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
1.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毛泽东在给周恩来等的电报中说:“保卫武汉重在发动民众,军事则重在袭击敌人之侧后,迟滞敌进,争取时间,务须避免不利的决战。……在抗战过程中巩固蒋之地位,坚持抗战,坚决打击投降派,应是我们的总方针。”这说明( )
A.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B.中共积极维护统一战线
C.蒋介石有较强的欺骗性 D.正面战场成为合作典范
2.1937年《国民政府令》宣布,陈独秀“爱国情殷,深自悔悟,似宜宥其既往,借策将来。故依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第68条,将其有期徒刑8年减为3年”。已入狱3年的前中共领袖因此获释。这件事( )
A.得益于社会各方人士积极营救 B.归因于陈独秀狱中省悟深刻
C.表明国民政府共赴国难的姿态 D.表明国共两党之间尽释前嫌
3.对下图信息的理解最符合史实的是( )
A.日本逐步加大对中国的侵略
B.英德两国在中国竞争激烈
C.英国在中国的影响持续减弱
D.美国资本大规模输入中国
4.1937年9月3日,英国人在上海发行的《字林西报》发表社论称:“无论数星期前中国之地位若何,而中国今日已团结一致……在新时代中,中国从未若今日之一心一德者……全国男女平民之尽劳于国家奋斗,此在中国,亦属创见。”这反映了( )
A.中国抗战得到英国支持 B.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空前高涨
5.《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回忆1936年在延安的采访:“他(毛泽东)的看法一旦用英语发表出去,尽管国民党实行新闻检查,也会传回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的耳朵里。”斯诺的采访报道( )
A.扩大了延安的政治影响力 B.促进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C.缓和了国共两党之间矛盾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某知名法学教授说道:“仅以数米的铁道爆破为由占领了南满洲的大多数要地……就算最初的冲突是自卫行为,之后所有的行为也都靠自卫权行使就能说得通吗?”同时,日本《河北新报》也发出了一连串抨击日本军方的社论。这反映出( )
A.日本民众普遍的厌战情绪 B.日本对华战争侵略性难以掩盖
C.日本政府允许言论自由 D.日本各界对中日战争争论不已
7.下表为1937—1945年间陕甘宁边区盐税收入统计情况。其中盐税占工商税收比重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年度 税款(单 位:券币) 占工商税收比重 (指数:1937=100)
1937 1,868.50 100
1938 49,247.50 68.5
1939 29,895.50 67.3
1940 44,060.00 56.8
1941 372,084.00 46.3
1942 489,576.00 12.8
1943 4,471,490.00 15.6
A.日本残酷的经济掠夺
B.“双减双交”政策的实施
C.民族工业大量内迁
D.自力更生运动成效逐渐显现
8.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中国战场始终牵制着日本陆军的绝对主力,即使是在抗战末期,日本陆军还有64%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这说明( )
A.日本集中全力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B.中国坚持持久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
C.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D.国民政府一直没有获得国际的支持
9.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该宣言是( )
A.《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B.《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D.《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0.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某一历史事件示意图。该事件标志着( )
A.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B.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C.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D.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1.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这些举措( )
A.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
B.阻止了官僚资本的扩张膨胀
C.促进了工业布局的均衡发展
D.加速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2.1943年,华北日军发表年度综合战果:“敌大半为中国共产党军……交战15 000次,与中国共产党的作战占七五成,交战的二百万敌兵力中,半数以上都是中国共产党军。”这说明(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粉碎了日本速亡中国的计划
B.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C.敌后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接受日本投降,有人认为:照片中何应钦弯腰,毫无民族气节,而油画中何应钦低头腰身板正,是篡改历史真相。
照片《何应钦接受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书》)
油画《公元 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摘自方海霞等《一张抗战照片引发的历史解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阐释理由。(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解释史论结合)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
1.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毛泽东在给周恩来等的电报中说:“保卫武汉重在发动民众,军事则重在袭击敌人之侧后,迟滞敌进,争取时间,务须避免不利的决战。……在抗战过程中巩固蒋之地位,坚持抗战,坚决打击投降派,应是我们的总方针。”这说明( )
A.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B.中共积极维护统一战线
C.蒋介石有较强的欺骗性 D.正面战场成为合作典范
[解析] 材料“……在抗战过程中巩固蒋之地位,坚持抗战,坚决打击投降派,应是我们的总方针”体现的是中共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维护,B项正确;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广州、武汉会战后,A项排除;C、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2.1937年《国民政府令》宣布,陈独秀“爱国情殷,深自悔悟,似宜宥其既往,借策将来。故依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第68条,将其有期徒刑8年减为3年”。已入狱3年的前中共领袖因此获释。这件事( )
A.得益于社会各方人士积极营救 B.归因于陈独秀狱中省悟深刻
C.表明国民政府共赴国难的姿态 D.表明国共两党之间尽释前嫌
[解析]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以“爱国情殷”的理由将前中共领袖陈独秀释放,表明国民政府联合共产党共同抗日的态度,故C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陈独秀是否反醒与他获释无关,排除B项;D项表述太绝对,由于阶级立场不同,国共两党不可能尽释前嫌,排除D项。
3.对下图信息的理解最符合史实的是( )
A.日本逐步加大对中国的侵略
B.英德两国在中国竞争激烈
C.英国在中国的影响持续减弱
D.美国资本大规模输入中国
[解析] 从材料数据及时间可以看出,1937年全面侵华开始后,日本在华的机械总值增长最为迅猛,说明日本逐步加大对中国的侵略,A项正确;此时德国的重点在欧洲,B项排除;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此时英国的在华机械总值也在增长,C项排除;材料未涉及美国资本输出,D项排除。
4.1937年9月3日,英国人在上海发行的《字林西报》发表社论称:“无论数星期前中国之地位若何,而中国今日已团结一致……在新时代中,中国从未若今日之一心一德者……全国男女平民之尽劳于国家奋斗,此在中国,亦属创见。”这反映了( )
A.中国抗战得到英国支持 B.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空前高涨
[解析] 1937年9月全面抗日战争已经爆发,根据“中国从未若今日之一心一德者……全国男女平民之尽劳于国家奋斗,此在中国,亦属创见”可知,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空前高涨,故选D项;材料主要反映了英国对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精神状态的描述,不能说明得到英国支持,排除A项;此时全面抗日战争刚刚爆发,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信息,排除C项。
5.《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回忆1936年在延安的采访:“他(毛泽东)的看法一旦用英语发表出去,尽管国民党实行新闻检查,也会传回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的耳朵里。”斯诺的采访报道( )
