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复习要求:
每部分8分钟复习时间。
1、本段课下注释所有内容(词、句、文学常识)。 2、结合预习阶段加点的所有字词内容,翻译文段。 3、本段的所有文意补充注释(结构、手法、作用)。
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1爱P668”“63 若P686”“82 徒P692”“100 宜P698” 三字及次常用字“ 御 ”。
齐桓晋文之事
一、夯实基础
(第1段)齐宣王问曰:“齐桓、晋 文之事可得闻乎 ”
(第2段)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 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1) 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
(第3段)曰:“ 德何如则可以王 矣 ”
(第4段9 曰:(2)“ 保民而王,莫
(第5段)曰:“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 乎哉 ”
(第6段)曰:“可。”
(第7段)曰:“ 何由知吾可也 ”
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 道 述说,谈论
②无以(不得已)
③王(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
( 1 ) 我 没 有 听 说 过 这 件 事 。
(宾语前置)
(2)养民而施行王道以统一天 下,没有人能抵挡他。(得分点: 保、王、御,宾语前置句)
之能御也。
(第8段)曰:“ 臣闻之胡龁曰:王坐
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
曰 :‘ 牛何之 ’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 !吾不忍其觳辣,若无罪
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 曰:‘何可废也 以羊易之。’不识有
诸 ”
(第9段)曰:“有之。”
(第10段)曰:“是心足以王矣。百
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第11段)王曰:“然,诚 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即不忍其觳
触,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之(往
②舍(释 放
③易(替换
④诚(的 确
⑤褊小( 狭小
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
我不忍心看它恐惧战栗 的样子,这样没有罪却走向受 死的地方。(得分点:觳触、就)
(第12段)曰:“ 王 无异于百
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 恶知之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则牛羊何择焉 ”
(第13段)王笑曰:“ 是 诚 何 心 哉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第14段)曰:“ 无伤也,是 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 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 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 君子远庖厨也。”
97
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异( 对……感到奇怪
②彼(他 们
③恶(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④隐( 痛惜,哀怜)
⑤择(区 别
⑥庖厨(厨房
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
我不是吝惜钱财而用羊 换掉牛的,(这么看来)百姓认 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得 分点:爱、易,主谓倒装句)
(第15段)王说,曰:“ 《 诗 》 云 :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 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 王者,何也 ”
(第16段)曰:“ 有 复 于王者曰:‘吾 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 以 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 乎 ”
(第17段)曰:“ 否。”
(第18段)“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 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然则一羽之不举, 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 不为也,非不能也。”
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忖度( 揣测
②复(禀报
③明( 视力
④舆薪(整车的柴火
⑤许 (认可)
⑥独(偏偏,却 )
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 文 :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 想它,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 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 有所触动啊!(得分点:乃、反 戚戚)
(第19段)曰:“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 以异 ”
(第20段)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 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 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 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 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 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
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 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 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权,然后知轻重;度 ,然后知长短。物皆然, 心 为 甚 。 王 请 度 之 !
(第21段)“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 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
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形 表现
②语(告诉)
③举(拿)
④权(称 量)
⑤度(丈 量)
⑥度(考 虑)
⑦抑(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
⑧构怨(结 怨)
⑨快 (痛快)
(第22段)王曰:“否,吾何快于是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第23段)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
(第24段)王笑而不言。
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 文 :所以大王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挟着泰山跃过北海这一类的事;
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为长者按摩肢体一类的事。敬爱自家的老人, 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
别人家的小孩: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转动。(得分点:第二个“王 ”, 第
一个“老”“幼”)
(第25段)曰:“为肥甘不足于口 与 轻暖不足于体与 抑为采色不 足视于目与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 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 王之诸臣皆 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
(第26段)曰:“否,吾不为 是 也 。”
(第27段)曰: ① 然则王之所大 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 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 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第28段)王曰: “若是其甚与 ”
(第29段)曰:“ 殆有甚焉。缘木 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 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 必有灾 。”
99
11.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肥甘( 美味的食物
②轻暖( 轻软暖和的衣服
③抑( 或者,还是
④便嬖( 君主左右受宠爱的人
⑤殆 恐怕,可能
