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学习宝典】(第一部分)第三单元 思想深刻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作文学习宝典】(第一部分)第三单元 思想深刻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4 11:07: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思想深刻
技法指导
一、“深刻”的基本要求
“深刻”是指文章有思想深度。要把文章写深刻就要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的底蕴。“深刻”是中考作文发展等级的第一项标准,其基本要求包括三个方面: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它既有现象,又有本质。如果我们能透过现象的迷雾,作深入的思考,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就能挖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来。写记叙文,应着眼于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的发掘。
(1)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一般要着力于人物思想的发掘,探寻人物活动的思想动机,力求寻找到支配人物言行举止的思想亮点,因为它是人物全部活动的动力;再就是要揭示人物命运的根源。
(2)以叙事为主的文章,一般要努力反映事件蕴含的思想意义。一件事思想意义是多方面的,因此,立意时要力求从事件所表现出的各种思想意义中,寻找出最主要、最典型、最深刻、最动人的那一种思想意义,因为它决定事件的主要性质,代表着事件的本质。除了要深刻地揭示事件的意义,另外还要挖掘事件的深刻原因。
(3)以状物为主的文章,一般要注意揭示所状之物的审美价值或作者熔铸于事物中的某种感情或寓意;状物中也要显示人的精神、气质、情操。
(4)以抒情为主的文章,一般要披露其隐含、交织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偶然的,有后果就必然有前因,要善于探究事物的本源,以敏锐的目光,借助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文时,要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即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文章的深刻性往往就表现在这里。
1940年,在晋察冀边区,流传着一个“白毛仙姑”的故事。人们若根据这一故事进行文学创作,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一是表现破除迷信的主题,告诉人们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鬼神存在。二是表现妇女翻身解放的主题。三是表现“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
上述三种立意,哪一种最深刻、最能激发人的爱憎感情呢?对这一问题,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艺术家们为我
我们做出了最好的回答。1945年,鲁迅艺术学院的贺敬之、丁毅等根据这一传说创作民族新歌剧《白毛女》时,经过反复研究,深刻挖掘,最后选择了第三种立意。为什么第三种立意最深刻透彻呢?因为它揭示了白毛女悲剧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昭示人们:要使白毛女由鬼变成人,就必须推翻这一反动腐朽的社会制度,建设一个没有压迫、剥削的新社会。这一主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要求,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揭示了影响白毛女命运的根本原因之所在——社会制度。所以,该剧上演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对解放后的民主改革和其他政治斗争,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这是文章立意深刻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启发,就是指通过叙述、描写揭示了哲理、伦理、艺理,能引起读者联想,从而有所领悟;就是所持观点要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能把认识提高一个档次,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抓住问题之间最关键最本质的联系,并能引发读者思考,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灵魂的震颤、思想坑界的升华。
那么,如何使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呢?
(1)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认识事物的能力。王安石有句诗说得好:“不为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要做好哲理、伦理、艺理等方面的积累工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厚积才能薄发。
(3)要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善于变换角度,用辩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去抓住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了解了这些基本要求,就会对自己的写作训练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导向作用。
二、初中生写作时常见的失误
深刻是就立意而言的。初中生写作,在立意上往往容易出现以下失误:
