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装在套子里的人
了解作者
契诃夫(1860-1904),世界短篇小说的巨匠,戏剧家,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一位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语言大师。
契诃夫出身贫寒,很早就广泛接触、了解平民生活,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都有着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又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以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了众多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形象,从而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现象。
其作品短小精悍,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有短篇《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万卡》《苦恼》;长篇《欧根·奥涅金》;戏剧《樱桃园》《伊万诺夫》等享誉世界。
了解背景
本篇小说写于1898年,反映了19世纪末期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现实。
19世纪末,俄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斗争日趋激烈,受欧洲进步文明的影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和工农运动高涨,整个俄国处在革命的前夜,社会上已经兴起变革之风,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秩序的呼声也日趋强烈。在这种形势下,沙皇政府为维持腐朽、黑暗的反动统治,对人民实行高压政策,疯狂镇压民主进步人士,禁锢人民的思想,扼杀一切新生事物,大肆制造血腥恐怖,在全国造成了阴森沉郁的气氛。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沙皇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老百姓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迫害;而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在极力鼓吹、维护沙皇腐朽反动的统治,他们死守旧阵地,仇视、反对一切新事物新思想,人们生活在沉闷乏味和忧惧之中。当时,民主和自由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革命的力量在积攒酝酿之中,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
了解题目
现在,别里科夫已成为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成了一切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害怕新事物、反对变革者的代名词。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种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小说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
生字词
词语解释
讥诮:冷言冷语地讥讽。
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无疾病,泛指平平安安、没受到任何损伤。恙:灾祸、疾病。
六神不安: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大快人心: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也作精疲力竭。
文章分层
第三部分(38-40)
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
尾声
第二部分(6-37)
开端-漫画事件(6-10)
发展-骑车事件(11-17)
高潮-正面交锋(18-36)
结局-婚姻及人生的双重失败。(37)
故事主体
第一部分(1-5)
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
序幕
叙述手法:采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别里科夫的死亡,然后再叙述其生前经历。
人称方面:原文采用两人对话的第三人称和布尔金讲故事的第一人称相结合的方式,课文节选部分则只保留了第一人称叙事,以别里科夫的同事布尔金为叙事口吻——即“我”作为故事的讲述者和见证人。
小说采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和叙事人称?
“正面交锋”事件后,别里科夫从科瓦连科家的楼上摔下来,虽然没有摔死,却摔下了保护伪装自己的“套子”,别里科夫狼狈不堪,精神彻底崩溃,在华连卡的纵声大笑中结束了一切事情:预想中的婚事,和自己的人间生活。并在一个月后死去,但全城的人也没有因为别里科夫的死亡而有任何好转。
——“套中人”最终作茧自缚,“套死自己”,但全城很快就恢复到别里科夫活着时的旧样子:沉闷、无聊、乱糟糟,局面并没有因为别里科夫的死亡而有任何改变。
——“套中人”无时无处不在。
别里科夫是一个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人,他不仅套牢自己,也妄图套牢自己周围的人,他甚至都取得了成功。他的结局是怎样的?
别里科夫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他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和新思想,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沙皇统治的旧秩序,害怕改变现状。
别里科夫的形象特点
顽固保守,反动腐朽,害怕变革,扼杀一切新事物新思想的“套中人”典型,是一切害怕、阻碍新生事物的代名词,是沙皇专制制度和政府的忠实而又可怕可鄙的卫道士和守墓人;
胆怯孤僻,迂腐孱弱,因循守旧,诚惶诚恐,敌视新生,维护专制,卑劣畏缩,外强中干,是自欺欺人的伪君子,更是不堪一击的可怜虫;
别里科夫的性格具有二重性:他是沙皇专制反动统治的主动、自觉的卫道士,也是这一专制腐朽反动统治的牺牲品。既是一个性格典型,也是一个时代的典型。
柯瓦连科是一个向往自由、追求光明、敢作敢为、仇视憎恨反动保守势力,具有新思想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新生力量的代表人物。
他与别里科夫之间的正面交锋,实质上是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是新生力量与守旧势力的斗争。作者借柯瓦连科表达自己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
别里科夫与柯瓦连科的交锋是一种怎样的冲突?
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恋爱”故事有何意义?
华连卡是一个开朗乐观、热情大方、朝气蓬勃、美丽年轻、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女孩,是新思想、新事物、新生活的象征,让别里科夫想要与她步入恋爱婚姻中。
别里科夫与她谈恋爱,想结婚正是其思想的复杂性与斗争性的矛盾表现。他固然封闭守旧,胆小多疑,不接受新生事物,但他始终是真实的人,向往美好的事物和幸福的生活。这也可看成别里科夫这类守旧怯懦反动的人有试图走出套子,摆脱困境的努力。
而最后恋爱以失败告终,恰恰充分说明了别里科夫的“套子”思想根深蒂固,封建保守思想的异常顽固,改变是一场异常艰难的变革,“别里科夫”们是不可能走出套子的。
这样的别里科夫,整天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明显地给人感觉是外强中干,孱弱无能,在职业上,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希腊文教师,他又何德何能去“辖制全城整整十五年”呢?
