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圣泽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宁市圣泽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2-22 17:5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测试卷(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区域间特征差异较大
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三江源地区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誉为“中华水塔”,平均海拔在3 500 m以上。下图表示三江源地区1950~2010年平均气温变化。读图,回答3~4题。
3.对三江源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高谷深,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B.太阳辐射强,光热资源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水能资源丰富
4.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三江源地区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
A.河湖流量增加,洪涝多发
B.农作物播种时间推迟
C.降水增加,水土流失加剧
D.蒸发加剧,草地退化
下面三幅图中,图甲为南疆公路旁的草方格沙障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乙为行走在沙丘上的驼队,图丙为兰州郊区种植白兰瓜的砂田(含砂砾层)。读图文信息,回答5~6题。
甲     乙     丙
5.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
A.三地降水均小于200 mm
B.三地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C.图乙风力侵蚀作用明显
D.图乙中盛行风向为北风
6.下列关于图示景观,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沙障能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从而保护公路不被风沙侵袭
B.图乙中的驼队沿等高线行走,虽线路较长,但省力且视野开阔,安全性好
C.图丙中的砂砾层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水的渗透能力和增大昼夜温差
D.三地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
读图,回答7~8题。
7.①②两区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
A.南部均为平原地区
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D.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8.有关①②两区域的人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稠密,自然增长率都较高
B.两区域南部均以电子工业为主
C.②区域北部为重要的粮棉产区
D.①区域城市群形成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区域内丰富的铁矿石资源
大庆是我国著名的石油城,在20世纪末陷入矿竭城衰的困境,计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高科技现代化城市。据此完成9~10题。
9.大庆原油生产等主导产业衰退,发生在区域发展的(  )
A.初期阶段 B.转型阶段
C.成长阶段 D.再生阶段
10.大庆的“二次创业”阶段,可能发生的是(  )
A.环境污染更加严重,人地关系进一步恶化
B.集中力量发展原有传统工业,突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
C.调整产业结构,促使经济复苏
D.城市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单一
右图为“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
①F表示资源开发 ②F表示产业活动 ③H表示废物排放 ④H表示产品消费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2.E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物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是“我国部分沿海城市地面沉降的统计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据图分析,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域分布特点是(  )
A.南方沿海城市地面沉降面积更大
B.最大累积沉降量自北向南递减
C.东部地区分布十分广泛,集中连片
D.主要分布在滨海平原、三角洲平原
14.有关地面沉降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超采地下水改变了地下基岩和土层的原有应力状态和平衡条件
B.农业用水主要来自地下水,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区”
C.高层建筑物建设时地基不牢是造成沉降的重要原因
D.城市之间地面沉降发生的原因具有关联性
2013年,科技部、发改委和环保部等部委联合召开的“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高层论坛”中,规划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据此回答15~16题。
15.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国际性原则
16.下列措施有利于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是(  )
①实现煤炭洁净化燃烧 ②推行节能技术 ③发展核能与可再生能源 ④关闭高耗能企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
①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趋不足 ②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③环境污染局部基本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④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要保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就应更多地从环境中索取,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B.近几年来,夏天越来越热,除了温室效应外,太阳高度也变大了
C.保护环境最好的办法是依法办事,按经济规律办事,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D.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读图,回答19~20题。
19.有关甲、乙两地区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受水资源限制,人口容量较小
B.甲、乙两地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
C.甲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一定会使人口容量不断扩大
D.乙地区老工业区改造,人口数量不能超过当前环境人口容量
20.有关节能减排、公众参与、发展低碳经济的行动,正确的是(  )
A.甲地区西气东输;乙地区发展低能耗工业
B.甲地区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乙地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甲地区采用节水措施;乙地区开发无污染能源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加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二、综合题(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3分)
材料一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为“玉石集中之地”。直到十五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喀什地区蕴藏有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列,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储量丰富。
材料二 “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材料三 “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
(1)据图说明两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不同点。
(2)新疆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3)喀什地区发展“红色产业”的优势气候条件是什么?
(4)简述深圳和喀什两特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5)随着喀什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发展,喀什城市化的速度会大大加快。试分析这将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 玉门市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是哺育中国第一个石化基地的摇篮。玉门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6 898.17万吨,其中可采储量4 773.87万吨。玉门油田经过近70年的发展,目前原油产量艰难地维持在40万吨,老油田已进入枯竭性开采阶段,目前剩余可采储量仅464.2万吨,且剩余可动用储量品位低,可采难度日益加大,产量逐年下降,经济效益逐年下滑。2009年3月,该市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名单中。“一油独大”的畸形产业结构,是玉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玉门经济迅速陷入衰败的症结所在。石油及炼化产业贡献了该市国民经济增长的70%以上,而财政收入中也有60%以上来自石油及相关产业,第三产业仅占10%左右。
材料二 甘肃省部分地图。
(1)我国确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区)中,与玉门类似的是(  )
A.安徽淮北 B.辽宁盘锦
C.云南个旧 D.湖北大冶
(2)结合材料,说明玉门市发展石油化工工业的区位优势。
(3)2010年玉门市《政府工作报 ( http: / / www.21cnjy.com )告》规划本市发展方向为“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做大做强石化、新能源、装备制造、矿冶建材、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谈一谈此规划的可行性条件。
(4)请你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2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材料二 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现已探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储量的矿产有中钾、镁、锂、锶、芒硝、石棉、电石级石灰岩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许多矿产资源间的关联度极强,综合利用率高。下图为“柴达木盆地示意图”。
材料三 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1)读“柴达木盆地示意图”,图中字母A代表的矿产地是________;B处是________山脉。
(2)读“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回答:①填出图中甲、乙两处的工业部门:甲________;乙________
②示意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有哪些?
(3)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国土资源部2006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公布:截至2005年底,全国耕地面积为122万平方千米,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我国现有耕地中,高产田仅占28%,中产田为40%,低产田为32%;目前我国耕地后备资源量仅为754亿平方米。
材料二 “十五”期间,我国耕地减少因素比重图。
材料三 “十一五”期间努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实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提出,耕地保有量要保住120万平方千米。而按照《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的目标,实现粮食95%的自给,2010年和2030年耕地保有量应分别达到121.6万平方千米和123.4万平方千米。
材料四 在我国西部某县,有过这样的事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1996年,联合国援助该县一个改善生态环境的项目。于是,历史上少有的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在这里迅速展开,原因是:种林的补助远比种地的收入要高。可3年后,联合国援助项目结束,补助没有了,种树者失去了生活的来源,于是又开始毁林种地。五六年光景,600多平方千米林木全部被砍光。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耕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耕地减少的最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素是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明我国今后如何统筹耕地保护与生态退耕的关系。
(4)材料四重点反映出我国亟待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哪种战略(  )
A.人口战略 B.资源战略
C.环境战略 D.稳定战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