1.浅尝辄止,无法深刻。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果推因、由形观神地审查事物,不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透过表象看到真相。具体地说,此类文章只能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等问题,而不能涉及“为什么”“怎么办”一类较深刻的问题。譬如,只从刻苫学习方面来分析一个学生成绩优秀是不够深刻的,若能进一步阐述他为什么会刻苦,为什么能持之以恒,或者就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挖掘出他刻苦学习的动机和动力,这样的主题,这样的立意,就深刻多了。
2.套用范文,无法深刻。写作话题作文时,有些考生就有投机取巧的思想,套用现成的文章行文,只在结尾象征性地点一下题。如以“英雄”为话题作文,一个考生写《母亲——我心中的英雄》,记叙了母亲持家的艰辛、对父亲的忍耐、对邻人的关爱……结尾生硬点题:“母亲是平凡的,但是,她却是儿子心中的英雄。”“勤劳、忍耐”是美好的品质,但是未必能算得上“英雄”。这很可能是套用了一篇现成的写母亲的文章,这样的立意根本谈不上深刻。
3.贪多求全,无法深刻。有些考生在写作过程中不能使文章的内容集中、深刻,无法使有限的笔墨集中起来,把某一件事情、某一个人物写清楚,写深刻,因而出现主题过大或多重主题的现象。这样就显得主题不够专一、深刻。如以“兴趣”为话题作文,有的考生全文写他人之“兴趣”,唯独没有属于自己的例子;有的考生把“我”的兴趣淹没于众人都有的“兴趣”之中,涉及“我”的笔墨很少。这样的文章,使人读后如在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人云亦云,无法深刻。平时人家怎么说,他就怎么说;过去怎么说,现在还是怎么说;题目中的导语有个什么观点,他绝对不敢提出异议来,这样的作文,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无新意。比如,以“沟通”为话题作文,很多考生不约而同地以“我们要和父母多沟通”为中心,选取一两个故事来表达。这些文章,立意一般,无法达到“深刻”之要求。
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因为初中生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水平与能力有限,没有深入开掘,导致无法挖掘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
三、如何才能让文章“深刻”
1.由表及里法
“表”是现象,“里”是本质,透过现象,逐层分析,直到本质,便是由表及里分析。我们写作时应从社会生活的现象出发,透过表象洞察本质,挖掘现象背后隐含的比较深刻的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在观点上能给人以启发作用。它要求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可靠。
【例文展示】
我眼中的色彩
有人把人生比作是一场游戏,你不是主角;有人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梦,梦醒了,一切都已经过去;有人把人生当作是一张纸,你就是这幅画的创作者。
生活需要色彩。
我不爱喝咖啡,因为它太苦涩,那种感觉使人内心的苦闷也被捣出和这浓浓的咖啡色一起搅拌,因而一口比一口苦。朋友告诉我,可以往里加块方糖,我于是取来一块放入杯中搅拌。方糖晶莹透亮的白色在浓浓的咖啡色中格外漂亮,我就这样呆呆地搅拌,直到那白色与咖啡色融为一体。
咖啡还是咖啡,却因一块方糖而具有一丝丝甜味。生活也正是这样,灰暗也许笼罩着你,恐惧也许包围着你,但你需要的只是一抹明艳的色彩——即使是杯水车薪,但足以为生活增添情趣。
再品一口咖啡,我觉得不那么苦了,虽然咖啡色是我不太喜欢的颜色。但我可以从里面看到生活绚丽的色彩。
我开始认为这难得的闲暇是一片绿,它装饰了周围的景物;认为品咖啡是一片蓝,它给了我一份悠然的心情;认为生活是一点黄,它昭示着平静、恬淡。
赤橙黄绿青蓝紫,每一种颜色都那么纯、那么美。而彩虹比任何一种用单一色彩构造出来的世界更美,因为它巧妙地将七彩集于一身,装扮出一座绚丽夺目的大桥。
同样,生活是没有单一色彩的,大干世界中总有许多惊奇:万绿从中一点红乃林中绿衣少女的一抹朱唇,百花争艳最夺目的是洁白无瑕的花儿……
没有品完一杯咖啡,我却已遍览人间色彩。感慨颇多的同时我已明白了自己的色彩类型。
当我灰心失望的时候,我是黑色的,借助于心中火红的自信,我能重新面对生活;当我喜悦的时候,我是粉红的,我的一举一动都散发一种对事物的满足和感激,但前方大道的醒目标记使我不迷失方向;当我痛苦焦虑时,我是苍白色的,我体验着焦虑和痛苦对身体和精神的摧残,一根绿色的救命藤条却拉我走出泥潭。
生活有时就是枯燥的颜色,但只要有一种异于它的颜色出现,就显得强烈而刺眼,这时候你就要抓住它,丰富你的人生色彩。太阳光柔和迷人,它却是由七色混合而成。只要我们不断为生活添加新色彩,定会绘出一幅和谐美妙的人生画卷。
◆写作点评
文章从喝咖啡这一生活现象切入,由喝咖啡引发感悟进而以此叙写生活的色彩,论及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看法。这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的写法。咖啡只有一种色彩,它是苦的;加入一块方糖,色彩丰富了,也就有了甜味。生活也如此,有时也很单一,但如果丰富了色彩,充实了内容,也会成就绚丽的人生。
2.引领感悟法
所持的观点或表达的主题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时代感和前瞻性,并能引发读者思考,产生心灵的共鸣、灵魂的震颤,带来思想境界的升华。具体说,使人读后产生对某个问题的其他侧面的思考,拓展了对这个问题认识的广度;或引发人们的联想,从而丰富了人生感悟,等等。
【倒文展示】
我和彩蝶一起飞舞
岁月既是如此无情!让我鼓动双翅,用平凡谱写生命的绝唱! ——题记
希望
想来应是春日,青草如春晖般向天边蔓延开去。那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独自苏醒。
啊!我的眼前一片黑暗。是什么,把我的身躯牢牢禁锢?寂寞像一首无情的歌,无孔不入,直击我幼小的心灵,此刻,万籁俱静。
然而,一想到破茧时那壮丽的状态,我便不再埋怨。是的,我是一只蝶,我坚信自己有一双绚丽多彩的翅膀,可以穿花越林,可以在辽阔天际刻上我
永恒的舞姿!
