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背诵这首诗。
2、熟读成诵,理解诗歌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材与学情分析
《从军行》这首边塞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诗中形象而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守边将士们艰苦的战斗生活和决心打败入侵之敌的英雄气概。此诗以边塞的景物,思乡的情感,以及环境的艰苦,战争的残酷反衬出远征将士的爱国之心,破敌之志。诗人视野开阔,青海,甘肃,新疆,边塞战场尽收笔底,气势博大,悲壮高亢。
依据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边塞诗特有的悲壮苍凉,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渲染情境,真正让学生走进诗的意境,在读懂诗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 自主预习
1、文体知识:
《从军行(其四)》是一首 (体裁)。
绝句: 句。
律诗: 句, 联,分别称为 、 、 、 。
2、走近作者
《从军行(其四)》作者 ,(约690— 约756),字 , 代著名的 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后人誉为“ ”。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 和
3、工整、规范的抄写《从军行(其四)》,并反复朗读画出诗歌节奏。
4、朗读诗歌,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释词语
(1)青海: 。
(2)雪山: 。
(3)玉门关:。
(4)穿: 。
(5)破: 。
(6)楼兰: 。
5、理解诗句含义
。
【设计意图】课前留给充分的自主预习时间。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文体知识,了解作者。从抄写这首诗入手进入新课是为了让学生对这首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总体感知这首诗的内容除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为了让学生真正品读《从军行》时能更快地融入此诗特有的情境。
活动2【讲授】(二)合作交流
1、自由朗读诗歌,小组派代表比赛朗诵。
2、整体感知
小组讨论交流:反复朗读诗歌,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整体感受。
。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而把诗初步读懂是这一切的前提,此环节中给了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感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并注重了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逐步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3、思考问题:
(1)找出诗中体现边塞风光的景物。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
(2)面对如此艰苦的环境、残酷的战争,将士们的表现是怎样的?
。
(3)哪些语句体现了将士们这种表现?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语句的?
。
4、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全诗内容。
。
5、配乐朗诵,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古诗的用词极其精妙,所以这个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在反复诵读中走进诗的画面,从而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碰撞,去理解.感悟文字背后的意思。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入情入境中用诵读去展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与诗境融为一体,并自然而然地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活动3【活动】(三)展示拓展
边塞诗是唐诗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些雄浑开阔的边塞诗让我们透过历史再次走进了那些弃家入塞,许身报国戍边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
。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继续了解边塞诗结束,与新课首尾呼应,并自然而然地把对古诗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展示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收集资料,,不仅是在丰富学生的积累,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此类资料的兴趣,希望学生在大量的搜集与阅读中对边塞诗有更多的了解,对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感有更深入的感悟。
活动4【测试】(四)检测反馈
1、将下面诗歌与相对应的诗人用线连起来。
《凉州词》岑参
《使至塞上》王之涣
《从军行(其四)》王维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
2、填空
(1)《凉州词》中体现离别愁思的诗句是:,。
(3)《从军行(其四)》中表现戍边将士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3、下列对《边塞诗歌四首》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凉州词》中“怨杨柳”语意双关,既指《折杨柳》曲调哀怨,又指埋怨杨柳尚未返青。
B、《从军行》一诗主要表达了军士们在连年的征战中,对故乡的万分怀念和对战争的极度怨恨和反感之情。
C、《使至塞上》一诗的颔联以“征蓬”和“归雁”自比,暗写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D、《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了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与此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
【设计意图】检测反馈练习题的设计结合近日所学《边塞诗四首》的内容设计,体现了本课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检测内容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为是当堂检测,所以题目还要保持合理的数量,并非多多益善。因此教者要提高检测内容的设计技能,在选题、编题上下功夫,确保检测内容的有效性。
活动5【作业】(五)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是对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系统梳理。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小结在课堂上反映出的问题,提出的结论性的东西。在课堂上及时进行小结不仅能巩固知识、强化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
【整体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通过教师用对古诗词的喜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带着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带着对古诗词的崇敬之情,去学习.口评.赏析,从中汲取文学营养。教师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丰富了他们的感情世界,开启了艺术想象力。
活动6【作业】教学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很好地创设了古诗的教学情境。古诗的意境有时给人的感觉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而对于《从军行》这首诗来说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的意境更是很不容易,因为这首诗描写的历史年代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非常遥远,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方面困难不小。感其境,才能激其情。这个教学设计中教者先通过学生自主预习,引导学生初步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而在学生读古诗时,教者又很好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语去想象一个一个与诗情相符合的场面。把这些雄伟苍茫的图景联成一体,这首诗的意境就跃然纸上了。再加上教者利用多媒体富有感染力的朗诵和画面,去解说、点评,把学生带入到这首诗特有的悲壮与苍凉中。学生自然入情入境,自然就读出了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