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祖父的园子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 祖父的园子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4 23:0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祖父的园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依依”,本单元前两篇文章是《爱如茉莉》《月光启蒙》,都是让人读着感到非常甜美和幸福。所以,这是一组让孩子体会“亲情”、“自由”和“快乐”的一组文章。语文教材承载着作者的情感,教师对教材情感的把握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文字轻盈活泼,充满童趣,字里行间皆是自由与快乐。但若把这篇课文放在萧红坎坷短暂的一生以及《呼兰河传》全书的背景下来读,读出的恐怕就不尽是自由与快乐了,或许更多的是沉重、凄婉与寂寥,因此如何处理本课的感情基调呢?
二、设计思路
在教学此课时,预设了两种方案。一是把学习的目标定位于体验快乐,学习表达,整节课的教学就是将“自由快乐”贯彻到底,包括练说练写也是围绕“自由快乐”进行,这样处理实际上是把这篇课文单纯的当做例子来教,淡化其他的相关背景。第二种处理是先扬后抑,在完成前面部分的教学之后,教师突然话锋一转,说道:可惜的是在萧红18岁那年,那个家里唯一疼爱他,带给她无比快乐的祖父去世了,19岁的萧红被迫离家,从此踏上了一条异常坎坷的人生道路,1942年,因为贫病交加,再加上日本庸医的误诊,年仅31岁的萧红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整整12年时间,她再也没有回到过这个令她魂牵梦绕的园子,她只能一次次地在梦中看到园子的一切,在《呼兰河传》这本书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课件出示,背景音乐《 思乡曲》)“呼兰河这小城里边------难以忘却”,伴着音乐,伴着孩子们深情地朗读,他们的情绪发生了变化,走进了一个更加立体的萧红的世界。两种设计,两种情感解读,前者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文本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凸显“亲情”,学习表达。后者更上一层楼,以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传递教师的阅读体验,引领学生走向更深层次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 认为这两者并无优劣之分,但后者的补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目标的完成之上。语文教材作为“例子”,语言具有典范性、示范性,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好材料。
《祖父的园子》一文集中体现了萧红的语言天真浪漫、不事雕琢的特点。本课可挖掘的语言训练点非常多。如文中出现的“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愿意------就------”等典型句式,还有一些极富个性的语言,如“又”字在文中的反复使用,更有作者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生动细腻的刻画,乃至对事件详略的处理,在语言表达上可圈可点之处颇多,尤其是第13自然段更是集中体现了萧红的语言特色,大量运用了拟人、反复、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展示了园子的生机勃勃、自由自在。在如此众多的语言训练点中如何取舍整合呢?我重点关注了13自然段中“愿意------就------”“一会------一会------”的句式训练,引导学生自由品读,体会这种写法蕴含的情感,并进行仿写。因为这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比较少见的反复句式,且在文中的表达的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十分出彩,值得学习。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趣味、自由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4.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其他作品的愿望.
四、教学重点
学习和感悟反复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一、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1、课文中这种反复的写法还有几处,请你找一找,划下来。 (1)学生圈划、交流。(课件出示) (2)师生变换语气对读祖父戴一顶大——草帽。(强调“大”)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强调“祖父”)我——就栽花。祖父拔——草(强调“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语气快)我也浇菜。(补充:祖父捶捶背——祖父喝口酒——)(3)这些反复的句子,又让你读出了什么?(亲情、爱祖父、粘着祖父、亲密、调皮、活泼) 着重引导 学生在理解祖父的亲密 关系的基础 上感悟作者运用这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好处,初步感悟作者的语言特色。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 2、如果说祖父在院子里是劳动,那我呢?我在院子里干了什么?怎么干的?默读,划出关键词语,用心体会。要特别关注那些描写动作的词语和表示转折的词语。 预设:(1)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反而被我踢飞了生读句子谈体会。(淘气、调皮、瞎闹......) (2)祖父铲地,我也铲地......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生抓关键词语谈体会(乱勾、哪里、往往) (3)玩腻了,......下雨了(乱闹)学生谈体会你们玩过水吗?那我们站起来一起读 (4)祖父虽然教我......跑了几步又去做别的了你想起了我们读过的哪个小故事?(小猫钓鱼) 三、感悟自由的源泉。 1、为什么我能在园子里这样任意地玩闹?(出示对话:“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真像狗尾巴”)学生自由读 2、对话中有一个描写祖父神情的词?(笑)出现几次?(三次)两生分角色读,体会情感。 3、从对话中你读出什么?(宽容、慈祥、有耐心、爱笑------) 4、正因为有这样一位慈祥、宽容的祖父,我才能任意的玩闹,正因为有这样一位爱笑的、疼爱我的祖父,所以——出示: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5、你觉得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幸福、快乐、自由、五彩缤纷、与 众不同------) 6、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园子,你会说什么?出示: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园。(乐园、爱园) 四、关注园子,深悟自由 1、因为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因为有了爱,这个园子成了我童年的乐园,也是动植物们的乐园,萧红为什么要写动植物的快乐呢?(领悟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 2、是呀,正是因为作者的心是自由的,所以在她眼中一切都是自由的。作者这种借其它的景物来写自己心情的方法真是巧妙! 3、请你模仿第13自然段对景物的描写,直接写一写作者在园子里的自由自在。 4、学生仿写,交流。 借物抒情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在学生对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了感悟以后,引导学生揣摩描写景物描写与作者童年生活的关系,继而探究作者写作的秘密。 立足于孩子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思维延伸 五、介绍作者,拓展延伸 1、你们 羡慕萧红吗?可惜的是,在萧红18岁那年,那个家里唯一疼爱她、带给她无比快乐的祖父去世了。19岁的萧红被迫离家,从此踏上了一条异常坎坷的人生道路。1942年, 因为贫病 交加,再加上日本庸医 的误诊,年仅31岁的萧红 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整整12年时间,她再也没 有回到过那个令她魂牵梦绕的园子,她只能一次次地在梦中见到园子的一切。在《呼兰河传》这本书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 2、出示课件,配音乐: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小 黄瓜、大 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这些人、事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3、学生深情地朗读 4、我相 信等你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再来读这篇课文,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收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七、教学反思
从《评测练习》第一题的改错字看出个别学生对“拔”与“拨”区分不清,若讲课过程在交流“趣事”时进行强调效果会更好。第三题的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掌握较全面。第四题我的疑惑中有学生写道:为什么茅盾称这本书是“一串凄婉的歌谣”?为什么要详写“铲地”这件事?长大后的萧红快乐吗?等等。这说明学生有了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从学生当堂学习的效果来看,我有以下收获:1、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要到位。只有教师读懂了文本,读懂了作者的心,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学生只有真正明白了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感情,才能读出感情。而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2、简单教语文。简单的语文课堂,要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这节课上,我紧扣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或赏读或表演,去体会,去感悟,把读写的权力还给学生。3、如何实现长文短教?目前我们高年段所选文章,其文质愈加精美,但随之而来的是文本内容的主题也在不断拓宽和加深。教学的难度也发生变化。“一篇篇课文只是一个个例子”,是为我们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养,增强文化底蕴提供的学习凭借和载体。但对每一篇课文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据其特点,把握重点,取其精华一块,一课一得,积累上升,这样才能教有实绩,学有实效。