我似乎已经迫不及待了,“风啊,来得更猛一些吧,让我用优美的舞蹈为世界呈上一片光辉!”我的心早已热血奔腾!
落寞
清晨,东方刚刚破晓,一束亮光砸在我稚嫩的身躯上,让我激动不已。是的,告别了黑夜,我迎来了黎明,我坚信,那是一个无限美好的清晨。
于是,我踏着温暖的阳光,以我婀娜的身影穿越在薄雾初散的花丛中,得意地享受着自然的恩赐,直到一朵紫茉莉鄙夷地说:“哎,怎么是只蛾?”
“什么?!我是一只蛾?”我揉开惺忪的睡眼,那足以令人窒息的丑陋的翅膀在阳光下是那样可怜!于是,我疯了!
飞舞
我无力地落在一根枯枝上,呆呆地望着这不属于我的花丛,看着那些娇贵的彩蝶风一样地狂欢,我的心中充满了哀伤。
突然,似乎是偶然,一片枯黄的落叶掉在我身旁,它说:“孩子,不要羡慕别人的光辉,你不也有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吗?”啊!是的,我也有一双翅翅,我不也渴望飞舞吗?于是,我避过所有鄙视的目光,鼓动双翅,尽力向那烈日飞去,我要与彩蝶一起飞翔!
谁说晦暗的日子里没有歌唱?纵然无力面对现实的凄美,我也要用平凡去谱写生命的绝唱!
◆写作点评
本文是一篇激荡着情感的抒情散文。小作者从生活世界中捕捉自己的情感依托,来突出表现一颗不甘于平凡、渴望“飞翔”之心,如此昂扬的情怀,如此奋发的精神,不能不给读者以深思和启示。作者用心写文章,用情演绎人生真谛,那就是“用平凡谱写生命的绝唱”。
3.昭示哲理法
在描写或叙述事例或现象后,用精练明确的语言揭示出某一个哲理,这种方法叫昭示哲理法。哲理的深刻性和启发性,可大大加强文章的深度和力度,从而提高了文章的价值。
(1)在议论中点亮哲思
好的议论往往内涵丰富,蕴涵哲理,能启发人们深入思考,得到人生教益。这样的议论是点睛之笔,它点亮了哲思,使文章通体发亮,身价倍增。
(2)在抒情中蕴含理性
抒情不但要有真情实感,而且要渗透理性,没有理性的抒情往往流于大喊大叫、无病呻吟。强烈的激情话语只有在理性之花的点缀下,才能真正打动人的心灵。
【例文展示】
怀念有葱油饼相伴的日子
那个老人,那张笑脸,那有着淡淡香味的葱油饼,总会时时闪现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让人无限怀念……
一段日子里,生活匆忙而枯燥,心情烦闷到了极点,连早餐也是随便应付。那个卖葱油饼的老奶奶周围,总是站满了人,出于好奇,我便加入了这个队伍。
终于排到我了,只见老奶奶在摊前忙着,我有些惊奇,这么多生意,竟然只有她一个人在忙。我惊讶于老人有一双灵活的手,那双手在雪白的面团上跳跃着,将一团团洁白的小精灵揉成规矩的球状,轻轻一拍,就成了圆圆的饼子。老奶奶拿一个小刷子,抹上金灿灿的油花,再放进油锅里,便听到了美妙的嗞嗞声……我看得入了迷,不觉奶奶已经把一个饼递到了我面前,“给你!”.听到老奶奶的声音,我的目光才从她的手上滑到了她的脸上。她布满皱纹的脸上,眼睛如星星般闪烁着快乐的光芒。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微笑打动了,心底悄悄流过一股暖流,痒痒的。我低头咬了一口手中的葱油饼,那里面分明夹着快乐。我从此记住了那个微笑,记住了她的葱油饼,我成了那里的常客,只要一有空,我就会给自己买一个葱油饼,感受到的,除了葱油饼的香味,还有一份快乐。
随着买葱油饼次数的增加,我对这位老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她的儿女远在南方工作,前些年相伴多年的老伴离开了她,剩下她一个人孤独地生活。但是她的笑容始终没有消失过,她永远是那么乐观,永远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恩,每一个葱油饼都是她的孩子,她将爱心和感恩用灵巧的手揉进葱油饼中,再将它传递给别人。
