中信息设计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 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全球范围内建立
C.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的艰难历程 D.两次工业革命推动国际格局的变动
18.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19.18世纪美国人的思维中,普遍抱有“权力和自由二元对立”的思想。一方面,权力是一种天生倾向于腐败的因素。另一方面,美国的建国者大多相信人性倾向于恶。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 )
A.形成了两党交替执政的格局 B.完善了国会的立法体系
C.强化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D.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20.1871年1月1日生效的德意志宪法文本中规定,国家最高首脑是“联邦主席”。威廉-世主张将“联邦主席”改为“德国皇帝”,后因符滕堡和巴伐利亚国王的反对,最终接受了“实施联邦的领导权力和德国皇帝称号结合起来的”的要求,称‘德意志皇帝”。这说明当时德国( )
A.政治架构具有双重性质 B.分裂割据局面尚未消除
C.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觉醒 D.保留了军国主义的传统
21.德国在1871年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既保留了专制主义的传统,加强了普鲁士王朝和容克在德国的统治;又依靠强大的中央政府,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消除了德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将德国带入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这表明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
A.为德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B.实现了德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C.使国王成为了“虚君” D.顺应了德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22.整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内阁总理维持着飘忽不定、时高时低的权势,但是总统的下坡路几乎是一以贯之的。议会喜欢选举一些有个性甚至有点问题的人当总统。而总理对此也无所谓,就坐视共和国总统的威望稳步向下。这一现象主要缘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 )
A.总统行使权力受议会制约 B.总统要受内阁总理的监管
C.总理掌控国家的行政大权 D.总统与总理矛盾无法调和
23.13世纪时,西欧庄园领主不再亲自监管农奴耕种领主自营地,而是和新开发的土地一样,向农奴收取租金。农奴通过在自由市场上出售剩余的产品,或能变得富足一些以赎买人身自由。这反映出( )
A.封建庄园经济濒临崩溃 B.庄园农产品获利颇丰
C.封建农奴制度彻底瓦解 D.庄园农业生产力进步
24.“瘰疬”(éCrouelles)是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欧洲中世纪文献中多有记载。英法民众认为可以通过国王的触摸而治愈,因此国王以手触摸为患者治病逐渐成为一种神圣的仪式,到16世纪尤盛。1569年,法国国王就触摸了高达2092名患者。仪式的盛行( )
A.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发生 B.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C.体现了因行称义的主张 D.促进了世俗王权的加强
25.16世纪初,英国知识分子在身份上仍属于教会体系,大学手中仍掌握着教会所授予的特权。1545年,议会通过法令规定大学中的学院都必须宣誓对国王效忠,否则将被解散和改组。1571年,议会又通过了大学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守议会的法令。议会的这些法令( )
A.适应了世俗政治体系的发展 B.标志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C.促成了英国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推动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26.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水权(通航权和河岸权)冲突加剧,磨坊堰和鱼堰成为阻碍河道通航的主要障碍。河道治理举措主要有两种,一是签发令状经由普通法诉讼,二是权利受损者向国王或议会提交请愿,绝大多数请愿都获得积极回应。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
A.重视新型生产方式的发展 B.议会主权地位日益提升
C.注重维护下层群众的利益 D.已带有开明专制的色彩
27.1214年,英国约翰王在布汶战役中大败于法国人,心怀不满的贵族聚集起来反抗国王的统治。1215年,双方达成妥协,签订了限制王权的《大宪章》。约翰王去世以后,各派势力又陆续签署了《1216年宪章》、1217年的《森林宪章》、《1225年宪章》。《大宪章》屡屡“重新颁布”反映了( )
A.君主立宪政体得到不断完善 B.封建王权逐渐被议会剥夺
C.法治原则确立进程曲折复杂 D.国王与贵族力量相互制衡
28.8世纪,法兰克王国推行采邑制,贵族从国王处领取的采邑,只能终身享用,不能世袭,并且领取土地的贵族要为国王服骑兵役。这一举措被一些势力大的封建主纷纷仿效。这表明采邑制( )
A.使中央政权的统治相对强化 B.严重削弱了大封建主的势力
C.推动庄园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D.是建立在对农奴的剥削之上
29.847年,西法兰克王国颁布《麦尔森法令》,其中规定,“每个自由人必须按照他的意愿从我们或我们的忠臣中,选择一个领主,……如无正当理由,任何人都不得离开他的领主,……我们要把权利赐给我们的忠臣们。”这一规定( )
A.强化了国家的统一 B.推动了专制王权发展
C.阻碍了封君封臣制 D.适应了封建化的趋势
