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选择题
1.下图为1978—2008年我国三大产业产值比重的统计情况(单位:%)。对图中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
A.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基本实现
B.工业化永远是经济增长主动力
C.产业结构调整顺应了世界潮流
D.我国农业的生产总量持续走低
2.(2023浙江杭州八县区高一下期末)报纸是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者之一。对如图所示报刊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其发行日期为1979年元旦 ②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正式提出
③中美关系开始走向了正常化 ④推动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3浙江嘉兴第一学期期末)下图反映了北京郊区1978年和1986年男户主职业占比的情况。与1978年相比,1986年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
C.农村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4.下表所示是21世纪以来我国在部分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
领域 成就
经济 2006年后,我国外汇储备一直稳居世界第一
科研 2007年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交通 2012年后,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A.小康社会的建成
B.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C.综合国力的提升
D.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5.(2023浙江台州高一下期末) 1978—1984年,我国农业GDP年均增长达6.9%,这一时期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最快的时期。按照1978年农村贫困标准,6年内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0.7%)下降到1984年的1.28亿人(占15.1%)。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市场经济体制完善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行试点
6.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领导人在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
A.开创南北合作发展经济的新模式
B.巩固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C.强化了大国之间的军事安全协作
D.体现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7.有人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党的历史上自延安整风以来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的解放运动。他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
A.系统纠正党内的主观主义
B.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
C.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D.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8.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到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表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放手干”的第一步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 )
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D.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10.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90 年至2020年,中国先后参加26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4万多人的维和军事人员。这一行动表明我国
( )
A.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B.深化拓展新型区域合作
C.提出共建“一带一路”
D.积极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11.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下列对“一国两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最早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
B.首先在澳门地区成功实施
C.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
D.实现了台湾问题顺利解决
12.“九五计划”(1996—2000年)期间,我国在利用清洁能源降低汽车排污、净化大气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方面的进展以及在质子膜燃料电池、甲醇重整制氢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方面,为我国制造环保汽车准备了新型动力来源。这反映出科技进步 ( )
A.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
B.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C.加快了社会现代化的步伐
D.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二、综合题
13.(2023浙江杭嘉湖金四县区高一下学考模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部分重要会议及主要内容
年份 地点 会议 内容
1921年 上海—嘉兴 中共一大 确定党的名称,明确党的奋斗目标等
1923年 广州 A 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B 遵义 中共中央 政治局扩 大会议 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1949年 西柏坡 中共七届 二中全会 提出促进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及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提出党的工作重心 C ;毛泽东提醒全党坚持“两个务必”等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材料二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国的发展实现了三大历史性突破。第一大突破,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解决了“松绑发展”的问题。松什么绑呢 松社会主义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束缚之绑。第二大突破,是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七大前夕,解决了“借力发展”的问题。借什么力呢 就是借从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力……
——摘编自李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发展的三大历史性突破》
(1)根据材料一,写出表中A、B、C对应的内容。结合所学,概括中共一大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十四大为“松绑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第一大突破”期间,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新格局 指出2001年中国“借力发展”的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选择题
1.下图为1978—2008年我国三大产业产值比重的统计情况(单位:%)。对图中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
A.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基本实现
B.工业化永远是经济增长主动力
C.产业结构调整顺应了世界潮流
D.我国农业的生产总量持续走低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的重点放在第三产业,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直接相关,说明国内的调整与国际潮流一致,故C项正确;1978年以后才开始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基本实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即工业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一直上升很快,说明工业化不是推动快速前进的主力,排除B项;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农业在1978—1982年是上升的,排除D项。
2.(2023浙江杭州八县区高一下期末)报纸是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者之一。对如图所示报刊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其发行日期为1979年元旦 ②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正式提出
③中美关系开始走向了正常化 ④推动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对于推动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挥巨大作用,①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②错误,排除A、C两项;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③错误,排除D项。
3.(2023浙江嘉兴第一学期期末)下图反映了北京郊区1978年和1986年男户主职业占比的情况。与1978年相比,1986年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
C.农村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与1978年相比,1986年北京郊区从事工商业等方面职业的男户主所占比重大大上升,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土地制度的改革,农村计划经济体制逐渐突破,故C项正确。
4.下表所示是21世纪以来我国在部分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
领域 成就
经济 2006年后,我国外汇储备一直稳居世界第一
科研 2007年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交通 2012年后,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A.小康社会的建成
B.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C.综合国力的提升
D.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解析 材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科研人员、高铁建设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反映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故C项正确。
5.(2023浙江台州高一下期末) 1978—1984年,我国农业GDP年均增长达6.9%,这一时期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最快的时期。按照1978年农村贫困标准,6年内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0.7%)下降到1984年的1.28亿人(占15.1%)。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市场经济体制完善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行试点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后我国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促进农业发展,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6.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领导人在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
A.开创南北合作发展经济的新模式
B.巩固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C.强化了大国之间的军事安全协作
D.体现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上海合作组织属于地区多边合作组织,主要是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故选B项;南北合作主要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强化大国之间的军事安全协作,排除C项;上海合作组织并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D项。
7.有人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党的历史上自延安整风以来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的解放运动。他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
A.系统纠正党内的主观主义
B.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
C.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D.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解析:题干主要强调的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思想解放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人们心中普遍得到真正的认同,就是对“两个凡是”的否定。故B项正确。
8.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到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表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放手干”的第一步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解析:我国设立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就是吸引外资,A项正确。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 )
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D.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解析:A、D两项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B、C两项都属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其“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故选C项。
10.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90 年至2020年,中国先后参加26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4万多人的维和军事人员。这一行动表明我国
( )
A.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B.深化拓展新型区域合作
C.提出共建“一带一路”
D.积极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解析:我国参与维和行动,维护世界和平,是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体现,故D项正确;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与参加维和行动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维和行动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不是新型区域合作,排除B项;共建“一带一路”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
11.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下列对“一国两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最早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
B.首先在澳门地区成功实施
C.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
D.实现了台湾问题顺利解决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C项正确;“一国两制”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排除A项;“一国两制”首先在香港地区成功实施,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2.“九五计划”(1996—2000年)期间,我国在利用清洁能源降低汽车排污、净化大气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方面的进展以及在质子膜燃料电池、甲醇重整制氢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方面,为我国制造环保汽车准备了新型动力来源。这反映出科技进步 ( )
A.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
B.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C.加快了社会现代化的步伐
D.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解析:题干体现的是我国在新能源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环保汽车行业发展提供了新兴动力来源,有利于助推社会发展,C项正确;题干与科技成果转化无关,排除A项;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排除B项;材料与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无关,排除D项。
二、综合题
13.(2023浙江杭嘉湖金四县区高一下学考模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部分重要会议及主要内容
年份 地点 会议 内容
1921年 上海—嘉兴 中共一大 确定党的名称,明确党的奋斗目标等
1923年 广州 A 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B 遵义 中共中央 政治局扩 大会议 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1949年 西柏坡 中共七届 二中全会 提出促进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及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提出党的工作重心 C ;毛泽东提醒全党坚持“两个务必”等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材料二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国的发展实现了三大历史性突破。第一大突破,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解决了“松绑发展”的问题。松什么绑呢 松社会主义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束缚之绑。第二大突破,是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七大前夕,解决了“借力发展”的问题。借什么力呢 就是借从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力……
——摘编自李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发展的三大历史性突破》
(1)根据材料一,写出表中A、B、C对应的内容。结合所学,概括中共一大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十四大为“松绑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第一大突破”期间,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新格局 指出2001年中国“借力发展”的重大举措。
答案 (1)A:中共三大,B:1935年,C: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意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贡献: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格局: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举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