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3 17:07:36

文档简介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卷
1.(2022·自贡)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飞窜(cuàn) 虐(nüè)待 骂骂咧(liē)咧
B.娉(pīn)婷 侦缉(jī) 冠(guān)冕堂皇
C.曲(qǔ)解 胚(pī)芽 唠唠叨(dāo)叨
D.纤(qiàn)绳 哄(hōng)笑 如坐针毡(zān)
2.(2022·遂宁)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宽囿懵懂青春里的自己,一切向前看吧,我们都是地平线上喷簿而出的朝阳。
B.清冷的月光洒在院子里,青年在香樟树下重新思量心里那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C.斑澜的山雕,奔弛的鹿群,狐仙姑深夜的阑语,都是故乡对端木蕻良的召唤。
D.行走在四月的林间,路边的小草在暖阳下争先恐后地生长,这充满希望的绿啊,是笠临人间的天使,是大自然的匮赠。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022年5月4日次展,中国科考队向着珠峰峰顶提进。科考设备沉重,天气瞬息万变,高海拔造成缺氧……困难络绎不绝。但是科考队员们胸有成竹,不惧困难,最终在人迹罕至的峰顶圆满完成了综合科考任务。
A.瞬息万变 B.络绎不绝 C.胸有成竹 D.人迹罕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在北斗系统的基础上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车联网平台,该平台已吸引近700多万辆道路运营车辆安装了北斗终端。
B.袁隆平胸怀天下,凭借丰富的科研经验以及大胆的创新精神,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
C.新冠疫苗的研制是个浩大的工程,巨大的资金投入必不可少,并且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整个人类同病毒的战斗。
D.中国倡议并成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该组织将为世界乃至中国应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作出重大贡献。
5.(2022·遂宁)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中提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文章启迪我们直面人生,勇担责任,并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B.《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表达了作者重回阔别十年的延安时激动喜悦的心情。
C.诸葛亮在北伐前向刘禅呈上《出师表》,言辞恳切地提出广开言路、任人唯亲、亲贤远佞三条建议,表达了“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赤诚之心。
D.《刘姥姥进大观园》记叙了刘姥姥到京城,与上流社会的贾母、王夫人等人一起进餐,闹出了很多笑话的故事。作者通过雅与俗、庄与谐的对比,营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①山川之美,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②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小园几许,   。 (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7.请在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赵师秀的《约客》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8.名著阅读。
“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爱你破烂的衣裳,却敢堵命运的枪……”今年,一首《孤勇者》火爆出圈。歌词作者唐恬与癌症抗争数年,谈到创作缘由,她说,“相比起身披战甲的闪光之人,我更想写在泥泞中奋力前行的人”。
下列小说人物是“孤勇者”吗?请任选一位,结合小说情节,谈谈你的理由。
①简·爱 ②保尔·柯察金 ③祥子
9.团委组织同学们到敬老院进行“孝亲敬老,青年在行动”慰问演出。
(1)请为演出写一条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请你根据下面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的转述。
演出过程中,张奶奶见主持人小吴长得特别像自己的孙女,就想与小吴拍张照,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跟小吴说。小吴知道后,请你转告张奶奶,演出结束后就去休息室找张奶奶,然后去院子里花坛边合影。
你对张奶奶说: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朝饥示子聿①
陆游
水云深处小茅茨②,雷动空肠惯忍饥。
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
生逢昭代③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
八十到头终强项④,欲将衣钵付吾儿。
【注】①子聿:陆游的儿子。②茅茨:茅屋。③昭代:政治清明的时代。④强项:刚强,不肯低头。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的居住环境和食不果腹的窘况,“惯”字表明忍饥挨饿已成常态。
B.颔联告诫儿子,读书治学要禁得起外界事物的干扰,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C.颈联感叹生逢昭代,岁月虚度,诗人因此心生愧疾,感到死后也无颜见祖先。
D.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儿子子聿的诗,全诗谈治学,论诗歌,说希望,明白如话。
1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旬朔③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悔前所为;而聪明⑤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⑥,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诙谐戏谑。③旬朔:十天一月。④惩艾:惩戒。⑤聪明:听力和视力。⑥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12. 用“/”给乙文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13.勾连旧知,找出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面山而居 而常废于善忘
B.然负此自放 至于负者歌于途
C.予少时读书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故虽有勤劳之苦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15.请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对乙文中的人物进行劝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童趣,儿童剧必不可少的元素
段凝
①童趣是一部优秀儿童剧必不可少的特质。
②童趣是什么呢?有些作品将能使孩子发笑的东西当成是童趣,比如扮丑、故意摔倒等,当然这样的手段屡试不爽,孩子看到这些准会发笑;有的会把卡通形象当成童趣,演员套一个卡通形象在舞台上演一个动画片里的情节……这些也许会受孩子欢迎但它们不是真正的童趣。真正的童趣应该是童真,应该是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思辨力。
③我们常看到孩子拿着玩具车自言自语,好像在自导自演一部关于车的故事:车载着恐龙要去动物园,但是遇到了堵车,然后这个车长出翅膀带着恐龙飞到了天上……这是属于孩子的童趣,也是孩子宝贵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怎么来的?来自思维。那思维是怎么来的?就是看、感受和体验。儿童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儿童剧具有时空综合、视听综合及现场交流的特性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立体的感受空间。另外,儿童剧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艺术手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帮助孩子把脑海中想象的东西变成现实,让一切都有可能在舞台发生。
④近几年随着儿童剧市场的火热,大量国外儿童剧涌入中国。因为语言的障碍,多数引进的国外儿童剧都无台词,但我们仍看到了不少作品利用舞台给孩子提供想象空间。这些剧或用木偶、或用光影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如比利时的《我的地盘》中,独自过生日的女孩在保险丝爆炸、家里漆黑一片之后与一个影子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看着舞台幕布上不断变化的影子,每个孩子都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编一个故事。这时,孩子们已不是单纯的观看,而是参与到创编故事的过程中。这种奇妙的体验,其实就是在释放孩子的想象力。
⑤孩子就像“十万个为什么,并且常让大人“哑口无言”。“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是否会爬树?”……这些猝不及防的提问常常让大人“哑口无言”。孩子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好奇心重。只要是没见过的,都想去摸一摸、闻一闻。正因为好奇,才会去尝试、观察、思考,随之就会激发出孩子的学习欲望。有了学习欲己,去探索和求知。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能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以引导儿童细心观察世界,进行各种创新活动。好奇心在学习和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和人格发展也很重要。
⑥有人认为现在许多儿童剧太过高深,担心孩子们看不懂。其实儿童剧的命名是针对受众主体而来的,并不等于肤浅和幼稚。“高深”也不等于看不懂,关键是看作品可以给予孩子什么,可以启发孩子什么,可以给孩子心里种下什么样的种子……一部好的儿童剧除了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更重要的还应引导孩子去独立思考、去探索,而童趣就是最好的一把钥匙。
⑦在剧中体现童趣,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并不容易。怎么办?戏剧理论家谭霈生讲到创作者如何去体会没有过的人生经历时说:“去读世界文学经典,从里面去体会。”同理,创作者除了可以系统学习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学等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阅读儿童文学、看纪录片等方式来贴近孩子。不过更重要的是,创作者一定要蹲下来和孩子平视,否则,肯定看不到孩子,也看不到童趣。
(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反对在剧中扮丑、故意摔倒等行为,因为这些行为虽然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但是不能激发想象力。
B.爱因斯坦将想象力与知识进行比较,认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作者也认同此观点。
C.孩子向大人提出一些看似简单问题的举动,说明孩子在好奇心的作用下正对外界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
D.“儿童剧”因受众主体是儿童而得名,因此我们不能仅凭“儿童”二字就将之与肤浅和幼稚画上等号。
17.儿童剧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方面有哪些优势?请根据全文内容,简要概括。
18.提升我国儿童剧的质量,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请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写字的老人
邓建华
①广场地面的砖很周正,拼在一起,像一幅巨大的字帖。
②华灯初上时,有个驼背老人,手提装有清水的旧油漆桶,肩扛一米长的毛笔来了。
③驼背老人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只要天睛,他准时来。摆好水桶,硕大的笔头蘸上清水,就提笔开始写字,工工整整将字写在方格的地面砖上。欧体,飘逸、洒脱。书《满江红》,或《登鹤雀楼》。大热天,他常常穿一条西装裤,一件背心,一口气写上百字,也不见他歇,甚至不喝一口水。清水写的字,让有些呆滞的广场充满韵味。
④有人散步,匆匆走过广场,陡然发现地面上遒劲有力的字,便收住脚步,围着字细看一番,“啧啧啧”赞叹不已。有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止不住加速度的轮滑,碾压过老人的“作品”,也不见他抬头喝止。他还是那样从从容容地写,腰不痛手不酸的样子,着实叫人惊叹。等到广场舞大妈们开始张罗着,将音响设备推过来,驼背老人才开始收拾自己的笔“墨”。他将六七斤重的笔在桶里反反复复淘洗,将笔锋上每一根不服帖的白毛扯拉得顺顺溜溜,再将有些脏的剩水,提到不远处的金桂树下,小心浇灌。我一直觉得这棵树与别的树不同。如果说那排树是一个班的学生,这棵树就带点它们中的“学霸”那种骄傲样子,是喝多了那些“墨”水吗?有段时间天气不错,驼背老人天天来,我也就天天去到广场溜一圈。
⑤有人问:“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老人偶尔搭腔,说:“哪天没饭吃了可能会!”