30.西方主流史学界认为:西欧的封建制度含义包括强权者对弱者的“保护”和弱者为强权者“服役”这两个侧面,是战乱频仍、匪盗横行的背景下,强权者通过提供保护以赢得对民众和土地的控制而建立的一种互惠性契约关系,可称之为“契约封建制”。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是(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地方独立自主性大
C.层级之间强调契约 D.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二、材料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公元前146年布匿战争结束至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灭亡的这段时期是个充满危机——阶级斗争、奴隶起义和不断增多的军人对政治的干预——的时期。此时登上历史舞台的是那些在长期边境战争中赢得民众喝彩和支持的将领们。部分将领力求恢复元老院在历史上充当的政治裁决者的角色,但拥有最高权力的元老院并未能稳定局势。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奴隶起义爆发,并一时威胁到国家的存续。罗马之所以能够幸存,是因为建立了能吸收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个人独裁统治。凯撒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并为此付诸行动。凯撒作为高卢(今法国、比利时一带)的征服者而声名显赫,他还建立了一支强大、忠实的军队。在一系列的辉煌战役中,凯撒击败了元老院的军队,成了罗马无可争辩的领袖。公元前44年,他被旧寡头政治的代表人物谋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罗马帝国中后期频繁爆发的瘟疫不仅严重地冲击了帝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个方面,而且极大地冲击了代表着古典文化的神学、哲学、科学的权威,因而大大地动摇了支撑罗马社会的精神道德和政府统治的根基。大瘟疫导致的社会混乱使异教与希腊哲学所拥有的解释自然万物和宽慰人心的能力基本宣告失败,社会民众与各团体迫切要求革新传统信仰或转向其他宗教,这就为基督教乘虚而入提供了信仰的“真空”。基督教应对瘟疫这样的大灾难有着难得的心理抚慰能力、救助机制等方面的优势。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确认基督教合法地位的米兰敕令,并在临终时皈依基督教,这些都使基督教潜在的优势逐渐化为了信仰的胜势。
——摘编自姬庆红《古罗马帝国中后期的瘟疫与基督教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公元前2世纪中期至公元前1世纪后期罗马政治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罗马帝国中后期基督教发展的原因。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刺史由秦朝的监御史演变而来,汉武帝为了监察地方郡国,将全国划分为了13州,在中央派遣刺史进行巡查。初设之始其权高位卑,其主要职责为监察地方的官员及王国,“周行郡国”,“秋冬入奏”。到西汉中后期,随着刺史权力不断变大,日渐干预地方郡国事务,其职权广泛扩展至地方军、政、民、农、贡士等多方面。东汉时期,刺史实际上已经逐渐地方官化了。
——摘编自江田祥《空间与政治:汉代交刺刺史部治所变迁及其原因探析》
材料二 《大宪章》先以教会自由奠定王国公共秩序的基础,继而通过修正的封建关系重塑王国的政治结构,辅以司法改革调整王国的整体治理,确认、授予并维护了王国自由人广泛不一的主体权利。《大宪章》试图通过男爵委员会(英国议会的前身)平衡封建结构……既是传统封建契约的细化,也是传统封建契约的革新。《大宪章》既形塑了中古英国的国家之制,又展现了中古英国宪制的整体图景。
——摘编自王栋《中古英国宪制的整体图景》
材料三 19世纪开始,旧制度在工业时代利用新财富孳生了越来越多的腐败。工人阶级愈加贫穷,他们对英国严重的政治腐败日益不满,导致社会矛盾呈现激化的势头。城市中等阶级率先发起了要求议会和政府进行体制改革的社会运动。为彻底改变“旧腐败”,英国开始了一系列议会改革。
——摘编自唐朗诗等《英国腐败治理经验:制度变迁的特征与时序》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两汉时期刺史职权的变化,简述这一变化对汉朝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宪章》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简述其形塑的“中古英国的国家之制”的运行机制。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英国政府治理腐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要评价该时期英国的议会改革。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雅典的政府运作表明了正式的政治原则,如透明与责任,现在这些政治原则已被承认是好政府的特征。雅典政府的运作还表明了不那么正式但却为人熟知的管理原则,包括对当地司法权的尊重、职务轮换、权威位置的轮流承担、关注他人论证的长处和及时结束发言的必要性。每个雅典行政官员所习得的实践和原则都被广泛运用到雅典政府的整个系统中。这些标准的实践和原则,在雅典政府全系统的各个层面上都发挥了作用。
——摘编自【美】约西亚·奥伯《民主与知识:古典雅典的创新与学习》
材料二 古希腊民主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次自由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后世西方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民主国家,大多数属于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社会的进步已经不同于传统希腊的发展格局和政治格局,古代城邦的直接民主制度显然无法满足当代要求,自然也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民主制度形式的改变也是由于古希腊民主制度本身的缺陷及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导致的。近现代的代议制和传统的直接民主相比,它的优势及包容度也是公认的,虽然代议制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基本上能够满足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基本发展及社会要求。
