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3 23:5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请用铅笔把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答卷前将答题卡上的项目填涂清楚。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0分)
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用铅笔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答在试卷上不给分)
1.下图是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时的场景照片。它是研究这一历史事件的
A.口述史料
B.间接史料
C.第一手史料
D.第二手史料
2.1949年《人民日报》刊发《首都十月一日之夜》一文,文中记载了记者对在现场观看典礼市民的采访,受访的市民说这是“万年不遇的大喜事”。 “大喜事”是指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实现了民族独立
C.三大改造完成 D.完成了祖国统一
3.黄继光的胸膛、邱少云身上的火,铸就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出现在
A.保家卫国的战场上 B.敌后根据地的抗战中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 D.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
4.下面是20世纪 五六十年代开始发行的人民币。它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的重大主题是
八年级历史 第1页 (共6页)
A.祖国统一事业重大进展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5.右图是毛泽东同志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题词。该厂建成于
A.一五计划期间
B.“大跃进”运动中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后
6.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3 年我国农村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情况。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1950年 1953 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宁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联产生产责任制实行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7.“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农具……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说明土地改革
A.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C.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度 D.有利于对外开放
8.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为了贯彻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同仁堂率先实现公私合营。当时我国政府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A.无偿没收 B.赎买政策 C.扩大经营自主权 D.一大二公
9.1964年开始,我国投巨资,在大西南、大西北深山峡谷中,建成攀枝花钢铁公司、酒泉航天中心、东方汽轮机厂、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材料说明我国
A.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左倾”错误泛滥
C.社会主义建设出现重大失误 D.工业化建设的很大成就
10.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开始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重新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B.中国梦的实现
C.改革开放的实行 D.文革开始
11.他多次成为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人物 因为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材料中的他是指
A.周恩来 B.邓小平 C.刘少奇 D.毛泽东
八年级历史 第2页 (共6页)
12.电视剧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唱到: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当年我国最大的变化是
A.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C. “我”在那一年出生 D.安徽农民把土地包干
13、1978—1979年间,中国代表团密集考察了部分欧洲国家的基础设施、科技、能源、企业发展等。这些考察有利于
A. “一带一路”的实行 B.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开展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4.历史小组暑期实地开展“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主题研学活动。他们应去
A.北京 B.重庆 C. 上海 D.深圳
15.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B.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等 14个沿海城市
C.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D.1992年,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16.1992年,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其主要目的是
A.加入世贸组织 B.实施拨乱反正
C.加强科教兴国 D.解放人们思想
17.下面“中国大事记 (节选)”,这个历程说明了
A.中国不断融入世界的历程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祖国统一的步伐加快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18.湖南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有新晃侗族自治县,湖北省宜都市有潘家湾土家族自治乡,这些地方名字的出现是贯彻下列哪一制度的结果
A.一国两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八年级历史 第3页 (共6页)
19.历史课堂上, 老师展示了有关“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回归”, “特别行政区”的资料。这一课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A.优秀文化传承 B.祖国和平统一
C、经济体制改革 D.民族关系发展
20.20Ⅲ纪50年代,中国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 “中国的声音”。下列属于此一时期中国声音的是
A.提出“求回存异”方针 11. 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C.实施“一批一路”方律 D.加人亚太经合组织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北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灵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的会议上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材料二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是什么 (2分)
(2)材料三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 当时我国和材料三事件几乎同时进行的巩固政权的措施是什么 (2分)
(3)材料一和材料三对于新中国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分)
八年级历史 第4页 (共6页)
22.(6分)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外交方针
(3)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宏伟蓝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1949年我国钢产量仅15万吨。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三大重点工程开工,这是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至1957,全国钢产量已上升到535万吨,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了一万多个工业项目,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
材料二 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1)根据材料一信息,说明我国一五计划的重点建设内容是什么 (1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分)
(3)从对外关系的角度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经济建设最早分别在什么地区开始 (2分)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投资……
八年级历史 第5页 (共6页)
——198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1)材料一宪法在新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什么 “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主导地位是通过什么行动最终确立的 (2分)
(2)与材料一宪法对比,概括指出材料二宪法内容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2分)
(3)根据材料二内容,说明1982年兆法的颁布重要历史作用是什么 (2分)
25、(6分) 历史小论文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接力探索,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取得半硕成果,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持续深化。
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史实为证据,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至少两个史实证据,自拟题目,观点正确鲜明,时间空间叙述合理,语言逻辑条理,史论结合, 80—120字之间)
八年级历史 第6页 (共6页)
2024年八年级历史期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 CBADA 6—10 CABDC 11—15 BABDA 16—20 DBCBA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30分)
21.(6分)
(1)《共同纲领》,1949年10月1日(2分)
(2)抗美援朝,土地改革(2分)
(3)中国人民第一次政协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抗美援朝巩固了新中国政权(言之有理均可)(2分)
22.(6分)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
(2)“求同存异” (2分)
(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2分)
23.(6分)
(1)重工业(1分)
(2)党的领导,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苏联帮助(3分)
(3)材料一重点在东北地区,材料三在东南沿海(2分)
24.(6分)
(1)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三大改造(2分)
(2)强调法律的权威(至上),允许私有和外资经济成分存在(2分)
(3)为改革开放革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规范和保障,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2分)(言之有理均可)
25.(6分)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