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张PPT)
老 泥 阅 读 和 写 作 培 训
文题及要求
一、假如要你向外地的游客介绍本地的一处名胜古迹或旅游景点,你准备怎样介绍呢?请确定两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列出两份说明文的写作提纲。
二、从“写作实践”——所列的写作提纲中选择一个,扩展成一篇说明文。不少于600字。
三、从以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里任选一个,写一篇事物说明文,介绍其特征与功能。不少于600字。
钢笔 词典 电脑 冰箱 民居 汽车
写作思路
本次作文的重点是合理安诽说明的顺序。
说明的顺序常见的有三种: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安排说明的顺序,要根据说明的对象、内容和说明的目地确定。
空间顺序,是指按照物品的空间方位进行说明。或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或由内到外,由外到内;或由上到下,由下到上;或由前到后,由后到前;等等。说明物品的形状、构造、建筑物、地点、实体器物等,一般采用这种顺序。如题三中介绍“民居”,就可以采用这种顺序写作。
写作思路
时间顺序,是指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进行说明,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或生产工艺流程,往往采用这种顺序。如题三中介绍“电脑”“汽车”的发展历史,就可采用这种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人们认识事杨的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由整体到部分、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等,都属于这一类。如写“冰箱”,先说外部特征,再说内部结构,这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的规律,属逻辑顺序;说完内部结构,接着介绍优点和不足,这也属于逻辑顺序,因为优点和不足是由结构决定的,这反映了事物内部的联系。
写法点拨
条理清晰、前后有序是文章的基本要求。说明文旨在介绍事物、解说事理,使人获得相关知识。清晰、合理的说明顺序,有助于达成这一目的。说明文的顺序,要从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出发,灵活选择。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还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如果要说明事物的外观、结构和布局,像介绍一座建筑、一处园林、一片山水,就适合采用空间顺序。如《故宫博物院》,作者沿着游览参观的路线,按照从南到北的空间顺序,有条有理地介绍了故宫的建筑格局、特色与规模大小等内容。
2、如果要介绍事物的发展情况,比如计算机的历史、LED灯的技术发展、印刷术的发明与演进等,就适合采用时间顺序,介绍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历史节点,显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
比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色的同时,也顺带着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建造的历史,从282年的“旅人桥”到605年左右的赵州桥,再到12世纪的卢沟桥,最后写到解放后全国兴建的各种石拱桥,采用的就是时间顺序,能让读者对中国石拱桥的建造史有个大致的了解。
有时候,为了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或者撰写实验报告,我们也常常按照步骤或程序的先后顺序来写,呈现出“过程”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时间顺序。
写法点拨
写法点拨
3.事理说明文,要对事物的成因、原理,事物之间的关联等做出说明,往往采用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分别做出说明。比如《生物入侵者》,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先后顺序,先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次写生物入侵的危害,最后写人们的解决之道,遵循的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4.多种顺序交叉使用。大多数文章不会仅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往往整体上采用一种说明顺序,在局部则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使说明更加透彻。如《恐龙无处不在》一文,整体上是按照“发现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写的,但在介绍泛大陆的分裂以及当今地理世界的形成过程时,则按照时间顺序来写,阐述了恐龙无处不在的根本原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文题及要求
一、假如要你向外地的游客介绍本地的一处名胜古迹或旅游景点,你准备怎样介绍呢?请确定两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列出两份说明文的写作提纲。
二、从“写作实践”——所列的写作提纲中选择一个,扩展成一篇说明文。不少于600字。
三、从以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里任选一个,写一篇事物说明文,介绍其特征与功能。不少于600字。
钢笔 词典 电脑 冰箱 民居 汽车
写作思路
本次作文的重点是合理安诽说明的顺序。说明的顺序常见的有三种: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安排说明的顺序,要根据说明的对象、内容和说明的目地确定。
空间顺序,是指按照物品的空间方位进行说明。或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或由内到外,由外到内;或由上到下,由下到上;或由前到后,由后到前;等等。说明物品的形状、构造、建筑物、地点、实体器物等,一般采用这种顺序。如题三中介绍“民居”,就可以采用这种顺序写作。