——李滨《古希腊民主对近现代西方代议制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政府运作的主要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后世西方的政治制度”,并指出其与古希腊民主制的关系。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波斯帝国实行的行省制在亚历山大帝国攻灭波斯后继续实行,罗马在征服过程中也设置了行省。这充分说明了古代帝国地方管理制度具有延续性,A项正确;材料重点强调的是行省制的延续,而非城邦向帝国发展的趋势,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制度的传承,而非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排除C项;罗马不属于希腊化世界,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帝国)。据材料可知,罗马帝国通过授予被征服者罗马公民权、建立自治市体系以及允许部分意大利人和其他行省公民进入元老院等举措,体现了国家治理的开放性,B项正确;“社会矛盾得以消除”的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民的范围,而不是扩大公民权利,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法律体系的相关内容,不能表明罗马帝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题干的材料信息可知,代表全体公民利益的斯巴达公民大会,拥有相关的权力,监察官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这削弱了国王和贵族的权力,据此可知,斯巴达的政治机构呈现较为明显的民主因素,B项正确;古代希腊由多数公民掌握政权的城邦是雅典,排除A项;寡头政治是指少数贵族掌握国家政权的政体,与材料信息“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建立权力制约平衡机制”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没有宫殿”“各大公共建筑宏大、华美,依环境而建,私人建筑密集、简陋,贫富混住,无中轴线但有一条主干道,道路狭窄,布局略显凌乱”及所学可知,雅典的城市规划并没有统一的布局,而是呈现开放式的风格,这与雅典民主政治之下,较为开放宽松的环境相关,C项正确;从材料看“卫城和广场是雅典的两大中心”说明雅典是有城市规划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贫富差异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尊重思想自由的传统,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召集元老院的会议”、“在他的指导下处理国家的财政、对外的宣战和媾和、批准与外国缔结的条约。此外还要附加一项极为广泛的条文,即有权……处理公与私、人与神之间的所有问题”等信息可知,符合这一描述的应该是罗马帝国的皇帝,D项正确;雅典不存在元老院,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罗马帝国皇帝的权限,与斯巴达国王、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的权限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罗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巴达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国王世袭继承,垄断了军事统帅权;最高权力机构是元老院,掌立法权,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雅典公民大会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决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A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罗马共和国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谈判,是罗马最高权力机关,但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C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真正享有权力的局限于人数不多的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和外邦人都没有资格参与政治,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雅典时期。从材料可知,在由城邦同盟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发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无论胜者、败者,各城邦都面临着经济衰退、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兼并争霸战争不断,各城邦元气大伤。这说明城邦既不能阻止战争的爆发,又无法在战后走向稳定的联合,这表明城邦制度已难以适应希腊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城邦体制面临危机,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内部利益冲突,而非“外部威胁”,排除B项;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城邦制度的缺陷,各城邦之间尖锐的矛盾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根据材料“共和之前的古罗马部分诉讼中,败诉方须将用于担保的牛羊祭神,以赎伪誓之罪。担保的牛羊多超出诉讼物价值,且影响农牧生产。共和国早期,败诉方改向国家缴纳罚金,到公元3世纪末,罚金已无足轻重。”