⑥听说了有这么个老人,书法家协会的人也寻了过来。来的人看着老人写了十几分钟字,面带羞愧,小心翼翼地说:“如果请您加入我们书法协会,您老愿意不?”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
⑦驼背老人这点儿怪脾气,彻底调动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要读懂他。他是谁?天天这么练,他要干什么?
⑧许多人围着他转,他还是一声不响,提笔写字,不关心所有的疑问和好奇。
⑨这天,天有点闷热,他每每写到第三行字,第一行就已干了,所以总只能见到两行字,伴着他缓缓前行。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
⑩我忍不住说:“要能写在纸上,多帅!”老人说:“有天到了那步田地,可能会的!”
我不理解“那步田地”是哪步,就说:“毕竟啊,写在地上的清水字,一瞬就不见了!”
老人将笔蘸满清水,写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几个字,才接过我的话说:“是吗?那刻在石头上的字,也只一瞬就不见了。”
我看着那几个字,转眼就风干了,不知怎么回答他。
老人见我没再说什么,就笑道:“我没有在写字啊,你没有看见我只是在扫地吗?”他照例在他该收场时,洗笔、拨锋、泼水、扛笔、提桶而去。我很纳闷。扫地?
后来在一个小区的传达室,我碰见他,只是,他没提笔,而是提一杆不太利索的竹扫帚,在认真地打扫外来车辆粘带进来的纸屑,那一丝不苟的神态,很熟悉。
我迎上去,说:“您好啊,您在这里扫地?”
老人头都没有抬,有一句话却有力地蹦出来:“扫地?你没见我在写字吗?”
1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围绕“写字”展开叙写,写了老人写字、有人问“字”、老人“释字”等情节。
B.第③段中“韵味”一词,表现了老人飘逸洒脱的字给呆滞的广场所增添的文化味道。
C.第④段写散步的人的啧啧赞叹,从正面刻画了写字老人在广场上练字的认真、从容。
D.这篇小说从生活小事入手,语言朴实,耐人寻味,能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的思考。
20.第⑦段写到老人的“这点儿怪脾气”。老人的“怪脾气”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1.请按要求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从人物描写角度)
②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蜗牛,爬行在日复日的轨迹上。(从修辞角度)
22.毕淑敏认为,在精神上,人应该有三间小屋,其中一间用来“安放我们自身”,即要有自己独立思想。小明读完小说后认为,写字的老人就有这样一间精神小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23.一个句子,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或者语气助词,往往表达不同的意思和情感。它们可能会引发你不同的感受,让你回想起不同的经历。比如:
①你来了。②你来吗 ③你来啦!
请在上面三个句子中任选句作为文章开头,独立成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A:全部正确;B:”娉婷“的“娉”应读pīng;C:”曲解“的“曲”应读qū,“胚芽”的“胚”应读pēi;D:”毡“应读zhān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字词的读音掌握。此类题的答题关键是平时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并积累词语,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要注意自己的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平时积累时要有意识地识记。
2.【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A.有误,“喷簿”的“簿”应为“薄”;
B.正确;
C.有误,“斑澜”的“澜”应为“斓”,“奔弛”的“弛”应为“驰”,“阑语”的“阑”应为“谰”;
D.有误,“笠临”的“笠”应为“莅”,“匮赠”的“匮”应为“馈”。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析判断。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答案】B
【知识点】错用修改
【解析】【分析】A.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本句用来形容天气变化极快,使用正确;
B.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本句用来形容困难多,对象误用,使用不正确;
C.胸有成竹:指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本句用来形容科考队员们信心十足,使用正确;
D.人迹罕至: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本句用来形容峰顶少有人至,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A.有语病。“近”和“多”同时使用,重复,去掉一个;
B.正确;
C.有语病。主语不一致。把“巨大的资金投入必不可少”改为“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D.有语病。“世界乃至中国”语序不当,改为“中国乃至世界”;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5.【答案】C
【知识点】回延安;最苦与最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刘姥姥进大观园
【解析】【分析】 ABD.正确;
C.有误,诸葛亮在北伐前向刘禅呈上《出师表》,他提出的三条建议分别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并没有“任人唯亲”的建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原文,注意选项中细节的表述。考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学生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做题方能得心应手。
【答案】6.①古来共谈;②海内存知己;③收尽春光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遇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应对古诗文的默写要做到:①反复默写。②整体背诵。③理解大意,把握细节。首先保证会背,然后落实每一个字。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默写能力,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6.注意“谈、己、收”等字的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 古来共谈; 海内存知己; 收尽春光
7.要注意先写诗作的题目,然后再默写全诗,注意“杨、与、郎、蛙、落”等字的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遇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8.【答案】示例:保尔·柯察金:是孤勇者,因为他经历了四次生死经历: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他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他身边爆炸,他的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寒的保尔,他不得不离开岗位;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这四次“死里逃生”表现了保尔顽强的生命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从简·爱、保尔·柯察金、祥子中任选一位,结合小说情节,阐明是“孤勇者”的理由即可。
示例1:我认为简·爱是“孤勇者”,因为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但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示例2:我认为保尔·柯察金 是“孤勇者”,因为保尔是一个刚毅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宁死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尤其是他在病榻上还奋力向艺术的殿堂攀登。这些都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示例3:我认为祥子是“孤勇者”,因为祥子是身强力壮的青年农民,失去父母和土地后,被迫跑到城里,在刘四开办的人和车厂当上了人力车夫。好胜、要强的祥子凭着力气拉车挣钱,指望自己能买一辆漂亮的洋车,不再受拴车人的气,做 一个“自由的洋车夫”。他早出晚归,忍饥受冻,风里雨里整整拼了3年,最终以96元的价格买了一辆新车。
故答案为: 保尔·柯察金:是孤勇者,因为他经历了四次生死经历: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他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他身边爆炸,他的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寒的保尔,他不得不离开岗位;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这四次“死里逃生”表现了保尔顽强的生命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理解。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9.【答案】(1)示例一:弘扬敬老美德,构建和谐社会。示例二:最美不过夕阳红。
(2)示例:张奶奶,小吴说演出结束后她去休息室找您,一起去院子里花坛边合影。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1)作答时,要结合“孝亲敬老,青年在行动”的主题来拟写,注意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情系老人冷暖,真心济困解难。
故答案为: 示例一:弘扬敬老美德,构建和谐社会。示例二:最美不过夕阳红。
(2)作答时,注意要有称呼、转述的理由,注意转述语言得体。
示例:张奶奶,您好!主持人小吴也想和您合影,她让我转告您,让您先在休息室稍作休息,她随后就到,然后一起去院子里花坛边合影。您觉得呢?