时间顺序,是指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进行说明,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或生产工艺流程,往往采用这种顺序。如题三中介绍“电脑”“汽车”的发展历史,就可采用这种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人们认识事杨的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由整体到部分、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等,都属于这一类。如写“冰箱”,先说外部特征,再说内部结构,这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的规律,属逻辑顺序;说完内部结构,接着介绍优点和不足,这也属于逻辑顺序,因为优点和不足是由结构决定的,这反映了事物内部的联系。
以上三种说明顺序是常见的,我们在写作中不要把这三种顺序看成是固定的。因为事物是千变万化的,人们的认识是多角度的,所以说明的顺序随着说明对象的改变而改变是正常的,有时候说明较复杂的事物时,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顺序。
写法点拨
条理清晰、前后有序是文章的基本要求。说明文旨在介绍事物、解说事理,使人获得相关知识。清晰、合理的说明顺序,有助于达成这一目的。说明文的顺序,要从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出发,灵活选择。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还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如果要说明事物的外观、结构和布局,像介绍一座建筑、一处园林、一片山水,就适合采用空间顺序。如《故宫博物院》,作者沿着游览参观的路线,按照从南到北的空间顺序,有条有理地介绍了故宫的建筑格局、特色与规模大小等内容。
2.如果要介绍事物的发展情况,比如计算机的历史、LED灯的技术发展、印刷术的发明与演进等,就适合采用时间顺序,介绍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历史节点,显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比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色的同时,也顺带着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建造的历史,从282年的“旅人桥”,到605年左右的赵州桥,再到l2世纪的卢沟桥,最后写到解放后全国兴建的各种石拱桥,采用的就是时间顺序,能让读者对中国石拱桥的建造史有个大致的了解。
有时候,为了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或者撰写实验报告,我们也常常按照步骤或程序的先后顺序来写,呈现出“过程”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时间顺序。
3.事理说明文,要对事物的成因、原理,事物之间的关联等做出说明,往往采用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分别做出说明。比如《生物入侵者》,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先后顺序,先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次写生物入侵的危害,最后写人们的解决之道,遵循的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4.多种顺序交叉使用。大多数文章不会仅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往往整体上采用一种说明顺序,在局部则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使说明更加透彻。如《恐龙无处不在》一文,整体上是按照“发现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写的,但在介绍泛大陆的分裂以及当今地理世界的形成过程时,则按照时间顺序来写,阐述了恐龙无处不在的根本原因。
佳作示范
作文1
提纲:
三苏祠
三苏祠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得名
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
大门(对联、额、大榕树)
正门(对联) 外
主<详) 正殿(“三苏”父子的全身塑像)
文物 陈列室、启贤堂 内
木假山堂
间墙
池沼
次(略) 花草树木
围墙
三苏祠的历史文化意义
作文2
三苏祠 三苏祠,坐落在眉山县城西南,占地12 300平方米。它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后被改称为“三苏祠”。①三苏祠的大门在南面,两侧有一副隶书体对联:“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大门上方有一额,题有“三苏祠”三个镏金大字,豪放潇洒,为光绪年间何绍基所书。大门内右侧有一株亭亭如盖的大榕树,更给人以古朴清幽之感。 从大门进去,便是三苏祠的正门,有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②,概括了“三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祠堂里几乎每道门两边都有对联。这些对联的内容大都是赞扬苏氏父子及其文章诗词的,言简意赅, 耐人寻味。正殿里有“三苏”父子的全身塑像,比真人要高大得多。苏洵居中,苏轼、苏辙居左右两侧。苏洵蓄着长长的胡须,面含微笑,安详地坐在交椅上,左手扶着椅子,右手捏着一本书,若有所思。苏轼气宇轩昂,风采照人。他萧然端坐,极目远眺。而苏辙则用手握着放在双膝上的手卷,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真是各具情态,栩栩如生!③ 在正殿的右侧,有一间宽敞的文物陈列室,里面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有苏氏父子手迹的复制品(其中苏轼的书法作品最多),也有后世名人的题词、书画。走进陈列室,就仿佛走进了古代文化的宝库,真使人流连忘返。正殿后面是启贤堂,这儿还有“三苏”的游迹示意图。参观者走到这儿,无不啧啧称赞这文章一家为民族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启贤堂后面是木假山堂④,有三庄木假山,中间高两边低。中间那座象征着苏洵,其他两座分别象征着苏轼、苏辙。难怪宋代著名诗人写诗赞道:“唯存坚骨蛟龙锼,形侔三山中雄酋。左右两峰相挟翼,尊奉君长无慢尤。”假如游人要拍照的话,就在这儿拍是最好不过的了。 三苏祠的堂廊之间,亭殿之问,隔不多远就有一道间墙。本来公园面积不算很大,但是有了这些间墙,里面层次增多,使公园显得大起来。如果一个初来的人在里面游一遭,还有些找不着路呢。 三苏祠里池沼很多,其中有好几处名胜,如“洗砚池”,相传是当年苏东坡泼墨练字后洗砚台的地方。⑤在各池沼的水面上,或修一座小桥,或筑一个亭子。桥有平桥,有拱桥,各式各样,新颍别致。桥栏杆也很好看,刻有各种图案:蛟龙、金凤、水波、云纹,无不各具情态。 在整个三苏祠里,一切花草树木都显示出一种自然美。管理人员为了使公园里一年四季都像春天一样美丽,在种植花草树木时,使高树低树相间,落叶树与常青树相间,别具匠心。无论你什么时候走进三苏祠,都会被这儿春天般的景色所陶醉。 