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红楼春趣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8 红楼春趣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4 22:5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红楼春趣》
一、教材分析
温儒敏教授曾说:“比起其他版本,‘部编本’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统编教材名著阅读单元也注重阅读方法的授予,读一本名著,获取一种读书方法,或者是形成读一类书的阅读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教授基本的读书方法,如其他阅读单元中提及的精读、略读、跳读、速读、批注、摘抄等,鼓励学生将其运用于阅读不同类型书籍的实践中,形成“用恰当的方法阅读”的策略。
二、设计思路
《红楼春趣》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节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曹雪芹用变化多端的手法,塑造了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学略读课文,要注意两点:一是围绕着学习提示学。“略读课文到底应该学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文章前面的学习提示就给了我们很明确的方向,解决这些问题便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不需要我们作更多的发挥。本文的学习提示内容为:“读读课文,能大致读懂就可以。读后和同学交流: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第一句聚焦于大致读懂课文内容,第二句指向于对课文主要人物的关注。二是让学生自己学。坚持“学为中心”,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相对于精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时,更加弱化“教”的功能,减少“教”的时间。教师应更多地放手,把大块的时间让给学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个要素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有了梳理,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主要有:①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②遇到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③借助资料了解课文内容。这些阅读方法是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逐步得到落实的。《5草船借箭》是根据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课后的“阅读链接”有一段原著内容,搭建了现代文到原著的桥梁,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与“阅读链接”结合着学习,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学习《6景阳冈》,重点关注两个方法:一是遇到不懂的词语,如“梢棒”、“筛酒”,可以猜一猜意思;二是借助资料,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7*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时,重点关注“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联系上文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8*红楼春趣》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学习时,可以综合运用前面三篇课文中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屉、恰”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大致读懂课文内容。
3.通过名片制作,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4.体会古代白话小说的鲜明特点,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学习和感悟反复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一、这篇文章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古代的白话文,一些词句理解起来很难,我们看阅读提示:读读课文,能大致读懂就可以。回顾一下我们前面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谁来交流一下?指生说(评价:你知道的方法可真多,看来前面学习的很扎实)老师板贴:联系上下文猜读、难理解的语句跳读、借助资料加深理解、通过影视剧加深理解.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 二、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你觉得难理解的词句,借助我们回顾的这些方法尝试读懂这篇课文,读完课文后再默读课后林庚先生的《风筝》,看看这篇散文为我们读懂《红楼春趣》能够提供哪些借鉴呢?开始。 同学们圈画的很认真,你都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交流汇报: (1)“一语末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吓了一跳。”窗屉子我一开始不理解,我采取了跳读法,先跳过去。(评价:是呀,你太聪明了,这个词语并不影响我们阅读,我们知道它和窗户有关就行) (2)众丫鬟笑道:“好一个齐整的风筝!不知是谁家放的,断了线,咱们拿他下来。”联系上下文,我理解了“齐整”的意思,应该是完完整整没有破损。(你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真是了不起。) (3)“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yuè)子来。宝钗等立在院门前,命丫头们在院外敞地下放去。”我用了联系上下文猜读的方法,知道了这是丫鬟们七手八脚在准备放风筝的东西,要去宽敞的地方放风筝,籰(yuè)子应该是和风筝有关结合课文插图,我还理解了高墩的样子。 后面还出现了“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联系我自己放风筝的经验,我更加确定籰(yuè)子大概就是风筝的转线。 你的方法真多,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给你点赞! (4)探春笑道:“紫鹃也太小器,你们一般有的,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我借助了阅读链接里《风筝》的描写“风筝在传说中被认为是放晦气的,所以落到谁家院子里,那家必定赶快把它撕掉”,理解了“忌讳”就是指不好的东西。放晦气在课文注释中已经告诉了我们,放晦气就是放走坏运气 你读书可真仔细,不仅关注了课文注释,还能借助阅读链接,非常棒! 刚才我们运用了学过的方法读懂了难理解的词句,通过同学们的交流,你还知道了哪些方法?(找生说)看插图、看注释、联系生活实际(板贴)也都是很有用的阅读方法。 立足于孩子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思维延伸 略读课文的教学,忌碎讲碎问,应该用核心问题来引领学生的学习。本课教学,主要抓两个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抓手:一是抓“事”。文章主要讲了宝玉等人在大观园了放风筝的事情,可以让学生圈出课文中的风筝名:大蝴蝶、美人、大蝙蝠、一连七个大雁、软翅子大凤凰等;二是抓“人”。文中人物众多,既有公子、小姐,如宝玉、黛玉、宝钗、探春;也有仆妇、丫头,如紫鹃。将这些人物与对应风筝建立起联系,就能了解课文写了什么。 2.“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这是课文学习提示中一个内容。聚焦课文中主要人物,也是阅读古典名著的一个方法。可以先让学生找到描写宝玉的具体内容,再细细读读这些文字,把对宝玉的印象批注下来,最后全班交流,谈谈各自对宝玉的印象。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收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七、教学反思
(1)研读课本,精准定位《红楼春趣》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而言,本文是学生接触的又一文言文体,加之绝大多数学生对《红楼梦》并不熟悉,很多语言艰涩难懂,甚至连读通都不容易;文中人物所放的风筝都有很深的隐意,暗示人物的后来的命运,学生没有关于《红楼梦》的背景知识和生活体验,理解自然不易。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处理教材,定位教材,采取合理的策略,我在备课、写教学设计时把重点放在学习阅读方法,抓住人物放风筝的动作、语言、神态上,感悟放风筝的快乐,初步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自学为主,小组合作教学中,以学生自学自悟为主,学生简要介绍《红楼梦》、作者及写作背景,借助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大致读懂课文内容,解决难理解的词句。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在小组交流中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在交流中懂得多读书、多思考、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