望着忙碌的老奶奶,我忽然感觉到很羞愧,自己经历的一些小小的挫折,算什么呢?生活让她饱经沧桑,却无法磨灭她乐观的精神,她始终带着祥和的笑去对待生活,将快乐传递给身边的人,这不正是对生活的感恩吗?
如今,我已经变得开朗而自信,老奶奶的摊位也不在了,或许是她跟随自己的儿女去了吧。但我依然怀念老奶奶那飘着香味的葱油饼,怀念那段有葱油饼相伴的日子。
◆写作点评
文章以“葱油饼”为线索,写出了一段温暖而又快乐的时光。倒数第二段的抒情、议论中隐含着小作者对生活的哲思、对人生的感悟。尽管沧海桑田,但乐观永在,并“始终带着样和的笑去对待生活,将快乐传递给身边的人”,表达了“乐吾乐以及人之乐”这一深刻主题。
4.独辟蹊径法
打破由习惯或经验形成的心理定势,打破思维的模式化,抛开审题立意的第一思维,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看问题;或者是以自己独特的角度去立意,提出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颖独到的见解。它有两种形式:
(1)扩展式
就是在通常立意上加以扩展,浅中求深,老中求新,是一种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2)反常式
就是与传统的立意对立,正中见反,异中求反,是一种逆向思维的结果。
在作文中,很多同学苦于作文写不出新意,其实如果在写作中善于运用逆向思维,那么文章就会产生全新的思想和观点,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反其意而为之,可以出好文章,但是,不假思索,一味反做,势必求新不成,反堕入谬误。
【例文展示】
好奇心
开窑的那一瞬,金光四起,只听见丝丝裂响在我的周身回荡……
景德名瓷
德高望重的老师傅正一板一眼地给他新收的徒弟们授课。那布满岁月沧桑的手滑过我的腰际,画出一个完美的弧度。老师傅凝神,对他的徒弟们道,这必将是景德镇最美的一件瓷器。
接着,那沧桑而有力的手颤颤巍巍地在我光滑的周身上刻下斑驳的纹案。
如游龙走笔一般,矫健而又苍劲。
一名年幼的孩子正趴在窗口好奇地盯着我。我朝他微笑。马上我将进入那窑窖接受炉火的重重考验,而我的美丽也将令人惊赞不已。
好奇开窑
我被放进了那黑色的巨大窑窖中等待着烈火的焚烧。然而,我不畏惧,美丽的背后一定会有付出。我的命运就是这重重烈火的锻炼,我流泪……
这一切都被那名年幼的孩子尽收眼底。他好奇地扭过头,望着我流着泪却坚毅的背影,眉头皱着,悲哀地目送我进入了炉窑。
他应该在好奇为何连陶器也会哭泣。我笃定,他看见了我流下的泪水。一滴又一滴地在这闷热难耐的炉窑中,一点又一点地蒸腾又蒸腾,在我的眼中结成一缕薄薄的茧。
孩童受不住好奇心的驱使,在一个四下无人的午后悄悄地打开了这扇重重炉火烧炙的铁门。
开窑的那一瞬,金光四起。狂野的火舌吐着流泻出来,在午后的沁凉的清风中慢慢平息了怒火。
孩童惊奇地瞪大了眼睛,“陶瓷哭了!”他大声喊道,童稚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庄镇。
美丽积淀
那一瞬,我听见丝丝缕缕的裂响在我周身响起,听见老师傅生气地拂袖而去:“顽童,你的好奇误了它的美!”而后,是孩童的辩解:“陶瓷哭了。”然后的然后,我慢慢地睁开了疲惫的眼睛,世界上第一件薄丝云缕裂纹陶器便诞生了。
人们惊奇于我的美丽。那交错分布的裂纹,如丝如缕,纵横阡陌,如同肆意流过的泪痕那般清晰可见。
我微笑,在阳光下展现我晶莹剔透、水润明净般温润的身躯。我感谢那孩童的好奇心,是他的理解、他的单纯、他的好奇,成就了我今世的惊叹!
