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多角度描写景物
文题及要求
一、如果你在校园内,或在你家附近,观察一处景物,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什么新发现。把这些观察角度和观察效果写下来。字数不限。
二、找出你以前的写景作文,根据“多角度描写景物”的要求进行修改,尽量多增加一些描写角度,丰富文章的内容。
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都展现了秋天的画卷。你的家乡的秋天有哪些特有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金黄灿烂的田地?是天边的山岭,还是高远的蓝天?或许一片落叶让你感叹岁月的脚步声,一丝清凉让你发思古之幽情?细细观察,细细品味,从多个角度描写“家乡的秋天”。不少于500字。
写作思路
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写作时可以采用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以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以微观入手;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实景,也可写想象虚景。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能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更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本次作文“写作实践”提供了三个题目。
习作题目一:要求选择校园内或家附近的一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写出不同的观察效果。选择的景物可以是门前的小河,可以是校园内花坛里的月季花等。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等。
习作题目二:要求就“多角度描写景物”这一主题,对以前的写景作文进行修改,尽量多增加一些描写角度,丰富文章的内容。
习作题目三:要求抓住“秋天”的特点,多角度描写“家乡的秋天”。首先要确定所写之景,可以是秋天的全景,可以是秋天局部的景物,可以是蓝天白云,可以是落日朝阳。其次要选择观察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景物的特点。我们可以直接用“家乡的秋天”做文章的题目;也可以用你选择的景物做题目,如“门前的小河”“秋天的竹林”“果园秋色”等;还可以自己拟一些有创意的题目,如“悠悠秋思”“落英不是无情物”“秋日的私语”“一叶知秋”“秋色赋”等。
多角度描写景物时要注意以下问题:一要抓住景物特点,注意时间、地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同,景物也就显示出不同的特征;二是安排恰当的顺序,这个顺序从空间上说,是指景物排列的顺序,从时间上说,往往是指见到景物的先后顺序。
写法点拨
在我们日常写作中,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我们一定要从多角度描写景物,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多角度描写景物:
一、定点观察法
“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事物观察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然后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考察。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因此,运用定点观察法,首先要注意选择好观察位置。摄影师拍照,画家作画,选择镜头和描绘对象,都很注重立足点的选择,一个立足点选择的好坏,往往关系到一张照片、一幅图画的成败。写文章也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表现的同一事物,立足点不同,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达的效果大不一样。根据事物的特点和观察的需要,选择最理性的立足点,这是定点观察能否收到良好效果的首要问题。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生动地展现了充满生机的南国秋景。作者之所以能够纵览秋景抒发豪情,从阔大宏远的景物中抓住了它们盎然生机,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成功地运用了定点观察法。其次,定点观察必须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因为各种景物都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上,我们观察时不可能许多景物一起入目,表达时也不可能将许多景物同时铺叙,观察时,要注意有个合理地观察顺序。定点观察的优势在于立足点是固定不移的,比较容易做到观察集中,达到一定的深度。特别是对某一处、某一点、某一面的具体景物的观察。容易抓住事物的声貌神情和形态特征。
二、移步换景法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账。移步换景法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就采用了这种结构来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其主要表现在:(1)把行踪交代得清清楚楚:台北-嘉义-坐火车进山-阿里山-神木-林区-曲径通幽-看到神木-下山。(2)进山时抓住林海幽深的特征来写:原始森林广阔无边-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山间的青苔树-无边无际的森林-受巨创后的神木。这样,作者以自己的行踪为线索,表现了不同时间里多种景物的风貌,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