⑥盖(同“盍”,何不)
⑦反(回 到
⑧涂(同“途”,道路)
12.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译文 :既然这样,那么,大王
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
想开辟疆土, 使秦楚来朝见,统 治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
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 这样的欲望,就像爬上树去找鱼。 (得分点:朝、莅、中国、若)
②译 文 : 天下那些想要(表示)憎
恨他们的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大 王诉说。(得分点:疾、赴)
(第30段)曰:“可得闻与 ”
(第31段)曰:“ 邹人与楚人战, 则王以为孰胜 ”
(第32段)曰:“楚 人 胜 。”
(第33段)曰:“ 然则小固不可以 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 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 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 邹敌楚哉 盖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 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 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 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 涂,②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 王。 其若是,孰能御之 ”
义项
例句
①吝啬、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②疼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爱护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④喜爱、喜欢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⑤羡慕,欣赏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
二、重点梳理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
(1)爱
义项
例句
①像
其若是,孰能御之
②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③如果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④你、你们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⑤比得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⑥相当、差不多
彼与彼年相若也(《师说》)
⑦如果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⑧用于句首以引 起下文,至于
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
(2)若
义项
例句
①门徒,弟子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②同类的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③囚徒,服役的人
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④徒然,白白地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
⑤只,仅仅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资治通鉴》)
⑥随从
日与其徒上高山(《始得西山宴游记》)
⑦步兵
帅徒以往(《左传》)
⑧步行
舍车而徒(《周易》)
(3)徒
义项
例句
①应该,理所当然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②合适,适宜
事已布告诸侯,诸侯皆以为宜(《史记》)
③似乎,大概
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汉书》)
④事务,事情
悠悠非吾匹。畴肯应俗宜(嵇康《述志》)
(4)宜
例句
本字及意义
①王说,曰: …
同“悦”,高兴
②为长者折枝
同“肢”,肢体
③刑于寡妻
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
榜样
④盖亦反其本矣
“盖”同“盍”,何不;“反”同“返”,
回到
2.通假字
例句
本字及意义
⑤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同“途”,道路
⑥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同“矣”,表示确定语气
⑦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同“网”,这里用作动词,张网捕捉,
比喻陷害
⑧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斑”,“斑白”即花白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以及 老 吾 老 ,以及人之老
古 义 :……的原因
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
②妻子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 义 :妻子儿女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
妻子
③中国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古 义 :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3.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意义
御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阻挡
②以御于家邦
治理
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
驾
④御旨、御膳
与皇帝有关的事物
4.多义实词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然后从而刑之
名词作动词,处罚
②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名词作动词,穿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名词作动词,称王,统一
天下
④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轻暖不足于体与
形容词作名词,肥甘,指
美味的食物/轻暖,指轻软
暖和的衣服
5.词类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⑤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形容词作动词,远离,不接近
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形容词作动词,老,敬爱/幼,爱护
⑦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使动用法,兴,使……兴起/危,使……处
于险境
⑧朝秦楚
使动用法,使……朝见
⑨以一服八
使动用法,使……臣服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①申之以孝悌之义
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以
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主谓倒装句“ 百姓之谓我爱也”是主语
“宜乎”是谓语
③百姓之不见保
被动句标志词:见
④莫之能御也/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标志词:莫(否定词)、未(否
定词)、之(代词宾语)
⑤夫子之谓也/一羽之不举
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之
6.特殊句式
7.文化常识
(1)《孟子》为记述孟子言行的著作,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成。该书详实地
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
(2)谨庠序之教
庠序:古代的地 方 学 校,后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史记·儒林列传》:
“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汉书·董仲舒 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助记导图】
提出话题
正面劝导
引出"大欲",指出危害
"辟土地,朝秦楚""后必有灾"
以战为喻,主张施仁
"制民之产"
"谨庠序之教"
岔开提问,转谈王道
“保民而王"以羊易牛"
是"不为",非"不能"“推恩"
正面晓谕,指明方向
齐桓晋文之事
【助记导图】
提出话题
正面劝导
岔开提问,转谈王道
"保民而王""以羊易牛"
是"不为",非“不能"推恩"
正面晓谕,指明方向
引出"大欲",指出危害
“辟土地,朝秦楚”后必有灾
以战为喻,主张施仁
"制民之产"
"谨庠序之教"
反面论述
破其"大欲"
齐桓晋文之事
引出主张
阐述措施
反面 — — 武力称霸必败 制民之产 欲行之,反其本
缘木求鱼
邹楚之战
提出论点
正反论证
具体措施
以羊易牛,恩及禽兽
力举千钧,不举一羽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挟泰山超北海——不能