A.扩大了延安的政治影响力 B.促进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C.缓和了国共两党之间矛盾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 根据“(毛泽东)的看法一旦用英语发表出去,尽管国民党实行新闻检查,也会传回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的耳朵里”可以看出斯诺的采访报道,虽然受到国民党的阻挠,但客观上扩大了延安的政治影响力,使更多的知识分子及中国人了解延安,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共合作抗日的问题,排除B项;缓和矛盾的说法不符合主旨,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才建立,排除D项。
6.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某知名法学教授说道:“仅以数米的铁道爆破为由占领了南满洲的大多数要地……就算最初的冲突是自卫行为,之后所有的行为也都靠自卫权行使就能说得通吗?”同时,日本《河北新报》也发出了一连串抨击日本军方的社论。这反映出( )
A.日本民众普遍的厌战情绪 B.日本对华战争侵略性难以掩盖
C.日本政府允许言论自由 D.日本各界对中日战争争论不已
[解析] 从日本教授的话中和“发出了一连串抨击日本军方的社论”等信息可以看出,日本人也认识到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侵略性,说明日本对华战争的侵略性难以掩盖,故答案为B项;A项中的“普遍”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反映日本国内的舆论状况,不能得出日本政府允许言论自由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日本各界对中日战争的看法,排除D项。
7.下表为1937—1945年间陕甘宁边区盐税收入统计情况。其中盐税占工商税收比重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年度 税款(单 位:券币) 占工商税收比重 (指数:1937=100)
1937 1,868.50 100
1938 49,247.50 68.5
1939 29,895.50 67.3
1940 44,060.00 56.8
1941 372,084.00 46.3
1942 489,576.00 12.8
1943 4,471,490.00 15.6
A.日本残酷的经济掠夺
B.“双减双交”政策的实施
C.民族工业大量内迁
D.自力更生运动成效逐渐显现
[解析] 根据“1937—1945年间陕甘宁边区盐税收入统计情况”可以看出,边区的盐税占工商税收比重不断降低,而盐税税款总体不断增加,说明边区经济得到了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边区正在开展自力更生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故D项正确;A、C两项与边区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主要涉及的是农业税,与材料的信息不符合,排除。
8.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中国战场始终牵制着日本陆军的绝对主力,即使是在抗战末期,日本陆军还有64%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这说明( )
A.日本集中全力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B.中国坚持持久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
C.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D.国民政府一直没有获得国际的支持
[解析]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历时十四年,对日本法西斯的打击最大,将一半以上的日本陆军牵制在中国战场说明二战期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日本集中全力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A项错误;中国坚持持久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国民政府“一直没有获得国际的支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9.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该宣言是( )
A.《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B.《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D.《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解析:A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该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A项正确;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抗日基本主张,重申共产党的各项保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是1945年重庆谈判时签订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颁布的时间是1937年8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0.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某一历史事件示意图。该事件标志着( )
A.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B.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C.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D.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解析:B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示内容反映的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这次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B项正确;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排除A项;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与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无关,排除C项;此时抗战尚未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排除D项。
11.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这些举措( )
A.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
B.阻止了官僚资本的扩张膨胀
C.促进了工业布局的均衡发展
D.加速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A 材料反映了1938年国民政府对经济加强管制并内迁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处于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这些措施都是为抗战提供支持,故A项正确;这并没有阻止官僚资本的膨胀,反而是促进,排除B项;只能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内陆工业的发展,并不能说促进了工业布局均衡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加强统制措施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项。
12.1943年,华北日军发表年度综合战果:“敌大半为中国共产党军……交战15 000次,与中国共产党的作战占七五成,交战的二百万敌兵力中,半数以上都是中国共产党军。”这说明(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粉碎了日本速亡中国的计划
B.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C.敌后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解析:D 据材料“1943年……综合战果:‘敌大半为中国共产党军……交战15 000次,与中国共产党的作战占七五成,交战的二百万敌兵力中,半数以上都是中国共产党军’”可知,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华北日军发表年度综合战果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D项正确;粉碎了日本速亡中国的计划是在战略防御阶段,A项错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是在1945年,B项错误;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C项说法欠妥。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接受日本投降,有人认为:照片中何应钦弯腰,毫无民族气节,而油画中何应钦低头腰身板正,是篡改历史真相。
照片《何应钦接受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书》)
油画《公元 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摘自方海霞等《一张抗战照片引发的历史解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阐释理由。(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解释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
看法:对历史现象的解释需综合多种史料。
阐释:两幅图片都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日本政府被迫无条件投降,体现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不屈斗争及其结果。照片中何应钦接受日本投降时弯腰这一举动我们应客观分析,照片只是一个被固定住的瞬间,不能完整还原历史的全貌和真相。油画中何应钦腰身板正,看似篡改了照片,其实是一种艺术升华。
总结:历史解释需要综合多种史料,注意观察角度的全面性,应充分考察并理清前因后果,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