三、“五觉”法
观察和描写景物,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会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形象。
要描写一种景物的特征,仅仅调动一种感官是不够的。只有突破视觉印象的单一描写,综合调动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多种印象,才能立体地反映景物特征,丰富客观画面,加强景物形象地高度真实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在绘景时,要把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受结合起来,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绘。这样可以多角度地展示景物特点,使读者获得准确、全面、深刻的印象,唤起读者心中的记忆形象,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再创造出更为动人的艺术境界。如老舍先生在《在烈日和暴雨下》描写天气炎热时,也运用了“五觉法”。“干巴巴地发着白光”“每一个颜色都刺目”从视觉上写热,“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喘不过气来”从触觉上写热,“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每一个声响都难听”从听觉上写热,“每一种气味都掺和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从嗅觉上写热,作者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的感受的描写,渲染出烈日之猛,酷热之甚,把“热”写得逼真形象,使人感到“热”无处不在,仿佛亲历一般。鲁迅先生也是运用“五觉法”描写景物的高手。他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自然段,描绘了儿童心中美丽欢愉、富有情趣、充满生机的百草园生活,从中表现出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儿童心灵世界,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同作者一样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同样也是运用“五觉法”,从视觉、听觉、味觉几个方面描写所产生的效果。
运用“五觉法”描写景物,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绘景方法。我们要想在写作中运用“五觉法”来描写景物,首先要在观察景物时,学会使用多种感官,从多方面感受景物特征;其次在描写时要注意围绕景物最主要的特点,把多种感官感受结合起来写。
四、动静结合法
“动静结合”就是动景和静景互衬互托,不仅表现景物的外在形态,还表现出景物蕴含的精神的一种写作方法。例如郦道元《三峡》,从全文看,七百里山势写的是静态,文气平静舒缓;夏水暴涨为动,文气激烈紧张。先弛后张,前后节奏反差强烈,扣人心弦。以局部为例,“素湍”“回清”是动,“绿潭”“倒影”是静,一起一伏,动静相间,其妙无穷。
佳作示范
【作文1】
秋天的果园秋天的果园十分热闹。①你看,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熟透了的葡萄,晶莹透亮。葡萄有紫的,有绿的,有黄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②这可惹得那些小馋猫垂涎三尺,总在下面转来转去。梨树上挂满了一个个黄澄澄的梨子,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走近一看,梨子脸上还长着许多小雀斑呢!梨子很多,把树枝越压越弯,越压越弯,有的梨子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③高高的柿子树上挂满了一个个红通通的柿子,远远望去就像一盏盏小红灯笼。一阵秋风吹过,“啪!”“啪!”“啪!”熟透了的柿子就会掉到地上。④ ①总写秋天果园的热闹。“热闹”是中心词。②写葡萄。葡萄有紫的、绿的、黄的……这是从色彩方面来写。③变换角度写梨子。“黄澄澄”是描其色,“像一个可爱的小葫芦”是绘其形。“走近一看”是近观。④写柿子。有形有色,视觉、听觉并用。
◆写作点评
这段文字抓住了秋天果园中特色明显的葡萄、梨子、柿子来写,采用了由低到高的顺序,其中又包含着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过程中,注意调动视觉、听觉,注意描绘色彩。好一幅色彩斑斓的秋天果园图!
【作文2】
别有洞天的云雾天在外婆居住的村子旁,我发现了一座别样的山,一座名叫“云雾山”的美丽山峰。① 那山,挺拔得像个巨人,高高耸立。它的皱纹非常深沉,仿佛藏满了沧桑。最妙的是,缠绵的云总是与他为伴。②雾总出现在雨后。一出现,便朦胧了整座山。太阳是喜欢看热闹的,便拨开了云,偷看它们。那阳刚的山似乎害了羞,飞出一抹红晕。这时,风也来了,硬是把云雾撕成一片片、一道道、一缕缕。而云呢,缠绕着山,仿佛一放手就是生离死别、天涯海角。这时的山便侠骨柔情起来。烟云散尽,瓦蓝天空下的山便越发显得深沉阳刚了。③雨一下,山便多了几分活泼。鸟儿歌唱起来,泉水汩汩起来,溪水潺潺起来。④这时,最好去一去山里的锦绣谷。有谷的地方就有溪,谷是因溪而锦绣的。溪水清澈空灵,如山谷寺庙中的梵音。水里的蟹也大胆钻出来,横着身子竖着眼睛瞧你,一点也不怕来扰它宁静。⑤这时的鸟鸣最好听了,被雨洗过、被雾绕过的声音更明亮、更婉转了。鸟藏在极幽深的地方,仿佛就在你心灵深处。岸边的兰草显然是被溪水梳理过,以一个晨妆刚毕的少女的姿态站在溪边,似在聆听“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句。⑥走累了,就坐一坐,或者就在石上躺一躺,反正随处都有风景。