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扬州慢》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2 *《扬州慢》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5 11:2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姜夔 (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后期婉约派的 代表作家。 一生漫游各地,政治上困顿、失意,最 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之畔。 一生好学、好 客、好藏书。他多才多艺,擅长诗词,精通音律, 工于书法,精于鉴赏。
姜夔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很多文人
学士有密切的往来,诗词皆卓然成家。词风清丽 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 浙派词人所尊奉。
他深谙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
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著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写作背景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扬州,在
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 用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十里长街市井连”等 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挚爱 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的浪 漫回忆,留下他无数的动人诗篇。词人虽然初到 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
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
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 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 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 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 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 因而追怀 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
写作背景
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自古天
下闻名。瘦西湖,大明寺,茱萸湾, 有无数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扬州的 月亮更是令人沉醉,“腰缠十万贯, 骑鹤下扬州”,只为一睹扬州月亮 的风采,连隋炀帝都“但求死看扬 州月,不愿生归架六龙”。
这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
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姜夔作词, 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 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
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
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 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
解题

扬州
诵读
慢词的篇幅一般都稍长,曲调悠扬,适宜表达曲折婉转、复杂变化
的情感。朗读时语速要慢,语气要低沉舒缓。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 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淳熙丙申至日,我路过扬州。夜雪初停,荞麦长得无边无际。 进城之后,我又见到处一片萧条,寒水绿绿的,暮色渐渐笼来,
戍楼中传来了黄昏的号角。
(序)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我的心情受到此时此景的影响,悲怆感伤,生出无限的感慨,
自创这首词曲。千岩老人认为有《黍离》之悲。
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hào)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 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后人 把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称为“黍离之悲”。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 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 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黍离之悲”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 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风景秀丽的竹西亭,我解鞍下马稍作
停留。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 一片荒凉。自从 金兵南侵退去,就连这废弃的城池和老树,都厌倦了战争。临近黄昏, 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曾在这里观赏的杜牧,假如今天旧地重游,也会惊讶它的变化。纵然
那豆蔻词写得再美,青楼梦再好,恐怕也难以表达此刻的心情,二十四桥 还在,波心中荡漾着冷月的光影,无声无息。可叹桥边的那一年一度的芍 药,年年是为谁 开得花儿一片红
赏析手法
关键字 相关词句 特点 手法
昔日 “ 名 都 ” ( 虚 写 ) “竹西佳处” 繁华 热闹
对比
昔盛今衰
( 这是扬
州城古今
变化的对 比 )
“春风十里”
今日 “ 空 城 ” ( 实 写 ) “荠麦青青” 破败 荒凉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昔日的扬州和词人眼前的扬州有什么区别呢 请结合诗句赏析。
诗中除了扬州今昔对比之外,还能不能找出其他的对比之处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杜郎对扬州颇有深情,但之前是抒发自如,留下很
多脍炙人口的名句;而今,却难以诉说。这是一个 人前后思绪变化的对比。
对 比
诗中除了扬州今昔对比之外,还能不能找出其他的对比之处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亘古不变的是自然景物,瞬息万变的是人事。这是
自然永恒和人事变化的对比。
对 比
赏析手法
反衬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以声衬静(凄凉、孤寂)
波心荡,冷月无声
以动衬静(以无声衬内心的不平静)
用典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
纵然有写“豆蔻”“青楼梦”那样的春风词笔、 满腹才华,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的深情。
以景结情,尾句写桥边的红药还是一年一度,盛开着
鲜艳的花朵,这样美丽的景象却无人欣赏。花开依旧 , 人事已非,含蓄地抒发词人的今昔之慨、词人内心无
比的悲怆与无奈。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抒发了什么情感
本词情感真切,贯穿黍离之悲(对国家衰亡的哀痛) 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上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作
者以沉郁的笔触勾画了一幅荒凉凄婉
的画面,野麦萋萋,废池寒水,枯木
西风,暗淡斜晖,清角空城,具体表
现了战后扬州的荒芜萧条,情景交融
地抒发了亡国之悲。
本词情感真切,贯穿黍离之悲(对国家衰亡的哀痛) 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下片先直抒胸臆说杜牧如果现在故地重
游,也一定会大为震惊。战后扬州如此
惨状,即使杜牧有杰出的才能也难以表
达我此刻悲怆的心情;后借景点染,二
十四桥水波荡漾,冷月悄然,以冷清荒
寂之景表达黍离之悲。
从意象、意境、手法、情感方面比较与《望海潮》的不同
《望海潮》:承平盛世;富足昌盛、平和安乐。壮伟、优美。
铺叙、渲染烘托;畅达流利。赞美,惊叹。
《扬州慢》:劫后孤城;残破荒凉;感伤哀婉。
对比、用典、拟人、反衬;曲折委婉。战争之伤,百 姓之苦,国事之忧。
结合大聚焦自主导航“结构图示”讲解
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
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 日的繁华。
寄托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 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
主旨
书写一片叶子,见证一个季节的博大。
描绘一幅景象,见证一个朝代的幽深。
纵观全文,词人姜夔用青青的荠麦、荒芜的城池、无声的冷月、寂寞的
红药给我们展现出一幅荒凉破败的扬州图,让我们思接千载,看到了南 宋朝廷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看到了金朝铁骑践踏中原,涂炭生灵,
也让我们聆听到了词人对祖国河山破碎的哀吟。
扬州之于姜夔是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只在斜阳巷陌中留下了瘦马枯
缰的长长身影,留下了对国运衰微的呜呜悲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