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进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检测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上进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检测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3 21:09:25

文档简介

方鸿渐听着老人的讲述,心中不禁(B)。他意识到,这座小城不仅是他灵魂的寄托,更
是他肉身的归宿。他决定留下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这座小城增添一份新的色彩。
18.请以文中出现的“小城”为本体,运用暗喻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暗喻贴切,
表达流畅。(4分)
19.请在文中括号内填人恰当的成语。(2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
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0个字。(4分)
22.在文段中,“韵味”一词有着双重含义,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韵味”的不同含义,并探讨其
在使用上的妙处。(4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短视频时代,信息碎片化,各种理念萌生。有些理念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一个理
念就是一种人生。那么,在当今多理念并存的时代,青年该如何明辨和选择?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第8页(共8页)2023一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项,“中国的大学重理论而轻实践”曲解文意,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中国大学在开设戏剧教育课程方面
重理论分析,少实践活动。B项,“大学的目的不是传授专业知识”断章取义,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大学的目的
不是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把人变成‘有用的机器”。D项,“戏剧史…理解人和表现人是它永恒的主题”偷换
概念,根据材料一倒数第二段内容可知:理解人和表现人是“戏剧教育”的永恒主题,选项偷换成“戏剧史”的永
恒主题。
2.【答案】B
【解析】“戏剧教育在中学阶段缺失的现状”说法错误,由材料一第一段“中学则只是高中语文教材有一个单元,
选了几个剧本的片断,根木不讲舞台艺术”可知,中学阶段并非完全缺失戏剧教育,而是戏剧教育很少。
3.【答案】D
【解析】A项,讲授戏剧史知识和戏剧理论,属于戏剧教育B项,属于剧本构思与写作,是戏剧教育的内容
C项,属于戏刷教育中的表演活动。D项,与戏剧教育无关。
4.【答案】①进阶(层递):②模拟:③教学素材/课文内容:④戏剧游戏(每空1分)
【解析】第①处,由前文的“由浅入深”和图表可知,可填“进阶”或“层递”:第②处,由前句的“模拟表演”可知,应
填“模拟”:第③处,根据前句“教材中的”和后句“进行课本剧编创表演”可知,可填“教学素材”或“课文内容”:
第④处,由图表内容可知,应填“戏剧游戏”。
5.【答案】①学会戏刷欣赏,掌握戏刷(戏曲)的表现手段、形态结构、创作方法、表导演艺术等规律,领略其艺术之
美。②从戏剧(戏曲)中学会表现自我,言行举止得体,提高对周围环境的知解力,能适应环境变化。③丰富自己
的生命体验,学会以平等的、对话的精神对待人,真诚地理解人和尊重人,以更加宽容的心态看待世界、应对人
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6.【答案】C
【解析】“认识到拥有海域就能拥有海洋资源和岛屿”错误,原文倒数第四段是“只要拥有了岛屿(包括礁石),就
有了海域,有了海域就有海洋资源”。
7.【答案】B
【解析】“表明作者因激动而行文无章法”理解错误,句子中的“你“相当于读者,其作用是引入了读者视角,让读
者参与到作者的叙述回忆之中。
8.【答案】①“国家的投影”,指祖国海洋的形状地图.即作者参与绘制的中国海图,是本文的核心意象。(1分)
②文章围绕这一核心意象,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考取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我国国际形势、登上虎口礁等内容,这
些内容都和“国家的投影”有关。(2分)③作者在文中多次借“国家的投影”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无怨无悔
为祖国奉献之情,深化了主题。(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答案】①既能通过回忆生动展现作者作为海军制图员的独特经历,又能通过议论抒情表达对这段经历的理解和
感悟,从而使文章更有深度。②能够展现当时国际社会的多方变化,表达对西方列强的批判之情,更加直接有力
地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深化文章主旨。③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人生选择,感受其中的家国情
怀,从而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激发读者的爱国情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
给分)
10.【答案】CEG(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整题不给分)
【解析】句子意思是“子贡从井那边望见了,很不高兴,认为颜回偷吃食物,他就进去问孔子”。“望见”是连动关系,
相当于“看见”,中间不可断。“之”,指代“这种情况”,作“望见”的宾语,所以C处要断。“不悦”为一个短句,表达
意思完整,所以E处要断。“窃食也”作“以为”的宾语,所以G处要断。“人问”的宾语是“孔子”,故H处不断。
1.【答案】D
【解析】“意思相同”错误,“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中的“如”是“假如”的意思。
高一·语文第1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