可知,共和之前至罗马共和时期,败诉方承担的败诉成本越来越少,更多的维护了公民的利益,故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B项正确;公元六世纪,查士丁尼编纂民法大全,系统完备的罗马体系形成,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法律事务受到神权严格控制,且神权对法律事务的控制逐渐削弱,排除C项;罗马共和国虽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但材料未涉及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雅典)。根据材料“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庇西特拉图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统治权。他依照法律处理公共事务,关怀农民,支持平民反对贵族,时人称其统治时期为‘盛世’”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94年,梭伦担任雅典“执政兼仲裁”一职后进行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在庇西特拉图主政时期,在政治、军事、外交、工业、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延续了梭伦改革的路线,A项正确;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在公元前6世纪末,排除B项;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确立了五百人议事会,排除C项;“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的表述太过绝对,只是打击了贵族特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雅典。古代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公民大会等有权对将军进行审判,因此将军处罚下属时常常因怕遭到公民审判而削弱处罚力度,造成执纪执法不严,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A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有一定的法制基础,“缺乏法制保障”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将军们担心回国后遭受审判,体现司法审判约束将军的行为,不能一概认为对将军的审判都是随意和不恰当的,排除C项;材料反映直接民主下的权力滥用,不能得出公民参政热情高涨,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01年(英国)。根据材料“但因托利党仍保持着议会多数地位,威廉为了避免与议会摩擦,因而不得不放弃了改组计划”,可得出当时国王迫于议会的压力,而放弃其改组计划,体现了王权受到议会限制,B项正确;18世纪20年代,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排除A项;材料内容正是政党政治的体现,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丧失”说法错误,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了《列霞不列埃法》严禁工人集会、结社和罢工”“9月制宪议会颁布新宪法,规定了法国是君主立宪政体国家,明确了国家权力分配,依据财产对公民选举权做出了限制;还实行了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改革,废除了工业法规和行会制度”和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期间,刚掌握政权的资产阶级试图通过立法等手段来限制工人阶级同资本家的斗争,A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针对的工人运动,非动摇封建统治的根基,排除B项;该行为脱离了《人权宣言》的政治构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非着力改善工人阶级工作生活状态,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可知,美国1787年新宪法极大地激发了美国人的政治想象力,处于不同社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民主采取了不同的解释话语,体现了双方的政治意图和价值取向的不同,C项正确;材料确实有涉及到1787年宪法,但是没有体现对国内矛盾的激化,排除A项;党派斗争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而且美国两党制的形成时间是19世纪上半期,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体现双方的阶级立场,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在18世纪的英国,虽然君主立宪制已经确立,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但国王能够任命布特为国务大臣,并筹划与法国的媾和,显示出国王在政治上仍有一定的影响力,B项正确;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对国王权力进行有效限制,排除A项;首相对国王负责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首相是对议会负责,排除C项;此时英国已确立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实行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19年美国。据材料“1819年”“联邦政府是根据宪法成立的,其权力来自于人民”“确认了宪法和联邦法律作为全国最高法律的地位”可知,联邦最高法院的判词和判决确认了联邦政府及联邦法律的地位,这有助于美国联邦制的发展,A项正确;自由主义思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突出联邦法院和其他国家机构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排除C项;消除南北经济差异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初,安妮女王控制枢密院,拥有较大行政权,并非虚位元首,表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待进一步完善,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安妮女王挑战议会权威,破坏议会至上原则,排除A项;材料与分权制衡机制无关,排除B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已推翻了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17.A