在一阵惊喜与称赞声中,我闭上眼睛。历经了千年,在这森然寂寞的博物馆中延续着千年以前的梦。梦中一名孩童悄悄地打开窑门,看见我微笑的嘴角后惊呼。我望见他纯澈的眼眸,那里灵动着两个字——好奇。
◆写作点评
本文构思独特,角度新颖,另辟蹊径。起笔便是“诗”,便是“传奇”。孩童的眼晴里先是“妤奇”,接着是“悲哀”,他终于义无反顾地去抢救在熊熊炉火中“流泪”的陶瓷,纯净而苍茫的同情心使他从心灵深处迸发出一声呼喊:“陶瓷哭了!”殊不知,正是这种童稚的莽撞和义举成就了绝世之美!很有哲理,发人深省。
5.以小见大法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如果切入口太大势必会出现空洞、肤浅、杂乱。这就需要在原话题下找出适宜自己写作的子话题,把写作角度尽量缩小,只有角度选得小些,才有利于在所选的这一“点”上进行比较深入的挖掘。把意思表达透彻,使内容更集中、具体,中心更明确。
“一滴水可折射整个世界”,从小事、小物中确立中心、主旨,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些细小的事物,包括那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发展情节,表达主题的细节在内,有时看似微小,却给人深刻印象。平中见奇的做法:
(1)把平凡小事与重大意义结合起来。不要就事论事去写平凡小事,例如,关门窗这件事,如孤立去写,就会“平中见平”,如果对比去写或放在爱护集体财产,也就出新意。
(2)平凡的生活与时代热点、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写。
【例文展示】

有一扇门——上了锁——一扇上了锁的门。
一群人探望着巴望着,甚至举起可以冒火的玩意儿叫嚣道:“里面有什么?”终于,他们冲进去,抢走了财宝珍奇,肥沃土地,尊严和独立。
通过那扇砸烂趵门,他们运来大烟,廉价纱布,还有火车和铁路。
通过那扇砸烂的门,他们拖走成箱的白银和枯瘦如柴的童工。
门里的东西越来越少,门里的人越来越苦。
是的,这幕景象何尝不是封闭的中国的真实写照。越是封闭越是落后,越是落后越要挨打,你不走出去别人就一定会闯进来。封闭让你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促不成交流。你想靠自己独立发展吗?不是难了,而是不可能。
到如今,“网”遍天下,更加使得世界变成了一个整休.经济具有世界桂,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经济需要联系。而要联系就必须打开国门,让中国认识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壮举,她敞开中国的大门,面向了世界,让世界看到中国是个大市场,是一个有力的合作伙伴。
敞开大门,一阵春风吹遍了神州,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文化、思想,吸引了众多的外商。中国想要兴旺,就必须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如今她站起来了,她已经以一个东方强国的胸襟敞开了大门,随之而来的定是滚滚财源与富强发展。
有一扇门——敞开了——扇敞开了的门。
一群人蜂拥而上,挤着,扛着钞票,兴奋地叫道:“中国,我的伙伴!”他们甚至整理好行装,合作、投资、发展。
通过那扇敞开的门,他们带来了技术、资金,还有民主思想。
通过那扇敞开的门,他们看到了整个世界经济的曙光。
门里的戏越来越火,门里的人越来越乐。
◆写作点评
从小而实在的“门”,大化、虚化为“国门”,展现了一幅中国由弱到强的历史画卷,从而揭示了一个强盛立国的深刻主题。
四、文章写“深刻”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文章要深刻,先要有思想和见地,要有较高的认识水平,而这些都源于平时的积累。广泛地阅读书籍、长期地观察生活是文章深刻的基石;勤于思考、博采众长所形成的文化底蕴是文章深刻的条件;世事洞明、高屋建邻的认知是文章深刻的保证。
二是文章的观点或主旨要深刻。
三是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从解决实际而具体的问题出发,联系实际,具有针对性,力避说一些空话和套话。
学习借鉴
动人的微笑以前,我是一个脆弱的人,经不起.点儿的困难与挫折。但是从那一幕之后,我变了,变得自信与坚强,我不会忘记,是那拨动心弦的微笑给了我无限的勇气。那是一次竞赛失利后,我很难过。放学了,同学们都陆续地离开了,唯有我独自一人,坐在那空旷无人的操场上。校园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凝重。树上思维知了依旧不知疲倦地呜叫,仿佛和我一样,烦闷、忧郁。突然间,我看到了校园里那棵广玉兰。她在夕阳的映照下,分外孤寂。但她依然昂然挺立在那儿,任寒风吹拂她干燥的面颊,任暴雨击打她疲惫的身躯。她,是那么血强;她,是那么勇敢;她,是那么倔犟;她,是那么执著! 想着想着,突然发现,广玉兰树下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身影。