三苏祠的四周,被一人多高的围墙环绕着。围墙的表面用石灰刷成白色,显得素雅大方,但又略显单调。于是管理人员在围墙旁栽上几簇翠竹、几棵树或几株花,这就把公园的每个角落点缀得像画一样。⑥三苏祠虽然在某些方面比不上苏州园林的秀美,但它是我国古代文豪的故居,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见证。因此,它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到这里来游览。⑦ ①交代三苏祠的位置、规模以及“三苏祠”的得名。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②大门、正门侧重了两副对联的说明,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③说明“三苏”父子的塑像,采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按照从中间到左右两侧的顺序说明。 ④按照由外向内的空间顺序依次介绍了大门、正门、正殿、文物陈列室、启贤堂、木假山堂,这是三苏祠的主体部分。 ⑤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⑥从主到次,层次清楚。 ⑦篇末突出三苏祠的历史文化意义。
◆写作点评
这篇介绍建筑物一一三苏祠的说明文是按空间顺序写的,一开篇,作者首先介绍了三苏祠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以及“三苏祠”的得名,接着作者按照由外向内的顺序介绍了大门、正门、正殿、文物陈列室、启贤堂、木假山堂。最后,作者又介绍了三苏祠的间墙、池沼、桥、花草树木、围墙。在写池沼时,作者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特别介绍了一下有名的“洗砚池”。从全篇布局来看,作者先主要,后次要,层次清楚,详略得当。最后一段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再次突出了三苏祠的历史文化意义。
作文3
电子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这一名词如今已家喻户晓。随着一批个人电脑的涌现,如苹果机,PC——1500等等,电子计算机已进入千家万户。现在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已达每秒数万亿次,而且能歌善舞,在某些方面已可以与人脑一比高低了。但是,在这之前,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那时计算机不但体积庞大,性能差,而且操作也极不方便。电子计算机诞生于硝烟弥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时英德的“密码战”已白热化,几乎可说是谁先破译了对方的密码,谁就取得了胜利。这时,有个叫图林的数学家发明了一种迅速破译敌方密码的机器,取名“图林机”。这是世上第一台具有分析能力的机器。于是英军掌握了德军机密,扫清了英吉利海峡中的德国潜艇,为诺曼底登陆创造了条件。 随着诺曼底登陆的成功,军事上需要计算的数据也越来趟多。如果让1000名熟练的计算员用手摇式计算机来计算这些数据,起码要两个星期。为了尽快取得数据,科学家们在“图林机”和机电计算机的基础上开始制造电子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建成后,体积足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每秒仅能运算几千次,而且要上千名专业人员操纵它,但它已是当时最“聪明”的机器了。 斗转星移,电子计算机经历了四个巨大的飞跃。首先是晶体管计算机代替了电子管计算机,使体积缩小一半多,性能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然后出现了集成电路计算机,体积又缩小了许多,性能有提高了一二个数量级。再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当上了主角。这时的微型计算机已缩小到手提包那么大,而且它的中央处理机只有手指甲盖这么大,可单独使用。微型计算机运算速度已突破了每秒数万亿次大关。 电子计算机不但在体积与性能上飞速发展,在操作方法上也是突飞猛进。最初的计算机因部位繁多,必须要有上千名专业人员去操纵,而且它根本不懂“语言”,要它运行得像电信局的接线员那样把象征着一条条指令的插头插到插座上,真是麻烦极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体积比起电子管计算机已小了许多,所以只要几个人来操纵,但它只懂一种语言——代码语言。所谓代码语言是指一种由0和l构成的语言,各个机器都不一样,非常麻烦。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体积更小,一个人便可操作,于是又名“个人电脑”。这种计算机不关懂代码语言,还懂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高级语言是指一种含有英语保留字的语言,不懂计算机而精通英语的人,看了程序也可知道个大概,所以连小学生也能使用这种计算机。这种计算机还能画画、唱歌、设计图纸等等,功能齐全。它的中央处理机还可以单独装在炮弹、导弹甚至人体中,让武器百发百中,让残疾人过正常人的生活。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和它的中央处理机在工业、农业、医疗、科学、交通等各个领域大显身手,已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现在,计算机虽已被称为“智能电脑”,但它和人脑相比还相差甚远。但愿通过科学家们的努力,计算机会更微型化,性能也会更佳,最终成为分子计算机、原子计算机甚至质子计算机,从而成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忠实朋友。 开门见山,交代说明对象。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交代计算机诞生的时间、研制的原因及作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具有分析能力的能破译敌方密码的机器。介绍第一代电子计算机诞生的原因及优点。采用时间顺序写作,标志词是“首先”“然后”“再是”“这时”。过渡句,承上启下。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电子计算机在操作方法上的突飞猛进。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抽象的难理解的科学术语说明白。计算机越来越容易操作了,连小学生也能使用。中央处理机的作用还真不少。提出希望,总结全文。
◆写作点评
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介绍了电子计算机的现状,并对它的历史进行了回顾,也展望了它的未来, 条理清晰,内容完整。相对来说,这比介绍单一的某种计算机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要难得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