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曹刿论战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2 21:0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战国策》曹刿论战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________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
_________所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一:文学常识 编年左丘明二、掌握文言词语 1、齐师伐我。
2、肉食者鄙。
3、又何间焉?
4、小惠未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
伐:攻打 鄙:鄙陋,在文中指
目光短浅。间:参与 遍:遍及,普遍。 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 6、 神弗福也。
7、小大之狱,虽不
能察,必以情。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9、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而竭。
福:赐福,保佑 狱:案件。虽:即使 可以:可以凭借 作:振作。再:第二次。整体感悟
一: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二:故事按什么顺序叙述?概括情节。
故事的中心线索关键词句是什么?一: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鲁国的曹刿运用智慧以少胜多大败齐国的故事。
时间:鲁庄公十年春
地点:长勺(长勺之战)人物:鲁庄公、曹刿(中心人物)二:故事按时间顺序叙述,分三个阶段
(一):战前准备
(二):战中指挥
(三):战后总结三:故事的关键词是“远谋”文章是怎样体现曹刿的“远谋”?
(要善于在文中找原句品析)
从历史中得到智慧政治远见论战前准备请见——肉食者鄙 何以战——取信于民体现了民本思想军事才能从战指挥齐人三鼓——攻击
下视探望——遂逐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军事才能彼竭我盈——敌疲我打
辙乱旗靡——敌退我追战后总结抓住进攻追击时机,取得胜利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准备迎战 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就是不可原谅的了。”襄公不听。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司马公孙固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公孙固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襄公说:“还不行。”等到楚军排好了阵势,然后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腿部受伤,侍卫官也全部被歼。 《子鱼论战》   比较探究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之时;
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
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 说出两个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战争文化牧野之战 、淝水之战、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淮海战役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
  名人言战 你从这次战争中得到了
怎样的启示呢?作业:
请同学们查阅有关的资料,搜集古代著名战争故事,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以用于我们今天和未来的实践中,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侍卫官)歼焉。 比较探究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勃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准备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就是不可原谅的了。”襄公不听。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司马公孙固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公孙固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襄公说:“还不行。”等到楚军排好了阵势,然后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腿部受伤,侍卫官也全部被歼。 全国人都归罪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花白的人。古代领兵作战,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了国的殷商的后裔,也不攻击没有排好队列的军队。”子鱼说:“君王不懂得作战。强敌的军队,在险隘的地方不能成列,这是上天赞助我们;阻敌于险地而进攻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就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呢。而且现在我们面对的强者,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到了很大年纪,俘获了就夺取过来,管什么头发花白?使军队明白国耻,教会他们作战,是为了杀敌人。伤势还未到死的程度,怎么不再伤害他们?要是舍不得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就应当根本不要伤害他们;要是怜惜他们当中头发花白的人,就应当向敌人投降。军队在有利时加以使用,钟鼓用声音来调节士气。时机有利而使用军队,阻敌于险地是可以的。鼓声宏大以鼓舞土气,鸣鼓进攻未成列的敌人也是可以的。” 2:比较下文,认识曹刿与鲁庄公的形象
从历史中得到智慧我总结的曹刿的形象:曹刿:
政治上深谋远虑,
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紧扣住“远谋”。
我眼中的鲁庄公一、鲁庄公虽然“鄙”,但是能广开言路, 战前战后都虚心向曹刿请教 二:鲁庄公能够亲临战场第一线,
不被“齐人三鼓”势头吓倒,用人不疑, 不打退堂鼓,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署;
总结全文    文章通过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既赞颂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曹刿,也肯定了历来被人们否定为“未能远谋”的鲁庄公,并让我们从中得到了古人深邃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