故答案为: 示例:张奶奶,小吴说演出结束后她去休息室找您,一起去院子里花坛边合影。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标语。宣传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宣传鼓动口号”,有引人注意和令人难忘的特点,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动力。作答时必须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主题即可。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
【答案】10.C
11.告诫儿子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不屈服、不放弃,不为外界的人或事而动摇,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及做一个有骨气有操守的人。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中找出各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
(2)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0.C.颈联“生逢昭代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的意思是:“我”虽然生在政治清明的时代,虚度了几十年,但死后见到先人还是有话可说的,“我”对得起他们。实际上就是诗人教育儿子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据此可知选项“诗人因此心生愧疾,感到死后也无颜见祖先”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C。
11.颔联“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其意为,求学之心不被外物动摇,学习时不受外物干扰,才能学有所获、学出大成。这是告诉儿子,“不为外界的人或事而动摇,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颈联“生逢昭代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指作者生逢政治清明的时代,却一生“虚过”,可庆幸的是,地下可以无愧面对双亲。说明诗人性格刚直,光明磊落,没有做有损人格愧对父母的事,教示儿子也要如此,要做一个有骨气有操守的人;
“八十到头终强项,欲将衣钵付吾儿”,说明作者已经活到了八十多岁,还性格刚直,不屈从于他人,不改变自己的意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但是,“我”老了,不能再报效祖国了。“我”是想把“我”的思想,“我”的学问传授给你啊!
据此概括诗人的情感。
故答案为: 告诫儿子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不屈服、不放弃,不为外界的人或事而动摇,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及做一个有骨气有操守的人。
【答案】12.一见辄能诵/暗之/亦不甚失
13.C
14.①于是率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把石头泥土运到渤海的边上。
②所以虽然有很强的记忆力,却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15.学生能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内涵(咬定目标、知难而进、艰苦奋斗、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等)和乙段内容(天资聪颖但不勤奋,年纪大了视力听力记忆力下降)进行劝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甲】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它们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老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的阻塞,出来进去都很绕远,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置到哪里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于是愚公带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子的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簸箕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遗孤,才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了,担心什么铲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乙】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非常勤奋,自我惩戒,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听力和视力都已经耗尽,大概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二,每看一件事,心中反复推敲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道了。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
可叹啊!使我学业败坏的,常常还是这“不勤”和“善忘”呀。
12.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故断句为: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故答案为: 一见辄能诵/暗之/亦不甚失
13.A.连词,表修饰,可不译/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B.动词,依仗/动词,背;
C.都是“代词,我”的意思;
D.代词,指愚公/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故答案为:C。
14.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遂,于是;荷,肩负、扛;叩,敲、打;箕畚,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2)故,所以;虽,即使;废,荒废。
故答案为: ①于是率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挖泥士,用箕畚把石头泥土运到渤海的边上。 ②所以虽然有很强的记忆力,却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15.甲文《愚公移山》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要移走挡在家门口的两座大山,最后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根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可知两座山非常的高大,愚公想要移山困难重重,但愚公无所畏惧,体现了愚公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根据“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知愚公先制定目标,目标明确;根据“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愚公具有矢志不移、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实干精神。乙文叙述了秦观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时学时辍,年长又因善忘而毁坏学业的事。可从愚公的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精神对秦观进行劝勉,告诉他学习亦如愚公移山,需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导致学业的败坏。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决心、毅力,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否则将一事无成,虽然现在记忆大不如前,但只要一直坚持勤奋读书,也终有所成。
故答案为: 学生能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内涵(咬定目标、知难而进、艰苦奋斗、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等)和乙段内容(天资聪颖但不勤奋,年纪大了视力听力记忆力下降)进行劝勉,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6.A
17.①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立体的感受空间;
②可以用多种艺术手段和先进技术将孩子想象的东西呈现在舞台上;③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故事的创编过程中,释放他的想象力。
18.①创作者角度:一是了解儿童的世界;二是要以孩子的视角来创作作品。②作品内容角度:要充分考虑童趣在作品中的体现,注重启发性。
③演出角度:注重舞台效果,增强孩子们在观看过程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议论文文本;评价启示、反思感悟等开放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解答本题,可从文章中找出与各选项内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比对分析,判断表述是否一致。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灵活运用文本内容。可从创作者、作品内容、演出的角度来思考。
16.A.结合第②段句子“这些也许会受孩子欢迎但它们不是真正的童趣”可知,作者反对在剧中扮丑、故意摔倒等行为,因为这些行为虽然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它们不是真正的童趣。说“但是不能激发想象力”不正确。
故答案为:A。
17.结合第③段句子“儿童剧具有时空综合、视听综合及现场交流的特性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立体的感受空间”可盖奎出: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立体的感受空间;
结合第③段句子“另外,儿童剧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艺术手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帮助孩子把脑海中想象的东西变成现实,让一切都有可能在舞台发生”可概括出:可以用多种艺术手段和先进技术将孩子想象的东西呈现在舞台上;