【详解】依据图示上面中的事件可知,反映的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扩展;依据图示下面中的事件可知,反映的是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结合所学可知,近代资本主义逐渐发展,使得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并扩展,而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并扩展又会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属于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属于经济基础,因此材料反映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A项正确;BC两项只反映了图示上面中的事件,不全面,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国际格局的变动”,排除D项。故选A项。
18.A
【详解】“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重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说明当时政局不够稳定,“戴高乐就任总统后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就等于不再让议会作为国家的重心,这就有利于国内政局的稳定,故选A;总统的元首地位在民主共和政体确立时就已经确立了,故B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B;题干并没有提到剥夺议会的权力,故C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C;法国没有实行两党制,是多党制,故D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
19.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的美国。据材料美国人认为“权力是一种天生倾向于腐败的因素”等信息可知,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和集中,美国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使得权力得到有效的制约,D项正确;到19世纪50年代,即内战前夕,两大主要政党民主党、共和党对峙的局面最终形成,并延续到今日,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美国确立了分权制衡原则,“国会立法体系得到了完善”“强化联邦政府行政权力”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
20.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联邦制的德意志帝国,一方面皇帝的权力很大,另一方面威廉一世在一些问题上,会和符滕堡和巴伐利亚国王等地方势力妥协,说明当时德国政治架构具有双重性质,A项正确;分裂割据局面尚未消除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觉醒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的传统,排除D项。故选A项。
21.D
【详解】德国君主立宪制虽然有很多弊端,但这一制度维护了德国的统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又推动了德国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是德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D项正确;德国完成的统一后才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德国君主立宪制保留的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是德国后来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根源,也影响的德国社会的长治久安,排除B项;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的权力很大,并不是“虚君”,排除C项。故选D项。
2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期(法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和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法国议会常选举有个性甚至有问题的人当总统,以便于操纵,主要是因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议会制,总统行使权力要受议会制约,A项正确;据所学,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内阁由总统任命,不能监管总统,排除B项;据所学,法国国家行政大权由总统而非总理掌握,排除C项;法国总统与总理同为资产阶级代理人,其矛盾并非无法调和,排除D项。故选A项。
2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的西欧。据材料概括可知:“农奴通过在自由市场上出售剩余的产品……以赎买人身自由”及所学可知,13世纪,西欧庄园出现了向农奴收取租金的方式,农奴是中世纪庄园经济下重要的劳动力,农奴通过在自由市场上出售剩余的产品,或能变得富足一些以赎买人身自由,推动了封建庄园经济的解体,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庄园农产品出售数量与价格,无法判断庄园农产品是否获利颇丰,排除B项;封建农奴制度彻底瓦解与材料“向农奴收取租金”不符,排除C项;材料是西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是生产关系领域的变化,不是农业生产力的突破,排除D项。故选A项。
