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游高梁桥记
袁中道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文学常识,掌握文章的字词解释。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的人生观。
作者介绍
袁中道( 1570-1623),明代散文家,字小修,一作少修。“公安派”领袖之一,是袁宗道、袁宏道胞弟。其成就次于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袁中道,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本文写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他与其兄袁宏道一起进京,再次求官不成,本文就写于这个时期。
高粱桥
高梁桥位于西直门外,建于辽代。传说中,高梁桥的得名,是因为当年刘伯温奉命修建京城,把好山好水全部搬到了北京。因此惹怒了掌管水系的龙神。龙神在大怒中将全城的水偷走。刘伯温发现后立即派手下名为高亮的大将追赶。在擒获返回的途中,龙神挣断绳索逃跑。那座桥谐他名字之音,称为高梁桥。
读 准 字 音
注 意 停 顿
理 解 文 意
诵 读 课 文
羸马 微泮 飚风 舛
邸 砾砾 噫 貂帽
餬 烟霾 着重裘
léi pàn biāo chuǎn
dǐ lì lì yī diāo
hú mái zhuó qiú
你能读准吗?
品 读 课 文
注 意 语 气
注 意 语 调
注 意 语 速
牛刀初试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
委积道上
谭锋甫畅
着重裘以敌之
而犹不能堪
苟非大不得已
而仆仆于是
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
堆积
同“谈”,言谈
穿
抵挡
忍受
形容旅途劳顿的样子
通“识(zhì)”,记
着迷于仕途钻营
如果、假若
2、翻译下列句子
(1)杨柳尚未抽条,冰未泮。
(2)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
(3)屡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
(4)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
我问自己,我也无法解释了。
杨柳还没有发芽,冰已经有些融化。
冷冻的树枝刮落,苍老的树木呼号,乱石相互撞击。
多次求官却得不到,效果也是可以看得见的。
1.解释下列词语
于是:
穿:
羸马:
着重裘:
已:
舛:
飓风:
这时是
挖通,疏通
瘦弱的马
穿上厚棉袄
就
谬误
暴风
当堂检测
2、翻译下列语句
①谭锋甫畅,而飙风自北来,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中目塞口,嚼之有声。
②寒气凛冽,相与御貂帽,着重裘以敌之,而犹不能堪,乃急归。
③苟非大不得已,而仆仆于是,吾见其舛也。
作者通过描绘与朋友游玩高梁桥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娱情山水、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袁中道的文章描绘了高梁桥怎样的景色?
作者通过描绘游高梁桥时寒冷、恶劣的气候环境,表达了自己对安宁、美好生活的热爱,对仕途生活的厌倦。
2.袁宏道的文章描绘了高梁桥怎样的景色?
品读课文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袁中道,出游高梁桥时风和日丽,又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