结合第④段句子“孩子们已不是单纯的观看,而是参与到创编故事的过程中。这种奇妙的体验,其实就是在释放孩子的想象力”可概括出: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故事的创编过程中,释放他的想象力。
故答案为: ①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立体的感受空间;
②可以用多种艺术手段和先进技术将孩子想象的东西呈现在舞台上;
③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故事的创编过程中,释放他的想象力。
18.结合第③段句子“我们常看到孩子拿着玩具车自言自语,好像在自导自演一部关于车的故事:车载着恐龙要去动物园,但是遇到了堵车,然后这个车长出翅膀带着恐龙飞到了天上……”,第⑤段句子“孩子明显的特点就是好奇心重。只要是没见过的,都想去摸一摸、闻一闻”可知,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因此从创作者角度来思考,要了解儿童的世界;
结合第⑦段句子“创作者除了可以系统学习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学等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阅读儿童文学、看纪录片等方式来贴近孩子。不过更重要的是,创作者一定要蹲下来和孩子平视,否则,肯定看不到孩子,也看不到童趣”可知,创作者在创作时以孩子的视角来创作作品,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贴近孩子,看出作品中的童趣。
结合第②句子“真正的童趣应该是童真,应该是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思辨力”,第⑥段句子“关键是看作品可以给予孩子什么,可以启发孩子什么,可以给孩子心里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可知,从作品内容角度来思考,要充注重童真,要分考虑童趣在作品中的体现,注重启发性。
结合第④段句子“多数引进的国外儿童剧都无台词,但我们仍看到了不少作品利用舞台给孩子提供想象空间。这些剧或用木偶、或用光影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孩子们已不是单纯的观看,而是参与到创编故事的过程中”可知,从演出角度来思考:这些舞台剧利用各种手段,注重舞台效果,给孩子提供想象空间,增强孩子们在观看过程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故答案为: ①创作者角度:一是了解儿童的世界;二是要以孩子的视角来创作作品;
②作品内容角度:要充分考虑童趣在作品中的体现,注重启发性;
③演出角度:注重舞台效果,增强孩子们在观看过程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答案】19.C
20.有人想向老人拜师学艺,他不收;书法家协会的人请老人入会,他直接拒绝;他在地上写字,不愿在纸上写。
21.①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老人对加入书法协会的不屑之情。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人写字时动作的缓慢执着,表现了老人写字的从容潇洒。
22.同意。写字的老人本职工作是看守小区的门卫,还负责打扫卫生。他有写字的特长,凭着长期的练习,写得一手好字,既不加入书法协会,又不收徒弟,甚至不在纸上写字,可见他并不为名,更不为利,写字纯粹是个人精神爱好。老人把在地上写字比作扫地,把扫地比作在地上写字,可见他的精神是纯洁高尚的,是超脱世俗的,有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独立思考。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可从文章中找出与各选项内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比对分析,判断表述是否一致。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赏析句子,则可从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句子的突出特征、含义等方面着手分析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看法和认识。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
19.C.第④段写散步的人的啧啧赞叹,是侧面描写,烘托了写字老人在广场上练字的认真、从容;本项中“正面刻画”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C 。
20.①根据文章第⑤段“有人问:‘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老人偶尔搭腔,说:‘哪天没饭吃了,可能会!’”可知,当有人想要向老人学习书法技艺时,老人并没有直接答应,而是用了一种幽默而含蓄的方式回应。这种不寻常的回应方式显示出老人的独特性格和不易接近的特点属于他的“怪脾气”
②根据文章第⑥段“听说了有这么个老人,书法家协会的人也寻了过来。……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可知,当书法协会的人邀请老人加入时,老人并没有直接表示同意或拒绝,而是以一种模棱两可的方式回应。这种含糊其辞的态度同样显示了老人的独特性格和不易被常规方式所打动的特点,因此也属于“怪脾气”的范畴;
③根据文章第⑩段“我忍不住说:‘要能写在纸上,多帅!’老人说:‘有天到了那步田地,可能会的!’”可知,当作者建议老人在纸上写字时,老人并没有直接同意,而是以一种不确定的方式回应。这反映出老人对在地上用清水写字的坚持和偏好,不愿意轻易改变他的习惯或方式。这种坚持自己的习惯和方式的特点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怪脾气”;
故答案为: 有人想向老人拜师学艺,他不收;书法家协会的人请老人入会,他直接拒绝;他在地上写字,不愿在纸上写。
21.(1)句子“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看,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在这句话中,“头也不抬”是动作描写,展现了老人的淡定和从容,即使面对书法协会的邀请,他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激动或惊讶。而“瓮声瓮气地说”和“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则是语言描写,通过老人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加入书法协会并不热衷,甚至有一种不屑的态度。这种人物描写方式生动地展现了老人的独特性格和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
(2)句子“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从修辞的角度来看,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人写字时的动作”比喻成“蜗牛慢慢蠕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写字时动作的缓慢和执着,展现了他从容不迫、淡定自如的写字姿态。同时,通过“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这一比喻,也暗示了老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练习书法,体现了他的毅力和对书法的热爱。这种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故答案为: ①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老人对加入书法协会的不屑之情。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人写字时动作的缓慢执着,表现了老人写字的从容潇洒。
22.本题要求分析毕淑敏关于“人应该有三间精神小屋”的观点,并结合小说中的写字老人这一形象,判断写字老人是否拥有这样一间用于“安放自身”、展现独立思想的精神小屋。需要考生理解毕淑敏的理论,即人应有一个独立的精神空间,用以思考、表达自我,不受外界干扰。同时,需要考生分析小说中的写字老人是否展现了这样的特质:他是否拥有自己的思想,是否独立于世俗的价值观,是否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
示例:同意小明的看法。毕淑敏所说的“安放我们自身”的精神小屋,正是每个人保持独立思考和精神独立的空间。小说中的写字老人,尽管身处平凡岗位,但他不为名不为利,专注于自己的写字艺术,这展现了他的独立思想和精神追求。他不加入书法协会,不收徒弟,甚至在纸上写字都觉得无趣,这都说明他写字纯粹是为了自己的精神享受,而不是迎合外界。因此,可以说写字老人确实拥有这样一间精神小屋,用以安放他的独立思想和艺术追求。
故答案为: 同意。写字的老人本职工作是看守小区的门卫,还负责打扫卫生。他有写字的特长,凭着长期的练习,写得一手好字,既不加入书法协会,又不收徒弟,甚至不在纸上写字,可见他并不为名,更不为利,写字纯粹是个人精神爱好。老人把在地上写字比作扫地,把扫地比作在地上写字,可见他的精神是纯洁高尚的,是超脱世俗的,有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独立思考。
23.【答案】例文:
你终于来了
你来了。
你终于来了,带着我们长久不能谋面将要褪色的友谊,带着融化冰雪的感动。
记得去年寒假,和我住一个小镇的好哥们儿去了四川。突然间少了兄弟,有些孤独、失落,每天都发短信问他何时回来,而他的回答都是事情没忙完。终于在那天早上,他打电话来,说已经上火车了,估计明天就到宜昌。我心中要时燃起了希望,只要他回家了,见面就不远了。
第二天我很早就起了床,打扫庭院,购买水果,准备迎接好哥们驾到。等待着那蜗牛般的时钟缓缓走到12点时,我终于按捺不住拿起手机,拨通了他的电话,
“伙计,到家了没有?”“刚到一会儿。”“那你什么时候来我家呀?”“过几天吧,父母有安排,先要给亲戚拜年,其实我也想早点见你,可是……”“那好吧,来时要提前给我打电话。”“嗯。”我失望地放下电话走出门去,刺骨的寒风肆无忌惮地迎面刮来。天上乌云密布,没有一丝阳光,我那燃起的希望早已熄灭了大半。
此后几天的等待,让我倍受煎熬,时常在窗前凝望,看有没有好哥们熟悉的身影。
那天清早,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我立马接了电话:“小飞,我今天下午就来,准备迎接我啊!”寒暄几句后,我挂了电话,软绵绵的身体顿时充满了能量。把屋子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还让父母准备好饭菜,相聚的期盼如烈火般熊熊燃烧。
等待的时间总是感觉漫长,我呆呆望着时钟,总感觉这钟坏了,走得太慢。终于到了下午,可这天公不作美,竟下起了鹅毛大雪,地上一不久就铺上了层银毯。想着他到我家有一段山路,积雪了看不见路,容易摔倒,我只好发短息给他:“天冷,雪大,路险,算了,别来了。”放下手机,失落地望着窗外那好像盖在我心头的雪,相聚的希望算是彻底被雪水浇灭了。
到了傍晚,大雪还在纷纷扬扬地下着,火炉旁的我依然觉到冷。我又给他发了短信:“天冷了,多穿点。别出门,小心在外面感冒了。”我刚放下手机,就收到回信:“你要是知道关心我,就快来给我开门,外面好冷啊!”我半信半疑地去开门,天呀,那久违的人影出现了!