她就是我的语文老师,她微笑着,仿佛是正在盛开的广玉兰花,如此纯洁,如此美丽。她朝我走来,牵起我,一直到广玉兰的树下,我们一同坐在广玉兰花下,细心体会着这顽强的生命。她,依旧微笑着。只是,那微笑好似三月的春风轻拂我的脸颊, 好似六月的细雨滋润我干涸的内心,好似母亲的疼爱亲吻。她什么也没说,只是一直微笑着,微笑着~…顿时,我恍然大悟,这慧心的微笑是想让我明白,微笑是使广玉兰经历风雨,当依然屹立不倒的原因;是使广玉兰虽无生机,但仍用微笑承受着一切。“黑暗过后是黎明,寒冬过后是阳春”。我终于明白,经历风雨,遭受挫折是迎接微笑的前提。她,用动人心弦的微笑告诉我:“失败是为了下一次的成功奠定基础。”从那拨动心弦的微笑中,我感悟到了生命的意义。 此后,无论遇到任何事,我都坚强地面对。即使想放弃的时候,想想广玉兰树下那拨动心弦的微笑,我就会抬起头,告诉自己,不能认输。 那微笑好美,好美! 开篇点题,引出下文”那一幕“。交代原因:竞赛失利。描写广玉兰。描写广玉兰树下老师的微笑。末尾四段,议论抒情,抒发感想,深化主题。
◆写作点评
文章由“校园那棵广玉兰的坚强、勇敢、倔犟、执著及其树下老师的微笑”这一表象得出深刻的启示:经历风雨,遭受挫折是迎接微笑的前提;失败是为下一次的成功奠定基础。从而感悟到了生命的意义。由此升华了文章主题。
作文训练
题目:难忘的那一幕
要求:①立意要深刻;②写出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不得抄袭;③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4张PPT)
老 泥 阅 读 和 写 作 培 训
“深刻”是指文章有思想深度。要把文章写深刻就要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的底蕴。“深刻”是中考作文发展等级的第一项标准,其基本要求包括三个方面: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技法指导
一、“深刻”的基本要求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技法指导
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它既有现象,又有本质。如果我们能透过现象的迷雾,作深入的思考,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就能挖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来。写记叙文,应着眼于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的发掘。
(1)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一般要着力于人物思想的发掘,探寻人物活动的思想动机,力求寻找到支配人物言行举止的思想亮点,因为它是人物全部活动的动力;再就是要揭示人物命运的根源。
(2)以叙事为主的文章,一般要努力反映事件蕴含的思想意义。一件事思想意义是多方面的,因此,立意时要力求从事件所表现出的各种思想意义中,寻找出最主要、最典型、最深刻、最动人的那一种思想意义,因为它决定事件的主要性质,代表着事件的本质。除了要深刻地揭示事件的意义,另外还要挖掘事件的深刻原因。
(3)以状物为主的文章,一般要注意揭示所状之物的审美价值或作者熔铸于事物中的某种感情或寓意;状物中也要显示人的精神、气质、情操。
(4)以抒情为主的文章,一般要披露其隐含、交织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技法指导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偶然的,有后果就必然有前因,要善于探究事物的本源,以敏锐的目光,借助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文时,要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即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文章的深刻性往往就表现在这里。
1940年,在晋察冀边区,流传着一个“白毛仙姑”的故事。人们若根据这一故事进行文学创作,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一是表现破除迷信的主题,告诉人们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鬼神存在。二是表现妇女翻身解放的主题。三是表现“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