这时,把思维放慢,把视线定格,定格在一朵花上,你会想生命就是美丽;定格在一棵树上,你会想,生命是站着的,不是趴下的;定格在蓝天下的一只鹰上,你会想,生命原本就要飞翔。最好,你什么都不想,你就是一朵花,一棵树,一只鹰——云雾山里的。那么,你就能听见它的呼吸了,当然,你还可以入梦。⑦清澈的水滋润出艳丽的花。云雾山贫瘠的土、突兀的岩上是长不出奇花异草来的,也不需要。但普通的杜鹃却让云雾山浓艳起来,热烈起来,奔放起来。四五月份,杜鹃花总是隆重宣告云雾山春天的来临。先是一粒粒——那是生命的孕育;后是一朵朵——那是生命的绽放;而后是一簇簇——那是生命的高潮;最后是一片片——那是生命的升华,开得洋洋洒洒,活得轰轰烈烈。⑧这风景,让朝霞醉了,飘落下来成了红杜鹃——点亮了人的眼睛;让织女醉了,裁下了白云成了白杜鹃——沉静了人的心灵;有的红白相间,那是大自然这一丹青妙手随意而精心的点染。⑨奇怪的是,越是突兀的岩,越是贫瘠的土,它就开得越大,越艳,越旺。原来它是用生命来彰显生命——背景越是贫瘠,生命就越显得张扬,就越需要张扬。就如黄土高原上生长的汉子,汉子口中甩出的秦腔,一抑一扬一顿一挫就吼出了生命的强悍。⑩啊,云雾山,你让我见识了人间的仙境,你让我发现了生命的瑰丽。我爱你,妙不可言的云雾山! ①开门见山,直接点题。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初步展现云雾山的美丽、奇特。③云缠绕山,山依恋着云,太阳和风也赶来凑热闹。这奇妙的变幻,云雾山成了仙境。写太阳,写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拨开”“偷看”“飞出”等一连串动词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极富韵味。④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写景。象声词的运用,使人如闻其声。⑤雨后的云雾山,鸟儿、泉水、溪水、螃蟹,将山装扮得锦绣迷人。⑥特写鸟鸣、兰草,动静相宜,风景独特。比喻的运用,贴切而别致,表现力强,饶有趣味。⑦联想想象齐用,比喻排比并存,由物及人,精彩别致,深化主题。⑧从不同的角度聚焦云雾山的杜鹃花,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层次分明。比喻、排比并用,精彩纷呈。⑨色彩鲜明,想象奇特,情趣盎然。⑩句中连用“甩出”“吼出”两个动词,让原本无影无形的声音具有质感,非常形象。 水到渠成,回扣题目,由衷赞美,收束全文。
◆写作点评
这是一篇写景佳作,也是一篇赞美大山的散文。文章开门见山,点明题目,交代了描写的主体——云雾山。作者思维活跃,笔法灵动;联想丰富,想象奇特;由物及人,由人及物;由点及面,层次分明。尤其是语言方面,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十分精当;词语锤炼上,精彩的动词俯拾皆是。
【作文3】
家乡的秋天秋天,在有些人眼里,似乎总是满地落叶,一片凄凉而又孤独的景象,可我从小就对秋天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因为在我的眼中,金色的秋天,并不是孤独、凄凉的,它是丰收的象征。①我的家乡——庐山脚下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它的秋色惹人喜爱。②不必说避暑胜地庐山的景致了,单是我村周围那些默默无闻的小山,就能让你流连忘返。③青青的小山把我们村子围了个圈儿。山坡上,果实成熟了,一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瞧,那红的是柿子,黄的是梨子,青的是苹果;更有那不知名的野果,满树满枝都是,叫人越看越爱越心甜。④一阵风吹来,沉甸甸的枝条在微中风轻轻摇曳。空气中充满果实的香味,深深吸上一口,沁人心脾,多么香甜啊! ⑤山谷中,层层金黄的麦浪上下翻腾,这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的大好年景。⑥看,南山顶上那一大片大片通红通红的是什么?啊,是秋天的象征——枫叶。⑦满树的红叶像是燃烧着的火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⑧枫树林中,有不少欣赏秋色的人们;他们当中有天真的孩童,有朝气蓬勃的青年,也有阴虚垂胸的老人,在他们被枫叶映红了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秋,给人以舒畅和豪放。⑨拾级而上,爬上最高的山头,尽情眺望:蓝天衬着白云,绿带绕着青山,还有那隐藏在繁花嫩叶中的红瓦顶和金色的麦田,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山区秋色图。⑩那高超的技艺,就是唐伯虎恐怕也要望尘莫及了。我喜欢家乡的金秋,更喜欢带着瑟瑟寒意的秋雨。 点点晶莹的雨珠,条条倾斜的雨线,形成一片蒙蒙雨雾。秋雨能使人清醒,同时又能冲刷大地上的一切污秽之物,使大地变得那么晶莹透亮,一尘不染。 人们总是赞美春天,春回大地,生机盎然。我却认为,如果把春天比作一个刚刚落地的娃娃,那么,秋天便是成熟的少女。秋天,有着自己的内在美,那是成熟的美。 我爱秋天,更爱我家乡的秋天。 ①文章开头一反悲秋伤秋的基调,点明“我”眼中的秋天的可爱,立意新颖。②直接点题,“我”家乡的“秋色更惹人爱”。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③“不必说……单是……”,仿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典型句式,把描写的镜头引向“我们四周那些默默无闻的小山”。④写景由远及近,由总到分,富有层次感。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气畅达,增强了抒情的意味。⑤视觉、嗅觉、味觉多觉并用,直接抒发对秋天的喜爱之情。⑥由“山坡上”写到“山谷中”,变换观察角度。写景过程中,点面结合,有详有略。⑦运用设问,自然引出下文对“秋天的象征——枫树”的描写。⑧运用比喻,把“满树的红叶”比作“燃烧的火花”,突出了秋天枫叶的典型特征。⑨由树及人。写不同的年龄的人们在秋天中同样的感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⑩写登山眺望所见。自上而下,由高到低,用优美的语言绘出了“一幅五彩斑斓的山区秋色图”。 承上启下。由写喜欢家乡的金秋,到写喜欢家乡的秋雨。 点明喜欢秋雨的原因,语言富含哲理。 秋天比作“一个成熟的少女”,比喻贴切。 直抒胸臆,表达对家乡秋天的赞美之情。