24.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近代西方。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世纪到16世纪,国王通过触摸治病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神圣性和权威,增强了民众对王权的认同和尊重,这种仪式不仅体现了国王的仁慈和关怀,也加强了国王在民众心中的地位,D项正确;宗教改革主要是反对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和权威,而这种仪式与宗教改革的发生并没有直接的推动关系,排除A项;社会秩序的维持主要是通过加强社会治理来实现,如加强法制建设等,而不是靠国王触诊这一办法,排除B项;“因行称义”是基督教的一种教义,主张一个基督徒只有通过自己的行为和修为,如积功行善、购买赎罪券等,才能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材料与因行称义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16世纪议会通过法令大学必须对国王效忠,并遵守议会法令,这有利于摆脱教会的控制,适应了世俗政治体系的发展,A项正确;仅仅通过材料无法得出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B项;英国宗教改革是指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规定国王是英国教会(也叫安立甘宗或英国圣公会)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加强了王权,而材料的主旨是议会加强自身权力,排除C项;当时英国已经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晚期(英国)。根据材料“一是签发令状经由普通法诉讼,二是权利受损者向国王或议会提交请愿,绝大多数请愿都获得积极回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通航权和河岸权冲突加剧,对河道治理举措过程中,权利受损者向国王或议会提交请愿,绝大多数请愿都获得积极回应,反映出英国注重维护下层群众的利益,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新型生产方式,排除A项;议会主权地位提升是在光荣革命后,排除B项;开明专制,是专制主义或绝对君主制的一种形式,由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所提倡。在思想上否定君权神授,认为人民应该服从君王命令或法律而并非君王本身,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英国)。根据材料可知,为了限制王权,英国颁布《大宪章》,并在此之后屡次“重新颁布”,这反映了法治原则的确立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C项正确;君主立宪政体此时尚未确立,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议会信息,排除B项;国王与贵族力量并未达成制衡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8世纪法国。材料表明采邑制度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不能世袭,只能终身享用,如果受封者在这期间不履行为国王尽责的义务,那么就会受到强制性的终止。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地方贵族势力过于强大,A项正确;这一举措被一些势力大的封建主纷纷仿效,大封建领主又将其领地分封给下一级,即中等领主、子爵和男爵,彼此也形成封君和封臣关系,材料无法体现严重削弱了大封建主的势力,排除B项;材料表述的是西欧中世纪的政治制度——封君封臣制度,没有体现其经济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同时这一改革与庄园经济的发展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C项;庄园内部的关系是领主压迫、剥削依附农民或农奴的关系,与采邑制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
2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欧洲。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如无正当理由,任何人都不得离开他的领主,……我们要把权利赐给我们的忠臣们,可知强化了封君封臣制度,有利于庄园经济的发展,适应了封建化的趋势,D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地方的独立性很大,排除A项;该措施有利于地方权力的扩大,不利于专制王权发展,排除B项;该措施有利于封君封臣制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3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题干中“互惠性契约关系”“契约封建制”可知,西欧封建制度强调契约关系,C项正确,西周分封制强调血缘纽带关系,排除A项;地方独立自主性大和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是两者的共性,排除B、D项。故选C项。
31.(1)趋势: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元老院贵族势力走向衰弱;社会阶层流动加速;军事独裁统治得到推崇,共和制名存实亡。
(2)原因:罗马疫情冲击帝国统治秩序,动摇了社会道德根基;希腊哲学等失去维护帝国统治的实效,民众需要革新信仰;基督教在安抚民众方面具有优势;帝国统治者支持基督教的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罗马共和国晚期(西方)。据材料一“这段时期是个充满危机——阶级斗争、奴隶起义和不断增多的军人对政治的干预——的时期”可知,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据材料一“部分将领力求恢复元老院在历史上充当的政治裁决者的角色,但拥有最高权力的元老院并未能稳定局势”可知,元老院贵族势力走向衰弱;据材料一“此时登上历史舞台的是那些在长期边境战争中赢得民众喝彩和支持的将领们”可知,社会阶层流动加速;据材料一“罗马之所以能够幸存,是因为建立了能吸收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个人独裁统治”可知,军事独裁统治得到推崇,共和制名存实亡。
