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试题摸底诊断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试题摸底诊断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3 22:2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升初摸底诊断卷
一、读拼音,结合语境写词语。
刚吃完让人zì ào( )的腊八粥,zhǎ yǎn( )春节就到了,除夕晚吃着丰盛的年夜饭bǐ cǐ( )祝福。提起kuài zi( ),夹一个jiǎo zi( ),蘸上腊八蒜,那真的是色味双美。吃完年夜饭,一家人tōng xiāo( )守岁,其乐融融。
二、“小嘎子”是作家( )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主人公。
A.林海音 B.徐光耀 C.老舍
三、下面句中划横线的内容是丽丽填写的,其中有一句运用不够恰当,请你帮她找出来。( )
A.你的朋友尽管学习很努力,但成绩总是不理想,她很灰心,你可以这样劝慰她:“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东东很聪明,就是学习上怕吃苦,临近毕业,爸爸想勉励他勤奋学习,就赠给他这样一句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小强总是很乐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有的同学不理解,小强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D.爷爷昨天过生日,明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庆贺,一进家门,明明就拱手对爷爷说:“祝爷爷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四、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读《观潮》,仿佛让我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
B.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这个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出的。
C.读文章时,可以对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等进行批注。
D.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五、按要求写出四个字的词语各三个。
1. 描写人物外貌:
2.带有两个数字:
3. 成语故事:
六、按要求写句子。
不改变顺序,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写在下面横线上。
空气对我们来说也是宝贵的。 一切生命都需要空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他恐惧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脚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自己的积累在语境中填入合适的句子。
时光一去不复返,毕业在即我不禁想起朱自清说的:“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 一去不复返呢?”想起老师经常用“青,取之于蓝, ”来激励我们成为栋梁之才、超越老师。六年来老师的谆谆教导真是“随风潜入夜、 ”啊!让我知道了“树欲静而风不止。 ”是教我们反哺之礼;“良药苦口利于病, ”是教我们谨顺之礼。我也会用“少壮不努力、 来劝诫同学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奋进;告别时我会用“ ”来表达同学情谊;我还会用“ ”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
八、阅读理解。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给加线字注音。
涉( ) 坠( ) 契( ) 矣(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涉:
之所从坠:
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遽契其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现代文阅读。
忽略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坐在椅子上,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了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的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
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憧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jiē jié)小西瓜给我吃的。”
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过不了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着眼睛,“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身后是孩子表现出的坚定和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到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的炫耀着。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地一声哭了。
之后,孩子哽咽( )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小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把那株深恶痛绝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中有一株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着“不错啊,真厉害,得了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上街给你买冰激凌。”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呆呆地望着花盆,觉得心里空空的。
1.划去文中加点字的不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完成练习。
(1)对孩子的心理,作者进行了多次描写,请填孩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憧憬→( )→( )
(2)看到花盒里长出嫩嫩绿绿的小瓜苗,孩子认为( ),母亲则认为( )
(3)老师给孩子的画满分是因为( )母亲对孩子得满分的看法是:( )
3.文章第①段和第②段都描写同一景物,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
4.联系全文,说说标题“忽略”有什么含义?
____
5.作者在文中多次描写紫罗兰,有什么作用?
____
6.你觉得文中的母亲做法对吗?如果你是文中的孩子,你会对母亲说什么?
十一、作文。
我真
要求:①从自己亲身经历的小学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选取一件,围绕自己填补的词语,或者烦恼、委屈、幸福、伤心、快乐的事,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②一题多“解”——写出自己的独特之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