为长者折枝——不为
王有不忍之心
正面——王道仁政 功不至百姓
梳理孟子阐述观点的思路
齐桓晋文之事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不能与不为
一、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各诸侯国国君都野心勃勃,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 的霸主地位。他们崇尚的是“霸道”。
孟子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善于察言观色,抓住对方的心理, 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他抓住齐宣王的心理,不直斥其非。他 根据对方的经历来设问,引导其思考,巧妙地转换话题诱使齐 王在思想上走上孟子的思想轨道,从而牢牢地掌握谈话的主动 权。自然而然就把齐王引入到自己想谈的领域——王道。
孟子的论辩特点
二、层层深入,逻辑严密
孟子围绕“保民而王”这一中心论点,层次清晰展开论述:
第 一 步:引导齐宣王抛开“霸道”而谈“王道”。
第二步:引导齐宣王认识到自身有“不忍之心”。且认为齐宣 王已经有了保民的基本条件,具备了实施“王道”的基础。
第 三 步 :剖析齐宣王的“仁心”未及于民,未成王道,是“不 为也,非不能也”。并且进一步说明实行王道要“推恩”。
第四步:列举了霸道的危害。从而让齐宣王说出自己的“大欲 ”。
第五步:阐明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三、高超的语言艺术
1、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气势
排比: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 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 对偶: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2、用正反对比突出事理
(1)以对比手法指出推恩与不推恩的结果:推恩足以保四
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 2)以“恩足以及禽兽”和“功不至于百姓”作对比,以表现
齐宣王不行仁政的不合理。
3、采用生动的比喻,使道理具体化
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形象地对比出前者是绝对做不到的, 而后者不过是举手之劳。
天下可运于掌: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王天下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缘木求鱼:说明了齐宣王要以区区之齐去战胜八倍于自己的各诸侯国
是多么愚蠢。
素材积累与运用
适用话题一:民本治国仁政
因为高尚,才成绝响。他站在原野上,怀着一种大悲悯的心情, 怀着一种向往,描摹心中图画。在这儿,庄稼遍野,荷叶田田,鸟 鸣如露,鸡栖笼中,狗吠舍外。 一个读书人,真真切切勾画一幅融 融乐乐的世景图,不只是为自己,而且为百姓。这位从邹城走出来 的读书人,正是孟子。他为了天下苍生,劝说诸侯放下屠刀、抛弃 杀戮,给百姓一线生机。他满怀热情的告诉他们: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是一种担当、 一种博大、 一种无私、 一份绝响。这种为底层百姓奔走呼告读书人,可谓是国 家的脊梁吧!
素材积累与运用
适用话题二:为生民立命,担当,责任,无私
在那个千疮百孔的世界,他怀着大悲悯心,从未停歇,为底 层百姓奔走着,呼号着,他辛苦,孤独,既使不切实际,他义无反 顾。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他都抱着巨大的热忱去努力,他会满 含感情地告诉他们:“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一个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心心 念念,都是天下苍生,这是一种博大, 一种担当和责任心,永远是 一座碑,矗立在历史深处,供我们仰望,供我们追随。
素材积累与运用
适用话题三:民本,执著追梦
孟子生活在动荡、战火纷飞的战国,出生清贫,他从人民中
一路走来,初心不改,心系百姓。他对明君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民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世人或嘲他迂阔,他却是最清醒的人。 看透国家兴亡,在民心向背,民心之所向,是仁政。以霸道称于天 下,"是以后世无传焉",故“保民而王,莫之能御”。孟子也是灵 活的,他把纲常应用在政治上以缓解矛盾;他也是天真的,他把政 治理想化。同时也创立了“性善论”...他有美好的理想境界,但是 几番辗转,漂游多国, 一腔抱负终未酬,但他始终没有失去信念,
多次向不同的君王进谏,却终未有所成效。他与时代是不合的,但
他始终有一腔热血,不断去试,这是新时代追梦人应该有的品质。
M, 古 不 次
口 L
一 、重点词语解释
1、臣未之闻也。/牛何之
2、不识有诸
3、百姓皆以王为爱
4、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5、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句式:)
6、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7、无伤也 ,是乃仁术也
8、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9、明 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臣 未之闻也。/牛何之 代词;动词,往到
2、不识有诸 知道;兼词,之乎
3、百姓皆以王为爱 吝惜,舍不得
4、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怎么,哪里
5、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句式:主谓倒装)
6、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痛惜,哀怜;走向;区别 7、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妨碍,关系;这
8、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因此;远离
9、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视力;整车的柴火
10、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11、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
12、刑 于寡妻,至于兄弟
13、权,然后知轻重;度 ,然后知长短。
14、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 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15、莅 中国而抚四夷也
16、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17、盖 亦反其本矣
18、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19、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20、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10、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表现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敬爱;爱护
12、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同“型”,做榜样
1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称量;丈量
14、抑 王兴甲兵,危士臣,构 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难道;结怨
1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统治
16、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本来;抵挡,抵抗
17、盖 亦反其本矣 通“盍”,何不
18、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憎恨
19、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聪 慧
20、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处罚;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
二、翻译:
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 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2、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 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 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 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成时终年温饱,年成不好时也不致饿死。
2、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慎重办理学校的教育,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 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