我冲出门,把他扯进了屋。走到火炉旁,无限感慨地说:“你来了,你终于来了!”拍拍他身上的积雪,也拍掉了郁积在心头的积雪。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材料给出了三句话,这三句话用三种不同的标点符合和语气词,表达了不同的意思和情感,关键词——“你”,“你”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景、情、理等。写作时可以关注社会发展、时事热点、身边人事的变化以及自己的成长所获,进而对“你”的指代对象和意义内涵进行挖掘。另一个关键词——“来”, 可理解为“到来”,写作时要写出有意义的“到来”,值得书写的“到来”。
注意三个语气词——“了”“吗”“啦”三个字,和“。”“?”“!”三个标点符号。助词和标点符号背后提示了文章开头的三种不同的情绪。“你来了。”是陈述语气,平淡中可含蓄委婉的深情;“你来吗?”是疑问语气,可以是关心期待;“你来啦!”情绪高昂,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在选材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回忆,选取能与其情感吻合的素材进行写作。选取素材后要注意在写作时需要交代清楚是什么人、事、物等触发了这样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又让自己有怎样的感触,进而升华主旨。【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 / 1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卷
1.(2022·自贡)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飞窜(cuàn) 虐(nüè)待 骂骂咧(liē)咧
B.娉(pīn)婷 侦缉(jī) 冠(guān)冕堂皇
C.曲(qǔ)解 胚(pī)芽 唠唠叨(dāo)叨
D.纤(qiàn)绳 哄(hōng)笑 如坐针毡(zān)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A:全部正确;B:”娉婷“的“娉”应读pīng;C:”曲解“的“曲”应读qū,“胚芽”的“胚”应读pēi;D:”毡“应读zhān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字词的读音掌握。此类题的答题关键是平时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并积累词语,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要注意自己的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平时积累时要有意识地识记。
2.(2022·遂宁)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宽囿懵懂青春里的自己,一切向前看吧,我们都是地平线上喷簿而出的朝阳。
B.清冷的月光洒在院子里,青年在香樟树下重新思量心里那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C.斑澜的山雕,奔弛的鹿群,狐仙姑深夜的阑语,都是故乡对端木蕻良的召唤。
D.行走在四月的林间,路边的小草在暖阳下争先恐后地生长,这充满希望的绿啊,是笠临人间的天使,是大自然的匮赠。
【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A.有误,“喷簿”的“簿”应为“薄”;
B.正确;
C.有误,“斑澜”的“澜”应为“斓”,“奔弛”的“弛”应为“驰”,“阑语”的“阑”应为“谰”;
D.有误,“笠临”的“笠”应为“莅”,“匮赠”的“匮”应为“馈”。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析判断。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022年5月4日次展,中国科考队向着珠峰峰顶提进。科考设备沉重,天气瞬息万变,高海拔造成缺氧……困难络绎不绝。但是科考队员们胸有成竹,不惧困难,最终在人迹罕至的峰顶圆满完成了综合科考任务。
A.瞬息万变 B.络绎不绝 C.胸有成竹 D.人迹罕至
【答案】B
【知识点】错用修改
【解析】【分析】A.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本句用来形容天气变化极快,使用正确;
B.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本句用来形容困难多,对象误用,使用不正确;
C.胸有成竹:指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本句用来形容科考队员们信心十足,使用正确;
D.人迹罕至: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本句用来形容峰顶少有人至,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在北斗系统的基础上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车联网平台,该平台已吸引近700多万辆道路运营车辆安装了北斗终端。
B.袁隆平胸怀天下,凭借丰富的科研经验以及大胆的创新精神,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
C.新冠疫苗的研制是个浩大的工程,巨大的资金投入必不可少,并且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整个人类同病毒的战斗。
D.中国倡议并成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该组织将为世界乃至中国应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作出重大贡献。
【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A.有语病。“近”和“多”同时使用,重复,去掉一个;
B.正确;
C.有语病。主语不一致。把“巨大的资金投入必不可少”改为“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D.有语病。“世界乃至中国”语序不当,改为“中国乃至世界”;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5.(2022·遂宁)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中提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文章启迪我们直面人生,勇担责任,并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B.《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表达了作者重回阔别十年的延安时激动喜悦的心情。
C.诸葛亮在北伐前向刘禅呈上《出师表》,言辞恳切地提出广开言路、任人唯亲、亲贤远佞三条建议,表达了“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赤诚之心。
D.《刘姥姥进大观园》记叙了刘姥姥到京城,与上流社会的贾母、王夫人等人一起进餐,闹出了很多笑话的故事。作者通过雅与俗、庄与谐的对比,营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
【答案】C
【知识点】回延安;最苦与最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刘姥姥进大观园
【解析】【分析】 ABD.正确;
C.有误,诸葛亮在北伐前向刘禅呈上《出师表》,他提出的三条建议分别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并没有“任人唯亲”的建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原文,注意选项中细节的表述。考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学生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做题方能得心应手。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①山川之美,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②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小园几许,   。 (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7.请在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赵师秀的《约客》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答案】6.①古来共谈;②海内存知己;③收尽春光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遇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应对古诗文的默写要做到:①反复默写。②整体背诵。③理解大意,把握细节。首先保证会背,然后落实每一个字。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默写能力,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6.注意“谈、己、收”等字的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 古来共谈; 海内存知己; 收尽春光
7.要注意先写诗作的题目,然后再默写全诗,注意“杨、与、郎、蛙、落”等字的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遇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8.名著阅读。
“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爱你破烂的衣裳,却敢堵命运的枪……”今年,一首《孤勇者》火爆出圈。歌词作者唐恬与癌症抗争数年,谈到创作缘由,她说,“相比起身披战甲的闪光之人,我更想写在泥泞中奋力前行的人”。
下列小说人物是“孤勇者”吗?请任选一位,结合小说情节,谈谈你的理由。
①简·爱 ②保尔·柯察金 ③祥子
【答案】示例:保尔·柯察金:是孤勇者,因为他经历了四次生死经历: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他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他身边爆炸,他的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寒的保尔,他不得不离开岗位;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这四次“死里逃生”表现了保尔顽强的生命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从简·爱、保尔·柯察金、祥子中任选一位,结合小说情节,阐明是“孤勇者”的理由即可。
示例1:我认为简·爱是“孤勇者”,因为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但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示例2:我认为保尔·柯察金 是“孤勇者”,因为保尔是一个刚毅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宁死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尤其是他在病榻上还奋力向艺术的殿堂攀登。这些都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示例3:我认为祥子是“孤勇者”,因为祥子是身强力壮的青年农民,失去父母和土地后,被迫跑到城里,在刘四开办的人和车厂当上了人力车夫。好胜、要强的祥子凭着力气拉车挣钱,指望自己能买一辆漂亮的洋车,不再受拴车人的气,做 一个“自由的洋车夫”。他早出晚归,忍饥受冻,风里雨里整整拼了3年,最终以96元的价格买了一辆新车。
故答案为: 保尔·柯察金:是孤勇者,因为他经历了四次生死经历: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他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他身边爆炸,他的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寒的保尔,他不得不离开岗位;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这四次“死里逃生”表现了保尔顽强的生命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理解。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9.团委组织同学们到敬老院进行“孝亲敬老,青年在行动”慰问演出。
(1)请为演出写一条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请你根据下面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的转述。
演出过程中,张奶奶见主持人小吴长得特别像自己的孙女,就想与小吴拍张照,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跟小吴说。小吴知道后,请你转告张奶奶,演出结束后就去休息室找张奶奶,然后去院子里花坛边合影。
你对张奶奶说:
【答案】(1)示例一:弘扬敬老美德,构建和谐社会。示例二:最美不过夕阳红。
(2)示例:张奶奶,小吴说演出结束后她去休息室找您,一起去院子里花坛边合影。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1)作答时,要结合“孝亲敬老,青年在行动”的主题来拟写,注意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情系老人冷暖,真心济困解难。
故答案为: 示例一:弘扬敬老美德,构建和谐社会。示例二:最美不过夕阳红。
(2)作答时,注意要有称呼、转述的理由,注意转述语言得体。
示例:张奶奶,您好!主持人小吴也想和您合影,她让我转告您,让您先在休息室稍作休息,她随后就到,然后一起去院子里花坛边合影。您觉得呢?