(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罗马帝国中后期(西方)。据材料二“频繁爆发的瘟疫不仅严重地冲击了帝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个方面”“大大地动摇了支撑罗马社会的精神道德和政府统治的根基”可知,罗马疫情冲击帝国统治秩序,动摇了社会道德根基;据材料二“大瘟疫导致的社会混乱使异教与希腊哲学所拥有的解释自然万物和宽慰人心的能力基本宣告失败,社会民众与各团体迫切要求革新传统信仰或转向其他宗教”可知,希腊哲学等失去维护帝国统治的实效,民众需要革新信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基督教在安抚民众方面具有优势;据材料“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确认基督教合法地位的米兰敕令”可知,帝国统治者支持基督教的发展。
32.(1)职权变化:掌握地方的监察权到兼有地方行政权、领兵权。
影响:导致外重内轻、干弱枝强局面。
(2)主要内容:承认教会自由;修正封建关系;进行司法改革;确认授予王国自由人权。
运行机制: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或国王借助议会进行统治)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3)原因:旧制度(原有的议会制度和政府体制)的弊端;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中等阶级强烈要求改革。
评价
积极影响: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政治制度走向稳定和成熟(答“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亦可)。
局限性: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中国)。
职权变化:根据材料“到西汉中后期,随着刺史权力不断变大,日渐干预地方郡国事务,其职权广泛扩展至地方军、政、民、农、贡士等多方面。东汉时期,刺史实际上已经逐渐地方官化了。”可知,掌握地方的监察权到兼有地方行政权、领兵权。
影响:根据材料“到西汉中后期,随着刺史权力不断变大,日渐干预地方郡国事务,其职权广泛扩展至地方军、政、民、农、贡士等多方面。东汉时期,刺史实际上已经逐渐地方官化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外重内轻、干弱枝强局面。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英国)。
主要内容:根据材料“《大宪章》先以教会自由奠定王国公共秩序的基础,继而通过修正的封建关系重塑王国的政治结构,辅以司法改革调整王国的整体治理,确认、授予并维护了王国自由人广泛不一的主体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确认授予王国自由人权,承认教会自由;根据材料“《大宪章》试图通过男爵委员会(英国议会的前身)平衡封建结构……既是传统封建契约的细化,也是传统封建契约的革新。”可知,修正封建关系,进行司法改革。
运行机制:根据材料“《大宪章》试图通过男爵委员会(英国议会的前身)平衡封建结构……既是传统封建契约的细化,也是传统封建契约的革新。《大宪章》既形塑了中古英国的国家之制,又展现了中古英国宪制的整体图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或国王借助议会进行统治)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3)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
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开始,旧制度在工业时代利用新财富孳生了越来越多的腐败。”可知,旧制度(原有的议会制度和政府体制)的弊端;根据材料“工人阶级愈加贫穷,他们对英国严重的政治腐败日益不满,导致社会矛盾呈现激化的势头。”可知,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根据材料“城市中等阶级率先发起了要求议会和政府进行体制改革的社会运动。”可知,中等阶级强烈要求改革。
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英国的议会改革的评价,应从正反两面进行评价,如:积极影响: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政治制度走向稳定和成熟(答“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亦可);而其局限性: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
33.(1)主要原则:政务透明;权责对等;尊重司法;轮流执政;主权在民等。
(2)简评:初步实现了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基本适应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党争不断极易导致政局不稳和政府效率低下。
关系:后世西方政治制度受到古希腊民主制的影响,后世西方政治制度又发展了古希腊民主制。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雅典。主要原则:根据材料“正式的政治原则,如透明与责任,现在这些政治原则已被承认是好政府的特征”可分析出政务透明,权责对等;根据材料“对当地司法权的尊重、职务轮换、权威位置的轮流承担、关注他人论证的长处和及时结束发言的必要性”可分析出尊重司法,轮流执政,主权在民等。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方国家。
简评:结合启蒙运动可分析出初步实现了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结合资本主义的发展可分析出基本适应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结合西方代议制度和两党制可分析出党争不断极易导致政局不稳和政府效率低下。
关系:根据材料“直接影响了后世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城邦的直接民主制度显然无法满足当代要求,自然也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可分析出后世西方政治制度受到古希腊民主制的影响,后世西方政治制度又发展了古希腊民主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