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演变,分析主流思想地位确立、外来文化传播及对
中华文化的的影响。
(2)多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理解其文化发展特点及价值。
(3)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升华,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
问题一:中华文化发展演变历程
文明起源:多元一体趋势,中原华夏文化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
结合地图寻找特征
探究思考一?:文化背后的时代环境
整合教材,构建知识框架
思想背后反映了什么?
?
问题一:中华文化发展演变历程
问题1、佛教本土化及儒学发展为理学
追思:结合教材概括?佛教对中国的影响:
叹白发
唐·王维
宿昔朱颜成暮齿,
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
不向空门何处销。
柳公权《金刚经碑》
◎ ·赵光辅 番王礼佛图
◎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
问题一:中华文化演变历程
整合教材,构建知识框架
?
问题2、博采众长---西学东渐
明末清初
"西学东来"
帝国时代
晚清(近代以来)
真正意义上的“西学东渐”
转型时代
未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构成了根本性的挑战
利玛窦
“西学东渐”第一人
汤若望
南怀仁
抵抗派
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
先进民主主义者
主动——被动——主动
(1)井冈山→瑞金:“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
(2)延安:1938《论持久战》,1940《新民主主义论》(标志成熟) 1945中共七大 《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
3、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4、北京:《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论十大关系》 中共八大 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
形成
井冈山
成熟
延安
知识点补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西柏坡
发展
中国文化
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
建筑
制度
诗文
历法
医学
儒学
汉字
儒学
茶文化
西传
东传
茶文化
问题二、大国辐射: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
规律:
先向东后向西;
由近及远;有多到少
思想和茶文化影响东西
中华文明是亚洲文明中心影响深远。
考考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佛
西方
东方
中学西传
西学东渐
东亚文化圈
中学东传
发展
弘扬
保存
完善
补充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古
今
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或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邻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和“别人”融合为一个新的“自己”
——许倬云《万古江河》
总结
问题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赛赛你的思维
追思:结合所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毛泽东注重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命题解读马克思主义,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他创造性地用“实事求是”来阐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将“民惟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升华为“群众路线”思想;用“知行观”生动阐述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对中国特有的“和合”思维的当代阐发;“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理念将传统法治思想和德治思想进行现代性转化;科学发展观秉承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基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其治国理政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治国安邦、修齐治平思想的超越与转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仁者爱人”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史焕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史料阅读
合作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三教并行
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应运而生
蔚然大宗
春秋
正统思想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秦朝
战国
宋明
隋唐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
面临挑战
魏晋南北朝
思考:儒家思想经久不衰的原因:
1.儒家思想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能不断借鉴吸收其他思想促进儒学的创新与发展。(如:战国时期的荀子,将儒家和法家相结合,提出礼法结合的主张;西汉的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与道、法、阴阳等各家学说相糅合,提出了新儒学;宋明时期,将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相融合,形成理学)
2.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3.与我国繁荣的农耕文明相适应。
4.承担社会教化的功能,给人们树立一种道德标准。
5.将儒学与选官相结合,促使人们研究儒学(儒学地位的提高)
追思: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结合所学:看看你的立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摘编自《毛泽东著作选读》
接受外来思想,并不意味着元条件地照搬,而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的实际……我们中国人必须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
-----摘编自毛泽东(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
中华民族的骄傲: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优秀传统文化是根,守住根才能更好地开辟未来。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形成公民应有的民族担当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道德教育价值。
分 层 作 业:
1。根据所学绘图构建知识导图:
2.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你赞同?阐述你的理由
3.中西文化是一个交流互鉴、融合的过程,根据所学合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