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虫子 课件(7)

文档属性

名称 走向虫子 课件(7)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40.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2 14:52:42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中泉初级中学 王永强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文中生字词;
2、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幽默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比较探究,感悟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
4、认识昆虫,认识大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
字词积累
蜣螂
qiāng
土坷拉


gū 骨碌
gǔ 骨头
悬崖勒马:
在将要掉下悬崖之前,勒住了马。
骨碌碌
lu
比喻在最危险的时候,幡然醒悟。
刘亮程:当代作家,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沙湾县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
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获第二界冯牧文学奖)
整体感知
跳读课文,思考:
文章当中一共写了那几只虫子?
1.一只八条腿的小虫
齐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
1、这只小虫在做什么?
2、对于小虫的行为,我的评价是什么?
3、作者得出了什么教训呢?在原文中划出来。
人能走向哪里?
“它望见前面没路了吗?竟然还走。再走一小会儿,就是指甲盖,指甲盖很光滑,到了尽头,它若悬崖勒不住马,肯定一头栽下去。我正为这粒小虫的短视和盲目好笑,它已过了我的指甲盖,到了指尖,头一低,没掉下去,竟从指头底部慢慢悠悠向手心爬去了。”
这下该我为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没有看见指头地下还有路。走向手心的路。
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
试一试:角色转换
如果你是这只虫子,又会怎样来评价“我”的这种想法呢?
讨论、交流
1、蜣螂和蚂蚁分别在做什么?
2、面对它们的行为,“我”又有哪些表现呢?
3、从它们的身上,“我”又得到哪些教训呢?
2、滚粪蛋的蜣螂
“我看得着急,真想伸手帮它一把,
却不知蜣螂要把它弄到哪儿。朝四周
看了一圈也没弄清哪儿是蜣螂的家,是左边那棵草底下,还
是右边那几块土坷垃中间。假如弄明白的话,我一伸手就会
把这个对蜣螂来说沉重无比的粪蛋轻松拿起来,放到它的家
里。我不清楚蜣螂在滚这个粪蛋前,是否先看好了路,我
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朝这个方向滚去有什么好去处。上了
这个小坡是一片平底,再过去是一个更大的坡,坡上都是
草,除非从空中运,或者蜣螂先铲草开一条路,否则粪蛋根
本无法过去。”
……
“谁知道呢?反正我没搞清楚,还是少管闲事。我已经有过教训。”
3、搬干虫的蚂蚁
“我猜想这只蚂蚁一定是急于把干虫搬回洞去。洞里有多少孤寡老小在等着这条虫呢。我要能帮帮它多好。或者,要是再有一只蚂蚁帮忙,不就好办多了吗?正好附近有一只闲转的蚂蚁,我把它抓住,放在那个土块上,我想让它站在上面往上拉,下面的蚂蚁正拼命往上顶呢,一拉一顶,不就上去了吗?”
我真看急了,一伸手,连干虫带蚂蚁一起扔到土块那边。我想蚂蚁肯定会感激这个天降的帮忙。没想到它生气了,一口咬住干虫,拼命使着劲,硬要把它再搬到土块那边去。
我又搞错了。也许蚂蚁只是想试试自己能不能把一条干虫搬过土块,我却认为它要搬回家去。真是的,一条干虫,我会搬它回家吗?
也许都不是。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
写作特色一:幽默风趣的语言
“先让两只蚂蚁见见面,商量商量,那只或许会求这只帮忙,这只先说忙,没时间。那只说,不白帮,过后给你一条虫腿。这只说不行,给两条。一条半,那只还价。”
“那只忙碌的蚂蚁好像感到身后有动静,一回头看见这只,二话没说,扑上去就打。这只被打翻在地,爬起来仓皇而逃。也没看清咋打的,好像两只牵在一起,先是用口咬,接着那只腾出一只前爪,抡开向这只脸上扇去,这只便倒地了。”
写作特色二:细致生动的描写
“一只八条腿的小虫……爬得极慢,走走停停……停下的时候,就把针尖大的小头抬起往前望。然后再走。”
“蜣螂头抵着地,用两只后腿使劲往上滚,废了很大劲猜滚动了一点点。而且,只要蜣螂稍一松劲,粪蛋有可能再滚下去。”
“蚂蚁现实自己爬上土块,用嘴咬住干虫往上拉,试了几下不行,又下来钻到干虫下面用头顶,竟然顶起来,摇摇晃晃,眼看顶上去了,却掉了下来,正好把蚂蚁碰了个仰面朝天。蚂蚁一骨碌爬起来,想都没想,又换了种姿势,像那只蜣螂那样头顶着地,用后腿往上举。”
课题
作者
相同点 不 同 点
《辛劳的蚂蚁》
《走向虫子》
非常细致地描述了蚂蚁搬东西的活动过程
虽然也写了蚂蚁搬运食物但是没有《辛劳的蚂蚁》中记述详细。
主要介绍蚂蚁是如何搬运食物的经过。
不仅介绍搬食物,还介绍了作者的想法
赞扬歌颂
马克·吐温
刘亮程
写作详略不同
写作方法不同
写作目的不同
都描写了蚂蚁寻觅食物,搬运食物的情况。
讽刺批判
比较探究:
视频欣赏一:好快乐的屎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