故答案为: 示例:张奶奶,小吴说演出结束后她去休息室找您,一起去院子里花坛边合影。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标语。宣传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宣传鼓动口号”,有引人注意和令人难忘的特点,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动力。作答时必须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主题即可。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朝饥示子聿①
陆游
水云深处小茅茨②,雷动空肠惯忍饥。
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
生逢昭代③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
八十到头终强项④,欲将衣钵付吾儿。
【注】①子聿:陆游的儿子。②茅茨:茅屋。③昭代:政治清明的时代。④强项:刚强,不肯低头。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的居住环境和食不果腹的窘况,“惯”字表明忍饥挨饿已成常态。
B.颔联告诫儿子,读书治学要禁得起外界事物的干扰,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C.颈联感叹生逢昭代,岁月虚度,诗人因此心生愧疾,感到死后也无颜见祖先。
D.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儿子子聿的诗,全诗谈治学,论诗歌,说希望,明白如话。
1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0.C
11.告诫儿子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不屈服、不放弃,不为外界的人或事而动摇,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及做一个有骨气有操守的人。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中找出各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
(2)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0.C.颈联“生逢昭代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的意思是:“我”虽然生在政治清明的时代,虚度了几十年,但死后见到先人还是有话可说的,“我”对得起他们。实际上就是诗人教育儿子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据此可知选项“诗人因此心生愧疾,感到死后也无颜见祖先”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C。
11.颔联“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其意为,求学之心不被外物动摇,学习时不受外物干扰,才能学有所获、学出大成。这是告诉儿子,“不为外界的人或事而动摇,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颈联“生逢昭代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指作者生逢政治清明的时代,却一生“虚过”,可庆幸的是,地下可以无愧面对双亲。说明诗人性格刚直,光明磊落,没有做有损人格愧对父母的事,教示儿子也要如此,要做一个有骨气有操守的人;
“八十到头终强项,欲将衣钵付吾儿”,说明作者已经活到了八十多岁,还性格刚直,不屈从于他人,不改变自己的意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但是,“我”老了,不能再报效祖国了。“我”是想把“我”的思想,“我”的学问传授给你啊!
据此概括诗人的情感。
故答案为: 告诫儿子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不屈服、不放弃,不为外界的人或事而动摇,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及做一个有骨气有操守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旬朔③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悔前所为;而聪明⑤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⑥,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诙谐戏谑。③旬朔:十天一月。④惩艾:惩戒。⑤聪明:听力和视力。⑥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12. 用“/”给乙文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13.勾连旧知,找出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面山而居 而常废于善忘
B.然负此自放 至于负者歌于途
C.予少时读书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故虽有勤劳之苦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15.请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对乙文中的人物进行劝勉。
【答案】12.一见辄能诵/暗之/亦不甚失
13.C
14.①于是率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把石头泥土运到渤海的边上。
②所以虽然有很强的记忆力,却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15.学生能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内涵(咬定目标、知难而进、艰苦奋斗、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等)和乙段内容(天资聪颖但不勤奋,年纪大了视力听力记忆力下降)进行劝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甲】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它们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老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的阻塞,出来进去都很绕远,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置到哪里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于是愚公带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子的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簸箕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遗孤,才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了,担心什么铲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乙】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非常勤奋,自我惩戒,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听力和视力都已经耗尽,大概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二,每看一件事,心中反复推敲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道了。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
可叹啊!使我学业败坏的,常常还是这“不勤”和“善忘”呀。
12.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故断句为: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故答案为: 一见辄能诵/暗之/亦不甚失
13.A.连词,表修饰,可不译/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B.动词,依仗/动词,背;
C.都是“代词,我”的意思;
D.代词,指愚公/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故答案为:C。
14.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遂,于是;荷,肩负、扛;叩,敲、打;箕畚,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2)故,所以;虽,即使;废,荒废。
故答案为: ①于是率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挖泥士,用箕畚把石头泥土运到渤海的边上。 ②所以虽然有很强的记忆力,却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15.甲文《愚公移山》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要移走挡在家门口的两座大山,最后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根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可知两座山非常的高大,愚公想要移山困难重重,但愚公无所畏惧,体现了愚公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根据“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知愚公先制定目标,目标明确;根据“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愚公具有矢志不移、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实干精神。乙文叙述了秦观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时学时辍,年长又因善忘而毁坏学业的事。可从愚公的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精神对秦观进行劝勉,告诉他学习亦如愚公移山,需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导致学业的败坏。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决心、毅力,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否则将一事无成,虽然现在记忆大不如前,但只要一直坚持勤奋读书,也终有所成。
故答案为: 学生能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内涵(咬定目标、知难而进、艰苦奋斗、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等)和乙段内容(天资聪颖但不勤奋,年纪大了视力听力记忆力下降)进行劝勉,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童趣,儿童剧必不可少的元素
段凝
①童趣是一部优秀儿童剧必不可少的特质。
②童趣是什么呢?有些作品将能使孩子发笑的东西当成是童趣,比如扮丑、故意摔倒等,当然这样的手段屡试不爽,孩子看到这些准会发笑;有的会把卡通形象当成童趣,演员套一个卡通形象在舞台上演一个动画片里的情节……这些也许会受孩子欢迎但它们不是真正的童趣。真正的童趣应该是童真,应该是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思辨力。