◆写作点评
这是一篇立意新颖,描写生动的写景文章。小作者一反“秋的萧条”的主题,独辟思路歌颂秋天的丰收。写小山,写枫树,登山眺望,尽情描绘丰收之美,即使是带着寒意的秋雨,也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行文以行踪为序,先总后分。写景突出特征,富有层次。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1张PPT)
老 泥 阅 读 和 写 作 培 训
文题及要求
一、如果你在校园内,或在你家附近,观察一处景物,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什么新发现。把这些观察角度和观察效果写下来。字数不限。
二、找出你以前的写景作文,根据“多角度描写景物”的要求进行修改,尽量多增加一些描写角度,丰富文章的内容。
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都展现了秋天的画卷。你的家乡的秋天有哪些特有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金黄灿烂的田地?是天边的山岭,还是高远的蓝天?或许一片落叶让你感叹岁月的脚步声,一丝清凉让你发思古之幽情?细细观察,细细品味,从多个角度描写“家乡的秋天”。不少于500字。
写作思路
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写作时可以采用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以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以微观入手;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实景,也可写想象虚景。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能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更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本次作文“写作实践”提供了三个题目。
写作思路
习作题目一:要求选择校园内或家附近的一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写出不同的观察效果。选择的景物可以是门前的小河,可以是校园内花坛里的月季花等。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等。
习作题目二:要求就“多角度描写景物”这一主题,对以前的写景作文进行修改,尽量多增加一些描写角度,丰富文章的内容。
习作题目三:要求抓住“秋天”的特点,多角度描写“家乡的秋天”。首先要确定所写之景,可以是秋天的全景,可以是秋天局部的景物,可以是蓝天白云,可以是落日朝阳。其次要选择观察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景物的特点。我们可以直接用“家乡的秋天”做文章的题目;也可以用你选择的景物做题目,如“门前的小河”“秋天的竹林”“果园秋色”等;还可以自己拟一些有创意的题目,如“悠悠秋思”“落英不是无情物”“秋日的私语”“一叶知秋”“秋色赋”等。
多角度描写景物时要注意以下问题:一要抓住景物特点,注意时间、地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同,景物也就显示出不同的特征;二是安排恰当的顺序,这个顺序从空间上说,是指景物排列的顺序,从时间上说,往往是指见到景物的先后顺序。
写法点拨
在日常写作中,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一定要从多角度描写景物,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多角度描写景物:
一、定点观察法
“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事物观察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然后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考察。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 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 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
写法点拨
在日常写作中,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一定要从多角度描写景物,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多角度描写景物:
一、定点观察法
运用定点观察法,首先要注意选择好观察位置。摄影师拍照,画家作画,选择镜头和描绘对象,都很注重立足点的选择,一个立足点选择的好坏,往往关系到一张照片、一幅图画的成败。写文章也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表现的同一事物,立足点不同,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达的效果大不一样。根据事物的特点和观察的需要,选择最理性的立足点,这是定点观察能否收到良好效果的首要问题。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生动地展现了充满生机的南国秋景。作者之所以能够纵览秋景抒发豪情,从阔大宏远的景物中抓住了它们盎然生机,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成功地运用了定点观察法。
