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配套教学设计(19)

文档属性

名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配套教学设计(19)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2 16:42:2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2、感受诗歌意境,领悟诗中描绘的奇特瑰丽的雪景美。3、感受诗中表现的作者的情感。4、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歌这种文体知识已经有所了解,能够根据课下注释对诗的大意进行疏通,而且还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能够结合诗句初步把握诗歌的感情,能够结合诗句特点进行简单的赏析。
3重点难点
重点:1、感受诗歌意境,领悟诗中描绘的奇特瑰丽的雪景美。2、结合本诗的特点品位佳词妙句。
难点:1、体味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情感。2、感受本诗的艺术特色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中一朵美丽的奇葩。边塞一直以它独有的空旷、辽远、壮阔、苍凉、广袤、绮丽给了诗人广阔的歌咏和抒发空间,诗人又以他们的生花妙笔给我们展示了塞外独特的绮丽风景。今天,我们就跟随唐代杰出的边塞诗人岑参一起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来一睹塞外的雄奇和瑰丽。(出示课题)
活动2【讲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
1、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诗,然后教师出示以下几个词让学生认读:
(出示课件)
狐裘 锦衾 瀚海 阑干 琵琶 羌笛 辕门 风掣
2、接着出示字音强调,学生齐读字音记忆:(出示课件)
狐裘qiú 锦衾qīn瀚海hàn阑干lán
琵琶pípa羌笛qiāng辕门yuán风掣chè
3、指一名学生朗读诗,其他精心听,找出错误纠正。
4、教师范读该诗。(出示课件)
5、简介作者及背景资料。(出示课件)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岑参工诗,与高适齐名,同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人物。其边塞诗想象丰富,变化万端,气势磅礴,风格奇峭。七言歌行最为脍炙人口。有《岑嘉州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其代表作。
唐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再度出塞,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武判官是他的同僚,要回京述职,遂在中军帐里摆开酒宴,为武判官践行,于是产生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诗以咏雪起,在咏雪中暗寓别情;以送人结,展现了雪中送人的奇景和深情,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精神风貌。
活动3【活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1、结合课下注释,散译诗歌大意。
2、你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下列诗句的内容吗?(出示课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3、你还有哪些句子不理解,请说出来。(让学生互相帮忙解决。)
4、老师也给大家梳理了诗句的大意,请参考,把你理解不到位的再读一读。(出示课件)
活动4【活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深入感知,探究诗的意境:
1、解题:从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中送别呢?
生答:在大风雪的天气送别武判官。
所以这首诗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前十句咏雪,后八句写送别。
2、读诗,男女生分开读(女生读前十句,男生读后八句。)
3、大家对诗的内容理解有多少呢?下面请你用:
“我从诗句中读出了从中感受到了”的句式来写一写。(要求大家先选好诗句,然后分析诗句写了什么景物,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或者叙述了什么事情,从中流露作者怎样的情感。)
例如:我从“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一诗句中,读出了北风奔驰怒吼的气势和威力,也读出了胡地雪花漫天飞舞的景象;从中感受到了边塞风狂雪早,气候变化无常的特点,也感受到了诗人看到胡天八月就飘雪的惊奇之情。学生准备——教师巡回指导——交流展示
交流中教师适时点拨,并随时让学生把所选的诗句有感情的读一读。
教师结合板书总结归纳主旨:大家的发言很精彩,其实这首诗就围绕咏雪和送别展开,通过描写塞外冰天雪地的奇异风光,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友人的事情,表达了作者的惊奇,赞叹和送别友人依依不舍,惆怅担忧之情。
活动5【活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质疑再探,总结写法:
1、那么,咏雪和送别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如果把咏雪这一部分删去,行吗?(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出示课件):作者先展示边地冰天雪地的雄伟景象,为送武判官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渲染了气氛,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
所以咏雪为送别设置背景,渲染气氛。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2、从表达方式上看,咏雪和送别这两部分的侧重点一样吗?
(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出示课件):在咏雪这一部分中,作者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情,把情寓于景物之中,这叫融情于景;在送别中,作者既写了雪景,又叙述了送别之事,还抒发了自己的不舍之情,可以说是事、景、情相结合,这叫寓情于事。
活动6【活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感受内容,品味语言:
这首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语言明朗优美,很多诗句历来为人所称道,下面我们来品一品这首诗的语言。
教师先指导方法:(出示课件)
品味语言可以结合诗句的特点,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描述的画面入手,看看该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画面,联想画面的特点,进而联想诗人在描写景物时的心情
2、从修辞方法入手,该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从关键字入手,分析其表达效果。
4、从表达感情入手,分析该句运用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何种情感。
教师出示诗句,让学生自选角度进行鉴赏。(出示课件)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交流展示:学生展示之后教师出示课件供参考:
1、示例:雪花给树木披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万树的梨花。写雪后美景,以春花喻冬雪,形象贴切,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表现出诗人乐观、开朗的性格。“忽”字用的甚妙,不仅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化奇特,也表现作者看到奇丽雪景的惊奇欣喜之情。
2、示例:这两句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这两句融情与景,写诗人目送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作者依依不舍、惆怅担忧之情。
总结:在这首诗里,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洒,有细节勾勒,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再现了边地奇异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
下面请大家再一次带着感情读一遍课文。
活动7【练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反馈检测:
一填空:
1.这首诗作者,代诗人,他和 并举,同为 诗派的代表诗人。
2.请写出诗中咏雪的千古名句: 。
3.哪两句诗表现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请你写一段话,或描写雪景,或描绘送别场景,要求尽量用上诗中的一两句。(50字左右)
活动8【作业】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自选角度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雪景有什么作用?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