③我们常看到孩子拿着玩具车自言自语,好像在自导自演一部关于车的故事:车载着恐龙要去动物园,但是遇到了堵车,然后这个车长出翅膀带着恐龙飞到了天上……这是属于孩子的童趣,也是孩子宝贵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怎么来的?来自思维。那思维是怎么来的?就是看、感受和体验。儿童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儿童剧具有时空综合、视听综合及现场交流的特性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立体的感受空间。另外,儿童剧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艺术手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帮助孩子把脑海中想象的东西变成现实,让一切都有可能在舞台发生。
④近几年随着儿童剧市场的火热,大量国外儿童剧涌入中国。因为语言的障碍,多数引进的国外儿童剧都无台词,但我们仍看到了不少作品利用舞台给孩子提供想象空间。这些剧或用木偶、或用光影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如比利时的《我的地盘》中,独自过生日的女孩在保险丝爆炸、家里漆黑一片之后与一个影子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看着舞台幕布上不断变化的影子,每个孩子都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编一个故事。这时,孩子们已不是单纯的观看,而是参与到创编故事的过程中。这种奇妙的体验,其实就是在释放孩子的想象力。
⑤孩子就像“十万个为什么,并且常让大人“哑口无言”。“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是否会爬树?”……这些猝不及防的提问常常让大人“哑口无言”。孩子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好奇心重。只要是没见过的,都想去摸一摸、闻一闻。正因为好奇,才会去尝试、观察、思考,随之就会激发出孩子的学习欲望。有了学习欲己,去探索和求知。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能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以引导儿童细心观察世界,进行各种创新活动。好奇心在学习和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和人格发展也很重要。
⑥有人认为现在许多儿童剧太过高深,担心孩子们看不懂。其实儿童剧的命名是针对受众主体而来的,并不等于肤浅和幼稚。“高深”也不等于看不懂,关键是看作品可以给予孩子什么,可以启发孩子什么,可以给孩子心里种下什么样的种子……一部好的儿童剧除了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更重要的还应引导孩子去独立思考、去探索,而童趣就是最好的一把钥匙。
⑦在剧中体现童趣,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并不容易。怎么办?戏剧理论家谭霈生讲到创作者如何去体会没有过的人生经历时说:“去读世界文学经典,从里面去体会。”同理,创作者除了可以系统学习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学等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阅读儿童文学、看纪录片等方式来贴近孩子。不过更重要的是,创作者一定要蹲下来和孩子平视,否则,肯定看不到孩子,也看不到童趣。
(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反对在剧中扮丑、故意摔倒等行为,因为这些行为虽然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但是不能激发想象力。
B.爱因斯坦将想象力与知识进行比较,认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作者也认同此观点。
C.孩子向大人提出一些看似简单问题的举动,说明孩子在好奇心的作用下正对外界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
D.“儿童剧”因受众主体是儿童而得名,因此我们不能仅凭“儿童”二字就将之与肤浅和幼稚画上等号。
17.儿童剧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方面有哪些优势?请根据全文内容,简要概括。
18.提升我国儿童剧的质量,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请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答案】16.A
17.①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立体的感受空间;
②可以用多种艺术手段和先进技术将孩子想象的东西呈现在舞台上;③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故事的创编过程中,释放他的想象力。
18.①创作者角度:一是了解儿童的世界;二是要以孩子的视角来创作作品。②作品内容角度:要充分考虑童趣在作品中的体现,注重启发性。
③演出角度:注重舞台效果,增强孩子们在观看过程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议论文文本;评价启示、反思感悟等开放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解答本题,可从文章中找出与各选项内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比对分析,判断表述是否一致。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灵活运用文本内容。可从创作者、作品内容、演出的角度来思考。
16.A.结合第②段句子“这些也许会受孩子欢迎但它们不是真正的童趣”可知,作者反对在剧中扮丑、故意摔倒等行为,因为这些行为虽然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它们不是真正的童趣。说“但是不能激发想象力”不正确。
故答案为:A。
17.结合第③段句子“儿童剧具有时空综合、视听综合及现场交流的特性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立体的感受空间”可盖奎出: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立体的感受空间;
结合第③段句子“另外,儿童剧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艺术手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帮助孩子把脑海中想象的东西变成现实,让一切都有可能在舞台发生”可概括出:可以用多种艺术手段和先进技术将孩子想象的东西呈现在舞台上;
结合第④段句子“孩子们已不是单纯的观看,而是参与到创编故事的过程中。这种奇妙的体验,其实就是在释放孩子的想象力”可概括出: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故事的创编过程中,释放他的想象力。
故答案为: ①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立体的感受空间;
②可以用多种艺术手段和先进技术将孩子想象的东西呈现在舞台上;
③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故事的创编过程中,释放他的想象力。
18.结合第③段句子“我们常看到孩子拿着玩具车自言自语,好像在自导自演一部关于车的故事:车载着恐龙要去动物园,但是遇到了堵车,然后这个车长出翅膀带着恐龙飞到了天上……”,第⑤段句子“孩子明显的特点就是好奇心重。只要是没见过的,都想去摸一摸、闻一闻”可知,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因此从创作者角度来思考,要了解儿童的世界;
结合第⑦段句子“创作者除了可以系统学习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学等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阅读儿童文学、看纪录片等方式来贴近孩子。不过更重要的是,创作者一定要蹲下来和孩子平视,否则,肯定看不到孩子,也看不到童趣”可知,创作者在创作时以孩子的视角来创作作品,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贴近孩子,看出作品中的童趣。
结合第②句子“真正的童趣应该是童真,应该是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思辨力”,第⑥段句子“关键是看作品可以给予孩子什么,可以启发孩子什么,可以给孩子心里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可知,从作品内容角度来思考,要充注重童真,要分考虑童趣在作品中的体现,注重启发性。
结合第④段句子“多数引进的国外儿童剧都无台词,但我们仍看到了不少作品利用舞台给孩子提供想象空间。这些剧或用木偶、或用光影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孩子们已不是单纯的观看,而是参与到创编故事的过程中”可知,从演出角度来思考:这些舞台剧利用各种手段,注重舞台效果,给孩子提供想象空间,增强孩子们在观看过程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故答案为: ①创作者角度:一是了解儿童的世界;二是要以孩子的视角来创作作品;
②作品内容角度:要充分考虑童趣在作品中的体现,注重启发性;
③演出角度:注重舞台效果,增强孩子们在观看过程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写字的老人
邓建华
①广场地面的砖很周正,拼在一起,像一幅巨大的字帖。
②华灯初上时,有个驼背老人,手提装有清水的旧油漆桶,肩扛一米长的毛笔来了。
③驼背老人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只要天睛,他准时来。摆好水桶,硕大的笔头蘸上清水,就提笔开始写字,工工整整将字写在方格的地面砖上。欧体,飘逸、洒脱。书《满江红》,或《登鹤雀楼》。大热天,他常常穿一条西装裤,一件背心,一口气写上百字,也不见他歇,甚至不喝一口水。清水写的字,让有些呆滞的广场充满韵味。
④有人散步,匆匆走过广场,陡然发现地面上遒劲有力的字,便收住脚步,围着字细看一番,“啧啧啧”赞叹不已。有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止不住加速度的轮滑,碾压过老人的“作品”,也不见他抬头喝止。他还是那样从从容容地写,腰不痛手不酸的样子,着实叫人惊叹。等到广场舞大妈们开始张罗着,将音响设备推过来,驼背老人才开始收拾自己的笔“墨”。他将六七斤重的笔在桶里反反复复淘洗,将笔锋上每一根不服帖的白毛扯拉得顺顺溜溜,再将有些脏的剩水,提到不远处的金桂树下,小心浇灌。我一直觉得这棵树与别的树不同。如果说那排树是一个班的学生,这棵树就带点它们中的“学霸”那种骄傲样子,是喝多了那些“墨”水吗?有段时间天气不错,驼背老人天天来,我也就天天去到广场溜一圈。
⑤有人问:“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老人偶尔搭腔,说:“哪天没饭吃了可能会!”
⑥听说了有这么个老人,书法家协会的人也寻了过来。来的人看着老人写了十几分钟字,面带羞愧,小心翼翼地说:“如果请您加入我们书法协会,您老愿意不?”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
⑦驼背老人这点儿怪脾气,彻底调动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要读懂他。他是谁?天天这么练,他要干什么?
⑧许多人围着他转,他还是一声不响,提笔写字,不关心所有的疑问和好奇。
⑨这天,天有点闷热,他每每写到第三行字,第一行就已干了,所以总只能见到两行字,伴着他缓缓前行。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
⑩我忍不住说:“要能写在纸上,多帅!”老人说:“有天到了那步田地,可能会的!”
我不理解“那步田地”是哪步,就说:“毕竟啊,写在地上的清水字,一瞬就不见了!”
老人将笔蘸满清水,写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几个字,才接过我的话说:“是吗?那刻在石头上的字,也只一瞬就不见了。”
我看着那几个字,转眼就风干了,不知怎么回答他。
老人见我没再说什么,就笑道:“我没有在写字啊,你没有看见我只是在扫地吗?”他照例在他该收场时,洗笔、拨锋、泼水、扛笔、提桶而去。我很纳闷。扫地?
后来在一个小区的传达室,我碰见他,只是,他没提笔,而是提一杆不太利索的竹扫帚,在认真地打扫外来车辆粘带进来的纸屑,那一丝不苟的神态,很熟悉。
我迎上去,说:“您好啊,您在这里扫地?”
老人头都没有抬,有一句话却有力地蹦出来:“扫地?你没见我在写字吗?”