其次,定点观察必须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因为各种景物都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上,我们观察时不可能许多景物一起入目,表达时也不可能将许多景物同时铺叙,观察时,要注意有个合理地观察顺序。定点观察的优势在于立足点是固定不移的,比较容易做到观察集中,达到一定的深度。特别是对某一处、某一点、某一面的具体景物的观察。容易抓住事物的声貌神情和形态特征。
写法点拨
在日常写作中,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一定要从多角度描写景物,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多角度描写景物:
二、移步换景法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账。移步换景法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就采用了这种结构来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其主要表现在:(1)把行踪交代得清清楚楚:台北-嘉义-坐火车进山-阿里山-神木-林区-曲径通幽-看到神木-下山。(2)进山时抓住林海幽深的特征来写:原始森林广阔无边-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山间的青苔树-无边无际的森林-受巨创后的神木。这样,作者以自己的行踪为线索,表现了不同时间里多种景物的风貌,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
写法点拨
在日常写作中,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一定要从多角度描写景物,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多角度描写景物:
三、“五觉”法
观察和描写景物,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会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形象。
要描写一种景物的特征,仅仅调动一种感官是不够的。只有突破视觉印象的单一描写,综合调动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多种印象,才能立体地反映景物特征,丰富客观画面,加强景物形象地高度真实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在绘景时,要把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受结合起来,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绘。这样可以多角度地展示景物特点,使读者获得准确、全面、深刻的印象,唤起读者心中的记忆形象,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再创造出更为动人的艺术境界。
写法点拨
在日常写作中,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一定要从多角度描写景物,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多角度描写景物:
三、“五觉”法
如老舍先生在《在烈日和暴雨下》描写天气炎热时,也运用了“五觉法”。“干巴巴地发着白光”“每一个颜色都刺目”从视觉上写热,“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喘不过气来”从触觉上写热,“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每一个声响都难听”从听觉上写热,“每一种气味都掺和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从嗅觉上写热,作者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的感受的描写,渲染出烈日之猛,酷热之甚,把“热”写得逼真形象,使人感到“热”无处不在,仿佛亲历一般。鲁迅先生也是运用“五觉法”描写景物的高手。他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自然段,描绘了儿童心中美丽欢愉、富有情趣、充满生机的百草园生活,从中表现出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儿童心灵世界,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同作者一样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同样也是运用“五觉法”,从视觉、听觉、味觉几个方面描写所产生的效果。
运用“五觉法”描写景物,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绘景方法。我们要想在写作中运用“五觉法”来描写景物,首先要在观察景物时,学会使用多种感官,从多方面感受景物特征;其次在描写时要注意围绕景物最主要的特点,把多种感官感受结合起来写。
写法点拨
在日常写作中,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一定要从多角度描写景物,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多角度描写景物:
四、动静结合法
“动静结合”就是动景和静景互衬互托,不仅表现景物的外在形态,还表现出景物蕴含的精神的一种写作方法。
例如郦道元《三峡》,从全文看,七百里山势写的是静态,文气平静舒缓;夏水暴涨为动,文气激烈紧张。先弛后张,前后节奏反差强烈,扣人心弦。以局部为例,“素湍”“回清”是动,“绿潭”“倒影”是静,一起一伏,动静相间,其妙无穷。
佳作示范
【作文1】秋天的果园 (略)
【作文2】别有洞天的云雾天(略)
【作文1】家乡的秋天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