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走向虫子》
《走向虫子》教学设计
许昌市第十二中学 孙凌凌
教学设想:《走向虫子》是北师大教材中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比较·探究”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生之机趣”,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小事物反映大道理,旨在教会学生在生活里细致观察,以及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写作小动物。我认为,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应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和迁移,扩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及“大语文”的思想境界。
导入
生活的机趣在于走向风花雪月,走向小桥流水,走向生机盎然。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向虫子”。
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1、学习细致生动的描写方法,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2、理解文章主旨,感悟作者的反思和尊重。
(二)作者简介:
刘亮程,1962年出生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 ,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他种过地、当过农机管理员,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工作。主要作品有 :《晒晒黄沙梁的太阳》、《风中的院门》《一个人的村庄》等散文集,其中《一个人的村庄》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
(三)初读文章:
自由朗读课文,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虫子的语句。
读读这些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四)、精段赏析:
一只八条腿的小虫,在我的手指上往前爬,爬得极慢,走走停停,八只小爪踩上去痒痒的。停下的时候,就把针尖大的小头抬起往前望。然后再走。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它只是做一个游戏,用后腿把粪蛋滚到坡顶上,然后它转过身,绕到另一边,用两只前爪猛一推,粪蛋骨碌碌滚了下去,它要看看能滚多远,以此来断定是后腿劲大还是前腿劲大。
拟人手法
我猜想这只蚂蚁一定是急于把干虫搬回洞去。洞里有多少孤老寡小在等着这条虫呢。
心理描写 大词小用
大词小用就是将一个概念、范围较大的词用在一个范围、概念较小的事物上, 或者说,将一个小事物故意说成大事物, 以突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
师总:作者刘亮程关注一个个小生命,把小虫子捕食,活动的特点和习性,描摹得生动有趣,更是从细处落笔,写出了小虫子具有人的神情和心理,诙谐幽默。
问:文中的“我”对三种虫子有什么看法呢?
人为自己的眼光羞愧着。
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
(八脚虫)
谁知道呢?反正我没搞清楚,还是少管闲事。我已经有过教训。 (蜣螂)
我又搞错了 。 (蚂蚁)
师总:本文按照倒叙的手法,写出人的一错再错,帮了蚂蚁的倒忙,根本没搞清楚蜣螂的真正目的,更加自以为是的认为八脚虫会摔下去。“自以为是”是作者反思的最强音,站在人的立场看虫子总是错。所以作者深深地反思生命,不能自以为是,盲目估计一切。
(五)、比较阅读
这只蚂蚁在桌面上发现了我丢下的一粒饼干屑,它惊奇地停了下来,快乐得就要晕过去了。
我在心里想,可怜的小东西,多么渺小的幸福……更不知道某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
——南帆《蚂蚁》
师总:本单元课文都是描写“生之机趣”,描写小动物,都是建立在作者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如:动作,心理,细节等的描写。加上“大词小用”的语言,从而“以小见大”引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六)、课堂小结
走向虫子,走向生命。人不能自以为是,盲目估计一切。只有当我们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所有生命,对他们给予尊重和爱护,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七)、拓展提升:
《水浒传》里的老虎叫大虫。
糊涂人叫“糊涂虫”;迷恋网络的叫“网虫”,大禹的“禹”也是虫。
《大戴札记》说:有飞羽的虫,凤凰是完美的;有毛发的虫,麒麟是最完美的;有甲壳的虫,神龟是最完美的,有鳞甲的虫,蛟龙是最完美的。
(八)、作业布置:
片段写作练习:
请你来写一动物,以求达到幽默风趣的效果。
推荐读物:法国昆虫家、文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