1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围绕“写字”展开叙写,写了老人写字、有人问“字”、老人“释字”等情节。
B.第③段中“韵味”一词,表现了老人飘逸洒脱的字给呆滞的广场所增添的文化味道。
C.第④段写散步的人的啧啧赞叹,从正面刻画了写字老人在广场上练字的认真、从容。
D.这篇小说从生活小事入手,语言朴实,耐人寻味,能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的思考。
20.第⑦段写到老人的“这点儿怪脾气”。老人的“怪脾气”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1.请按要求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从人物描写角度)
②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蜗牛,爬行在日复日的轨迹上。(从修辞角度)
22.毕淑敏认为,在精神上,人应该有三间小屋,其中一间用来“安放我们自身”,即要有自己独立思想。小明读完小说后认为,写字的老人就有这样一间精神小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9.C
20.有人想向老人拜师学艺,他不收;书法家协会的人请老人入会,他直接拒绝;他在地上写字,不愿在纸上写。
21.①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老人对加入书法协会的不屑之情。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人写字时动作的缓慢执着,表现了老人写字的从容潇洒。
22.同意。写字的老人本职工作是看守小区的门卫,还负责打扫卫生。他有写字的特长,凭着长期的练习,写得一手好字,既不加入书法协会,又不收徒弟,甚至不在纸上写字,可见他并不为名,更不为利,写字纯粹是个人精神爱好。老人把在地上写字比作扫地,把扫地比作在地上写字,可见他的精神是纯洁高尚的,是超脱世俗的,有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独立思考。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可从文章中找出与各选项内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比对分析,判断表述是否一致。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赏析句子,则可从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句子的突出特征、含义等方面着手分析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看法和认识。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
19.C.第④段写散步的人的啧啧赞叹,是侧面描写,烘托了写字老人在广场上练字的认真、从容;本项中“正面刻画”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C 。
20.①根据文章第⑤段“有人问:‘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老人偶尔搭腔,说:‘哪天没饭吃了,可能会!’”可知,当有人想要向老人学习书法技艺时,老人并没有直接答应,而是用了一种幽默而含蓄的方式回应。这种不寻常的回应方式显示出老人的独特性格和不易接近的特点属于他的“怪脾气”
②根据文章第⑥段“听说了有这么个老人,书法家协会的人也寻了过来。……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可知,当书法协会的人邀请老人加入时,老人并没有直接表示同意或拒绝,而是以一种模棱两可的方式回应。这种含糊其辞的态度同样显示了老人的独特性格和不易被常规方式所打动的特点,因此也属于“怪脾气”的范畴;
③根据文章第⑩段“我忍不住说:‘要能写在纸上,多帅!’老人说:‘有天到了那步田地,可能会的!’”可知,当作者建议老人在纸上写字时,老人并没有直接同意,而是以一种不确定的方式回应。这反映出老人对在地上用清水写字的坚持和偏好,不愿意轻易改变他的习惯或方式。这种坚持自己的习惯和方式的特点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怪脾气”;
故答案为: 有人想向老人拜师学艺,他不收;书法家协会的人请老人入会,他直接拒绝;他在地上写字,不愿在纸上写。
21.(1)句子“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看,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在这句话中,“头也不抬”是动作描写,展现了老人的淡定和从容,即使面对书法协会的邀请,他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激动或惊讶。而“瓮声瓮气地说”和“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则是语言描写,通过老人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加入书法协会并不热衷,甚至有一种不屑的态度。这种人物描写方式生动地展现了老人的独特性格和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
(2)句子“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从修辞的角度来看,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人写字时的动作”比喻成“蜗牛慢慢蠕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写字时动作的缓慢和执着,展现了他从容不迫、淡定自如的写字姿态。同时,通过“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这一比喻,也暗示了老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练习书法,体现了他的毅力和对书法的热爱。这种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故答案为: ①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老人对加入书法协会的不屑之情。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人写字时动作的缓慢执着,表现了老人写字的从容潇洒。
22.本题要求分析毕淑敏关于“人应该有三间精神小屋”的观点,并结合小说中的写字老人这一形象,判断写字老人是否拥有这样一间用于“安放自身”、展现独立思想的精神小屋。需要考生理解毕淑敏的理论,即人应有一个独立的精神空间,用以思考、表达自我,不受外界干扰。同时,需要考生分析小说中的写字老人是否展现了这样的特质:他是否拥有自己的思想,是否独立于世俗的价值观,是否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
示例:同意小明的看法。毕淑敏所说的“安放我们自身”的精神小屋,正是每个人保持独立思考和精神独立的空间。小说中的写字老人,尽管身处平凡岗位,但他不为名不为利,专注于自己的写字艺术,这展现了他的独立思想和精神追求。他不加入书法协会,不收徒弟,甚至在纸上写字都觉得无趣,这都说明他写字纯粹是为了自己的精神享受,而不是迎合外界。因此,可以说写字老人确实拥有这样一间精神小屋,用以安放他的独立思想和艺术追求。
故答案为: 同意。写字的老人本职工作是看守小区的门卫,还负责打扫卫生。他有写字的特长,凭着长期的练习,写得一手好字,既不加入书法协会,又不收徒弟,甚至不在纸上写字,可见他并不为名,更不为利,写字纯粹是个人精神爱好。老人把在地上写字比作扫地,把扫地比作在地上写字,可见他的精神是纯洁高尚的,是超脱世俗的,有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独立思考。
23.一个句子,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或者语气助词,往往表达不同的意思和情感。它们可能会引发你不同的感受,让你回想起不同的经历。比如:
①你来了。②你来吗 ③你来啦!
请在上面三个句子中任选句作为文章开头,独立成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例文:
你终于来了
你来了。
你终于来了,带着我们长久不能谋面将要褪色的友谊,带着融化冰雪的感动。
记得去年寒假,和我住一个小镇的好哥们儿去了四川。突然间少了兄弟,有些孤独、失落,每天都发短信问他何时回来,而他的回答都是事情没忙完。终于在那天早上,他打电话来,说已经上火车了,估计明天就到宜昌。我心中要时燃起了希望,只要他回家了,见面就不远了。
第二天我很早就起了床,打扫庭院,购买水果,准备迎接好哥们驾到。等待着那蜗牛般的时钟缓缓走到12点时,我终于按捺不住拿起手机,拨通了他的电话,
“伙计,到家了没有?”“刚到一会儿。”“那你什么时候来我家呀?”“过几天吧,父母有安排,先要给亲戚拜年,其实我也想早点见你,可是……”“那好吧,来时要提前给我打电话。”“嗯。”我失望地放下电话走出门去,刺骨的寒风肆无忌惮地迎面刮来。天上乌云密布,没有一丝阳光,我那燃起的希望早已熄灭了大半。
此后几天的等待,让我倍受煎熬,时常在窗前凝望,看有没有好哥们熟悉的身影。
那天清早,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我立马接了电话:“小飞,我今天下午就来,准备迎接我啊!”寒暄几句后,我挂了电话,软绵绵的身体顿时充满了能量。把屋子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还让父母准备好饭菜,相聚的期盼如烈火般熊熊燃烧。
等待的时间总是感觉漫长,我呆呆望着时钟,总感觉这钟坏了,走得太慢。终于到了下午,可这天公不作美,竟下起了鹅毛大雪,地上一不久就铺上了层银毯。想着他到我家有一段山路,积雪了看不见路,容易摔倒,我只好发短息给他:“天冷,雪大,路险,算了,别来了。”放下手机,失落地望着窗外那好像盖在我心头的雪,相聚的希望算是彻底被雪水浇灭了。
到了傍晚,大雪还在纷纷扬扬地下着,火炉旁的我依然觉到冷。我又给他发了短信:“天冷了,多穿点。别出门,小心在外面感冒了。”我刚放下手机,就收到回信:“你要是知道关心我,就快来给我开门,外面好冷啊!”我半信半疑地去开门,天呀,那久违的人影出现了!
我冲出门,把他扯进了屋。走到火炉旁,无限感慨地说:“你来了,你终于来了!”拍拍他身上的积雪,也拍掉了郁积在心头的积雪。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材料给出了三句话,这三句话用三种不同的标点符合和语气词,表达了不同的意思和情感,关键词——“你”,“你”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景、情、理等。写作时可以关注社会发展、时事热点、身边人事的变化以及自己的成长所获,进而对“你”的指代对象和意义内涵进行挖掘。另一个关键词——“来”, 可理解为“到来”,写作时要写出有意义的“到来”,值得书写的“到来”。
注意三个语气词——“了”“吗”“啦”三个字,和“。”“?”“!”三个标点符号。助词和标点符号背后提示了文章开头的三种不同的情绪。“你来了。”是陈述语气,平淡中可含蓄委婉的深情;“你来吗?”是疑问语气,可以是关心期待;“你来啦!”情绪高昂,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在选材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回忆,选取能与其情感吻合的素材进行写作。选取素材后要注意在写作时需要交代清楚是什么人、事、物等触发了这样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又让自己有怎样的感触,进而升华主旨。【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