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孙绍振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生字、生词。
2、理解作者在读书方面的妙悟、明白读书三种姿势联系的三种读书态度。
3、通过学习本文,帮助我们确立正确的读书方法。
2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3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有关作者孙绍振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生字、生词。
2、通过学习本文,帮助我们确立正确的读书方法。
难点:
1、理解作者在读书方面的妙悟、明白读书三种姿势联系的三种读书态度。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读书的三种姿势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改变人生.莎士比亚说过“书籍就是营养品,没有书籍,如同鸟儿没有翅膀”我说,没有书籍,如同婴儿没有奶水;没有书籍,如同地球上没有了水.毫无疑问,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对话,读一本好书,灵魂就会受到一次洗礼。的确,没有书籍的滋润,人的精神世界就会枯萎,人生的色彩就会黯淡.读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呢
生:(好书有益的书所谓开卷有益)
师:当拿到一本好书时,你采取什么样的姿势阅读 为什么
生:(躺坐站)
师:大家的读书姿势与我的读书姿势不谋而合,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孙绍振的三种读书姿势。
出示目标(教学目标1、2、3)
活动2【讲授】读书的三种姿势
三、学生自学:
了解作者、解决生字词。
四、自学成果展示:(出示课件)
1、了解作者:
(1)请同学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作者。
(2)教师补充:孙绍振,当代学者,江苏盐城人。他早年从事诗歌创作并有诗集出版,以《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一文引起海内外热烈反响.主要学术著作有《文学创作论》《论变异》《美的结构》等,散文集《面对陌生》,《美女危险论》等。
2、学生展示找出的生僻字词,教师补充,强调重点。(出示课件)
(1)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2)正襟危坐:正一正衣襟,端正的坐者,形容庄重,严肃的样子.
(3)心无旁骛:心里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4)虚怀若谷:胸怀象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
(5)当仁不让:在道义面前,争先负起责任.也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6)败笔:字,画,诗文中写或画得不好的地方.
五、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四人一组合作找出文中介绍的读书姿势有哪三种,找出所在位置并划出标志性的语句。
明确:躺着读在文中的第①自然段,坐着读在文中的第②─④自然段,站着读在文中的第⑤自然段。
-----“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
-----“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
-----“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态…..你得站起来……”
六、细读领悟:
1、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词句分析“躺着读”、“坐着读”、“站着读”的优缺点。
明确:
优点
缺点
躺着读
是休息、消遣、享受
很难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
坐着读
认真钻研,一丝不苟
思路被动,全盘吸收
站着读
批判地接受知识
七、品味课文
1、作者推崇的是哪一种读书态度?请简述原因
明确:作者推崇的是“站着读”。
理由是:站着读书,才能走近作者而又不迷失自我,才能与书本权威作平等的对话和精神交流。可以这么说,你站着的高度有多高,你也就是在多高的水平上同作者对话。
2、文中躺着读、坐着读、站着读三者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这三种阅读方法,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呈现出一定的逻辑顺序。
3、将文中的躺着读、坐着读、站着读换成消遣地读书、刻苦钻研地读书、批判地读书好不好? 为什么?
明确:(1)不好.(2)躺着读、坐着读、站着读其实是一种暗喻,作者以三种姿势比喻三种读书态度,将抽象的事理说的浅显易懂,更加生动形象。 换成消遣地读书、刻苦钻研地读书、批判地读书后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活动3【活动】读书的三种姿势
课堂讨论
文章的前五个自然段已经把读书姿势的利弊介绍清楚,第⑥自然段又以《荷塘月色》为例再次作了阐释,是否多余?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明确:(引用的目的是证明采取不同的姿势读同一篇文章会有不同的收获)
这样写并不多余,作者运用举例论证来阐释读书的三种态度,证明站着读书的必要性及优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阐释的内容具体化了,便于读者理解。
活动4【作业】读书的三种姿势
作业
针对作者在文中提到的有关读书的观点请你在《孔孟论学习》中找到相应的名言。
明确: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读《书》诵《诗》,与古人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