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5-8单元
名言、古诗积累综合练习
一 、填空。
1.补充下面名言。
(1)爱 人 。—《墨子》
(2) ,有礼者敬人。 — 《孟子》
(3)不迁怒, 。—《论语》
(4)与人善言, ;
伤人以言, 。 — 《荀子》
2.根据语境补充名言警句。
(1) 妈妈总是教育我:“ , ”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要把自己的烦恼和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不要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2) “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懂得关爱他人,尊敬他人。
(3)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从名言
”中,我感受到爱是尊重;从“ , 。 ” , 中,我感受到爱是礼貌待人。
(4)群儿 ,一儿登瓮, 。
, 瓮破之,水迸, 。
(5)《司马光》是一篇 ,讲述的是一群孩子在
里游戏时一个孩子失足掉进水厂缸,其他孩子吓得
了,只有 砸破水缸救人的故事。表现出司马光是一个 , 的人。
(6)“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 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 、 的语气。“水进,儿得活”要读出 的语气。
二、先解释加点字,再解释名言或文言文的意思。
1.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贰: 。 过: 。
句意: 。
2.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若: 。 其身: 。
句意: 。
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仁者: 。
句意: 。
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 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苟子》布昂: 。 盖言: 。
句意: 。
5.群儿戏于庭
群儿: 。 于: 。
戏: 。 庭: 。
句意: 。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一儿: 。 登: 。
瓮: 。 足: 。
跌: 。 没: 。
句意: 。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皆: 。 众: 。
弃: 。 去: 。
持: 。 击: 。
句意: 。
破之,水进,儿得活。
破之: 。 破: 。
之: 。 进: 。
得活: 。
句意: 。
古诗阅读。(市、省统考真题)
(一)望天门山
, 。
, 。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我还知道他的另一首古诗《 》。
3.这首诗描写了 、 、 、等景物
4.诗中描写长江冲破“天门”的诗句是: ,
。
5.诗句“ , 。”写出了青山耸立孤帆红日的壮美景象。
6.诗题为“望天门山”,我认为诗人是在( )望天门山
A.天门山脚下 B.天门山山中 C.行驶的小船中
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
, 。
, 。
1.默写古诗。
2.诗中的“西子”指 。
3.下列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正。B.亦:也。C.欲:贪心。D.激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4.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西湖 和雨天的景象。
5.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突出了西湖的 。
6.在诗中,诗人苏轼(谁)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美,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 。
诗中描写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的诗句是:
。
(三)望洞庭
, 。
, 。
1.默写古诗。这首诗的作者是( )
A.唐代诗人李白 B.唐代诗人刘禹锡 C.宋代诗人苏轼2.“白银盘”指的是 。
“青螺”指的是 。
诗中“ ”一句总写洞庭湖的秋色,表现了秋月湖光互为映衬下洞庭湖 、
的美。
4.诗中“和”的读音是( ),意思是( )。
A. he B. huo C.和谐 D.温和,温暖
5.诗的前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
作,突出了洞庭湖湖面的 与 。
(四)早发白帝城
, 。
, 。
补充古诗。这首诗出自 代诗人 写
的《 》
2.诗的前两句向我们交代了诗人出发的时间是 ,出发的地点是 。
3.诗句“ ”和“
”写出了行舟的速度很快。
4.描写白帝城美丽风景的诗句是: 。
5.写出诗人愉快、急切的心情的诗句:
。
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