别里科夫整天的战战兢兢,六神无主的表现,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一切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沙皇统治旧秩序的反映。其言行思想斗鱼沙皇专制统治保持一致,并自觉维护;而其周边的人暂时还没有勇气和决心与他战斗,其可悲之处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套牢套死自己”,可恨之处在于他一直妄图用思想言行去“套住辖制他人”。
这一做派的总根源正是沙皇专制制度及其高压统治,一方面极力推行反动迂腐的专制压迫,在全国内制造沉闷压抑的氛围;另一方面有行将灭亡,已是摇摇欲坠,外强中干,但革命大风暴尚未到来,革命力量还很弱小,多数人还很迷惘,不敢奋起反抗。故此,别里科夫能“辖制”全城人。
别里科夫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与进步,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自觉卫道士,他的存在让许多人生活在压抑、窒息的环境中,其死亡带给大家一种解脱感,这象征着一切反动势力必然灭亡的命运,能激起人们创造新生活的勇气,使人们看到摆脱沉闷压抑处境的曙光,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因此“别里科夫的死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儿”。
但死了一个别里科夫,并不能改变一个僵死、腐朽、反动的专制社会本质,恐惧的情绪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只要沙皇专制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腐朽反动的统治。
别里科夫的死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儿,为什么“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伤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套子”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实际上指的是限制人的思维、行动的各种思想观念、法令制度、生活环境(生活圈子)。如何辨证看待“套子”?
人是社会人,需要与他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社会为了维持平稳发展的秩序,会制定各种各样的规则,宣传人生观念。人一出生,似乎都要落入套子,生活在各种套子之中。社会没有套子不行,人不受套子的约束也不行。如果天下人都各行其是、随心所欲,社会就会混乱不堪。可见,必要的、合理的套子是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套子”也有负面作用,特别是落后、反动的套子,像枷锁,把人的手脚、思想紧紧束缚套“死”。久而久之,循规蹈矩,就可能形成单一、僵化保守的思维模式、思维习惯,就会墨守成规,被套牢得服服帖帖、谨小慎微的,不敢再去接受新事物,更谈不上创新变革。
小说结尾说,“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很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时间走到今天,沙皇政权已推翻,在我们的周围,是否还有这样那样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呢?
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现。因为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总会有变革,那么就会有反对变革的人出现。这些人中除了仇视社会进步,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统治者,更多的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他们对新生事物不适应、不理解,甚至满怀恐惧,他们主要在思想和行动上抗拒社会变革。我们从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就可以发现许多这样的人和事。而改革开放的最大阻力,就是既有的各种“套子”。
别里科夫害怕新事物,反对社会变革,把自已的一切都装在“套子”里。我们该如何对待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
“套子”可理解为行为规则。人在出生后,似乎就要落入套子中,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套子之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套子: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定反思,挣脱羁绊,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
总之,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如法律规章制度),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
这样的别里科夫必然成为文学长廊的经典,这一形象有何现实意义?他的那些“套子”思想给我们可提供一些怎样的启示?
顽固、保守、迂腐,不仅仅是别里科夫反对新事物和进步的“套子”,也可能成为我们反对新思想和变革的“套子”,人的惰性和自满情绪很容易腐蚀我们,使我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别反思,跳出“套子”,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
总之,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要有约束的规矩(如法律等规章制度),但不能落入怪圈,作茧自缚;只有真正根除自身的陋习,驱除内心不合理的欲念,压制惰性,追求进步,悦纳新事物,才可能摆脱“套子”的束缚,积极进取,与时俱进。
课堂笔记
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等细节描写概括人物形象(正面描写)
通过其他人的评价或者作者的评价(侧面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运用修辞手法(欲扬先抑、夸张等)展现人物形象
从情节发展变化中概括人物形象
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侧面描写)
教师总结
无论生活在什么环境下,无论外界给我们的压力有多大,只要内心还有一线阳光,就要向阳而生,永葆心灵纯净,拒绝思想荒芜贫瘠。所以希望大家的将来无论是功成名就,还是平凡简单,甚至是庸碌无为,都应该努力去走出各种人为设定的不好的“套子”,踏踏实实生活,珍惜所拥有的幸福,热忱、大胆地追求真善美的人生。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