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虫子 课件(3)

文档属性

名称 走向虫子 课件(3)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2 14:51:53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走向虫子
刘亮程
走向虫子
刘亮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②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①体会“虫子”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家习作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学会反思。
刘亮程,当代作家。1962年出生于在新疆的一个小村庄 ,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他种过地、当过农机管理员,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工作。
主要作品有 :
《晒晒黄沙梁的太阳》、 《风中的院门》
《一个人的村庄》
一、走进作者
5分钟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1 朗读课文
划分段落并用简洁语言概括这些虫
子分别在干什么。
2 圈点勾画
文中描写虫子以及作者感想的词句
3 思考感悟
“虫子”带给我们的启示。
qiāng
蜣螂
土坷拉

仓皇而逃:匆忙而慌张的逃走。
悬崖勒马:常用来比喻到了危险的边
缘及时清醒回头

二、检查预习(字音、字义)
gū lū
悬崖勒马
骨碌碌
三、疏理文章脉络。
(1- 3):八条腿的虫子“慢慢悠悠的爬”。
(4- 6):蜣螂“滚土块”。
(7-13):蚂蚁“搬干虫”。
四、问题探究
(1)这三只小虫子的行为是否如作者一开始说的“可笑”呢?
---不是。
对于八脚虫---“这下该我为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
竟没有看见指头底下还有路”。
对于蜣螂---“还是少管闲事。我已经有过教训”。
对于蚂蚁---“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
小脑袋里的事情”。
刚开始是“看得可笑”,但到最后我们可以感受到真正可笑的是我们人类。
(2)文中的三只虫子身上,大家能否找出我们“人”的可笑之处呢?
从八角虫身上,可笑“人的自以为是";
从蜣螂身上,可笑"人类智慧的有限";
从蚂蚁身上,可笑"人类能力的有限"。
(3)说说文章突出一个什么主题?
---文章通过记叙“我”几次观察小虫子的经历,揭示了无论多么弱小的生命都有着自己极强的自主意识,文章充满着对生命的赞颂和尊重。
(第七段)
那次是一只蚂蚁,背着一条至少比它大二十倍的干虫,被一个土块挡住。蚂蚁先是自己爬上土块,用嘴咬住干虫往上拉,试了几下不行,又下来钻到干虫下面用头顶,竟然顶起来,摇摇晃晃,眼看顶上去了,却掉了下来,结果碰了个仰面朝天。蚂蚁一骨碌爬起来,想都没想,又换了种姿势,像那只蜣螂那样头顶着地,用后腿往上举。结果还是一样。但它一刻不停,动作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没效果。
五、赏析语言
动词的运用---
作者运用了“背”、“爬”、“咬”、“钻”、“顶”、“碰”等一系列的动词,准确而又生动的写出了蚂蚁搬运干虫时的艰辛。

动物
自以为是
固步自封
不断探索
毫不气馁
感叹
敬重
思维方式
比较
对比
鲜明
自嘲-大脑袋…小脑袋…
我们学过南帆先生的《蚂蚁》,大家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对“人”的思考的异同。
相 同——都是通过小动物来思考人类。
不同点——《蚂蚁》反思的是人的命运,人在何种意义上能够驾驭自己的命运,它突出的是人类生存的困惑问题;而本文作者反思的则是人性的弱点。在某些方面,人其实不如虫,但人类对此却不自知,它突出的是对人类缺乏自审意识的剖析。
六、讨论--比较探究
七、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让人类看见自己身上的弱点,那么我们就应尽力去克服它,时时注意自我反省。
八、作业布置
比较《走向虫子》和《辛劳的蚂蚁》中蚂蚁形象的异同,预习好课文《辛劳的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