上述三种立意,哪一种最深刻、最能激发人的爱憎感情呢?对这一问题,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艺术家们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回答。1945年,鲁迅艺术学院的贺敬之、丁毅等根据这一传说创作民族新歌剧《白毛女》时,经过反复研究,深刻挖掘,最后选择了第三种立意。为什么第三种立意最深刻透彻呢?因为它揭示了白毛女悲剧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昭示人们:要使白毛女由鬼变成人,就必须推翻这一反动腐朽的社会制度,建设一个没有压迫、剥削的新社会。这一主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要求,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揭示了影响白毛女命运的根本原因之所在——社会制度。所以,该剧上演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对解放后的民主改革和其他政治斗争,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技法指导
这是文章立意深刻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启发,就是指通过叙述、描写揭示了哲理、伦理、艺理,能引起读者联想,从而有所领悟;就是所持观点要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能把认识提高一个档次,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抓住问题之间最关键最本质的联系,并能引发读者思考,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灵魂的震颤、思想坑界的升华。
那么,如何使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呢?
(1)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认识事物的能力。王安石有句诗说得好:“不为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要做好哲理、伦理、艺理等方面的积累工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厚积才能薄发。
(3)要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善于变换角度,用辩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去抓住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了解了这些基本要求,就会对自己的写作训练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导向作用。
深刻是就立意而言的。初中生写作,在立意上往往容易出现以下失误:
1、浅尝辄止,无法深刻。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果推因、由形观神地审查事物,不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透过表象看到真相。具体地说,此类文章只能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等问题,而不能涉及“为什么”“怎么办”一类较深刻的问题。譬如,只从刻苫学习方面来分析一个学生成绩优秀是不够深刻的,若能进一步阐述他为什么会刻苦,为什么能持之以恒,或者就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挖掘出他刻苦学习的动机和动力,这样的主题,这样的立意,就深刻多了。
2、套用范文,无法深刻。写作话题作文时,有些考生就有投机取巧的思想,套用现成的文章行文,只在结尾象征性地点一下题。如以“英雄”为话题作文,一个考生写《母亲——我心中的英雄》,记叙了母亲持家的艰辛、对父亲的忍耐、对邻人的关爱……结尾生硬点题:“母亲是平凡的,但是,她却是儿子心中的英雄。”“勤劳、忍耐”是美好的品质,但是未必能算得上“英雄”。这很可能是套用了一篇现成的写母亲的文章,这样的立意根本谈不上深刻。
技法指导
二、初中生写作时常见的失误
3、贪多求全,无法深刻。有些考生在写作过程中不能使文章的内容集中、深刻,无法使有限的笔墨集中起来,把某一件事情、某一个人物写清楚,写深刻,因而出现主题过大或多重主题的现象。这样就显得主题不够专一、深刻。如以“兴趣”为话题作文,有的考生全文写他人之“兴趣”,唯独没有属于自己的例子;有的考生把“我”的兴趣淹没于众人都有的“兴趣”之中,涉及“我”的笔墨很少。这样的文章,使人读后如在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人云亦云,无法深刻。平时人家怎么说,他就怎么说;过去怎么说,现在还是怎么说;题目中的导语有个什么观点,他绝对不敢提出异议来,这样的作文,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无新意。比如,以“沟通”为话题作文,很多考生不约而同地以“我们要和父母多沟通”为中心,选取一两个故事来表达。这些文章,立意一般,无法达到“深刻”之要求。
