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三次单元考试
初一历史试题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人生就是一次考试,每个人得分高低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认真。考试也是一段人生,面前的难题不是试卷的全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请发挥你的才情,挥舞你灵动的妙笔,写下自信的每一笔,写下属于自己的每一份思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涂在答题卡上)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下列远古人类,生活在云南省的是( )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2、目前我们对元谋人知道得不多,而对北京人的状况了解得较多,这是因为( )
A.元谋人离我们太遥远了 B.北京人离我们较近
C.北京人遗骨、遗物丰富
D.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会不会使用工具 B.会不会使用天然火
C.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D.会不会缝制衣服
4、张蒙向全班同学提出:“我们都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如果能去拜谒(yè)黄帝陵那该多好啊!”,大家一致同意。来到西安黄帝陵,他们看到拜谒有白发苍苍的海外华人,千里迢迢回来寻根,他们上香的手是颤抖的,眼里含着泪花;有的是祖孙三代一起来祭祖,他们那么虔诚的长跪、叩首!你认为他们拜谒黄帝陵的主要原因是( )
A.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因为那里的风光特别的美丽
C.因为传说中黄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D.因为黄帝治理水患,造福百姓
5、我国桂林的虞山公园有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制
6、“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其中“周制”指(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7、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 )
A.封建制的法规 B.禅让制的规则
C.世袭制的传统 D.分封制的义务
8、齐桓公、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的相同因素有( )
①以“尊王攘夷”为口号 ②发展生产
③整顿内政 ④注重军队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甲越甲可吞吴。” 对联中涉及的两个人物是( )
A.晋文公 项羽 B.项羽 勾践
C.夫差 刘邦 D.周幽王 刘邦
10、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C.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D.奴隶消极怠工
1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 D.推行县制
1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大的变法。他的变法措施中体现了( )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实行了商鞅变法 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14、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
A.“仁”和“礼” B.“兼爱”和“非攻”
C.“无为而治” D.实行“法治”
15、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韵封建国家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16、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门下省 D.军机处
17、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 )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④采用科举制选官
⑤修建阿房富和骊山陵墓 ⑥修建灵渠
A.①②③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⑥
18、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些改变是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孝文帝 D.唐太宗
19、“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下列选项与汉武帝有关的是( )
A.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 D.创立行省制度
20、下面所示的线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这条线路的开辟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首推( )
长安→河西走廊→楼兰(今新疆境内)→安息......
A.班超 B.张骞 C.玄奘 D.郑和
21、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昭君出塞 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
22、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巩固国家统一
D.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2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24、下框内是某班排练历史短剧的部分台词,可知他们准备演出的是( )
§a: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当不辱使命,请陛下回去吧!
§b:此去西域非常危险,请注意安全。但匈奴一日不除,国家则永无宁日,望爱卿完成任务后,早日归来。
A.张骞出使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清军出兵雅克萨 D.玄奘印度取经
25、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下列属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是( )
①开创三省六部制 ②实行“推恩令” ③盐铁权收归中央、统一货币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④
初一历史试题
题号
26
27
28
29
总分
得分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一李白
(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它反映了秦王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2)“秦王扫六合”是在什么时间完成的?秦朝定都哪里?
(3)在秦朝,最高统治者被称作什么?在地方,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
(4)列举“秦王”统一后采取的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措施。
27、材料一:
材料二:“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
(1)据材料一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2)为了安定北方边疆,抵御匈奴的入侵,秦朝统一后,修筑了一项举世闻名的城防工程,这个工程叫什么?
(3)材料二中“焚百家之言”是指哪一历史事件?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4)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谁和谁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的斗争?
28、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拜别汉武帝的是谁?他拜别汉武帝的目的是什么?
(2)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3)图二中的路线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这条路线的起点在里?
(4)图一中的拜别者为图二中路线的开通做出了重要贡献。该路线的开通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29、材料一:
徙木赏金 舌战守旧群臣
材料二:“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君书·更法》
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
(1)材料一中“徙木赏金”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谁?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重要的变法是在哪个国家进行的?
(2)变法之前实行的“徙木赏金”的办法,主要是为了( )
A.哗众取宠 B.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C.确立讲信用的形象 D.执行秦王的命令
(3)这场变法主要内容有哪些?
(4)后来商鞅被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被车裂而死。请你说一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初一历史试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C
A
C
B
D
B
B
B
A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A
B
A
B
B
B
D
B
D
A
B
(10分)26、(1)秦始皇嬴政(1分);灭六国,统一全国。(1分)
(2)公元前221年(1分);咸阳(1分)
(3)皇帝(1分);郡县制(1分)
(4)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兴修灵渠;修筑万里长城(答出4个即可)(4分)
(14分)27、(1)统一货币(2分);统一文字(2分)
(2)万里长城(2分)
(3)焚书坑儒(2分);加强思想控制(2分)
(4)项羽(2分);刘邦(2分)
(14分)28、(1)张骞(2分);联络大月氏打击匈奴(2分)
(2)西域都护(2分);西域地区(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2分)
(3)丝绸之路(2分);长安(2分)
(4)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丝绸之路是中西交通盼陆上要道,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2分)
(12分)29、(1)商鞅(1分)、秦国(1分)
(2)C(1分)
(3)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推行县制;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6分)
(4)成功了(1分);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