技法指导
二、初中生写作时常见的失误
技法指导
三、如何才能让文章“深刻”
1.由表及里法
“表”是现象,“里”是本质,透过现象,逐层分析,直到本质,便是由表及里分析。我们写作时应从社会生活的现象出发,透过表象洞察本质,挖掘现象背后隐含的比较深刻的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在观点上能给人以启发作用。它要求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可靠。
【例文展示】略
技法指导
三、如何才能让文章“深刻”
2.引领感悟法
所持的观点或表达的主题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时代感和前瞻性,并能引发读者思考,产生心灵的共鸣、灵魂的震颤,带来思想境界的升华。具体说,使人读后产生对某个问题的其他侧面的思考,拓展了对这个问题认识的广度;或引发人们的联想,从而丰富了人生感悟,等等。
【例文展示】略
技法指导
三、如何才能让文章“深刻”
3.昭示哲理法
在描写或叙述事例或现象后,用精练明确的语言揭示出某一个哲理,这种方法叫昭示哲理法。哲理的深刻性和启发性,可大大加强文章的深度和力度,从而提高了文章的价值。
(1)在议论中点亮哲思
好的议论往往内涵丰富,蕴涵哲理,能启发人们深入思考,得到人生教益。这样的议论是点睛之笔,它点亮了哲思,使文章通体发亮,身价倍增。
(2)在抒情中蕴含理性
抒情不但要有真情实感,而且要渗透理性,没有理性的抒情往往流于大喊大叫、无病呻吟。强烈的激情话语只有在理性之花的点缀下,才能真正打动人的心灵。
【例文展示】略
技法指导
三、如何才能让文章“深刻”
4.独辟蹊径法
打破由习惯或经验形成的心理定势,打破思维的模式化,抛开审题立意的第一思维,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看问题;或者是以自己独特的角度去立意,提出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颖独到的见解。它有两种形式:
(1)扩展式
就是在通常立意上加以扩展,浅中求深,老中求新,是一种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2)反常式
就是与传统的立意对立,正中见反,异中求反,是一种逆向思维的结果。
在作文中,很多同学苦于作文写不出新意,其实如果在写作中善于运用逆向思维,那么文章就会产生全新的思想和观点,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反其意而为之,可以出好文章,但是,不假思索,一味反做,势必求新不成,反堕入谬误。
【例文展示】略
技法指导
三、如何才能让文章“深刻”
5.以小见大法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如果切入口太大势必会出现空洞、肤浅、杂乱。这就需要在原话题下找出适宜自己写作的子话题,把写作角度尽量缩小,只有角度选得小些,才有利于在所选的这一“点”上进行比较深入的挖掘。把意思表达透彻,使内容更集中、具体,中心更明确。
“一滴水可折射整个世界”,从小事、小物中确立中心、主旨,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些细小的事物,包括那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发展情节,表达主题的细节在内,有时看似微小,却给人深刻印象。平中见奇的做法:
(1)把平凡小事与重大意义结合起来。不要就事论事去写平凡小事,例如,关门窗这件事,如孤立去写,就会“平中见平”,如果对比去写或放在爱护集体财产,也就出新意。
(2)平凡的生活与时代热点、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写。
【例文展示】略
技法指导
四、文章写“深刻”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文章要深刻,先要有思想和见地,要有较高的认识水平,而这些都源于平时的积累。广泛地阅读书籍、长期地观察生活是文章深刻的基石;勤于思考、博采众长所形成的文化底蕴是文章深刻的条件;世事洞明、高屋建邻的认知是文章深刻的保证。
二是文章的观点或主旨要深刻。
三是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从解决实际而具体的问题出发,联系实际,具有针对性,力避说一些空话和套话。
作文训练
题目:难忘的那一幕
要求:1、立意要深刻;
2、写出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不得抄袭;
3、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